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302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302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通过祖宗保佑,洛氏子弟之间那种正向的家风不断交流强化,那种团结一致的精神同样在这种情况之下显现,即便是远离家族,也能通过祖宗保佑影响。

  前世红楼梦中探春有一句话说的是,“像我们这样的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古人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就是这样的道理,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内斗和腐朽从来都是毁灭家族的两大利器。

  但是祖宗保佑直接从根源上将这两点抹消掉了,往后最有可能毁灭家族的就是乱世以及发疯的皇帝,那个时候就要直接跑路了,然后派出家族子弟挽天倾。

  不过现在的昭城,应当是没什么正常人敢进攻。

  了解了这一点之后,姬昭愈发觉得祖宗保佑这个功能,才是系统开的最大的挂。

  怪不得这个功能耗费的气运点那么多,幸好邦周积累的底蕴极为深厚,否则或许还真的有点扛不住。

  【您的人间位格被新的王朝所确立,这是第一次由新的王朝为前朝重要的历史人物加封,您得到了1000点气运点,您的家族在世人眼中的地位再次增加了】

  刘恒对姬昭的加封在姬昭这里的确还是有效果的,明确天子的地位,对洛氏在世人眼中的地位增加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尤其是姬昭成为天子,那之后洛氏子的荣誉上限就拔高了。

  虽然现在的洛氏子不清楚,但是姬昭可是很清楚的,现在都是诸侯王,一字王和两字王没有区别。

  但是往后随着制度的逐渐完善,尤其是需要大量敕封爵位时,类似于亲王和郡王这种区别对待的爵位一定会出现。

  比如现在的彻侯之位,都是县侯,但是到了后期却出现了大量的乡侯和亭侯这种基本上属于荣誉的彻侯爵。

  “又是一代人结束了,就这样数十年,数十年的过去,三千年还远吗?下一代洛氏又要如何做呢?”

  姬昭觉得自己可能是唯一能够看到一个家族在历史长河之中不断创造的人,这种经历即便是他也觉得充满了趣味。

  天道和姬昭已经达成了协议,互相不干涉对方的作为,也就是不再会有黑手针对洛氏。但世界自己的天地大变对洛氏造成的不利影响,以及世界自己内在的逻辑对洛氏造成的可能的影响,除了使用道具,姬昭也不能干涉。

  “只留了一个不擅长政治的人在长安城,阿陵,你想做什么呢?”

  姬昭最后缓缓闭上了眼,波澜壮阔的秦末和汉初结束了,他该睡觉了,等到汉朝和匈奴的战争再次风起之时,再醒来便好。

  ……

  长安城。

  曾经在这座城池之中,最为煊赫的就是洛氏,一门三侯,三兄弟还都是三公高位,洛新则是摄政大丞相,在外有大将军韩信,真是强横到了极致。

  但是短短三年之内,英侯、安阳侯、淮阴侯全部薨逝,摄政大丞相东阿侯薨逝,寿光侯请辞,整座长安城洛氏似乎就人去楼空了。

  身负圣痕的身影似乎一下子就见不到了。

  不要说整个朝臣权贵们不适应,就连长安城的百姓都有些不适应这种突然的变化,这里很多都是从前的洛人迁徙来的,对圣痕有种天然的归属感。

  然后很多人就发现实际上还是有一个洛氏子留在长安城的,是当今皇帝陛下的表弟,东阿侯洛新的嫡子,一个还没有加冠的少年。

  皇帝陛下给了他进出宫门的令牌,让他担任侍中,几乎形影不离,他叫洛景。

  洛景是洛新的嫡子,由于洛新属于典型的晚年得子,所以洛景虽然年纪小,但是辈分高,是洛氏第三十四世孙,他最大的堂兄是洛陵的儿子,甚至已经快要步入知天命之年了。

  洛景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没有洛新那样的才能。

  洛新本来打算学习自己兄长们,将洛景送回昭城,但最后综合了各方的建议之后,便将洛景留在了长安城。

  不过洛景虽然接近皇帝,担任侍中,却从不对自己不擅长的军国重事发表意见,相当于打卡上班摸鱼。

  ……

  长乐宫。

  长长高高的台阶上,一个钟灵毓秀的翩翩少年正往殿中走来,看着年纪便小,皮肤晶莹剔透的在阳光之下甚至在发光,更不用说那一道耀眼夺目的圣痕了。

  正是如今唯一还留在长安城的洛氏嫡子,洛景。

  洛景在实务上的能力的确是不高,处于能依靠家族底蕴吹牛逼的阶段,真做起事来,就是纸上谈兵,但他不是无能之人,毕竟祖宗保佑没问题,是因为他究极偏科。

  从古至今,这样的人从来都不少,洛明公就是这样的人,学术型君主。

  后世的李白苏轼一样如此,在实务上的能力都说不上强,但没人会否认他们的才华。

  洛景同样是这样有才华的人,而且洛景长相很好,完美继承了父母的容颜优势。

  他有些类母,长相上和皇帝刘恒又有些相像,看起来不像是表兄弟,倒像是亲兄弟一样。

  刘恒非常喜欢自己的这个表弟,不仅仅是因为洛新的缘故,同样是因为洛景自己就非常讨人喜欢。

  而且望着洛景眉心的圣痕,还有那张和自己有些相似的脸,就好像看到了另外一个自己一样,时时刻刻鞭策着自己。

  “君侯安康!”

  洛景走进宫中,一路尽是对他行礼之人,继承了东阿侯爵位的洛景,在长安城还是很受人尊敬的,洛新给他留下的福泽实在是太大了,基本上只要他不作,就能横着走。

  洛景回到皇宫就像是回家一样,他走进宫殿之后,就准备开始工作。

  作为皇帝的近臣,虽然刘恒不用他做什么工作,但天天摸鱼白拿俸禄,那不是洛景的作风,自然还是有一些工作要做的,比如说看一看有没有外廷比较着急的要呈给皇帝的奏折,然后把奏折带进去。

  他询问了一下皇帝的近侍,非常好,今天没有什么大事,然后便施施然的进了内殿之中。

  “阿景,你来了?”

  刘恒见到他,顿时笑道:“快些过来,朕有事问你。”

  第338章 召回

  洛景闻言小跑两步,行礼道:“臣景参见陛下,陛下万安!”

  然后跪坐在刘恒下首问道:“陛下,您刚才说有问题要询问臣,不知是何事啊?”

  刘恒笑道:“姑父生前曾经说,他薨逝之后就将那些曾经贬斥的人召回来,但朕思索,这些人是姑父贬斥的,朕召回来岂不是对姑父不敬,你说朕该怎么办?”

  刘恒心中还记着洛新在还政之前和他说过的话,一个皇帝如果想要做事,首先要完全的控制住朝廷,形成以皇帝为中心的一个战斗力强横的集团。

  朝廷之上可以有内斗,但是不要发生到内耗的程度,一旦朝廷上的内耗到了主要层次,那么外敌就要不战而胜了。

  现在朝廷虽然占据了天下的主导地位,但是一旦开始内斗,尤其是那种激烈的生死斗,所有人精力就会放在内部,而不是外部。

  那么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就会松懈,就会出现短暂的权力空白。

  权力只会转移,不会消失,甚至连一刻的空白都不会有。

  地方上的诸侯王,甚至是那些皇帝根本看不上的地方豪强,就一定会乘着这个机会,主动或者被动的侵夺属于中央朝廷的权力。

  这就是洛新为什么要将那些臣子赶出长安城,不仅仅是为了给刘恒施恩用,主要是为了洗去他们身上的属于洛新时代的印记。

  让这些人都看清楚一点,现在你们的主君到底是谁?

  掌握你们生死祸福以及荣华富贵的是刘恒,他才是大汉的皇帝!

  在这种想法下,刘恒决定开始将那些洛新为他选出的有才能的臣子们一一召回,慢慢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如臂使指的执政班底。

  洛景没想到竟然是这个问题,在他看来这不算是个问题,自己的父亲又不在乎这个。

  随着洛新逝去的时间渐渐过去,国家的精力自然要放回政事上,那么召回那些臣子,对他们施恩,就是重中之重了。

  洛景表示自己还是非常懂这些理论的。

  想到这里,洛景便说道:“臣记得昔年父亲将他们赶回封地时,是因为他们君前失仪。

  这是您和臣子之间的事情,只要您原谅他们就可以,和父亲没有什么关系。

  您可以先下一道旨意,询问他们是否知晓昔年的过错,然后让他们各自上奏折,对当年君前失仪之事进行反省,最后您再原谅他们,这样就可以彰显您的恩德胸怀。

  这两封旨意,臣可以为您润色,保证让天下人称颂您的恩德。”

  洛景直接拍着胸脯保证着,他虽然年小,但是文采斐然,再不起眼的事情也能写出花来,更不用说这种本来就是彰显恩德的事情。

  从他担任侍中以来,禁中的旨意在文采方面提升了几个水平。

  对他这种出口成章的人,写这种制式的东西,只要愿意俯下身子,就像是遣词填空一样简单。

  刘恒闻言笑道:“那就由阿景你来写这两份旨意吧,写完朕过目一下就直接用印送到外廷去。”

  “臣这便写。”

  洛景说完便直接从旁边的桌案上将笔墨取来,稍微沉吟一下就直接挥笔,洋洋洒洒的数百言出现在布帛上。

  刘恒取过一看,便满是赞叹的神色,恰好此时贾谊从殿外走进,他便招呼着贾谊道:“贾卿,过来看,这是阿景刚刚写出的,你也是文学大家,快来评点一番。”

  贾谊闻言连忙走过,匆匆一读便赞叹道:“侍中弱冠之龄,便才气惊人到这种地步,臣在这个年纪之时都不曾有,实在是不知日后会到达何等的地步。

  陛下您创造盛世的那一刻,正是侍中最巅峰之时,应当铸造最瑰美的诗辞文赋啊。”洛景闻言连忙说道:“贾卿实在是谬赞了,您才是真正的文学大家,一篇《过秦论》便足以盖压当世了,更不要提您还有治国安邦的才能,景不过是会玩弄一些文字的清谈之人罢了,又怎么能够和您相提并论呢?”

  后半句话倒是洛景的真心话,在治国安邦上,他的确是远远不如贾谊,但他并不因此而妄自菲薄。

  人生在世上,总有自己擅长的东西,若单纯论治国安邦的才能,昭城里面有很多兄长都不错,不一定就找不到贾谊这样的人物。

  生在这样的家族里面,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足以了,洛景对自己擅长文赋就非常的满意。

  他从小生活在家族的荣誉和父亲的光辉之中,最大的梦想就是创作出那些歌颂祖先的文赋,就像是昔年洛国之中的颂圣诗和楚国所创造的赞美神灵和楚人的楚辞。

  刘恒越看越是喜欢,这短短的两篇文,一个胸怀宽广,度量惊人的君王形象就跃然而出,若是这两篇文流传到后世,往后千年的臣子都要对他这样的君王心生仰慕了。

  这一刻的刘恒突然发觉了一件事,那就是仅仅做出功绩还不够,想要名留青史,千百年声名不灭,还得多宣传。

  洛氏留在民间的传说最多,不就是因为洛氏一直活着,然后孜孜不倦的宣传吗?

  曾经那些发生在无数诸侯国中的忠臣良将的光辉事迹,很多都渐渐压到了洛国守藏室的最底部,很多人的名字甚至都直接从民间消失了,只剩下洛氏知晓。

  想到这里,刘恒目光熠熠的望向了洛景,洛景见到皇帝突然眼中闪着光望向自己,不禁问道:“陛下,您可是有事要询问臣吗?”

  刘恒笑着说了一句让洛景有些摸不着头脑的话,“阿景啊,朕以后的声名可就要靠你和贾卿了。

  你先将这份旨意送到外廷。”

  随着洛新薨逝,内外廷之间的界限就开始变得分明起来,丞相想要见到皇帝也没有之前那么容易,但对洛景这种可以随意出入的臣子来说,依旧没有区别。

  洛景将布帛一抖,然后一卷就出了宫,前往丞相的官署,如今的丞相是长安城中少见的老人,基本上属于半截身子快要入土的那种。

  这是洛新特意留下的人选,选他自然不是因为有才能,而是为了之后让刘恒直接换掉他,贾谊才是洛新为刘恒真正准备的丞相,现在的贾谊还属于丞相的佐官,挂着九卿的职衔,实际上行使的就是丞相的职能。

  明眼人都能够看出来贾谊就是下一任丞相,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贾谊身上没有彻侯的爵位,没有彻侯爵位,是不能担任丞相的,这是目前政治的铁律。

  虽然种种铁律最后都是要被打破的,但这一条至少在目前为止,还没有这个必要。

  只能之后想办法为贾谊封侯,在这之前就让老家伙先在丞相的位置上坐着,想必这样的好事他也不会拒绝。

  洛景出了皇宫,很快就到了丞相的官署,经过洛亦、洛新等等几个强势的丞相,相权是非常大的,在丞相之下有极多的部门,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小朝廷。

  不过有关于兵权的部分,几乎全部都被剥夺了,不论是升迁还是后勤,几乎都与丞相无关,而是要交于皇帝直接批准。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