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穿越考科举 > 第123节

穿越考科举 第123节

作者:桃花白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0 14:26:04 来源:免费小说

  这就没有愧对他的努力。

  马车在县学门口停下,殷博士在附近租了房子,家里仆从已经在等着。

  教谕则一起进了县学,他就住在里面。

  回到宿舍,纪元手里还提着一个食盒,里面都是宴会上的点心,教谕让他带的。

  说什么反正不吃白不吃,带回去给学生们尝尝,就说给他拿的。

  他们教谕还真是,放荡不羁?

  纪元这个食盒果然受到舍友们的欢迎。

  明日就开学了,住宿的学生们大部分在下午就能到了县学。

  李廷吃着点心,兴奋低声道:“听说你被邀请去了县令的中秋宴?”

  “这就是宴会上的点心?”

  纪元点头,见其他舍友也好奇,就把宴会上的场景说了说。

  “若我们考上秀才,说不定也能 参加?”

  “是啊,甲等堂有两个秀才都去了。”

  这个倒是,纪元也见到他们,还聊了会天,不过他们就在县城住,没跟教谕一起回来。

  “乙等堂都没人去,咱们丙等堂却有一个!”

  “纪元明年就不是丙等堂了吧。”

  这句话让大家瞬间沉默。

  纪元想参加明年的升堂考,这并非秘密。

  一想到这么勤奋的同窗就要离开,以后谁督促他们啊。

  这么一想,甚至还有点难过。

  纪元哭笑不得:“还早着呢,现在不过八月十五,要等到十一月二十五才考。”

  “而且,我必须在年底岁考的时候还是第一,这才能参加升堂考。

  还有好几个月的时间,他的《春秋》确实快学完了,但学完之后还要统一复习,时间还是很紧张的。

  先得岁考得第一。

  再参加升堂考看实力。

  差一步,都不能去乙等堂。

  纪元还在谨慎,李廷却是绝对相信他:“拿岁考第一,对你来说肯定很简单,就看升堂考了,我也相信你。”

  其他舍友同样点头:“对啊,相信你。”

  “我也觉得你能考上。”

  “回头那边夫子博士教了什么,你还能提前跟我们讲呢,那我们也沾光!”

  纪元向来不吝啬,同窗在学问上有什么问题,他有问必答。

  都知道乙等堂的夫子们厉害,能蹭着听听,也行啊。

  纪元倍感压力。

  怎么感觉想考上乙等堂的压力更迫切了啊。

  李廷跟着点头,不过他还是有些感慨。

  不过对于纪元,他没有半分妒忌。

  无论是纪元的天分还是勤奋,都是旁人无法想象的。

  自己跟纪元是好友,更明白他的努力。

  一个努力的天才,谁会嫉妒?

  只会升起敬佩之心。

  第二日上课,不少人都知道纪元参加县令中秋宴的事。

  也有些同窗知道的更多。

  刘嵘的祖父昨日也在,更知道情况,刘嵘道:“昨日林县令说了新县令要来的事?”

  纪元点头。

  刘嵘生在官宦人家,比其他人要敏锐:“也不知新来的县令如何,不要影响县学才是。”

  纪元有些奇怪,要说县学庇护住这里的学生,但更多的是庇护他们这些没有关系门路的穷学生。

  像刘嵘他们这些祖上有功名的,按理说不该担忧。

  因为不管怎么样,他们想进县学很简单,跟穷学生不是一个路子。

  刘嵘讲了些细节:“旁的不说,县学多数夫子们,能靠着衙门发的俸禄过日子,便不会有其他想法。”

  “要是换个克扣的,那夫子们肯定会另寻出路。”

  按照天齐国律法规定,凡秀才以上功名,每三个月可以领一次俸禄米粮。

  这算是朝廷对读书人的补贴。

  不管是赵夫子,还是从府城回来的小河舅舅李耀众李秀才,都能按时领取。

  而县学的夫子们,最低也是秀才。

  他们靠着县里发的俸禄,以及县学的米粮银钱,这才能维持住一家老小的生活。

  更厉害的,诸如殷博士,罗博士这种,县里还会额外拨钱给补贴。

  如果这三部分银钱被克扣掉,日子就会艰难,也不能专心教学。

  正荣县县学夫子们名声在外,随便出去教书都会拿到不菲的教资。

  这样很容易被挖走。

  纪元听明白了。

  刘嵘是怕新来的县令克扣老师们的奖金跟工资,然后这么好的老师们跑路!

  毕竟老师也是要吃喝的,老师也有一家老小要养。

  有言道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也有人更讲什么,读书耗费银资考上的官,必须要捞回本才成。

  这种官员一上任,第一件事便是捞钱。

  刘嵘怕的就是这种人。

  纪元昨日听教谕说了一些,大概猜得出对方的来历,肯定非富则贵,应该不会贪图小利。

  虽然不能明说,纪元对刘嵘道:“新县令应该不会这么做。”

  昨日纪元是参加了宴会的,刘嵘还听祖父讲,县令同县学的人说了好一会的话。

  纪元那会就在旁边。

  或许那时候听来的?

  纪元安他的心:“放心吧。”

  纪元虽然知道县令是新科进士,又是京城人士。

  可不知道这消息能不能说,自然闭口不言,只挑能说的讲。

  刘嵘倒是放心了,纪元都这么说,应该没错?

  只要县学没有变动,至少在他考上秀才之前没有变动即可。

  这里的夫子,可不是哪都能找到的。

  接下来一段时间,县学里都在讨论即将过来的新县令。

  大多数人想不到那么多,只是好奇新来的长官。

  九月下旬人家就要来了,难免多讨论讨论。

  纪元又恢复放假的学业。

  上午四书,下午礼记,晚上春秋。

  抽空还要给安纪村回信。

  八月底秋收已过,耕地也翻整好,就等着做青储料。

  按照之前说好的,安叔公,安大娘子负责技术,安二娘子负责记账杂务。

  村长管着新招来的人,利落地在安纪村找到合适的位置。

  那位置地方平整,又距离安叔公家之前的九口窖不远,还能近邻主路,以后方便运输。

  但凡纪元说的点,他们都牢牢记住。

  八月十五之前,青储料的需求在三十九万斤。

  十五之后,县里许多人听说青储料的事,也去安纪村预定,就连农司那边也被指挥营托付,预定了十万斤的。

  算下来,如今的需求已经有五十七万斤。

  所以安纪村更加忙了。

  挖窖,收秸秆,收野草,分类,铺料,调配料水。

  很多人都说,明明之前这个时候,就是农闲了,现在却比农忙还要忙。

  但大家都知道,这事做好了,是能挣钱的!

  一想到挣钱,谁会不卖力啊。

  里面还有个小插曲,安二娘子的弟弟李耀众说什么,现在事情多,还想插手,被安二娘子几句话点了回去。

  好像也没跟她弟说什么,只在干活的时候讲:“安纪村的买卖,难道他们那也想一起做吗。”

  这句话让村里人警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