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1011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1011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这个问题就是最关键的一个问题。

  大唐和西域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西域属于听调不听宣,大唐说话,西域不一定出手啊,尤其是这种直接让最精锐出征之事。

  扪心自问,不答应很有可能。

  太平也将目光落在洛千秋身上,“洛王,诸位爱卿所言,有几分道理,朕继位以来,和西域的关系,与先前也没有什么变化,是否能请动玄门出手,朕没有把握啊。”

  洛千秋环视殿中所有人,缓缓沉声道:“陛下,大唐和西域间的这个问题,该是时候解决了,和吐蕃间的战争,不是一两天就能够结束的。

  先让楚国尽力坚持住,或者说,如果楚国坚持不住,直接舍弃楚国也没什么,只要日后灭掉吐蕃,都是值得的,等到灭掉吐蕃,再重新建立楚国即可。

  大唐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解决和西域间的关系,这件事就交给臣吧,开元八年前,臣尽力解决西域问题。”

  解决西域之事!

  这绝对是当前最棘手的一件事,对于大唐来说,再也没有比西域更让人忧愁之事。

  若是真正的能将西域握在手里,那无论是燕国,还是大唐的西扩,都能够真正的提上日程。

  现在洛王竟然会将这件事揽在身上,毋庸置疑是有些出乎众人意料的,就算现在西域大祭司是洛氏子,但身处那个位置,有些事就是身不由己的。

  因为大祭司所代表的不是他一个人,尤其是玄门那种体制,就算大祭司想要带头投降,那也不可能。

  ……

  大唐和西域所争夺的东西,不是世俗中的权力,而是精神世界。

  在诸夏的精神世界中,最高的自然是素王,那问题就来了,到底是接受了天子代行素王之命,还是大祭司代行素王之命呢?

  这是不可调和的问题,先前这个问题能够掩盖,是因为大唐内部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但经过李世民、李治、武曌三朝的整治,大唐内部已经彻底整合,反而在边疆地区出现了离心倾向。

  出现西域人的意识是可以的,但西域人只能是个地域概念,就像是河北人,江南人,关中人这样的地区概念。

  西域人不能凌驾于汉人和唐人之上,就连平等也不行。

  对外的时候,只能说是唐人亦或者汉人。

  洛千秋不能允许这种错误的思想出现并且弥漫,如果有人执迷不悟,他不介意重拳出击,让他们感受感受什么叫做大唐的军事铁拳。

  ……

  距离洛阳相当遥远的西域,收到了来自神都洛阳的诏令,这是一封让西域子弟前往洛阳求学的诏令。

  西域适龄的孩子,都要前往洛阳读书,然后参与科举,通过科举之后,可以留在中原当官,能够留在中原当官的部族或者王公子弟,所在的国家能够得到来自朝廷的奖赏。

  在下一次调整资源分配的时候,得到更多的名额,比如分到更多的草场。

  于此同时,一封相反的诏令也在中原颁布,那就是前往西域当官的士子,在西域待五年,回来可以直接升三级,而且在县令等政务官的提拔中,优先,还有五十岁以上,正五品下,以下的官员,主动前往西域,朝廷允许他选择一名子弟,得到官身。

  让年轻的士子前往,自然要给足好处,历来就不乏有年轻人去边疆谋求大功,现在朝廷要将这种事情,化为实实在在的好处。有理想是好事,让这些有理想有魄力的年轻人,能够获得回报,那就更是一件好事。

  正五品下,这已经是朝廷绝对的高官,要知道正四品就能当宰相了。

  再往下的官员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恩荫的机会,而且大唐致仕已经相当成熟,除了之前狄仁杰那种特殊情况,大部分的官员到年龄就会致仕,现在用这种方式来恩荫,是一种对致仕官员的再利用。

  这封诏令不仅仅是给西域的,燕国、卫国、宋国都发了一份,宋国国中有那种事,自然是不希望和中原有太多联系,燕国同样如此,燕王一系拥有强大的实力,心中怀着上位的心思,也一直都在主动或被动的和中原断联,至于蓬莱三岛就别提了,大力发展海军,随时准备着和大唐翻脸。

  现在不翻脸只是因为谁都不想当出头鸟,毕竟以大唐现在的实力,按死任何一个王国,都没有问题,大唐的体量,绝不是他们所能够对抗的,毕竟三个王国都有天然的缺陷。

  燕国没有西域和辽东,卫国没有箕子半岛和齐国,宋国更是生命线还被中原捏着,只有等中原衰落,他们才有机会。

  洛千秋的目标则很简单,就是利用朝廷天然的优势地位,大力促进诸国和中原的交流,使各国的文化趋于统一。

  除了这几个大王国外,其他小的诸王公之国和大唐的交流倒是很多,他们的子弟也都在大唐内部当官,主要原因还是距离大唐太近,就算是汉朝的郡国一样,生活在大唐境内,不像另外几个王国一样天高皇帝远。

  不过这些年下来,那些西南的王公,也开始在崇山峻岭之间,建造那些坞堡和碉楼,让人心寒,洛千秋已经下令禁止他们建造,任何胆敢在崇山峻岭间建造碉楼的,都按照意图谋逆处理。

  洛千秋当然不会将希望都放在文化的交流上,文化这种东西,是附着在政治和经济之后的。

  如果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的话。

  当初邦周的天子强盛时,天下万国的文化就是统一的,后来中央衰弱,万国的文化渐渐就出现了自己的特点,后来秦汉再次从政治上统一,于是天下的文化才再次统一。

  只要没有政治上的统一,那文化上的分裂就是注定的。

  比如秦国,就必然会伴随着和中原的远离,而出现属于自己的文化,将诸夏道路引导向另外一条路。

  而中原朝廷能完成这个再次政治上一统的任务吗?

  洛千秋没有把握,毕竟当初分封就是因为帝国的统治核心太广了,无法顾及的无奈选择。

  从这一点上来看,政治上的分裂是迟早的事情,当初洛苏说天下终将陷入无边无际的战火中,同样是这个原因。

  政治上的分歧演变到最后,就是战争。

  所谓道理说服不了人,那就只能物理说服了。

  来自朝廷的诏令,让西域沉默。

  西域是目前为止最特殊的一个地区,西域是目前大唐周围的势力中,最为独立的一个地区。

  要知道,在太宗时期,诸如漠北、蓬莱等地,都是服从大唐的,而西域,是在贞观末年,太宗皇帝生命中最后两年,才开始进贡,那个时候也只是表面上臣服,双方开始通商等而已。

  西域虽然没有独立的法理,但大唐同样没有吞并的法理,这比另外几个王国的处境好得多。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六大王国都是正儿八经的诸侯王国,拥有极大的自主权,持节,有开启征战的权力,有军权,有政权,因为有核心的缘故,这些年越来越凸显出独立王国的趋势。

  而西域则不是如此。

  西域是一片政治破碎之地,这里因为特殊的沙漠绿洲地形,到处都是小国,尤其是天山南麓,更是如此。

  西域的统合是因为初代玄门之主洛玄奘的巨大威望,以及西突厥可汗等国主的配合,但现在的西域发生了变化。

  新的玄门之主没有那么巨大的威望,毕竟洛玄奘那样的人是少见的,而且也没有无遮大会这种机会刷声望,那新的玄门之主,主要威望就来自于法统,即传统。

  这是每一个后世君王所需要面临的情况,即,就算是有能力,但能力根本就展现不出来。

  而政治破碎的西域,想要让每一代国主,每一个国家的继承人,都是正常人,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这世上有很多蠢人,是那种蠢得让你完成不知道他为什么要那么做的人。

  当这种人出现在政治场上,就会造成可怕的后果,西域这种局面,就在这其中,开始变得乱糟糟,有的人想要反唐,有的人想要挑战玄门,有的人想要重新做西域霸主。

  在这种情况下,来自大唐的诏令,一石激起千层浪,打破了那些潜藏在平静湖面下的暗流。

  让子弟去洛阳读书,在常人看来,这似乎是做质子,但配合上后面的政策,那朝廷的目的就是让西域和中原加强交流。

  从这其中所得到的信息是,朝廷对现在的西域状况不满,认为西域离朝廷越来越远,所以才用了这种软刀子来割。

  那西域该怎么反应呢?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谁都知道,这只是朝廷的第一步,最后问题肯定还是要落到玄门上。

  那大祭司是怎么想的?

  无数人都将目光投向了神临城,那位站在西域最巅峰的圣座,会如何面对这件事呢?

  在无人知晓的神殿中,玄门大祭司正展开一封信看着,玄门圣女,同时也是大唐安定公主依偎在他的身边。

  这封信自然是洛千秋送来的。

  洛氏子间的亲密关系,世人还是不能理解。

  大祭司和洛千秋虽然从出生就没有见过,但不妨碍他们的魂灵已经相交许久,而且感情深厚。

  或许有时候洛氏子会因为观念的不同,或者个人选择的不同,而站在不同的阵营中。

  但洛氏子的立场是永远一致的。

  就比如当初李世民和窦建德争夺天下,洛氏子选择了不同的阵营,但一统江山,再造天下的立场是一样的,只不过选择了不同的人罢了。

  战争早日结束是好事,但洛氏子有自己的判断。

  在姬昭所处的那个世界中,经常有一个问题用来黑刘备,“为什么刘备不投降曹操,这样天下一统,就不会再有战争,刘备为了一己私利,让天下分裂,战火不断,这难道不是伪君子吗?”

  很多人会被这个问题所迷惑。

  但若是细想一下,对于刘备而言,曹操是个什么人?

  基本上把所有坏的词汇按在曹操身上都不为过,而且曹操屠城,还不止一次。

  把天下交给这么一个对百姓毫无仁慈之心,个人品德基本上没有的枭雄手中,那不是一个笑话嘛。

  况且,就算曹操没那么差,谁能保证他以后就不会变差,历史上前明后昏的君主,难道还少吗?

  刘备这一类成就大事的人,绝不会把希望交给别人,而是要握在自己手中,他们心中总有一种信念,“只有我才能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而且我能控制自己,我永远都不会变。”

  恰巧,洛氏子都有这种信念。

  所以洛氏子经常分开,但正如先前所说,洛氏子的立场是不会变得。

  西域一脉的洛氏子,守在西域,和大唐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自然是有自己的坚持,那就是在大唐崩毁的时候,在大唐不能承担重任的时候,西域能够顶上去。

  这和其他的在中原的洛氏子弟是一样的,只不过身处不同的阵营罢了。

  洛千秋了解这些,所以他当然不可能用家主的身份,来强行命令大祭司洛千慎做什么,他会摆事实,讲道理,来让洛千慎站在他这一边,去执行西域的改制。

  见到洛千慎读完信之后在沉思,安定公主当即问道:“兄长在信中说了什么?”

  洛千慎手中掂着信纸,缓缓说道:“兄长在信中详细的讲述了现在中原和西域的关系,以及现在西域状态,对于整个诸夏形势的不利。

  现在的西域甚至阻碍了诸夏的扩张,去扩展更多的生存空间。”

  竟然这么严重?

  安定公主连忙将信纸取过来,“西域是天下正中,虽然玄门支持大唐的扩张,但破碎的西域,政治上的不统一,让大唐并不能继续向西扩展,大唐庞大的人力物力,只能在中原内部浪费,燕国和中原的相持,让燕国有了政治上的野望。

  西域的破碎同时导致对于吐蕃的合围难以成就,楚国的通道也难以打开。

  千慎。

  种种迹象都表明,现在的西域已经成为了阻碍,这不仅仅是大唐的需要,而是天下的需要。

  现在李洛合一走到了最后,家族的大业也已经进入了更深的一点。

  吐蕃的存在阻碍了大业,该是时候解决掉它。

  若是你有什么想法,给为兄来信,你我兄弟该是时候见一面,好好谈谈有关于西域和中原的事情了。

  不能再任由局势恶化下去。”

  嘶。

  安定公主的政治天赋就算是再差,但洛千秋写的这么清楚明白,她也不至于看不懂,“夫君,兄长说的这些?”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