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穿越考科举 > 第79节

穿越考科举 第79节

作者:桃花白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0 14:26:04 来源:免费小说

  可退学都办完了,教谕也签了字,他儿子跟侄子已经不是县学的学生了!

  “这么好的学校你们不上!知道这名额有多难吗!”

  王兴志他爹以前也觉得正荣县县学不错。

  可不错归不错,孩子想去王家族学读书,也不是什么错处。

  现在不同了。

  现在知道,县学出来的学生文章那么好,学得那么扎实。

  只要在县学读书,耳濡目染也行啊。

  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放着升学率高的学校不上,一定要退学。

  哪个家长手心不痒?!

  现代的升学率,顶多代表了可以上个好学校。

  但古代这些学校的“升学率”,代表了功名,代表了可以当官!代表可以青云直上!

  哪个更重要,不用多说了吧。

  为了前者能上好学校,家长们都能打破头。

  何况后者当官。

  不用多想,王兴志这两个回去,肯定又是一顿毒打。

  只是他们不敢埋怨爹娘,肯定又觉得是纪元的错。

  错哪了?

  错在不该怎么优秀?

  没道理。

  这会县学里也没人在意他们的心情。

  就连门房也只是看着他们收拾好东西,把宿舍的物件也拿走后,赶紧跑去庆祝。

  “教谕说,今日食堂加菜呢!还让县令发赏钱!”

  连门房都能加菜,都有赏钱。

  他们却在这个时候离开。

  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不少人都会笑话他们有眼无珠。

  县学的门被关上,里面热闹地讨论接下来怎么庆祝。

  纪元仔细分析了数据:“这就说明,咱们只要努力考上乙等堂,在乙等堂考到前十,当秀才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丙等堂五十五人,每年的年底可以有一次考试的机会。

  报名资格自然是至少学过四书五经,若有一科没学过,就没有资格报名。

  通学过四书五经后,谁有信心谁就参加年底升堂的考核。

  而进入乙等堂的资格,却是由夫子博士们判定,没有固定的名额。

  只看学问,不卡名额。

  若今年有十个人过关,那就十个人一起进乙等堂。

  若一个都没有,就全都打回去,一个也不要。

  所以想要进乙等堂。

  一,四书五经通学。

  二,有深厚的读书功底,以及不错的文章水平。

  进入乙等堂后,再力争上游,考入前十。

  这么看来,好像距离他们也不是太远?

  这大概就是在升学率高学校的好处了。

  不少人重拾信心。

  特别是乙等堂的学生们。

  反正童试一年一次。

  明年他们再考!

  他们在的是正荣县县学,在这成绩不错,考秀才的概率大大增加!

  丙等堂的崽子们,同样看到自己的目标。

  他们要去乙等堂!

  他们一定要去!

  可惜纪元,钱飞,李廷他们,今年,甚至明年,都只能干看着。

  五经里他们只学了一经。

  接下来的尚书跟周易,会花费下半年的时间。

  更长篇幅的《礼记》《春秋》至少需要两年。

  学完这些,他们才有资格去参加升堂考核。

  “学!学无止境!”

  建孟府那边的消息,大大激励了县学的学生们。

  等到七名过了府试的学生全都过了提学院道试,更是让他们欢呼。

  七个秀才!

  他们县学今年出了个七个秀才!

  要知道甲等堂里,也就十五个秀才而已。

  现在一下子多了七个!

  有目标在前,学子们读书的劲头更足。

  县学也在认真安排新秀才们的事宜。

  七个秀才里有两个是士族子弟,另外五个则是农户出身。

  各家肯定要安置好,县令也派人送去喜报。

  正荣县上下都被感染,同时也对县学的期望更大,想来报名的学生络绎不绝。

  纪元还在县学看到几个农户家爹娘过来,他们衣着朴素,拿着秀才的米粮一个劲地问:“真的是给我们的?”

  “我们家今年的田税,人头税,真的免了?”

  “以后每个月都有米粮?”

  这看得同为农户出身的学子们一阵羡慕。

  一家有个秀才,就能免田税,人头税,这能节省多少开支啊。

  每个月的米粮更不用说。

  若考上秀才,也不算身无长物了,能给家里做多少贡献,能回报家人多少恩情。

  若说农户家这般,有钱人家的学生还能忍得住。

  反正他们不缺这点银子。

  但看到士族家长都过来拜谢。

  原本高高在上的长辈们,此刻笑脸相迎,脸上的笑都止不住。

  他们不缺银钱,直接赠送吃食布料捐给县学,让县学伙食都好了不少。

  流水般的礼物送到县学,也让学生们沾光。

  有家甚至捐了一百本书到尊经阁。

  士族子弟们读书的心也迫切起来。

  这还只是秀才。

  眼前的秀才排场,已经让县学所有学子们兴奋。

  县学众人,再也不需要夫子博士们督促。

  自己都能学到深夜。

  纪元看着,怪不得郭夫子说不需要再罚双倍课业。

  一切都在夫子们的掌握当中。

  这样的读书氛围自然好,平日讨论课业的人也多了,多讨论自然是有益处的。

  有成功的,自然就有失败的。

  四月底,当时带着学生们去府试的夫子回来。

  当时带过去十个学生,现在回来九个,他们中间名次最高的李勋,由李勋士族的人安排到府城的府学读书。

  李勋本人家境一般,但族里有几个出息的亲朋,故而帮他安排。

  这也是他二十多岁考上秀才的缘故。

  剩下的九个人,六个考上的,在县学庆祝一番全部归家。

  等他们回来之后,直接进入甲等堂。

  甲等堂的秀才数量,也从十五个,变成二十一个。

  另外三个人,一个是县学乙等堂的,自然回乙等堂读书。

  还有两个原本在乡下念书,但既过了县试,离府试差得也不远,由乙等堂助教询问,问他们是否想来县学读书。

  如今乙等堂从二十八人变为二十一人,自然有空缺。

  答案是肯定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