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穿越考科举 > 第478节

穿越考科举 第478节

作者:桃花白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0 14:26:04 来源:免费小说

  他们接下来按照纪元的规划做事即可。

  纪元看完水冬瓜树回到衙门,就见大家罕见都聚在一起。

  “这是怎么了?”

  纪元奇怪道。

  如今宁安城衙门的人,早就把纪元当做自己人了。

  可眼前的事,说出来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见纪元实在好奇,刘大人才道:“李老爹做事确实厉害,他定下的水渠路线很是合理,这几天里,已经有好几个村寨开始挖沟渠。”

  纪元也点头。

  从八月初三他们回来。

  一直到今日八月初九,跑了两个村寨,规划得都很合理。

  怪不得董家人推荐了他过来。

  所以呢。

  “所以要给酬劳啊。”

  纪元终于反应过来,又想到宁安州的情况。

  我们这没有税收!

  怎么把这个给忘了!

  一般来说,地方上的税收,除了支付本地官员的俸禄之外,还要上缴给省里一部分,然后再给到朝廷一部分。

  可宁安州到底不同。

  本地官员的俸禄,都是依靠滇州府拨钱,何谈其他事。

  如果问上面要人来办差,那所需要的银钱自然也是上面出。

  可上面不给人。

  他们从外面请了李老爹。

  或者说纪元请了人。

  官府办差,也是要给银钱的。

  刘大人看到李老爹的时候,就在计划这件事。

  不过他们没打算让纪元给。

  纪元帮这里请人,本就是用了人情,怎么好让他再出钱。

  大家聚在一起,竟然是商量,怎么给李老爹付钱!

  他这样有经验的民间匠人,所需的银钱还是不少的,而且工期肉眼可见得长。

  纪元听着,不由得泪目。

  他们这真的太难了。

  他从自己身上抽出三百两银子凑过去:“如果不够的话,我再添。”

  大家既然都倒贴工资上班了,他也来一点吧。

  所有人都看向纪元。

  多少?

  三百两?

  纪元的出身肯定不俗吧?!

  可刘大人却是不要的。

  纪元既出计划也出人,如果再让他出钱,宁安州算怎么回事。

  纪元却道:“下官也是宁安州的一分子,而且请人的时候下官就该考虑到这件事的。”

  纪元一再要求,他肯定要给的。

  不就是倒贴工资上班吗,他可以。

  这钱还是李首辅给的,他完全不觉得心疼。

  刘大人算了半天的账,从纪元那取了五十两银子,算是补上最后缺少的。

  即使如此,纪元给的银子也占了大半。

  “等今年的拨款下来,一定会还给大家的。”

  纪元这才意识到,在宁安州,三百两已经很多了。

  也是,他在村里跟县城还好,到府城跟京城之后,像是有了通货膨胀一样。

  他这点倒是有些疏忽。

  换而言之,宁安州也确实穷。

  纪元又往山上看了看。

  那些水冬瓜树,就是发家致富的秘诀。

  以后的宁安州肯定不会这样穷的。

  当然了,还需要时间。

  事情要一件件地办。

  整个宁安州的人都因为这件事忙碌起来。

  今年因为府衙提醒,他们早早收获了稻子,家里男女老幼都跟着去挖水渠。

  山上的部分,需要每家出劳动力,按照各家田地多少,看应该出多少人。

  山下的部分,各家负责自己的部分。

  前者还需要村长监督,后者完全不需要。

  所有的水渠都要相应的标准,不是越深越好,也不是越宽越好,都要按照地势来定。

  工匠李老爹在滇州府多年,对水利更是了然于胸,他安排的位置基本没错。

  再加上纪元给了现代沟渠的建议,对方很快融会贯通,跟他手头的东西结合。

  一直到八月底,宁安州的村寨终于规划好一半。

  李老爹还是要歇歇,这真的太累了。

  剩下一半的村寨虽然着急,却也在忙另一件事。

  他们在村寨里先挖肥料的大坑,加之去山上采集水冬瓜树的树苗,暂时先移植出来,等到春天就可以种上。

  当然了,他们最着急的,还是水渠的修建。

  纪元看着最近一个月的成果,发现了一件要紧事。

  建设梯田沟渠,准备冲肥,这些都好说。

  但另一件事,却是没人操心的。

  也就是计划里的第三部分。

  稻子,鸭,还有鱼的共生。

  这一点尤为重要,鱼吃杂草,鸭吃虫子,拉的粪又能肥田,没有比这更好的循环方式了。

  等秋天收获的时候,稻子产量绝对提高,鱼跟鸭子也会很肥美。

  这么好的事,怎么没人做?

  钱掉地上肯定会有人捡。

  如果没人捡起来,说明会有代价。

  纪元率先思考的便是,这件事对百姓们来说有什么难处。

  倒是不难猜到。

  纪元给小黄喂了饲料,摸着小黄的脑袋,它最近辛苦了。

  为什么辛苦?

  纪元认识不少小吏,还有附近的山农,都借用小黄做事。

  小黄力气足,做事也专心,自然很受欢迎。

  纪元好歹也是本地的六品官员,为什么大家敢过来借?

  因为没钱。

  没钱的时候,什么事都敢做的。

  借牛而已,大家肯定会试着张嘴。

  纪大人同意,又是另一回事了。

  “不考虑稻鱼鸭共生,也是没钱。”

  没钱买鱼苗和鸭苗。

  这很正常。

  要说本地人,因为不交税,吃喝大概是不愁的。

  但也因为吃喝不愁,各家孩子就很多。

  一来二去,种的粮食基本用来糊口,真正卖出去的并不多。

  而且本地人也不太喜欢跟外面交流。

  隔壁就是镇南关,而镇南关来往不少兵士,虽说过去一趟并不麻烦,但普通百姓还是不愿意多走的,古代的兵士跟现代的可不一样。

  大部分百姓都会很怕。

  加之翻山越岭的,贸易也不方便,粮食换不成钱,粮食也换不成鱼苗跟鸭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