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17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17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西部的诸侯很有可能就是借着这个天子大败的机会,挟戎自重,想要看看能不能将天子搞到镐京来。对于西部诸侯的诉求,洛苏是知道的,但他不会允许这件事情发生,起码三十年内天子都要始终待在中原地区。

  “舅父你的猜测还是很有可能,否则无法解释这件事情。”

  洛苏有些愤怒的说道:“希望这只是我们两个的猜测,西部诸侯如果故意纵容犬戎作乱,那真是其心可诛,动摇社稷之人,都该死。

  但如果真的是他们,作出这样的举动,是一个危险的政治信号。

  看来镐京的衰落,已经到了他们无法容忍的地步。

  再不考虑镐京的人心,比这个更加危险的动乱恐怕不远。

  保证西部的稳定是重中之重,镐京是邦周天命兴起的重地,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

  当年素王曾经与康王说要施行两都制,在镐京至洛邑之间这一片狭长的土地上,大量分封姬姓诸侯国,彻底将这一块土地王化。

  然后沟通两都,邦周的天命会变得绵长,但是最后没有施行下去。

  现在看来,是时候重新推行这个计划了。

  随着东部的开发,洛邑已经繁盛到了极点,现在重建镐京,也能为将来经略西陲之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齐侯属于东部诸侯的领袖之一,自然是反对天子西迁的。

  但是齐国毕竟是邦周的盟友,他也就没有多说,只是皱眉道:“这些年分封诸侯已经渐渐有了定制。

  先前敕封先王三子为侯,还能说是血统高贵、加上天子息登基的加恩,其他姬姓诸侯要用什么理由呢?

  无故分封,不要说异姓诸侯,便是王族内部也会出现问题,自古人心不患贫患不均,务必要慎重行事。”

  洛苏自然知晓这一点,突然他好像想起什么,折身将王畿内的宗族人口重新拿起,脸上不禁露出笑容,有些欣喜的说道:“分封的名义找到了,关键是怎么把这些人弄出去。”

  齐侯从洛苏手中接过竹简看起来,立刻就明白了洛苏的意思问道:“你是准备把这些王畿内的公卿分封出去?如果是这些人,阻力的确会少很多。”

  同时找到两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洛苏神色有些放松的说道:“这些王畿内的公卿,都是从康王时期就一直留在王畿的贵族。

  他们虽然不像我们这些诸侯有一个国家作为后盾,但是在王畿之中盘根错节、人口众多,将他们调出去对邦周是很有好处的事情。

  这些人侍奉天子多年,功劳足够多,可以堵住一些诸侯的嘴,很多人名义上都是天子的卿大夫,身份也足够尊贵。

  老祖宗制定宗法时称,天子三公视同公侯、天子之卿视作伯、天子之大夫视作子男。

  我们依照这个制度,将王畿之中,宗族庞大的贵族、失势却占有大量采邑的贵族、得不到采邑的小贵族全都分封出去。

  既可以解决王畿内的土地问题,又能解决两都之间的问题。”

  齐侯很快就指出了这个方法之中存在的一个问题:“让那些大贵族从王畿之中迁徙出去,他们能同意吗?

  尤其是那几个世代公卿之家,当初就是你也没能将由纪二人从厉王身边贬斥出去。

  若不是厉王这一次大败,恐怕他们还安安稳稳的留在厉王身边。

  王畿之中分封的土地不是世袭,但所有人都知道,实际上就是世袭的。

  甚至我听说现在王畿官署,已经在尝试能不能让贵族们,以合理的价格对采邑中的土地进行交易。

  你用畿外的土地交换他们手中王畿内的土地,他们一定会反对。

  王畿毕竟是他们的地盘,除非把我们国中的军队调来,但你知道,我们不可能那么做。”

  洛苏微微笑道:“舅父你所忧虑的,外甥自然考虑过。

  说起来,洛国虽然是畿外方国,但是从老祖宗素王起,历代洛侯基本上都在王畿之中任职,只是宗庙不在这里,倒也是能算是王畿公卿了。

  根据我的了解,王畿公卿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有的公卿大族,在王畿之中逐渐边缘化,本来就想要外放。

  若是百年前,王畿自然是当今天下最繁华肥沃的地方,没有人愿意离开这里。

  但是这么多年过去,随着夏君夷民的进行,现在很多诸侯过的已经没有那么艰苦,王畿公卿都看着眼红。

  至于那些不愿意外放的公卿,按照宗法与分封制度,卿、大夫、元士,可是要层层封土的。

  大宗不为小宗赐土,这是不符合周礼的行为。

  我是姬姓宗族的大宗正,对于这种不遵循宗法礼制的宗族,为那些畿内小宗主持公道很正常吧?

  只要稳住那些军事贵族,我先将那些得不到采邑的小宗分封出去,削弱大宗的实力。

  到时候如果还不识相,就要问问我的刀锋是否锋利了。”

  听到洛苏所说,齐侯觉得还算是妥当,便笑着说道:“既然你腹中有良谋,我也不多问,但现在镐京城这件事情要怎么处理?”

  不论是迁徙王畿公卿,还是振兴镐京,都是旷日持久的国策,现在摆在两人面前的是西部的戎乱。

  收回发散的思绪,西部这件事的具体情况不了解,其实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办法。

  只能是派人过去走一趟,便说道:“这件事情还是要劳烦舅父往西边走一趟。

  领上一军的兵力,我这边让摄政会议下旨,将整个西部的军国政事都委托给舅父你,可以全权行事。

  到了之后先以安抚为主,对于那些战败的诸侯,如果数量太多,找一个最过分的处理一下,其余的先放一放,查一查再说。

  至于羌族部落,舅父比我更清楚,自己决定就好,这一次要好好看看西边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齐侯来时就预料到自己大概率是要往西边走一趟,便直接答应道:“这件事就交给我,有了新的发现我会派信使回来。”

  第20章 齐侯向西

  齐侯走后,洛苏没有处理政务,而是静静地坐在桌案前,阴影洒下,他的双眼有些幽暗。

  姬昭的目光落在他的身上,黑色瞳孔之中渐渐染上金色。

  当年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为族群开拓生存空间的初代贵族,才过了不足一百年,就堕落到这种程度。

  熊顿这种立有大功的诸侯,不能被天子奉为座上宾。

  由纪这种谄媚的小人得以享受高位。

  甚至连都邑这种代表邦周天命的象征,都成了争权夺利的工具。

  洛苏微微闭上眼,脑中全都是素王曾经所著的经典,那些文字不断的重组,化作他的精神食粮。

  “这就是先祖在《洛氏家训》中所说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吧。

  世事艰难,孤乃是素王之后,正当奋勇向前,扫除奸凶,靖平天下。”

  想通了一些东西的洛苏,甩掉那些繁杂的思绪,很快再次投入到了工作之中,只有姬昭知道他短短时间内,心中经历了多大的斗争。

  如果有人在他身边,或许能听到他在自言自语着:“幸好姬完已经死了,否则弄死他还要费一番手脚。”

  姬昭嘴角带笑,收回了自己的目光,他现在对自己的这个后辈越来越满意。

  【洛苏:

  权斗:95(95);治国:96(96);御人:95(95);统率:42(42);武力:50(62);军略:50(50)】

  洛苏的属性已经达到了巅峰,即使放在历史长河之中,他也是最顶尖的宰相,现在还破除了思想上的钢印,姬昭有些期待他日后的作为了。

  ……

  翌日。

  摄政会议下诏,任命太保齐侯为奉王受命总摄邦周西部内外军国事王使,依旧加三公太保衔、夏官长、暂代镇西诸侯,以奉王受命征西上将军领一万二千人出征。

  这是邦周开国以来,自素王以外,出征的为人臣者所得到的最大权力,整个王畿的公卿都不禁侧目。

  面对来为自己送行的洛苏,齐侯忍不住苦笑道:“阿苏啊,这下你舅舅我可算是被你放到火上烤了,这诏令下的太离谱了。”

  洛苏笑道:“舅父乃是超世之人杰,又岂会怕这些流言蜚语?外甥也是不得不如此,要想震慑住西部诸侯,不得不如此。”

  这也就是齐侯,其他人是万万不会愿意为邦周的社稷做到如此程度,但姜齐可是拥有邦周起码四分之一股份的大股东。

  王太后是姜齐的嫡女,天子有一半姜齐血脉。现在虽然还没有太子,但所有人都知道,下一任太子的正妻依旧是姜齐的嫡女。

  这样紧密的利益关系才是洛苏信任齐侯的根本原因。

  齐侯摇摇头霸气道:“事已至此,老夫历经战阵,不是胆小怕事之人,若是有人胆敢中伤,自有齐国中三万虎贲,谁能挡我?”

  洛苏哈哈笑道:“舅父霸气,昔年太公望随素王东征,为我邦周立下汗马功劳,今日舅父为我邦周社稷,率军西征,姜姓吕氏,真乃我邦周定海神针是也!”

  洛苏这一番话说的齐侯也是一阵热血沸腾,光耀祖宗是每一个周人刻在血脉之中的记忆。

  两人酒爵一碰,一饮而尽,齐侯便率军西去。

  ……

  送走齐侯,洛苏开始准备处理王畿内公卿贵族造成的结构性问题。

  邦周的畿内诸侯情况远远比畿外诸侯复杂的多,畿外诸侯主要是像齐洛宋这种以血缘为纽带的同盟,大量的同姓亲族居住在一起,甚至一支军队之中,全都是同族之人。

  但是畿内诸侯百年来,异姓诸侯与姬姓王族通婚,双方之间形成的同盟是以政治为纽带的,这是一种既坚固又脆弱的关系,他们异姓杂居,牵一发而动全身。

  有些昏暗的油灯下,洛苏将一卷竹简放下,在他的官署之中,这些竹简已经堆成了山,经过他的夙兴夜寐,终于算是稍稍理清了其中错综烦乱的关系。

  如今的畿内诸侯可以概括为四姓十七氏族。

  其中姬姓的子孙基本上都是未曾向畿外分封的王子,诸如厉王的三个庶长子,这其中有许多都以王为氏,以彰显自己的血统。

  还有一家以周氏为主脉,这一支是素王的后人。

  其余的则以采邑所在为氏,张、杨、李、孙四家最大,大多数都是两次大行封建时,没有被分封的姬姓宗族后裔。

  作为邦周的大股东之一,姜姓的势力在王畿之中依旧庞大,尤其是纪氏,这是太公望留在王畿中的一支。

  申氏也是姜姓强支,只是不如吕氏那么显赫而已。

  还有许、谢、高三家,已经是第三代的姜姓源流,他们的主支已经不在王畿之中。

  在畿内诸侯之中,嬴姓是比较奇特的存在,这是唯一的一个从岐周之时就追随周王,却在畿外没有任何封土的大姓,他们世代为周天子养马,是畿内的军事大贵族之一。

  此次齐侯西向而行就有大量的嬴姓族人跟随,洛苏在马政上圈了圈,这种人才应该放在西北那种地方,放在王畿之中浪费,嬴姓徐氏、江氏、费氏都是比较实干的氏族。

  姒姓有杞、曾、陈三家,都是曾经随着王后、夫人来到王畿的杞国外戚后人。

  禹王后裔的杞国,在大行封建时,同宋国一样贵为公国,但是现在国力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反而是这些迁徙到王畿之中的姒姓后裔却很是繁盛。

  由于地理上不像是畿外诸侯相隔那么远,通过通婚联姻,这些氏族之间相互杂居,一个标准的采、邑之中,甚至生活着三姓族人。

  洛苏望着自己整理出来的公卿氏族,开始回想自己多年执政中,这些人的政治倾向,他准备与这些氏族的大宗族长谈一谈。

  经过判断,洛苏决定从姬姓周氏、姜姓申氏、嬴姓费氏,这三支入手,这三支是最可能支持他的大氏族。

  姬姓周氏算是他的公族,虽然双方的来往比较少,但是历代洛侯都在王畿执政,对这个同族还算是照顾,现在是他们回报的时候了。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