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1032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1032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安西、北庭、河西、陇右四镇都被要求回防关中,其中陇右节度使已经事实上背叛,这道诏令是下给李茂贞之下的其他人的,谁杀了李茂贞,统率陇右军立功,重重有赏。

  另外三镇节度使在接到诏令后,安西、北庭节度使立刻就从西域的天山南北率领着将近五万精锐大军返回中原,基本上都是骑兵和骑马的步兵,两镇节度使过境河西与河西节度使朱温汇合。

  这朱温也是一个相当不一般的人物,可以称得上文武双全,从一个低级的军官,一步步走到现在爵封郡公,一镇节度使的位置,他先是在山东镇压过来两次起义,后来又镇压过来两次藩国部落造反,依靠军功走到了现在。

  朝廷将他调到河西这片自古就民风比较彪悍的地区,河西节度使所统率的军队,要防备来自东南西北各个方向的敌人,担任河西节度使以来,他完成的都很好。但朱温不满足,因为他能看到自己的仕途已经基本上到顶了,他已经基本上不可能再上升了。

  一镇节度使,再往上升就要入朝为相,或者入朝成为正三品的大将军,成为天子的近臣,但朱温没有那样的关系,而且他一直都在外统兵,哪里能做得了宰相。

  对于朱温这样的人来说,意识到这一点是很可怕的,但现实如此,大唐最不缺的就是有能力的人,不要说他区区朱温,大唐第一高门贵族,关系通天的洛氏子中,都有人一辈子在外做官,没能入朝。

  后来朱温意识到大唐的情况不太好了,因为朝廷连续多年裁撤军队的人数,这是明显的财政情况不好,朱温知道这一定是因为天灾,导致朝廷大量的粮食都用去赈灾。

  作为不生产的士卒,朝廷已经无力供养,只能暂时裁撤,但朱温没有这么做,在河西这片土地上,节度使衙门毋庸置疑是最强势的部门。

  朱温认为养兵才是最重要的,现在这种情况,万一以后有什么变化,手里没兵可不行。

  在这种指导思路下,河西的百姓生活自然比其他地方的更差,死的人更多,但朱温并不在乎,他是极其传统的封建军阀心态,尤其是旁边的陇右节度使李茂贞,也这么干,他就更不觉得有什么了。

  李茂贞的地盘更靠近洛阳,就算是出什么事,也是李茂贞先出事,况且河西上下被他打造的如同铁桶,上上下下都拿到了好处,朝廷根本就不可能知道这里的事情。

  当来自洛阳的勤王令来到河西的时候,朱温深深的吐出了一口气,他竟然露出了笑容,虽然他读过书的不是特别多,但是历史上发下勤王诏令的情况,基本上都是朝廷顶不住了,才会这么干。

  而接受勤王诏令的臣子,在后面基本上也都是位极人臣。

  “等待了这么多年,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本公就知道,连续的天灾,没有任何人能撑得过去,大唐虽然强盛,但这么多年的天灾,依旧会崩溃。”

  朱温的妻子张氏是个聪明贤惠的女人,曾经参加过科举,还中了举人,只是后来因为科举改制,导致她最擅长的东西,不在科举中,后来就没有再参加科举。

  听到朱温的感慨,她深深的忧虑道:“大唐养士三百年,列位先帝都有恩德,这天下之间,愿意为大唐赴汤蹈火的人,不知道有多少,现在掀起反旗,只怕是会给他人做嫁衣啊。”

  朱温闻言却笑道:“为夫可不是要掀起反旗,现在和朝廷作对,那岂不是愚蠢吗?

  只不过是要趁机夺取安西和北庭大军的军权,然后借机讨伐陇右的李茂贞罢了。

  为夫的这个儿女亲家,可是一个上好的借口,等我和李茂贞交战,拖着不往东进军,倒要看看朝廷怎么办。”

  张氏满脸疑惑,“夫君你只不过是河西节度使,怎么能够夺取安西和北庭的军权?”

  朱温得意道:“安西军和北庭军进了我河西的地盘,他们对我又没有什么防备,杀几个人还不是轻而易举,然后我再将他们嫁祸给青海上的藩国。

  这些人便是我的军队,我率军东进,李茂贞阻拦,我和李茂贞大打出手,这一打,就是三年五载,亦或者十年八载,有胜有负,总之是没能通过,这又能怪不了谁呢?

  如果朝廷派人来,乱军之中被杀,也很正常吧。

  我朱全忠,对大唐可是一片赤胆忠心啊。

  至于天下对大唐忠心之士极多,的确是如此,但天下对大唐早有不满的人也极多。

  早就有谋士和我说过,中原士人太多,其中高门大阀更多,他们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尤其是洛阳、长安、扬州、苏州等少数的经济发达的城市,科举几乎都是这些地方出来的。

  这百年来,有多少人在中原位列高显,就有多少不得志的士人,往各节度使的幕府、刺史的幕府,还有那些藩属国的幕府中跑。

  内州县,外分封。

  重内轻外。

  这些年又对产粮区进行严苛的征收,激起了不满。

  如果不是朝廷的官僚体系还能正常运转的话,早就各处造反了。

  这天底下的危机重重,可一定都不小,现在燕国打进来,占据了一半的关中,你看吧,很快天下反唐的浪潮,就会汹涌而至。

  不仅仅是藩属国,还有那些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比如蓬莱、箕子这些地方,都会寻求独立。

  而且现在的朝廷,就靠楚国和宋国吊着命,一旦天竺和中南的藩属国造反,不出三个月,黄河以东、淮河以北,就会遍地烽火,没饭吃的百姓为了活命,可不会管什么大唐。

  民心。

  嘿。”

  朱温冷笑着,“我对这些太懂了,民心就是吃饱饭,大唐能得民心,就是因为大唐现在还能让人吃饱饭,等到大唐让他们饿肚子的时候,现在天子努力维系的所有东西,都会轰然破碎。”

  这是张氏第一次从朱温的嘴中听到这些话,这是一个她不曾见过的朱温,看的很远,看的很透彻,或许正是因为看的这么透彻,他才会做出现在的决定吧。

  “夫君,洛氏呢?

  你做事的时候,难道没有思考过洛氏吗?

  自古以来王朝灭亡,昏君奸臣是少不了的,否则以朝廷的力量,镇压那些叛乱,皆是绰绰有余,当今的天子虽然算不上是什么圣君,但也算是中人之资,而洛氏是不可能出奸臣的。

  大唐两百七十年了,却依旧能保持现在这么强盛,和洛氏是脱不开关系的。

  如果不是因为天灾的话,大唐或许还能昌盛三百年。

  有洛氏在,朝廷不会有那种昏头之事的。”

  这下朱温终于深深皱起了眉头,良久之后才算是舒展开来,“洛氏终究不是天下第一,在上面还有皇族只要是做臣子,终究事有不逮之时。

  况且若是洛氏真无敌的话,那现在大唐就不会依旧有这么多贪官污吏,有这么多不合理之事了。

  这个天下终究不是洛氏自己说了算的。”

  这场发生在夫妻间的对话,在沉默中落下了帷幕,朱温心中怀着一丝丝的隐忧准备进行关键大业。

  ……

  燕**队接管了长安,然后在长安中进行了一场财富均分。

  步骤很简单,先把长安百姓的财富收集起来,然后均分给燕国士兵,其中的大户人家被重点关照。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粮食,李茂贞走的时候,特意将粮食留给了燕**队。

  李茂贞的想法很简单,燕**队马上就要和河东军碰撞了,没有粮食可不行。

  作为李克用的死对头,万一燕军被李克用击败,那可真是比杀了李茂贞还难受。

  他宁愿看到燕军杀进洛阳,也不想看到李克用立下大功。

  燕军在见到粮食和李茂贞留下的人后,就明白了一切,对于李茂贞这种贪生怕死的人,燕国贵族虽然心中鄙夷,但表面上自然是相当欢迎。

  毕竟进入中原后,一个不慎就会遭遇围剿,现在能够免除一方威胁,如果仅仅是面对河东军,那燕国是真的不惧。

  ……

  燕国旗帜鲜明反唐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当打着宋旗号的舰船出现在海面上时,天下再次震动!

  宋国也反了!

  说是宋国,就像是楚国一样,只是对当初分封的一个统称,当初朝廷将楚国一分为五,在宋国当然也是如此。

  毕竟东南亚的地盘可是相当大,而且还掌控着朝廷通往天竺的航道,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任何人都知道,在海洋越来越重要的大唐中,这么重要的地盘,完全交给一个国家,怎么可能放心。

  但时代终究是不同了,在完全封建制度的时代,这种裂国分治非常有效果,但在宋国这片土地上,这种效果就弱了许多。

  他们之间或许各自有争端,但对于大唐的态度则是一致的。

  白花花的银子,在海洋上漂浮,最后都流进了大唐的国库,丰收的粮食,都进了中原的府库。

  这种利益之争,让那些本土派,在面对大唐的时候,只有一个态度,那就是反。

  而且本土派是永远都不会缺乏,也永远都不会杀光的。

  过去因为亲唐派有强大的后盾,所以实力更强的本土派,只能伏低做小,但现在不同了,大唐自身难保,没有能力远征,那亲唐派的末日就来临了。

  而且所谓的亲唐派,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因为利益的原因而亲唐,这批人很快就做了带路党,转而屠戮起了昔日的盟友。

  宋国不仅仅造反,还想天下发出了告百姓书。

  书中堪称义愤填膺,其中的情绪之激烈,绝对不下于燕国。

  “一千多年前,楚人曾言: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王事。

  一千年后,我宋国先祖,受高宗皇帝之命,跋山涉水,两百多年啊,终于将宋国这一片曾经的不毛之地,建设为现在这样的千里沃野。

  这两百多年来,经历了多少艰难呢?

  这两百多年来,又有多少人埋骨荒野山林之间呢?

  这每一寸的土地上,都是我先祖的血泪。

  但。

  就是这样的一片土地,现在却遭遇了多么残酷的对待,宋国中的百姓,竟然饿着肚子,一年三熟的天选之地,竟然就连填饱肚子都不能做到。

  就算是不种地去森林中摘果子也不至于如此!

  为什么会如此?

  因为中原天子的胥吏催逼,因为我宋国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都被中原拿走!

  如今我等就要亲自去问问天子,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对待我宋国子民,难道藩属国的子民,就比中原低人一等吗?

  如果不是,请问天子为什么这么做。

  如果是,那便无话可说,不过是生机相搏而已。”

  大唐水军起航,迎战宋国水军,这一则消息则顺着运河,只不过一日就到达了洛阳。

  洛阳震动!

  朝廷震动!

  ————

  在这一场反对唐帝国中央统治的浪潮中,无论是燕国,还是宋国,亦或者其他地域或属国,几乎不约而同的使用了本地主义,以及强烈的地域主义,来调动治下百姓的情绪。

  本地主义一旦进一步发展,就将进化为民族主义,进而对帝国的统治,彻底造成思维上的分裂,进而造成帝国难以挽回的分裂,在没有进入工业化时,就产生民族主义,这是一个极其可怕的未来。——《唐帝国兴衰史》

  第982章 敢战士

  如果说燕国的造反对于大唐而言是皮癣之疾的话。

  那宋国的造反对于大唐而言,就是腹心之患。

  天授殿上,天子李慎气急攻心直接吐血晕厥,一众大臣急切上前,李慎悠悠醒来后,望着洛星辰悲声道:“雍国公,盛世大唐,要完了。

  纵然收拾山河,也见不到往昔风光了。”

  同凤阁鸾台知政事,雍国公洛星辰牙几乎要咬碎了,但兄长不在,他必须要安抚好天子,振作信心,“陛下,只要大唐还在,只要我们君臣还在,总能恢复,太宗皇帝当年也是收拾了隋末乱世,现在天下还有无数忠臣义士。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