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312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312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满殿公卿,都指望着你做他们的女婿。

  大丈夫生在世间,这难道不是常人羡慕也羡慕不来的吗?

  此情此景,当为诸位王侯公卿作赋一篇,以表此情,流传后世。”

  众人素知洛景有出口成章之能,听到皇帝的话许多女子虽面上稍有羞涩,但眼中纷纷一亮,目光灼灼的盯着洛景,洛景见状便道:“陛下有令,臣不敢不从,且容臣沉吟一番。”

  刘恒又命宫廷画师前来,命他们作下今日夜宴之画,刘恒认为这种宣扬繁华盛景的资料,要多多流传后世,才能让后世之人对这个时代神往之。

  就像是如今这个时代的士人贵族都想要回到素王摄政的时代一样。

  洛景此时已经开始做赋,先是描述了今夜的繁华,然后赞扬了太后和皇帝皇后的恩典,再往后赞扬来到宴中的王侯公卿,最后用大量的篇幅开始赞美来到殿中的各家贵女。

  汉赋这种文体,讲究的就是一个辞藻华丽,在这种文体之下还要言之有物不空洞,对做赋之人的要求就会非常高。

  不过洛景当然没问题,对他来说基本上属于信手拈来,尤其是这种赞扬的赋,洛氏最先学的就是种种颂圣诗,这种咏叹调基本上属于本能了。

  这首赋每一段结束都带着四字或者两字的短语,以“哉”或者“矣”字结尾,这是典型的洛氏咏叹调。

  在诸夏的土地上,几乎没有人不会,各种祭祀以及仪式上,都能够见到。

  每当此时,殿中众人便齐声喝彩,甚至随着他的一起唱颂,这就是洛氏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天下的影响力。

  洛景时不时停顿,殿中便响起一阵阵赞扬之声,刘恒望着洛景与有荣焉,当一整篇赋收尾之时,殿中便彻底喧闹起来,刘恒大声笑道:“朕为此赋赐名《长夜未央赋》,当收录典籍,以见后世。”

  过了好大一会儿,殿中终于渐渐安静下来,皇后开口道:“今夜召集你们这些富贵人家前来,是为了东阿侯景的婚事。

  东阿侯景,是洛文王的嫡子,是鲁元大长公主的子嗣,是宗家贵戚,这天下之间难道还能寻到比他更尊贵的郎君吗?

  陛下和我都认为是没有的。

  乃至于文华,乃至于容颜,难道还有能胜过东阿侯景的吗?

  陛下和我认为是没有的。

  这等俊彦,天下何等的女子才能与之婚配呢?

  那恐怕要传说中的西子、洛神等等才可以了!

  如今天下有这样的女子吗?

  陛下和我认为是没有的。

  昭公陵说,洛氏嫁娶不看门第,只看人的品行才学,陛下深以为然,所以除了诸家贵戚之外,另有山东百余精挑细选的良家女子。

  但即便如此,还是未曾有从才学和容貌所能与东阿侯景相匹配的。

  鸿鹄难道能与燕雀为伍吗?

  山鸡难道能与凤凰做配吗?

  自然是不能的,那又该要如何做呢?

  我很是忧虑啊。”

  皇后这番话可以说是狠狠地pua了,你们这些人家都想要嫁女给东阿侯景,但是你们配不上人家啊。

  洛氏和我们都不在乎你们的家世背景,但是才学和姿容不如,这该怎么办呢?

  诸家面色有些讪讪,他们很想说,妻子只要贤能有品行就足以了,是您的要求太高了,况且诸家之中自有姿容上乘之人,堪为良配。

  皇后又道:“雄伟高耸的宫殿,是由一根根木头砖石垒砌而成的。

  波涛汹涌的大海,是由一条条潺潺的溪流汇聚而成的。

  直耸入云的高山之上是一块块的砾石,绵延无际的沙漠之中是一颗颗微小的沙子。

  一人力小,一人才短,一人不足,但若是十人,百人,各使优良,想必就足以争辉了。”

  图穷匕见!

  一个人不行,多嫁几个就行了。

  满殿惊愕无言。

  ————

  东阿侯府在汉文帝时期经历了大规模的扩建,成为了规模最大的一座侯府,面积上达到了其他侯府的十倍以上,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东阿侯洛景的贵妾们所居住,时人称之为“天下佳丽,半归皇宫,半归东阿”。

  《东阿百美图》与《未央夜宴图》就悬挂在侯府之中,原作被画在皇宫与侯府的墙壁之上,本书中所选取的,是纸被发明之后,从壁画上临摹下来的,其中有无数的细节可以品味,充分展现了当时汉王朝的繁华兴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古代名画鉴赏》

  第352章 汉廷求书

  昭城。

  数百人的使团停在昭城之外,等待着昭城内的消息,使团的主使便是贾谊,这几年他已经升任御史大夫,正式开始承接丞相的工作,只剩下最后一步,就能完成封侯拜相的人生目标。

  至于大丞相职位,洛新摄政之后,想要再担任就很难很难了。

  贾谊满是好奇的望着眼前这座拥有无数传说的城池,眼底深处隐藏着些许的火热,他虽然是洛氏举荐的官员,但是还真没来过昭城。

  四时主就居住在这里!

  唯一的人间之神。

  而且由于兵主项羽和高皇帝的天子之位都由他加冕,在民间传说中,洛陵同样也是掌管人间帝位的神灵,他的形象和权能已经渐渐向着姬昭记忆里的中天北极紫微大帝偏转了。

  这里还是整个诸夏的文化中心,素王陵虽然在关中,但是祭祀却在这里,这里管控很是严格,进入这里需要昭公府签发的文书,而且还是分等级和类型的,不同类型的文书前往不同的区域。

  不过皇帝的使者自然例外,洛氏还没有狂妄到不把皇帝放在眼中。

  “长安来的使者在哪里?”

  一队骑士从昭城之中奔出,高声问道,一看他们的装束就是敢战士,都是洛陵的亲卫,作为公爵,他有一千五百人的卫队编制。

  然后一眼就见到贾谊的马车,敢战士统领打马上前,拱手道:“大汉贵卿当面,祝您安康,外卿有礼。”

  这特殊的招呼方式让贾谊一愣,然后才反应过来,昭公国和齐公国虽然都是公爵国,但昭公国是诸夏外藩,齐公国却是大汉臣属,和诸侯王国以及彻侯国是一样的。

  昭公国中的臣子和大汉的臣子互相之间,表面上是没有上下级关系的。

  “贵卿请随我来,家主已经等候你多时了。”

  庞大的使团跟随着敢战士走进昭城,一进入昭城立刻就感觉到了繁盛的场面。

  最关键的是,城里面很是干净,远远超过长安城的那种干净,贾谊立刻就确定,这一定是因为昭城有更好的供给排水系统。

  “这城中至少一半人都氏洛,另一半则是亲属和故旧。”

  亲属和故旧,诸如韩信和洛采的女儿韩嫣,诸如项羽的子孙等等,都在这座城之中繁衍生息。

  不过洛氏有严格的控制这里的人口规模。

  一行人走过外城,内城,然后到了洛宫之中,贾谊想到自己终于要见到那位极具神秘色彩的大人物了。

  这种心情比他昔年第一次见到摄政大丞相洛新时还要更加紧张,手都在发抖,再想一想皇帝交给他的任务,他就更是紧张了。

  走进屋中,贾谊一眼就见到了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穿着一身简简单单的白衣,在领口和袖口的位置绣着金色的丝线,脸上平平淡淡的,没有什么表情,抬眼望了贾谊一下,让贾谊觉得就像是在看着一块木头一样。

  贾谊连忙行礼,洛陵淡淡道:“坐。”

  贾谊有些拘谨的规规矩矩坐下,伸手取出一卷竹简,呈递给洛陵道:“上君,这是陛下为东阿侯所选的妾室人选,请您过目,若是有不同意的就划去她的名字。”

  洛陵闻言缓缓抬头,展开一看,密密麻麻的全是名字,沉吟了一下,然后才悠悠道:“天子真是个妙人,阿景有福分了,就按照这个办吧,昭城会给这些贵女每一人恰当的聘礼,请卿转告天子。”

  贾谊只能应声道:“外臣知晓,上君放心。”

  聊完这件事,贾谊终于把自己真正的来意说了出来,只见他重重拜倒,整个人都匍匐在地上,三叩首。

  礼节之隆重,极其少见,贾谊抬头道:“昭公,陛下使臣对您说。

  自古以来,难道有不任用贤才而昌盛的诸夏列国吗?

  自古以来,有从奴隶简拔的人才,有从市集出身的人才,大汉功臣有屠狗之辈,有刀笔吏之属,然则朕纵观古今,不读书而成才者,寥寥而无几。

  大汉初建之时,天下还处于疲敝之中,所以文华不振,经过数代皇帝摄政,到了如今,终于进入了盛世之中。

  盛世如果没有璀璨的文华,就像是人穿着华美的衣服,却只在夜间出行一般,朕以为这是不对的。

  朕欲兴盛文华,又想要兴盛大业,使诸夏永昌,欲在长安仿照旧年洛国学宫,修建大汉学宫,为大汉培养人才。

  朕划拨皇家土地,又拨付金银,托付贵子侄东阿侯,然百家典籍,凌乱不堪,错谬极多。如果不能了解先贤所思,后世子孙又如何能窥探其中的智慧呢?

  朕知晓天下之书,尽在昭城,故使大臣来此求书,朕愿以倾国之力,以此诚心,求得藏书。”

  贾谊说完便静静等待着,洛氏收集了整整一千年的藏书,很多人都猜测在乱世之中遗失了许多,但最终的结果是,完好无损!

  始皇帝那么强大的人,竟然没能让洛氏的藏书有什么大的损失,真是奇哉怪也!

  刘恒想要兴建学宫,就要聚拢天下各个学派之人,但是想要收拢这些人又何其之难。

  各个学派为了靠拢皇权,的确是会尽力的迎合,但与此同时,这些学派也会反过来影响王朝的政策运行,乃至于用自己的思想改造整个天下。

  譬如秦朝,就是刑罚家实践的产物,商鞅等人用自己的思想改造了整个秦国。

  那不是简简单单用皇权压制就能行的,最关键的就是拿到释经权。

  这项权力就在昭城之中,拿到诸家典籍的源头即可。

  但问题的关键是,洛氏愿不愿意和皇室分享这部分权力呢?

  全部夺走那是不可能的,洛氏在百家之中参与之深是天下人都无法想象的,现如今还存在于世的所有学派,都能归到洛氏身上。

  只不过有许多被洛氏抛弃了,诸如儒家之中不少卑躬屈膝的派别,都是洛氏所排斥的。

  洛陵闻言沉吟道:“天子所说的,我知晓了,洛氏愿意向汉朝提供藏书。

  贾卿回复天子即可,使天子派宫人来到昭城,洛氏会将书籍展出由人抄录,之后带回长安即可。

  洛氏的要求是汉朝要藏好这些图书,在诸夏内部流传即可,若是流传到蛮夷手中,那就不好了。

  等到大军走过,要行教化之道时,再向蛮夷传播文化即可。”

  贾谊没想到洛陵答应的这么干脆,闻言大喜,连忙道:“外臣知晓,这便返回长安告知陛下这个喜讯。

  上君,您真不愧是素王后裔,心中始终怀着诸夏,高风亮节,外臣实在是钦佩不已。”

  洛陵静静地望着贾谊,没有说话,等到贾谊退出室内,洛辰从后面走进,问道:“大兄,就这么容易的将藏书交给汉廷了吗?”

  洛陵一改刚才的漠然,轻声笑道:“这些书籍单纯的留在昭城并无大用,这些年汉廷极为富庶,能承受的起开办学宫的资金,那用这些书籍培养人才是好事。

  况且,给汉廷藏书是要给,但给什么是我们说了算的。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