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穿越考科举 > 第270节

穿越考科举 第270节

作者:桃花白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0 14:26:04 来源:免费小说

  不想被劝退的话,可以给一笔再考费,便可以留在学校。

  纪元听人说起岁考注意事项的时候,刚开始还觉得正常。

  后面说再考费,那不就是,交钱就能留下?

  纪元想起李耀众。

  就是那个安二娘子的弟弟,他之前就花钱进的府学,想来他每年那么多花销,是不是也有再考费啊。

  所以他成绩极差,还能留在这?

  纪元微微摇头。

  府学确实在巧立名目收钱。

  “府学的岁考成绩,也不是马上公布的。”李锦说起堂哥李勋以前跟他讲的事,“说是今年十一月十五考试,考完试学生放假,夫子们也放假。”

  “故而这些试卷会直接封存,等到明年二月初九开学后,夫子们再来阅卷。”

  “也就是说,分班成绩要等到明年开学后才会公布。”

  竟然是这样?

  府学的夫子们,确实有到点下班的感觉。

  不是所有夫子都像正荣县夫子那般“傻”?

  说起来,正荣县的夫子考试已经结束。

  有十五个人脱颖而出,成为新夫子,其中就有李勋,这算个好消息。

  而且,正荣县如今有三位举人夫子了,进步简直神速。

  对比之前的两位举人夫子,正荣县的夫子含金量是越来越高了。

  算着,他们在府学岁考。

  正荣县也在招生考生?

  不知道小河今年能不能考上。

  好像今年只允许正荣县籍贯的学子报名,但人数依旧很多。

  说到家乡,纪元,李锦,蔡丰岚都叹口气。

  今年过年,他们是不回家的。

  虽说考完试,十一月十五就放假了,但冬日的路程,可不只要走四五天,要是赶上下雪,路会更难走。

  到时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危险极大,时间也更久。

  这可不是春日秋日,路上好走,冬日到底是不同的。

  等到二月初九开学,又要提前过来。

  算下来,在家也就不到两个月时间。

  有这种功夫,不如好好读书。

  对李锦来说,路上太过辛苦和危险。

  对纪元跟蔡丰岚来讲,不仅危险,还费钱。

  两人都是紧巴巴地过日子,没必要浪费来回的路费。

  读书吧。

  先读出来,以后的事都好说。

  他们当中,倒是白和尚确定要回寺里,到时候师傅会来接他。

  李锦一阵羡慕,最后叹气:“先准备考试,我就不信,明年我还在第十堂。”

  众人点头。

  学吧!

  在大家准备考试之前,有一件“小事”打扰到大家。

  各个堂的教官前来宣布一件事。

  “今日十一月初十,还有五日就要岁考,大家把岁考的卷子钱交了,也好不耽误考试。”

  第十堂教官脾气还算好,他说起话来不疾不徐,又指了个熟悉的学生,让他收钱。

  最后还道:“掌印教官说,最近明日之前交上来,大家看好时间。”

  卷子钱?

  纪元有些不理解。

  听其他人讲了几句,今年新生才明白。

  不止每年岁考要交印卷子的银钱,还要顺便把接下来一年的卷子钱都交了。

  纪元惊愕:“除了岁考,还有什么?”

  “月考跟季考啊。”

  蔡丰岚默默:“今年也没见有这些考试,你们去年交了吗?”

  之前的学生的无奈,压低声音道:“不管考不考,交了就是。看你们不懂,再提点你们一句,不仅有岁考费,还有一年印卷费。”

  “再有给夫子们的贽敬膏火,林林总总的,都会在年底交上来。”

  贽敬的意思是,为表敬意送的礼物。

  膏火,既指求学的费用,也指夜晚工作的费用。

  啊?

  这下连李锦都惊愕了。

  他们上学多年,都没听过这么多的杂费。

  还好有人愿意给他们解释。

  首先,就是这次的岁考卷子钱,印的卷子费用总要自己出吧?

  连带着监考老师们的辛苦费用,也添到卷子费里面。

  总之,岁考卷子钱,每人五钱银子。

  不交?

  那就不能参加考试,便没有排名,更不能去更好的学堂。

  等到明年成绩公布,成绩倒数的话,“再考”同样要交钱。

  流程就不说了,总之“再考”报名费是一两。

  再考还是不过,直接交十两,勉强算“思过”了,可以继续留在府学。

  接着,是接下来一年的卷子钱。

  按照府学规定,月有月考,季有季考,说不定还有临时的其他项目。

  一年差不多十六到二十次考试。

  这些费用,总共是五两银子。

  最后,年末了,要给夫子们孝敬吧?

  不用你们单独给,大家“自觉”凑钱,买些衣料腊肉炭火等等,送给夫子博士们。

  这算是每年。

  不对,这算是每个地方的惯例,不管官学还是私学,都要这么做。

  便是安纪村赵夫子那,每逢节日,学生家长们都会送些节礼。

  这部分钱,最低五两,多得不限,看学生的心意,反正会有名单,夫子们知道哪些学生们最“恭敬”。

  当然了,有些家长还会登门拜访,这就不是纪元他们这些贫家子知道的了。

  纪元心算一遍,反正就是要交十两五钱?

  岁考的银钱,竟然是最便宜的?

  “错了,是十二两。”有人再次提醒,“五钱不好算数,故而直接算十二两。”

  啊?

  这怎么算的。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

  就像有人说,一万零五块打个折,给我一万二吧。

  这叫什么?

  这叫反向折扣啊!

  不交的话,就不能考试。

  今年不交,明年也要补上来。

  府学几十年都是这么过来的。

  还是那句话,贫不读书。

  没钱读什么书。

  第十堂其他学生从荷包里取出银子,看来早就习惯了。

  收钱的人一个个登记名次,看来也不是头一回做。

  那第十堂的教官说得不详细没关系,下面总有人会说的。

  到纪元他们这的时候,李锦先出了十二两银子,想了想又在最后一项孝敬上多了三两。

  李锦想到堂哥李勋。

  他在府学读书两年,从未提起此事,更不说抱怨。

  估计就是怕再花他家的银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