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
陈越gao中毕业后,李旻很快投ru了xia一届竞赛班的教学中。表面上,她的生活并未发生太多改变,依旧是星城附中化学竞赛组那位稳重得ti、教学严谨的老师。然而,私底xia的她,却总会在不经意间想起陈越。
在实验室里指导新学生时,她时常会记起他们共同度过的那些日zi。陈越在灯光xia专注地zuo实验,偶尔抬tou问她问题,眉间带着少年特有的从容与倔qiang。她也会回忆起每一个微小的细节——他为她演奏《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时的光芒,他zuo菜时的ti贴,还有他们那些隐秘却不可名状的qinggan交集。
中秋前夕,星城附中的化学竞赛组召开了一次年中总结大会。会议室里,几位竞赛组的老师围坐在桌旁,气氛并不轻松。墙上的竞赛成绩统计表和学生获奖名单挂在那里,提醒着每个人,这个学期究竟经历了什么。
组长周择宇站在会议桌的一tou,目光从在场的老师间缓缓扫过。他年龄较长,是化学竞赛组的资深教师,为人严厉,话语间总带着一种不容置否的权威gan。
“去年全国决赛的成绩还算过得去,但坦白说,我们离‘优秀’还有距离。”周择宇的语气沉稳却带着一丝冷意,“尤其是,与金牌失之交臂,这件事不能不提。这样的结果,不仅让学校失去荣耀,也让咱们组蒙羞。”
他的话像一块冰冷的石tou砸在会议桌上。李旻坐在一侧,表qing始终平静,手指轻轻在桌xia攥紧了笔。
周择宇故意停顿了一xia,又继续说dao:“陈越是我们组十年来最有天赋的学生,我觉得,我们教练组需要反思一xia,特别是有些细节的指导,可能没有zuo到位。”他故作han蓄地说了几句,但话里话外都是在指责李旻没有让陈越拿到金牌。
坐在另一边的吴友芳一直在观察李旻的表qing。作为实验老师,她是最了解陈越和李旻之间关系的人。在他们相chu1的无数个日夜中,吴友芳目睹了太多细节,她知dao两人之间的关系已远远超越普通师生。看到李旻明显的僵ying表qing,她咳了一声,打断了周择宇的发言:“周组长,成绩的事qing是一方面,但咱们也不能忽视李旻老师培养学生的整ti成果。陈越的综合实力是有目共睹的,输赢有时候也不是单纯靠比赛结果决定的。”
周择宇不满地皱了皱眉,但还是没有继续追究xia去。他挥了挥手:“好了,这事就先不说了。集中jing1力抓好接xia来的工作吧。”
会议结束后,李旻一个人走chu了会议室。她走得很慢,手里拎着会议记录本,背影显得有些单薄。吴友芳站在原地看了她一yan,却没有追上去。
化学竞赛组的总结大会后,李旻gan到一种挥之不去的沉重。会议上,周择宇的指责和那些话里话外的暗示仍在她脑海里萦绕。而更让她gan到难以忍受的,是那些与陈越相关的回忆一次次在熟悉的场景中浮现。
夜晚的实验楼依旧亮着灯,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新一届竞赛班的学生们正在jin行实验cao2作。李旻站在教学楼的走廊尽tou,目光落在那个熟悉的实验室,突然觉得一切都那么陌生。这个让她奉献了十多年的地方,这个承载了无数荣誉和光环的学校,带给她的,早已不仅仅是成就gan,还有挥之不去的窒息gan。
她心里很清楚,不guan她表现得多么平静,她始终无法真正摆脱陈越的影zi。那些记忆,就像刻在星城附中的每一堵墙上,每走过一个熟悉的角落,都会不由自主地浮上心tou。
李旻知dao,继续留在这里,她无法真正与过去和解。
那段时间,李旻开始认真考虑几年前沪市那所私立学校抛chu的橄榄枝。gao昂的薪资、丰厚的待遇,还有对她教学能力的gao度认可——这些都曾让她心动过。可是,当时的她选择了妥协,因为她有丈夫的事业要考虑,有双方父母需要照顾,还有年幼的孩zi需要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
但现在,她的孩zi们已经渐渐长大,开始面临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gao考。星城虽然是她职业生涯的起dian,但这里对学生的激烈竞争与巨大的学习压力,让她越来越难以对女儿的未来gan到放心。离开星城,换一个节奏较慢、教育资源更优的地方,或许是女儿们最好的选择。
另外,星城附中早已不仅仅是一份工作。它曾经是她站稳职业gen基的起dian,但现在,它更像是一片泥沼,承载着太多复杂的qinggan。这里有她的成就,也有她的遗憾;这里有她的努力,也有她无法释怀的回忆。
“另起炉灶”“重新开始”——这些早已被封存在心底多年的词句,突然间又浮现在她的脑海里。她开始问自己,是不是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
几周后,李旻终于决定和丈夫李海鹏谈谈。
晚饭后,厨房里还残留着炖汤的香气,洗碗池的shui声轻轻响着。两个女儿在房间里写作业,偶尔传来低声的交谈。李海鹏坐在餐桌旁,低tou看着手机上的新闻。
“海鹏,我考虑了一段时间,想和你商量件事。”李旻停xia手中油腻的碗筷,抹了抹手,语气中透着一丝试探。
“嗯?”李海鹏tou也没抬,仍专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