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穿越考科举 > 第255节

穿越考科举 第255节

作者:桃花白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0 14:26:04 来源:免费小说

  纪元说着,有些好奇乡试第一第二的成绩,询问道:“都说今年最后一题策问极难,大家都好奇你们是怎么破题的。”

  乡试的水平,跟童试不同。

  乡试第一的水平,跟童试第一的水平更是天差地别。

  但这会正是两人春风得意的时候,被小三元这么一问,竟然细细说起自己的心得。

  “策问,自然是让咱们读书人献策,可献策也要从四书五经里找。”

  “今年的题目是,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子产有四项处世标准,是哪四项?”

  章解元说罢,岳昌接道:“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这出自《论语·公治长》,讲的是一个名为子产的君子,他的行为四项行为标准。

  孔子夸他,对自己庄重,对君主恭敬,对百姓恩惠,驱使民众的时候得当。

  以此策问,自然要结合时事来作答。

  他们正聊着,屏风后的左右训导,乃至学政都有些叹气。

  徐大人不走,他们也不能走啊,知府都请了两次,徐大人还是不动。

  一行人只能听乡试前二,以及小三元纪元,参加了乡试的岳昌聊今年的考题。

  如果不出意外,这就是第一项考验了。

  岳昌答了,纪元却一直没吭声。

  完了。

  他们的小三元,不会真的要回县里吧。

  章解元继续说他的见解,他的看法让大人们频频点头,不愧是解元,果然有独到之处。

  “孔夫子对子产的评价极高,他认为这是执政的四个要领,所以我们要从这四方面入手,题目是考的后者,可前面也不能忽略。”

  章解元说得兴起,不少举人也围过来旁听。

  这可是解元的想法!

  多听听没坏处!

  不知谁多了一句:“纪元,如果是你做这题,你要怎么写。”

  众人沉默,岳昌却跟那人对视一眼,知道这是自家安排的。

  张洵立刻反对:“这是乡试题目,纪元方考上秀才,还是我们讨论吧。”

  孙夫子道:“这么多举人在,偏偏让小纪元作答,做得不好你又要笑话,何必呢?”

  两人直接拆穿对方的心思。

  场上一时间有些骚乱。

  徐大人微微皱眉,看向说话的几人。

  但得了岳家吩咐的人,怎么可能就此罢休。

  “大家都是读书人,探讨探讨怎么了。不论他说得好坏,大家也能给他指点啊。”

  “这么好的机会不把握住?”

  纪元抬眼,盯着那人看了下,这才开口:“若我来写,确实学问浅薄,估计只会从后两句入手了。”

  众人看向他,纪元继续道:“后面两句,其实在说抚养跟役使的相互作用。”

  “执政者对百姓好,百姓也愿意被驱使,此为正道。”

  “不知从此破题,是否合适。”

  纪元看向章解元跟柳亚元。

  两人俱是一愣。

  他们两个基本都在分析四项标准。

  却忘了题目就是后面两句,但从这两句的关系来入手,似乎也是可行的。

  不仅可行,更容易切题。

  当然了,无论怎么破题,都无对错,只是会更合适。

  万事开头难,文章也是。

  开得大了,后面便收不回来。

  开得小了,又不知道分析什么。

  如果以纪元这样说,那完全可以先破题,再解题,从养护有惠讲到使役得当。

  一篇完整清晰的策论,也就出来了。

  “好,你说的太好了。”章解元道,“终于明白,你为什么是小三元了,可惜你的文章我还没看过,若今年童试录出来,我必然买一本。”

  都考上举人了,却还要买秀才的童试录,可见章解元确实喜欢纪元的独到见解。

  让章解元自己说,他要是能重新考一次,文章肯定会更好。

  众人说着,捏着童试录出来的徐大人环视一圈。

  徐大人今年五十三,看着依旧精神奕奕,头发竟然多是黑发,可见其身体康健。

  在场人行礼时,纪元还在偷偷想。

  看来其他人说,皇上是嫌徐大人啰唆,所以把五十多的大臣来做监临官,可能也言过其实?

  这场宴会,跟童试宴最大不同之处,可能就是知府,学政等人会全程在场,对下面的举人也很客气。

  考上举人,便有了做官的资格,以后说不定就是同僚。

  对学生,跟对同事,自然两个态度。

  宴会开始,一切并无问题,就连徐大人也没多看纪元跟岳昌。

  乡试宴,重点还是在新晋举人上的。

  监临官徐大人,以及几个跟随而来的京官,都对新晋举人们褒奖夸赞,之后又说了些其他乡试的趣事,再者随口问问大家的打算。

  乡试宴热闹庄重,在场不少人也喝了些酒。

  今日时间不同,大家行为放荡些也无妨。

  就连纪元心神也松快些,就听徐大人道:“你就是纪元?”

  纪元已经听过很多遍这种问题了,回答得也快:“回监临官,学生是纪元。”

  “你可知让你来是何事?”徐大人竟然不来虚的,直接进入主题。

  原本在喝酒闲聊的举人们,下意识压低声音,徐大人又看向他们:“你们尽管庆祝,不用多管。”

  这是管吗!

  这是听八卦!

  除了乡试成绩出了这件事外,纪元岳昌的神童一事,同样引人注目。

  气氛好像又恢复平常,可大家都看得出来,明显都在等纪元的回答。

  纪元恭敬道:“学生知道。”

  “十岁考上秀才,确实不俗。”徐大人放下手里的童试录,“文章做得也尚可。”

  这,这都是夸啊?

  没见徐大人刁难。

  其他人听了,此刻肯定欣喜若狂。

  纪元脸上却未有半丝欣喜,反而道:“大人谬赞,学生只是拜了好夫子,这才侥幸有此成绩,求学之路漫漫,不过才刚刚开始。”

  众人惊愕。

  这是一个十岁孩子说出的话?

  啊?

  不会是有人教的吧?

  徐大人也看了眼更年长的张洵跟孙夫子,估计也有疑虑,又问:“你倒是谦虚,可成绩做不得假,听说你们县学一年之中十二个考生,中了十人,这也是夫子的功劳?”

  “不止。”纪元对答如流,“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是县里林县令,聂县令,以及程教谕的辛苦。他们一面照顾学生,给学生们最好的环境,是对学生们有惠。学生感激夫子们的辛苦,故而发奋读书。两者相辅相成而已。”

  等纪元回答结束,才有人意识到徐大人的问题里有陷阱!

  十二个人中了十人。

  看似是夸赞,其实并未半点褒奖的意思,估计是觉得正荣县县学填鸭式教育,这才让学生们有功名。

  这并不符合徐大人选拔人才的标准。

  之前纪元猜测,徐大人想要的是人格相对健全的学生。

  不是只会背书的神童。

  而这位徐大人也并未追究他的过失,反而去问培养他的正荣县。

  估计是把正荣县县学看错填鸭死板教育的机器了。

  故而有此一问。

  如果纪元回答,说确实是县学教的,再对县学夸夸其谈,那就完蛋了。

  印证徐大人的想法,那徐大人收拾的可不是纪元,而是正荣县县学。

  张洵跟孙夫子吓得一身冷汗。

  好在纪元答得妙。

  用一句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回过去了。

  不是夫子们逼着他们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