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1036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1036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战争已经完全违反了当初中原所定下的规则,即双方不故意毁坏田地,但在天竺,激烈的斗争,已经完全走向了不能共存的程度,一切都像是理所当然。

  “一粒粮食也不能流出楚国。”

  这是一部分人所宣扬的口号,其中蕴含着明显的政治目的,那就是配合宋国的政策。

  李慎将目光落在洛星辰身上,洛王洛星云离开神都之后,现在朝廷中声望最高的就是洛星辰,最能让关东那些造反的百姓相信的,也就是洛星辰,洛星辰自己也已经准备好了前往关东。

  但没想到李慎只是看了一眼,却收了回去,“再让朕想想。”

  洛星辰顿时一急,“陛下,臣请往关东而行,定不负陛下所托。”

  李慎一听洛星辰挑明,也不再隐藏,当即苦声道:“爱卿,洛王前往关中抵御燕国,如今朝廷朕所能信任的人不多,朕现在身体不好,时不时就陷入晕厥,若是出现了什么意外,朕连个托孤的洛氏子都找不到,爱卿不能离开朕啊。”

  这下洛星辰说不出话来了,虽然大唐基本上没有几次托孤,但一旦托孤,一个李氏宗亲,一个洛氏嫡系,一个文臣,一个武将,一个外戚,这都是固定人选,其中基本上都是以李氏宗亲或者洛氏嫡系来作为托孤的第一人。

  现在神都洛阳只有洛星辰这一个洛氏子,李慎说什么也不会放洛星辰离开的,洛星辰咬了咬牙,“唉,大事完矣。”

  他个人觉得虽然托孤重要,但比起处理关东的事情,明显更关键,但现在天子不是这么想的,天子认为保证大唐的帝位传承更加重要。

  天子认为关东终究是能够平定的,但如果中枢帝位出现问题,那就真的要出事了。

  见到李慎已经做了决定,洛星辰无可奈何,只能拱手道:“陛下,请先下令守备江淮,如果江淮被破坏,那大唐真的就完了。”

  如今的江淮,即淮河流域以及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平原,还有江南的太湖平原这一块,还有蜀中的平原,这是大唐最后的粮食产地。

  尤其是江淮和江南,因为有运河的缘故,极其重要,河洛的供给,基本上就是依靠江淮,如果河洛出现问题,那天子就必须要离开洛阳了,否则这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池,会直接爆炸,他这个天子会是什么下场,恐怕没人知道。

  而且随着关中的陷落,益州的粮食已经不一定安全了,毕竟关中蜀中是一体的,洛阳和蜀中就隔着一座座山川了。

  现在在关中作战的朝廷大军,粮食供给,也是从洛阳向北通过黄河再送进去了,以及潼关的守军粮食,也是洛阳在后方支撑。

  这都需要保证江淮的安全。

  一旦江淮被攻破,或者江淮的经济被破坏,大唐就真的连落脚之地都见不到了,到了那个时候,全天下都要杀个血流成河,人口至少减少六七成,才能再谈重建了。

  李慎对此也是深知,不仅如此,如果真的出现危险,他这个天子,宁愿抛弃洛阳,也要保住河洛,一旦见到不妙,唐廷的中枢就要搬迁到长江以南去,然后依托淮河和长江进行防御。

  这是之前洛星云还在洛阳的时候,君臣之间就已经商议好的撤退路线。

  ……

  关东广袤的大地上,大部分百姓还不知道,洛阳城的天子会选择如何对待他们,大部分人都在等待着朝廷大军的围剿,也有一部分人在期待着朝廷的诏安。

  但事实上,朝廷并没有发表任何的意见,似乎是默认了现在的局势。

  只有各地还能够联系到的官府接到了来自神都的诏令,内容也很是简单,那就是固守本州,尽力收拢百姓,能救活多少,就收拢多少。

  朝廷正在全力应对燕国,等到击败了燕国的军队,就会东出。

  若是其他的帝国,当然不能这么直接说,但大唐可以,三百年煌煌大唐,有无数愿意为大唐赴汤蹈火的仁人义士。

  在关东有无数能体谅朝廷难处的人。

  即便是现在局势看起来这么艰难,但除了朱温以及李茂贞这种天生反骨的人,大部分的朝廷官吏都不会想着造反,贪暴和不忠,也不是一定在一起的。

  除非中央朝廷的威望再次经历严重的打击,否则大唐随时东出,都会有许多人跟随。

  这也是为什么朝廷的公卿,会否决洛星辰直接东出的想法。

  在几乎所有人看来,大唐的统治都是极其稳固的,关东闹得再凶,那些造反的百姓也不可能真的掀翻大唐的统治。

  自古以来,想要推翻帝国统治,都要有帝国内部的统治阶层带路,而这种情况,在现在大唐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

  李氏、洛氏,大唐拥有着双重宗室,还有堪称强大的官僚体系。

  想要将这么强大的统治力量打破,起码要三五年的大战才有可能。

  三五年。

  洛王会在关中击败燕逆。

  所有人都这样认为。

  ————

  唐帝国所遭遇的经济危机并不是全面性的,甚至称不上是经济危机,帝国的物价在纷乱时代,依旧保持着一定程度上的平稳,直到帝国秩序崩坏,在失去帝国秩序的地区,才出现货物短缺,进而物价飙涨的情况,但即便如此,纸币依旧保持着交换价值,帝国的财政状况并没有出现大规模问题。

  但帝国所遭遇的危机却是如此的具有毁灭性,历史学家将之成为“饥荒中的盛世帝国”,当代历史学家如此评价——“农为国本,一个帝国用惨烈的现实证明了这句话的正确性”。

  这惨痛的现实,深切的影响了往后的所有政策,乃至于影响了往后帝国对于农业的执着追求,大唐在饥荒中,持续不断且无法停下的崩溃着。——《唐帝国兴衰史》

  第984章 托孤

  天佑十四年秋。

  帝国内有农民起义,外有藩国作乱,大唐从未如此混乱。

  帝国内有忠良救世,外有援军前来,大唐似乎并不危险。

  养士三百年,若非上天不睦,大唐甚至不会走到如今的地步。

  黄河以北数以百万计的灾民,宛如蜂群般席卷了整个河北,这种席卷如同炽热的火焰,如同毁灭的岩浆。

  所有无法生存的农民都爆发起来,没有统属,没有目标,没有计划,这是一场为了争夺生存权的战争。

  当官的不愿意死,做民的也不愿意做安安饿殍。

  最终能够决定谁能活下去的,就是手中的武器和强健的身躯。

  河北的大批灾民一路南下试图向依旧拥有大片良田的江淮而去,仅仅粗略估计,在路上逃灾的灾民就不下三百万,这个数字随着秩序被冲毁,还在不断增加。

  河北是帝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而灾民所冲击的淮河以北,黄河以南地区,同样也是帝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这两个地区的秩序一乱,受灾民众就会高达千万。

  这是任何一个农业国家都难以想象的数字,在汉朝汉戾帝时代,关东有无数的流民,但数量也只不过两百万到三百万,那场灾祸导致了汉戾帝的垮台。

  而现在大唐的关东在河洛没有乱起来的情况下,就将会承受五倍甚至十倍的冲击。

  关东将会变成一片炼狱。

  在现在这种寒冷的天气中,更是如此。

  在大量灾民南下的时候,另外还有一波灾民则有组织的往河东而去,他们试图从河东绕到河洛去,毕竟南下有重重的关隘和河流,但前往河洛的黄河则已经结冰。

  尤其是现在的河东守备非常的空虚,大部分的河东士卒都还在前线和燕军对峙。

  李克用出征的时候,没想过中原会变成这幅样子,几乎将河东精锐调空,如今留在河东的只剩下一些并不如何精锐的军卒。

  在得到中原消息的时候,他是想要回军河东的,毕竟他还有小儿子李存勖和妻子女儿在河东,他很担心他们的安危。

  后方不安,前方如何能安?

  但在洛星云问他的想法时,李克用望了一眼军营中的那具棺材,又望了望敢战士,他最终还是咬了咬牙道:“大帅,不破贼军,不得诏令,下官誓不回返河东!”

  在燕军中,有大量的李氏后裔。

  没错,虽然他们杀了燕王,而且反唐,但并不是说其中就没有李氏后裔。

  经过三百年的发展,很多李氏后裔都已经和普通人差不多了,就算是宗谱上,都不记载名字。

  这就不得不说一下宗亲和后裔的区别。

  用刘备来举例,在一开始,他只是刘氏后裔,这件事当然不是假的,刘备那一个村子都是刘邦的后代,但在这个时候,汉帝国的皇位,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他也没有继承权。

  直到他被录入皇族宗谱,有了汉室宗亲的身份,从那以后,他就不需要再对外说自己是谁谁谁的后代,而只需要说自己是汉室宗亲。

  到了这个时候,他才是正式的汉王朝继承人之一。

  在刘协将皇位禅让给曹魏后,身为汉帝国的继承人之一,他完全有资格宣布刘协的禅让非法,并且自己登上皇帝位。

  大唐和大汉虽然有许多地方不同,但在宗室方面还是有共通之处的。

  那些小宗中的小宗,三百年过去,早就和普通人一样了,一丁点继承权都没有,在他们身上,甚至就连宗室爵位都没有。

  在神都的李氏宗谱中,只会记载近支的后裔,其中大部分身上都挂着或高或低的爵位。

  李克用就是正儿八经的李氏皇亲,河东郡王,这个爵位已经相当高。

  而且李克用的支脉所出,是开元革命后的李氏。

  在李氏中,和不少开元前分封的李氏有隔阂,这在大唐也算是一项奇景。

  开元后,也就是从李圣一开始的李氏皇族,是李洛合一的产物,从这里开始的皇族,和前面的有隔阂。

  所以虽然在燕军中有大量李氏,但那些李氏,和中原这边的,很多时候不是一路人。

  李克用动起手来,没有丝毫的心理负担。

  洛星云拍了拍李克用的肩膀,感慨道:“郡王,朝廷不会忘记你的忠心,陛下不会忘记你的功劳,无论胜败,你都会得到赏赐和荣耀。”

  “只要大唐复兴就好。”

  李克用说这话时,颇为担心的望向河东,他最喜欢的儿子李存勖就在晋阳,也不知道晋阳城会不会被攻破,他的儿女和妻子,不知道会不会有危险。

  ……

  晋阳城。

  李存勖是李克用最小最受宠的儿子,虽然年幼但却胆略过人,通晓音律,知晓大义,弓马娴熟,小小年纪就能够对李克用用兵提出见解。

  在大唐,如果一个人在某一方面被称作有太宗皇帝的某些风范,这是一种至高的赞誉,朝廷并不会因此而有什么不满。

  因为在大唐,太宗皇帝是一个形容词,代表着古往今来的圣王之首。

  李存勖就是在这种氛围中,被人称作“太原公子第二”。

  因为他的确是和太宗皇帝很像,无论是出身,还是性格,以及能力,都非常像太宗皇帝。

  大唐没人不崇拜太宗皇帝。

  李克用这样的武人就更是将太宗皇帝奉为神明,所以对于自己这个特别像太宗皇帝的儿子,李克用极其的宠爱,甚至未来想要让李存勖继承他的位置。

  李存勖在十岁的时候就已经跟着李克用出塞去征讨一些边匪,跟着父亲去神都觐见天子的时候,还得到了天子的欣赏,说李存勖这样的少年郎,才是李氏儿郎的榜样。

  他长到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非常成熟,此番本来是要跟着李克用出征的,但因为母亲生病,他只能留在晋阳。

  却没想到,在晋阳也能碰到农民军前来,这可真是恰好碰到了李存勖手中。

  他手中没有精兵,但农民军也还没有进化成那种极度精锐的军队。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