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穿越考科举 > 第373节

穿越考科举 第373节

作者:桃花白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0 14:26:04 来源:免费小说

  青年自然不知道,还是管家说的。

  管家对纪元是有些印象的,之前去建孟府做买卖,就听说过纪元,再说纪元在书画竞技台下面,也是鹤立鸡群,肯定见过。

  再者,管家前两日等自家少爷出考场时,又看到纪元,还听到别人讨论他。

  这种情况,肯定要跟少爷讲的。

  对方热情上来,主动跟纪元打招呼。

  为什么?

  因为他们同属第三类考生啊。

  第一类京城国子监的考生。

  第二类家学渊源,家族底蕴的考生。

  第三类,偏远地方出来的考生。

  滇州府的这位考生,直接把纪元当作自己人。

  再者,纪元在建孟府的名声他听管家讲过,既然碰到了,肯定要结交的。

  双方碰到,倒是不意外。

  能买科举百态图的,必然是家里有学生的。

  对方如此热情,纪元一般都不会拒绝。

  而且怎么说呢,这家人还是有点不同的。

  纪元跟白和尚对视一眼。

  人家买了自家的画的啊!

  四千两银子呢!

  对金主爸爸还是要好一点的。

  当然,纪元没有打算掉马,只是对他们更客气了。

  “我叫董康,滇州府的,之前我们管家去你们建孟府做买卖,所以知道你。”董康今年二十五,介绍了自己的情况。

  纪元,白和尚他们,同样做了介绍。

  这也算认识了。

  来京城赶考,确实很容易结识朋友,都是举人,都是读书人,也有同样的话题。

  当然了,还是同类人容易抱团。

  当天晚上,财大气粗的董康就要请纪元他们吃饭,纪元跟张洵他们约好了,这董康也不介意,干脆跟着去了。

  管家看得欲言又止,最后也没说什么。

  会试之前,纪元跟建孟府的众人没怎么见面。

  会试之后,多数人又在休息,这次总算凑一起,多个董康也没什么,反正都一样。

  吃饭也就算了,但董康却意外聊起他家买的《科举百态图》。

  “你们是不知道,这图直接挂在我们族学的明伦堂里了,学生们每次经过,都会看到,那压力实在是大啊。”

  “好在图刚到,我就出发来京城了。”

  “听族学的堂弟他们讲,我们夫子每次看到那图,都会忍不住哭啊。”

  此图建孟府的学生们自然记得。

  当时乡试成绩刚出,整个府城最热门的两个消息,一个是纪元是当年的解元。

  第二就是拍出天价的《科举百态图》,这张图意外的平和,意外的有趣。

  或者说,焦虑的人会的焦虑,平和的人会看到平和,说是百态,一点也不为过。

  拍卖到第二天的时候。

  就已经吸引大半学子过去看了。

  其中孟华伟甚至还道:“我家本来也要买的,但你家出价太高了。”

  董康甚至还道:“我爹说买的值,还说青堂先生要是再出画作,一定要买下来,我家还让建孟府的朋友帮忙盯着呢。”

  纪元一口水差点没喷出来。

  别说了,再说他忍不住送一幅画回建孟府了!

  “可惜他跟当年的乌堂先生一样,再也没露面。”

  “说起来,他好像真的是乌堂先生的学生。”

  “肯定是个天才,不然能画出那样的画作?”

  一群人夸的纪元都不想听了。

  白和尚还在偷笑。

  知道纪元“马甲”的人本来就不多,他也只能自己笑了。

  董康一晚上时间,直接跟大家打成一片。

  而且他发现,这群人的年纪不一,但似乎都以年纪最小的纪元为主心骨。

  十五岁的人,在这群人里颇有些说一不二的气势。

  但实际上,纪元又是个随和性子,宴会上并不多说,可他但凡说话,大家都很赞同。

  这样的人放在他们那,颇有些“头人”的意思。

  就是一群人或者一个部落的首领。

  不管是文举的孟华伟,张洵孙举人他们。

  还是武举的武营等人。

  他们建孟府的人常常在一起,或许没什么感觉,他刚刚加入,所以能看出来。

  纪元小小年纪,确实不同寻常。

  此刻他不同寻常的卷子,让几位阅卷官都微微吃惊。

  四月十七,乡试贡院内。

  各处点着烛火,考官们挑灯阅卷。

  “敦仁守义,而协和人自致者,一人如是也,众人亦如是也。”四书考官道,“说得好!实在是好。”

  四书考官共有五人,大家相互传阅,每人都细细研读:“确实好啊。”

  “此文醇厚昌明理势并重也!”

  其中地位最后的那位阅卷官,更是直接写下评语:“醇正近理之言,诸儒所不及。”

  这评价,实在是高。

  但阅卷官们一一点头,都是赞同的。

  其中一人还叹:“若科举都是此等文章,我们也不觉辛苦了。”

  今日已经是阅卷的第四日,多数考官皆是头晕眼花,读到如此通畅明理的文章,不亚于喝到甘泉水一般。

  好,实在是好。

  此文被单独拿出,如果后面四书文也不错,那肯定会被列为前三。

  “看看他下面两题如何答的。”

  第二题为“文王视民如伤。”

  此考生答:“心存乎民与道足以。”

  此句破题,直接将文章拔高,让考官再次眼睛一亮。

  后面的见解更是让人感慨:“条理清晰,并见阳春大德。”

  阅卷官直接题字:“以字句间博人鉴赏。”

  不仅夸作者的品德好,还要逐字逐句地阅读!

  “观夫康功用既,而微懿之美,爱著柔恭。道之在躬者,不既盛乎?”

  甚至还给了合理的建议,还给了为何要效仿先贤的原因。

  几位考官甚至把手头的事都放了,当真一字一句地阅读。

  “好!今年得此佳才,也是科举的幸事!”

  “好一个道之在躬者,不既盛乎?”

  只要好好做了,还怕做不好吗。

  只要身体力行了,难道还不是盛世吗。

  此话读来竟然颇为激动。

  甚至深入浅出,摆事实讲道理,更是娓娓道来,让人读起来,真的像先贤的文章一般。

  “看下一篇,快。”

  “第三题他怎么答的,我认为他是第一了!”

  虽然四书的三题里,只看了他两题,但已经感觉,他会是第一!

  第三题为“事君能致。”。

  此话考官们肯定懂是什么意思。

  但就是想看看这个学生能给出什么见解。

  不过资历最高的阅卷官下意识翻了翻第一题,再看看第二题,心中有些不妙的情绪。

  等第三题的文章拿出来,这位阅卷官已经想挠头了。

  第一题,讲的是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

  虽然有些拍马屁的嫌疑,但这朝堂上,谁不拍马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