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286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286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刘恒闻言瞬间感觉自己很厉害,昂扬道:“姑父,父皇请您为恒儿管理天下,而不是其他的大臣,一定是因为您很厉害,您一定要全部教给恒儿,恒儿也想像您这样。”

  洛新朗声笑道:“好,今日便为陛下讲《周礼》。”

  “周礼?”

  刘恒疑惑道:“这门课另外几位儒家的先生都讲过,里面都是一条条的规矩,很是枯燥。”

  洛新笑道:“是啊,纯粹的周礼的确是非常的枯燥,但是您想知道周礼背后的故事吗?

  这些故事只有洛氏才知道,现在这世上即便是诸子百家的记载之中也是没有的。”

  “背后的故事?”

  洛新脸上带着些许回忆的神色,他的记忆仿佛回到了当初学习家族历史的时间,时间过去太久了。

  洛氏的家族历史实在是太长了,尤其是前期的洛氏家族史几乎就是邦周历史,无数的人物和事件让洛新这些后辈学习的很是艰难。

  幸好洛氏没有那种脑子很笨的人,至少在记忆力这方面都没有什么大问题,否则估计就连祖宗的名字都记不住。

  “周礼是由素王所一手建立的,但是这其中的每一条,想要落实下去都没有那么简单,您来看礼乐这一条,‘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不可逾制’。

  这句话似乎很是平淡,但仅仅死在这一条上的诸侯,就不下十位。”

  刘恒惊得差点跳了起来,万万没想到这句话背后有着这么血腥的事件,但是他没有丝毫的害怕,反而颇有兴趣的问道:“姑父您快些讲,恒儿很是好奇。”

  洛新给刘恒讲这一段自然是有用意的,他要让刘恒理解一下政治运行的逻辑,这些是百家不会教给刘恒的,可以说是帝王术。

  周礼早就在数百年的礼崩乐坏的乱世之中被彻底抛弃了,而且周礼那一套是配合分封制度的,不能完全适用于现在的汉朝。

  但是礼乐就没用了吗?

  当然不是!

  礼乐的精髓不在于表面上的那种等级分明,他毕竟是个穿越者,虽然不像他的子孙那样孜孜不倦于天下为公,但毕竟是个先进的青年。

  姬昭所创造的这一套礼乐制度,上下虽然同样分明,但同样给天子以及各级诸侯、卿、大夫都制定了与之相匹配的责任。

  天子至高,但是受到的束缚同样是至高的。

  这套礼乐制度的精髓在于赋予一个人社会身份,构建一整套能够容纳天下人的社会制度,同时这是一整套的分配制度。

  更绝妙的是,能够真正打破这套制度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生产力进步,生产力的进步会摧毁原有的生产方式,新产生的生产方式会反过来作用于生产力的进步。

  表现在社会上,就是打破分封制,进入新的政治制度之中,造成一系列的上层建筑的剧烈变动。

  春秋早期表面上看来礼乐已经崩坏,但实际上那只是单纯因为周天子纲常不振而导致整个秩序失控的结果,所以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之后,社会秩序一旦恢复,围绕着霸主国的新礼乐制度就再次建立起来。

  换句话说,只有诸夏发展到不再需要那种原始分封制的时候,这套制度才会失灵。

  比如秦始皇一统六国,诸夏人口已经到了千万级别,视野可见范围之内,几乎处处都是诸夏的土地,各地域之间通行的速度大大加快,这是一个和周王朝已经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但这个时候,礼乐制度最恐怖的地方就到来了,当打破了礼乐制度进入新时代之后,最聪明的那批人就会发现,打破的仅仅是那套严格到极点的礼制而已。

  这套制度已经深入骨髓,深入整个文明的血液之中,无论怎么制定制度,都跳不出这个圈子。

  新的制度还是要为天下所有人定下一个身份,这些身份之中有商人,有农夫,有工匠,有豪强,有贵族。

  这其中的比例都要依据礼制来确定,而且还要为这些身份分配相匹配的利益,如果一个王朝做不到,任何一个阶层都会让这个王朝乱起来,如果大多数人都不满意,那它就要亡了。

  早在一千年以前的洛文公时代,洛苏就尝试过一些比较激进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遭遇了巨大的失败,那些真正触及根本的改革都失败了。

  洛苏当然总结过其中的原因,最终让他沉默。

  因为即便他再强,他不是神,他是除了天子之外,周王朝最大的贵族。

  他所有的盟友都是大贵族,都是大奴隶主,他提拔的所有人都成为了新的大贵族,新的大奴隶主。

  这就是他的基本盘,这也是邦周的基本盘,所以他的改革即便短暂的伤害某些贵族和奴隶主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必须是维护这个贵族奴隶主体制的,才能够成功。

  就连天纵之资的文公都不能改变这个铁律,从那个时候开始洛氏就明白了一件事,思想进步太过超前不是好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才是对所有人都最好的,若是要在百尺竿头直接再接百尺,那只会直接断掉。

  家族可以强压着所有人一次,两次,但最终那些积累起来的怒火和怨恨会将家族燃烧成灰烬。

  所以洛氏选择了另外一条路。

  洛新绘声绘色的给刘恒讲着诸侯们引颈受戮的场景,他自然是忽略了那些血腥,而是将这件事讲的非常滑稽,刘恒甚至还能笑出来,但是刘恒长大之后,若是还能回忆起来,恐怕会细思极恐。

  这就是洛新的教育方式,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让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到刘恒,等到刘恒长大,每当他做一件事时,就会想起自己曾经和他说过的话,就会想起自己曾经是怎么做的。

  尤其是这个人是他的偶像,是他少年时的精神支柱,他会不自觉的跟随着洛新的脚步。

  当然想要达成这个结局,洛新自己一定要持身正,日后刘恒长大了,见到了人情冷暖,见到了残酷的现实,心灰意冷之时,一看洛新,竟然真的是个圣人,幻想没有破灭,他就会愈发的振作,原来姑父当初没有骗我。

  故事告一段落,到了刘恒锻炼身体的时间,刘恒的所有教育都是洛新一手安排的,没有洛氏子那么残酷,毕竟刘恒没有祖宗保佑,洛新担心出事。

  “姑父,今天我们做什么呢?”

  刘恒蹦蹦跳跳的问道,洛新牵着刘恒的小手,走出了长乐宫,宽阔的广场上,两个人的身影在阳光的映照下被拉得很长很长。

  数九寒冬,三伏夏暑。

  三年就这样过去了。

  ————

  在前文之中笔者描述了古代中国文化上的连续性,这一章讲述政治制度上的连续性,在中国古代历史记载之中,曾经存在过夏、商、周三个邦国王朝。

  某些人试图证明更久远的王朝是正统,更久远的神话人物是正统,而商周是后来者的行为,不吝于日耳曼后裔自诩罗马,进而痛斥自己的祖先侵略罗马,简直可笑。

  毋庸置疑,经历了周王朝千年的统治,夏、商对后世几乎没有影响力,周王朝则从方方面面都是中国人的文化源头,不仅仅是至高神的存在,最重要的还是文化制度上的影响。

  众所周知,生产力的每一次前进或者退步,都会引起社会制度的变革,这是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这种变革通常是剧烈而残酷的,守旧势力总是会负隅顽抗,最终通过流血达成变革。

  在古代中国则不是如此,诚然,古代中国王朝交替之时的变革远远比西方国家剧烈,但新王朝总是能极快的依据经济形势来选择更为恰当的政治制度,在新旧交替的短短时间之内,每次都能够提出高屋建瓴的制度建设是不合理的。

  但是笔者找到了其中一切的源头,那就是礼乐制度,这是一种能够适配任何经济基础的万能制度,只要掌握了礼乐的精髓,进而为社会上一切的人进行标签,估算力量,社会的矛盾就陡然一清了。

  接下来,请让笔者详细讲述这个制度是如何在汉王朝发挥作用的——《汉王朝兴衰史》

  第317章 洛氏不缺文物

  三年。

  可以让一个人从一介白衣骤然服朱穿紫,也可以让一个显赫的家族,突然崩摧,但对一个庞大的王朝来说,或许一个完整的政策才刚刚落实到基层之中,无数利益的博弈才刚刚结束。

  大汉的形势在不断变好,最直观的就是朝廷直辖的郡县这些年一直在减税,但是收上来的税收却日渐增多,长安的府库之中满是粮食和钱币。

  这三年若是还有什么大事,那大概就是洛辰终于封侯了。

  实际上洛辰三兄弟都不太在乎这个,不说洛辰膝下就一个女儿,就算是有儿子,洛辰大概也会学习三兄洛亦,直接让儿子回到昭城。

  长安,寿光侯府。

  洛辰的地位有些特殊,他不是三公九卿,但是各种规格都是同三公的,他这些年在不断的微微调整各个官职的职能,各个部门的职能也在他的管辖之中,他承担了一部分后世礼部尚书和吏部尚书的职责。

  洛辰端坐在府邸之中,望着眼前这个有些恭谨的学子,又看了看手中的谏疏,脸上露出一丝赞赏的微笑,问道:“这是你想要向朝廷上书的政策吗?

  很是大胆啊,这些政策一旦呈交上去,恐怕这天下的局势就要变一变了。

  而且直接切中了天下的弊端,就不担心朝堂公卿认为你是在嘲讽他们吗?”

  贾谊闻言微微躬身行礼正气凛然道:“君侯,见到国家的弊病却不指出它,有能力去改变它却放任,因为顾惜自己的生命就忽视它。

  这不是能臣所应当做的,这不是忠臣所应该做的。

  这不是师长所教导的,这不是素王所期许的。

  您是朝廷改制的大宗师,这天下之中没有人能够超过您。

  下臣见到您的改制,就知道您心中已经有了良谋,所以才斗胆向您上书。

  希望自己薄如荧光的一点机巧,能够为您渊深似海的智慧增添一丝丝助力。”

  贾谊是个相当骄傲的人,因为他从少年之时才名就流传在门中,但是骄傲那也是分人的,他是正统的学子,越正统越尊敬洛氏。

  因为他这种人最是敬畏规则,而洛氏盘踞在规则的最顶峰。

  洛辰颇有趣味的摇头笑了笑,掂了掂手中的文书,轻声笑道:“你这可就说笑了,仅仅凭借我手中这一卷文书,就能看出你是个大才,这世上有许多自认怀才不遇的人,不过你定然不会了,因为你有才,还到了我的面前。”

  你到了我的面前!

  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尽显洛氏的权势,贾谊热血瞬间上涌,他回想起拿着师长信件来到长安之时的迷茫,现在一切都是值得的。

  洛辰又问道:“你拿着傅介公的信而来,可见是儒家子弟了,治的是哪家学问?学的谁家的道理?”

  贾谊听到洛辰开始询问自己出身,心知洛辰是真的很欣赏自己,因为问出身是要了解跟脚,这是重用的前兆,不由有些激动。

  要知道洛辰不仅仅自己权势煊赫,两位兄长,东阿侯是摄政,英侯是副丞相。

  一旦得到洛辰的认可,那飞黄腾达之路就在眼前,心中的抱负就能够实现了,在如今的大汉朝,没有比得到洛氏认可更快的进阶之路了。

  至于洛辰所问的出身,贾谊还是很有自信的,都是洛氏亲近的一些学派,微微躬身道:“君侯,下臣出身孟氏儒,兼修齐法、黄老。”

  儒道法三料人才,还都是洛氏亲近的,buff直接叠满。

  洛辰满意点点头,从文书之中就能看出来,这也很合理。

  儒家最擅长博采众家之长,出身儒门的学子兼修其他学派,这再正常不过。

  “你且回驿馆去,察举不在一时,若是朝廷有空缺,便会征辟你,你有大才,定得重用。”

  贾谊再次躬身而拜,然后离开了寿光侯府,踏出侯府的那一刻,贾谊只觉神清气爽,寿光侯洛辰的态度很明显的欣赏他,那光明大道就在他的眼前了。

  东阿侯府。

  洛新和洛辰对向而坐,刘乐为两人添上美酒就离开了这里,洛辰轻声笑道:“兄长此生无憾了,纵然在洛氏诸位先辈之中,您也是佼佼者了。”

  洛新只是笑笑,然后随意的问道:“天色已晚,你却匆匆而来,是有什么要事吗?”

  洛辰便笑道:“您的年纪已经很大了,皇帝陛下的年纪却太过年幼,您还能背负他到什么时候呢?弟为您送来了一个颇为年轻的辅弼之才,考核了他一个下午,当真是王佐之姿,所以前来献给您。”

  洛新闻言便道:“为何不将家族子弟派出来呢?辅弼之才应当还是能够勉强的。”

  洛辰当即笑道:“您的智慧通天,怎么还来问我呢?

  家中子弟家学渊源,的确都是能吏,但是这一代除掉大兄之外,最优秀的就是我们兄弟几人。

  其余兄弟怕是只能到各个王国郡县之中担任官职。

  您有三兄与弟辅佐,于是这天下安定下来,现在要从家族之中选派子弟,要派多少,三人还是五人,甚至十人?

  那可就不是现在天下之人盛赞洛氏的局面了,不对家族群起而攻之才是怪事。

  家族之中搅动风云的本该是大兄,但是机缘巧合之下,您和三兄卷入了这其中,甚至您一步步走到了现在,这难道不是命运的抉择吗?”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