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穿越考科举 > 第318节

穿越考科举 第318节

作者:桃花白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0 14:26:04 来源:免费小说

  跟初中写英语作文一样,提前想好大概会出什么样的题目,再去找别人的范文,直接背下来,等到考试的时候用就好。

  反正考试范围在那,都能背个大差不差。

  但这样一来,读书的风气自然变了。

  从源头起,就是为了做官而科举。

  那这样的人出来做官,必然“精打细算”,恨不得把自己读书的束脩,多年的费用,全部都捞回来。

  这点很是常见。

  举业之风浮薄,功利的转变,油然而生。

  他们这里到底是府学,不可能带头略去所谓“不必要”的文章。

  故而一直都是共同学习。

  虽然平时有偏重,但该教还是教。

  只是到了如今马上要科举的时候,学究自然把实话说出来。

  见纪元恍然大悟,岳昌心道,除了官办学校之外,其他地方都是不教这些东西的。

  一心为举业,半点“多余”的文章都不必看。

  好点的夫子会让他们多读几遍,功利一点的,直接省去。

  不过就算是他之前在的嵩阳书院,这两种观点竞争得也很激烈。

  府学到底是朝廷的地方,转换自然慢一些。

  依照他在嵩阳书院的夫子讲,以后举业功利,必然会越来越严重。

  读书就是为科举中第。

  纪元在这努力学习,学究还下来看了看他做的笔记,开口道:“若有什么不懂,可私下问我。”

  进士学究这样讲,让不少人都羡慕得厉害。

  但那又有什么办法,谁让纪元是最可能中举的人。

  其实这也是唯功名论的看法。

  不过大家沉浸其中,并不觉得奇怪罢了。

  就拿出了书的安大海来讲。

  他的功名当场不如在场所有人。

  但他的贡献和能力不如在场的人吗?

  想来,答案肯定是不同的。

  可见唯功名论,确实失之偏颇。

  可天齐国如今的科举环境就是如此。

  而且抛开这些不谈。

  注重德业,并修习好学业,对纪元来说,并非只能选择一项。

  两者并重,才是他的目标。

  或许说,是大部分学子的目标。

  讲完这些东西,学究缓了缓,又开始讲文章的要点,之后会依次点评所有学生的文章。

  学生拿着自己最近最满意的文章上前,其他学生则自己复习。

  学究也很辛苦,一天的时间里,要把所有学生的文章看完,并找出疏漏。

  接下来肯定要加以改正。

  时间过得极快。

  府学官员基本都在为乡试的事情忙碌。

  左训导全权负责乡试,而考试也不是像大家以为的那样,贡院腾出来就行。

  修缮考场,聘请考官,选拔执事官,排定席舍,等等等等。

  都要一一确定。

  再说,五月初十了,还未接到朝廷的圣旨,就怕考试有什么变故。

  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比如临时加的武举就是个例子。

  京城的武举在四月份,那边肯定也为武举忙碌。

  耽搁乡试也正常。

  左训导还问了刚从京城过来的殷掌印,说怎么就选到乡试年武举了。

  这样事情不就堆到一起。

  殷掌印是知道答案的,回道:“到今年化远三十七年,已经八年未有武举,别说兵部跟武将,就连礼部也觉得不妥。”

  “今年虽是乡试年,但今年再不考,那明年更不合适,明年还有会试。”

  一拖再拖,就要等到后年,那就是间隔十年才武举?

  便是最不爱打仗的文官都觉得不行,颇有些马放南山的感觉。

  明年不行,后年太晚。

  去年那会也不行,通知得太晚了。

  算来算去,只有今年了。

  好在四月武举,八月乡试,中间间隔四个月呢。

  好在五月十四这□□廷关于化远三十七年的乡试文书终于下来。

  除了皇上的圣旨之外,还有礼部对这次考试变动的细则。

  圣旨,自然是要天下学生感激皇上给的机会。

  细则才是府学跟学生们要研究的东西。

  而今年的乡试,果然比之去年有些变动。

  这些变动都很正常,就像每年的中考高考,每隔几年都会改革改进一样。

  但今年的变动似乎有些大了。

  首先,是乡试的时间推迟。

  化远三十四年的乡试,化远三十一年的乡试,都是定在八月初六。

  今年直接推迟到八月十八。

  说是每年乡试,八月十五这日,学子,官员们,跟家人都不能团聚,实在不好。

  如此团圆佳节不好骨肉分离。

  纪元想了想,这边过着八月十五呢,那边还有三天要乡试。

  这宴会只怕也不会太好。

  算了,也确实是朝廷体察民情了。

  考试推迟了十二天,这对不少考生来说都是心理压力。

  但细则的第二条,更是让人坐不住。

  三天的考试,又额外延长了时间。

  增加到六天。

  没错,足足增加一倍多。

  八月十八进考场,二十四日出考场。

  差不多五夜六天。

  如果说推迟考试时间,让大家心里紧张起来,倒也不至于慌张。

  但延长考试时间,完全是晴天霹雳。

  关在狭小的席舍内考试,已经让心理素质不好的考生难受。

  如今,如今又多了好几天。

  这怎么能行。

  不少人慌张万分。

  后面对试卷的要求已经完全看不到了。

  “怎么变动这样大。”

  “为何会如此?”

  “往年不都是三天吗,怎么这次改了?!”

  “那题目是不是也增多了?”

  题目倒是没变。

  那为何?

  学政让下面安抚好学生,他要托关系询问。

  知府那边的书信已经到了,让学政安心,等知府看完,把信件原封不动送到学政那。

  信件大概解释了朝廷如此做的原因。

  聂县令的叔叔在京城吏部做事,对此朝中关系很是熟悉。

  说是前两次乡试,都有学生写不完题目。

  第一场考试,便要求四书三篇,五经四篇,着实有些多了。

  第二场考试,要考试论一道,诏、浩、表一道,判词五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