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257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257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当年您教导妾身和乐儿,送妾身到汉军之中,万军之中救了妾身的性命,楚营数年,同样是您庇护左右。

  您是妾身最信任的人,还对妾身有大恩大德,妾身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报答您,所以只能将人间所有人都想要的送给您。”

  这或许是吕雉此生感情最真挚,言辞最恳切的话了,她现在已经毫不避讳自己就是爱慕洛新,如果洛新不是洛氏公子,她早就自荐枕席了。

  当然现在发乎情,止于礼也很好,吕雉不做强求。

  洛新将手中酒一饮而尽,他回到长安城虽然有帮助吕雉的心思,但同时也是他思虑良久的。

  大兄的地位过于特殊,过于高,不可能辅佐帝王。

  二兄据说接到了素王的任务,前往探索名为西域的未知之地。

  三兄是刘邦的心腹,作为刘邦的托孤大臣前往韩国为相,短时间之内是不可能回来了。

  一时之间,偌大的政治中枢竟然只有韩信这个洛氏的女婿,这虽然不算是什么大事,但是洛新不愿意。

  他郑重道:“娥姁,你要做什么,你要我做什么?”

  吕雉正色道:“我要摄政,但不知道群臣的想法,皇后和太后的权力到底该有多大,没有人知道,我想试探一下。”

  洛新直接大手一挥说道:“不需要试探,阴阳一体,帝后同辉,平衡是这世上最重要的事情。

  这种没有标准的事情,就是要快刀斩乱麻,直接自己定下规矩即可,千万不能放到外廷去商量。

  皇后的权力就应该比照皇帝,太后的权力就应该是超越皇帝的,至少在皇帝还没有亲政的时候是这样。

  你可以直接以传统为由,宣布以太后的身份摄政,群臣定然惊疑,但反对的人不会多,若是谁反对,我的剑刃将会刺穿他的喉咙。

  做这件事最关键的就是军权,吕侯虽然不在军中,不过影响力还是很大的,韩子穆站在我们这一边,你摄政的阻碍并不大。”

  在现在的汉王朝,有一个非常离谱的事情,那就是洛吕联盟的力量堪比周王朝早期的姬姜联盟了。

  这个集团的核心就是刘盈的身份,通过刘盈的皇帝身份,吕雉可以合法的攫取最高统治权,然后韩信和吕泽这两个军方的大佬分别代表了洛吕两家,足以压制那些功臣。

  洛亦虽然在韩国为相,但是一封调令就能回到长安重新担任三公九卿的高官,作为刘邦的心腹,他在长安担任丞相多年,实力之强,威望之高,不容小觑。这些人里面,韩信和洛亦虽然不忠于吕雉,但只要吕雉不做出过分的事情,就会在政治斗争之中站在吕雉这一边。

  韩信和洛亦的态度是她最忧虑的,千年血盟虽然在,但吕雉不知道洛亦的底线在哪里,作为刘邦的心腹重臣,还接受了刘如意国相的官职,真的会坐视吕雉摄政,夺取属于刘盈的权力吗?

  现在听到洛新的分析,吕雉终于放松下来道:“公子,妾身准备先将宫中禁卫交给您,您握着剑,我就能放心了。

  然后找时间以您当年救下皇帝的功劳,为您封侯。

  有了侯位,您就能担任三公高位了。”

  两人又是一阵闲聊,刘乐得知了洛新来到宫中的消息,连忙向着未央宫而来。

  推开门一见,果真是洛新,连忙走进来,先对吕雉行礼,然后跪坐在洛新身侧,像是一只欢快的百灵鸟一般,叽叽喳喳的说着:“兄长,你这些年去哪里了,怎么也不来长安看看阿乐呢?

  阿乐真的很想你。”

  洛新望着多年不见已经长大的刘乐,有些怀念当初在那一间小院子里面度过的静谧时光,他教导着吕雉和刘乐。

  “阿乐,以后为兄就会长留在长安城了。”

  刘乐又是一阵欢欣鼓舞,吕雉目光之中带着晦涩的望着这一幕。

  走出皇宫的大门,洛新转身望着巍峨的宫殿,这里是天下的政治中心,心中突然少见的涌出了一股豪情壮志。

  或许我能够成就文宣二公的功业,为家族辉煌的历史再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呢?

  ……

  淮阴侯府。

  洛采在长安城中自然是有自己的安阳侯府的,不过这世上没有夫妻两人分居的道理,她便住在淮阴侯府。

  “四兄安好。”

  洛新这些年游历四方,昭城也没有什么大祭需要嫡系子弟全部到齐,兄妹两人很久没见过了,这时猛然一见,自己印象中的小妹做了人母,成熟了许多,但是眉眼之间的那一丝灵动,依旧如同往昔,一看这些年生活的就很幸福。

  韩信同样恭声道:“四兄安好。”

  这些年他越来越发现自己能够娶到洛采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洛氏的资源实在是太丰厚了。

  不要说他这种本来就天赋卓绝的人,即便是一个平庸的人,只要洛氏愿意,都能够让他以善著书而名留青史。

  洛采见到洛新依旧是孑然一身,眉目之间带着一丝愁绪问道:“四兄,您去皇宫见过皇太后了?”

  洛新有些哭笑不得道:“阿采,你这是什么表情?

  的确是刚刚从皇宫出来,太后依旧如同往昔,对为兄还是很信任。”

  “皇帝年幼,这天下是需要人来辅政的,太后恐怕是想要摄政吧?

  吕氏已经这么显赫了,又不像我们洛氏代代贤能,站的太高不是好事啊。”

  洛采对人心的见识还是很清晰,洛新点点头,直截了当的说道:“是的,但太后想要做一番功业。

  她唯一担心的就是群臣反应,不愿意因为这个掀起争斗,我在宫中劝慰了她。”

  洛采闻言沉默了一下,没再发表意见,反而笑道:“四兄,您这么多年孑然一身,不愿意娶妻,上次采到昭城去,大兄还在说这件事。

  这些年妹妹所结识的才貌俱全的女子实在是不少。”

  洛新知道洛采同意了让吕雉摄政,闻言笑道:“你这丫头,竟然打趣起了兄长。”

  洛新回到了长安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然后私底下引起了很多的讨论,因为洛新是极其少见的非功臣集团出身的功臣。

  目前掌握着大汉几乎所有权力的大臣们,除了丰沛集团这样的元从功臣,即便是张良这样的六国遗族,或者吕泽这样的外戚功臣,都是一起跟着刘邦打天下的。

  而洛新最大的功绩则是救了太后、皇帝、大长公主的命,这份功劳当然很大,但是就给人一种和当前政治格格不入的感觉。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位洛氏子马上就要身居高位了,因为太后信任洛新,甚至不乏有人暗中猜测两人之间的关系。

  一百多位功臣,性格智商各不相同,不能指望所有人都拥有理智。

  当然这种猜测还只是在私下里说,毕竟洛新还没有彻底触及到他们的利益,还不算是政敌。

  ————

  吕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后,在成为皇太后并摄政后,她拥有着几乎整个王朝最高的权力,并且能够妥善的使用它,使得社会繁荣,国家安定,直到现在,吕后依旧是汉初最受欢迎的历史人物之一,不仅仅是那些甩不开的桃色绯闻,还是因为对她功绩的肯定。——《汉王朝兴衰史》

  第279章 吕雉摄政,封侯拜相

  翌日。

  一道诏令从宫中传出,“朕未曾听说过有恩情不报答而能够安居的。

  朕未曾听过说君主德行不足而能够保存他社稷的。

  朕未曾听说过有贤才不请求而国家能够兴盛的。

  朕未曾听说过任命亲信而遭遇背叛的。

  公子新对朕和皇帝有活命之恩,朕应该赐予他金银美玉。

  他是有才能的人,朕应该授予他高官显爵,应当将宫中的宿卫和长安的守卫就交予他,让他穿戴着盔甲,手持着利剑,站在皇帝的身边作为翼护,这样想必就能安稳了。”

  大队的宫娥和宦官从未央宫走出,这样的盛况,尤其是这一道诏令使得长安城中的权贵人家纷纷侧目。

  让洛新带着盔甲和利剑上殿,这是何等的信任啊,洛亦算是刘邦最心腹的重臣,也没有得到这样的待遇。

  只有昭公这位人间之神才有这样的荣誉,但是除了羡慕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而且当年洛新就该封侯的,结果因为和吕后之间过于亲密的关系,功劳直接被吞了,还离开了长安城这么多年,现在新帝即位,骤然显赫,这是自然之理。

  洛新静静地端坐在府邸之中,对眼前的人来人往熟视无睹,只是认真的读着手中的书。

  到了上朝的日子,洛新披上盔甲,手中握着利刃,走向皇宫,这一路上的权贵们都望着洛新身边那几个膀大腰圆的武士,纷纷心中一凛。

  洛新不是一个乍然兴起的新贵,而是一个有着庞大支持的强人,在这座长安城中,能被他放在心上的人并不多。

  随着洛新手中持着利剑站到刘盈身边,众人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洛新所获得的皇室如今的信重。

  在某种程度上这是把身家性命都系在洛新的手上。

  张良萧何等人已经意识到这就是一场皇太后给洛新亮相所召开的朝会,根本就不是在商量什么国事。

  于是纷纷眼观鼻,耳观心,一言不发当泥塑,洛新则望着这群开国的彻侯,还有大殿之上的各个王国使者。

  吕雉发现群臣对于她代替刘盈来执掌朝会果然是没有意见,这让她心中大定,散朝之后洛新便直接跟着吕雉到了未央宫中。

  吕雉和洛新坐下,为两人斟酒,带着喜色道:“公子,果然如同您所预料的那样,群臣没有反对。”

  洛新脸上却没有彻底放松下来,“娥姁,现在还不能掉以轻心,群臣大概以为你是要垂帘听政,还不知道你是想要彻底的摄政。

  在邦周历史上,真正摄政的王太后是极其罕见的,第一位就是先祖文公时期的王太后齐姜。”

  说着洛新笑道:“若是在邦周时期,纵然您贵为王太后,也只能留下齐姜的名号,不像现在还能以名姓留存了。”

  垂帘听政和摄政是不同的,对于强势人物或许权力大小区别不大,但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

  姬昭当年摄政,就连诏书开头都是“代行王事摄政昭”,不是以康王的名义下诏,而是以姬昭的名义下诏。

  从那之后,摄政这个词汇就有了别样的意味。

  摄政的权力有多大呢?

  基本上相当于天子,在摄政存在之时,天子诏令的效力并不比摄政更大,天子没有资格主动废除摄政。

  这就是洛文公当年为什么一定要拿到摄政的名义,从那之后所有的诏书开头就能够使用“代行王事摄政会议”的名义,权力完全操持在手中。

  即便是有对他不满的,根本就开不了口,即便是妄图离间天子和洛文公的关系也没有用,因为天子若是要废除摄政,摄政甚至能够说一句,“陛下何故造反?”

  吕雉闻言眼中陡然迸发出寒意,洛新想到之前和大兄交谈之时所说的,便轻声道:“还到不了那个地步,娥姁,准备为我封侯吧,以摄政太后的名义。”

  以摄政的名义为洛新封侯,反对的人定然大减,既然这一件事不反对,那么摄政的事情自然就不能反对了。

  以吕雉现在的政治斗争水平自然是能够知晓其中的奥妙的,柔声道:“相国之位,舍您其谁呢?”

  相国这算是一个比较过时的称呼了,左右丞相制度将丞相的权力分割开,现在吕雉是想要恢复这个制度,并且让洛新担任。

  两人又商议了一番之后的封赏事宜,吕雉心里存了一点小心思没有露出来,想着给洛新一个惊喜。

  从刘邦驾崩,到洛新回到长安城这一段时间,就一直暗流涌动,邦周时代就流传着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话。

  这番话主要是用来形容新的天子上位之后,他的外戚就会占据王畿内的重要事务官的位置,当然这句话还有后半句,代代朝臣有姬姜。

  从刘盈上位之后,原来一齐站在刘盈一边的开国功臣集团之间陡然从立场一致的盟友变成了要争权夺利的政敌,俗称派系斗争。

  目前占据绝对优势的自然是吕泽的外戚系,属于稳坐钓鱼台,有刘盈在,至少能够风光几十年。但是其他人就不同了,三公九卿,还有各个军中实权的位置,都是他们争夺的重点,这是人的天性,甚至明知最后会死,还是要前赴后继的去做。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