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288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288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因为刚刚在《请建诸侯疏》之中,贾谊慷慨激昂的痛陈分封诸侯王对天下的危害,请求朝廷削弱诸侯王,乃至于一代代之后取消他们的爵位,成为平民。

  从这封奏疏之中,贾谊是反对分封,要求加强朝廷权力的。

  但在《封亲为王疏》里面他又大谈分封诸侯王的必要性,而且还言明每代皇帝都应当分封,慷慨激昂的陈述分封诸侯王对天下的利处。

  常人只怕会以为贾谊是精分,但洛新却不这么认为,这世上从来没有万全的政策,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的,所以政治人物不能非此即彼,万事万物都一定要从多方面去考虑。

  分封制度就是这样。

  它不是很多人眼中的洪水猛兽,而是一个正常的王朝统治政策,是一种正常的王朝治理方式,它同样有着许多的优点,诸如降低治理成本,诸如在压制地方反对势力面前,远远胜过流官统治,数不胜数。

  这世上从来就没有一用分封就天下大乱的说法,尤其是现在的大汉朝,能够参考的对象极少。

  周王朝分封一千年,秦王朝郡县十几年,汉王朝郡国并行数十年还在上升期。

  晋国、洛国、齐国等大国都在的时候,周王室纵然几次风雨飘摇,但是却还是坚持了下来,甚至还有过中兴。

  等到晋国灭亡,洛国和齐国都不能支援的时候,周王室最终湮灭在秦王朝的兵戈之下。

  这铁一般的事实让很多明明感觉到分封有问题的人,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一切都要怪到洛国的出现无限的拔高了宗亲的作用,秦王朝的灭亡又实在是太过迅猛而惨烈。

  一个皇帝、两个奸臣,就能让一个庞大的帝国摇摇欲坠。

  任谁能不心有戚戚然呢?

  刘邦矫枉过正,大封功臣和宗亲,实在是被秦王朝的惨状吓到了。

  洛新将手中的奏疏放下,很满意的望着面前的贾谊,问道:“把你心中所想的都说出来。”

  姬昭已经一眼看完了洛新手中的奏疏,微微有些感叹,这个世界线的贾谊同样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洛氏的榜样力量实在是太大了。

  “大丞相,虽然谊建议众建诸侯以弱其力,但诸侯王的存在却是必要的,若是朝中出现赵高李斯这样的奸佞那该如何呢?

  只能由诸侯起兵清君侧。

  若是朝中出现胡亥这样甚至能够摧毁一个王朝的暴君又该如何做呢?

  依旧是需要诸侯起兵推翻他。

  秦王朝若是没有帝扶苏率领大军返回咸阳杀死胡亥,秦王朝恐怕就连负隅顽抗都做不到就直接毁灭了。

  大汉会不会有这一天呢?

  会不会出现一位像您这样拥有莫大权势,但是却不像您这样忠诚的篡逆之辈。

  他会直接篡夺大汉的江山社稷,刘氏宗亲却没有力量去阻止,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祖宗江山落到他人手中。

  这难道不是最可怕的事情吗?

  谊认为是有这种可能的,在邦周之时,这种事情发生过不止一次。

  晋国这位当之无愧的霸主国就死于这种方式,还有您的姻亲齐国,若不是您的祖先阻止了田氏,恐怕吕氏齐国早已经不复存在了。

  谊研究过这些失国的诸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宗室不振!”

  终于说到了第二个阶段的贾谊,深吸一口气道:“大丞相,邦周分封之后,初代诸侯之间血缘亲近,所以能够齐心协力,共抗蛮夷,守望相助。

  但是随着一代代分封,相互之间的关系疏远了很多,互相不再信任,甚至出现了相互攻伐的现象。

  这就是世间大多数有识之士所看到的分封弊端,因为这是不可避免的,同宗之间的血缘疏远是必然的事情。

  后来洛文公使诸侯与天子之间同嫁同娶,就是为了促进诸侯与周天子之间的血缘联系,但这个制度最终还是失效了。

  谊研究了很多的事例,发现除了极少数特例之外,大部分前两代的诸侯,通常都忠心耿耿的拱卫周天子,血缘的疏远是从第三代开始的。

  既然如此,那就不断分封和皇帝关系亲近的亲兄弟和子嗣,来替换掉那些已经渐渐疏远的诸侯。

  而且不必如同高皇帝那般分封整个大国,如今的天下已经安稳,只要分封到关键的城池。

  诸如荥阳、洛阳、商於等交通要道和险关山坳,这些人自己没有造反的力量,又与皇帝的关系亲近,天然就是皇帝的藩卫,与其说是诸侯王,不如说是监察使,有这些近支宗亲在,天下一定能够安稳。唯一的缺点就是这些诸侯若是联合起兵,恐怕就连皇帝也平叛不了。

  但若是真到了那个地步,就连这些近支诸侯都共同起兵反对皇帝,那谁对谁错,谊也不知道了。”

  是啊。

  一个君主如果众叛亲离到这个地步,不论对错,那一定是再也统治不下去了。

  上一个到了这种程度的君王叫做商纣王,从奴隶、国人、军队、贵族、商王族,没有人不反对他。

  没有人知道周会是什么样子,但是纣王麾下他们是不想待了,于是纷纷喜迎王师,这种奇景实在是罕见。

  虽然喜迎王师之后的结果不太好,于是又纷纷造反,这本来是玩家前期最难的一个剧情,但是遇到了姬昭这个人民币开挂玩家,被三下五除二解决了。

  姬昭望着这一幕,贾谊竟然会主动提出建立一种长效机制的分封,不论这种方法是否能够成行,但这种改变就让姬昭感慨莫名了。

  就像是他行走在历史的长河之中,随手的拨动,然后造成了世界的支流蜿蜒,也许那一滴水就是某一个人的一生,这让姬昭能够真实的感受到一种世界的参差,能够感受到他对于未来的改变。

  洛新听完贾谊的想法,笑吟吟道:“你的想法很是天马行空,是这世上没有人提出过的。

  你的这些政策到底效果如何,没有人知道,即便是我也不能给你答案。

  只有经过实践才能证明对错,这是执政者的第一认识。

  但今天我依旧对你很满意,这两份奏疏,若是单独一份呈递上来,你依旧是个人才,但我对你的评价会下降许多。

  你能意识到诸侯王对如今天下的害处,这就已经胜过许多人了。

  你没有一棒子将诸侯王全部打死,这是我最欣赏你的地方,从明天起,你便以博士之职进入寿光侯麾下,先随着他处理政务。”

  贾谊闻言直接下拜道:“谊拜谢大丞相恩典。”

  虽然洛新给贾谊的不算是高官,仅仅是洛辰麾下一个类似于顾问秘书类的角色。

  但根据越接近权力中央,权力便越大的原理。

  刚刚步入仕途就能成为洛辰这么一个类同三公的实权人物的顾问,这是必然要被重用的节奏。

  洛辰是贾谊的举主,现在又在他的麾下做事。

  只要洛辰刻意栽培贾谊,那做出成绩就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到了那个时候,洛新就能够直接将贾谊提到皇宫之中,担任近臣,瞬间身份地位就会大变。

  洛辰带着贾谊离开了这里,望着两人离开的背影,洛新清楚,随着刘恒渐渐长大,自己是时候为刘恒准备新的执政班底了。

  现在的这些老臣,只留下一些老成持重之人。

  其他的彻侯等众建诸侯、消弭了诸侯王反抗力量之后,就该彻底让他们回到各自封地了。

  “不知道我还能活多少年?”

  这世上有多少未竟的大业是因为英主的突然死亡而大转向,甚至成就了另一个人的声名。

  实在是太多了!

  洛新感觉自己身体还不错,但病来如山倒,谁能说得准呢?

  ————

  在我们这个祖先崇拜深入骨髓的国度之中,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宗族中人与人的关系都是重中之重,这种联系甚至就连工业文明都不能彻底打散。

  如果让笔者来形容这种关系,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圆心,依照亲缘关系的远近在圆心周围分享着权力和财富。

  古代的一切,不论是一个小小的家庭,还是王朝的政权,都基于这个圆圈在运转,如此的清晰分明,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清楚自己该要付出什么,又该得到什么。

  大部分人在这个体系之中都是处于依附者的地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对这种制度的最好描述。

  在现代工业文明面前,这种分配制度很大程度上被打散了,这种现象不能说利弊,这只能说明古代王朝与现代国家的生存土壤出现了质的变化。——《古代王朝制度运行分析》

  第320章 裂国:前奏曲

  “咚咚咚!”

  震天动地的马蹄声,踏着大地都仿佛在微微颤抖,滚滚烟尘之中,一队骑士策马狂奔,身着皮甲,马身侧边挂着刀枪和弓弩,一看就是朝廷的兵马。

  这一行骑士径直进了长安城,然后直奔宗正府,为首的骑士跳下马来,大声道:“我等从淮南国而来,大王薨逝,我等奉王后之命前来长安报丧。”

  侍卫闻言一惊,连忙跑进去汇报,一行人得到允许走进宗正府,宗正刘成匆匆走到院中,甚至等不及信使说话就直接急切问道:“淮南王当真薨逝?”

  实在是不怪刘成如此急切,要知道这位淮南王,大概是当今刘氏皇族之中最年长的一个人,当年刘邦平定淮南王英布的叛乱之后,将淮南国封给了自己的兄长。

  结果这位是真的能活,竟然熬死了刘邦、吕雉、刘盈,刘邦其他的兄弟早就都薨逝了,各个诸侯国都是二代,甚至三代诸侯,只有淮南国还是一代。

  当年英布依仗淮南国反叛,虽然是螳臂当车自不量力,但依旧可以看出淮南国的实力之雄厚。

  刘成能在吕雉和洛新这种强人的手下担任宗正这种关键的九卿,他的立场可想而知。

  实际上刘成正是吕雉和洛新在刘氏宗族中的心腹,现在是皇帝刘恒的铁杆。

  他早就对诸侯王强大的实力感到忧心,现在听到大河以南诸王的主心骨淮南王薨逝,简直想要大笑出声了。

  若是淮南王地下有知,知道自己的侄子这么迫不及待的看到自己死,也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这些骑士自然不知道刘成心中所想,作出泣泪状,悲痛道:“禀告宗正,大王确实薨逝,去面见高皇帝了,我等先行前来长安报丧,淮南国使团随后便到。”

  刘成强行作出悲痛状道:“诸位先行歇息,待吾禀报陛下之后,再商议淮南王的后事。”

  一位诸侯王去世,朝廷需要做的事情是非常多的,比如谥号的商定,比如礼器的准备,再比如诸侯国事务的安排,后续诸侯的继位。

  即便是在邦周那种完全体的分封制度下,诸侯国几乎完全独立于周天子,但是新诸侯继位依旧需要周天子的册封。

  这就叫做受命于王!

  到了汉朝这个规矩自然不会变,若是皇帝强硬的不让淮南王世子继位,那就会僵持下来。

  刘成安顿了从淮南国而来的一行人,满脸喜色的往皇宫狂奔而去,他在大汉朝称得上是位高权重。

  “大丞相可在长乐宫中?”

  刘成直接拦住了在长乐宫侍候的宫人问道。

  “回宗正话,大丞相正在长乐宫中理政。”

  刘成闻言直奔长乐宫偏殿。

  洛新望着满脸喜色的刘成,打趣道:“刘公如此欣喜,可是骤得娇宠,老树开花,新得贵子?”

  刘成闻言瞬间老脸一红,连忙摆摆手道:“大丞相莫要打趣卑职,此番来见您是有一件要事禀报。”

  “喜事?”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