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清穿之种地日常 > 清穿之种地日常 第84节

清穿之种地日常 清穿之种地日常 第84节

作者:迷途未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2 12:41:24 来源:免费小说

  安清懵了下,这和她预想中的不一样啊。

  不是要找茬嘛,怎么突然道谢了啊?

  还是说,这是她的先扬后抑,纯纯来搞她心态的。

  咸福宫妃看到她这般诧异,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有些恼羞成怒地说道:“放心吧,我以后都不会找你麻烦了。”

  说罢,她气呼呼地转身就离开了。

  安清懵圈地站在原地,好半晌才转身看向身边的紫苏:“她方才说什么?”

  紫苏如实回道:“咸福宫娘娘说,以后不会找您的麻烦了。”

  安清眨了眨眼,她这是吃错药了,怎的突然就转性了啊。

  不过管她转没转性呢,只要不找她麻烦就行,说不定就是单纯因为见到家人心情好呢。

  这个她懂,就像她一样,今天见了她阿爹阿娘他们,心情也好的没话说,就算是这会她最讨厌的人站在她面前,她估计都能对那人笑一下吧。

  然而事实是,咸福宫妃这会心情可算不上好,她说不找安清的麻烦自也不是因为这个。

  主要是这次太后再三告诫她,不要去招惹安清,否则她日后便不会再护着她,咸福宫妃想不忌惮也不行,毕竟在后宫中,若是没有太后的庇护,她怕是会被康熙一直关在咸福宫中吧。

  而且,太后还把这事告诉她阿爹阿娘,毫无疑问,她再次换来一顿臭骂。

  咸福宫妃也不傻,知道草原上的部落本就亲戚连着亲戚,若是结仇了对大家都不好,她也正是因为知道如此,才会觉得安清应该和自己站在一起的。

  虽然她想不通缘由,但总归是把这份忌惮放在了心上。

  算了,她惹不起总躲的起吧,这也是方才咸福宫妃临走前的想法。

  安清可不知咸福宫妃这想法,不然肯定会大喊冤枉,谁惹谁啊,谁又躲谁啊。

  至于咸福宫妃刚刚提的那薄荷糖的事,这还确实是巧了,之前安清听说乌兰嬷嬷坐马车晕车的事,便拉着紫苏一起做了些薄荷糖、话梅等能缓解晕车的小零食,想着在路上能让她好受些。

  后来,在太后的马车上,碰巧见到了咸福宫妃身边的宫女说她晕车晕的不行,安清也是看在了太后的面子上,让紫苏拿了一盒薄荷糖送了过去。

  她本以为咸福宫妃会随手扔了呢,没想到她竟还真吃了啊。

  梁九功过来时,安清刚回到营帐内喝了杯茶水。

  “奴才给太后娘娘请安,太后娘娘吉祥。”梁九功俯身打了千,道。

  太后抬了抬手示意他免礼,“怎的这会过来了,是皇帝有什么事吗?”

  梁九功回道:“回太后,奴才是过来找五福晋的,皇上召五福晋去大帐见驾。”

  屋内众女眷一听康熙要召见安清,心下不由惊讶了。

  之前她们也有听说,这岱布家的女儿在紫禁城内甚得康熙看重,如今看来还真是不假啊。

  安清看向太后,说道:“皇玛嬷,那我先过去一趟?”

  说罢,她又有些不放心地看着她阿娘,虽说知道以她阿娘的脾气吃不了什么亏,但把她一个放在这里,总归还是牵挂些的。

  太后摆了摆手,给了她一个安心的眼神,“去吧,皇帝这会找你,定是有要事,别耽搁了。”

  安清点了点头,这才同梁九功一起离开。

  其实,她也挺好奇康熙这会召她过去做什么的,难道是她阿爹和大哥那发生了什么?

  路上,安清忍不住问道:“梁公公,方不方便透露下,皇阿玛召我所为何事啊?”

  梁九功思索了片刻,回道:“五福晋,您二哥和三哥正在面圣。”

  安清顿了下,隐约猜到了些什么,但还是有些不确定。

  但当她一走进营帐,对上胤祺的眼神后,瞬间就确定了,心里也不由默默叹了口气。

  她二哥和三哥呀,终究还是没听她的,看来她之前这么多封信都白写了啊。

  这一年来,安清是一直是都清楚她二哥三哥在蒙古各部传授农耕之事进度的,自也知道他们在科尔沁诸旗种了一季冬小麦的事。

  按照她本来的意思,是想把除了培育麦种之外的功劳都算在他们身上的,毕竟那些都是能容易见效的技术活,这样等明年各地小麦增产后,康熙自也会对他们论功行赏。

  届时,再加上他们部落之前的功劳,说不定她阿爹之前想再给他们再挣一个镇国公的愿望就能实现了呢。

  谁知她二哥三哥这两个大犟种,死活不同意,安清之前就为着这事连着送去好几封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谁知还是没用。

  要不是场合不对,她这会恨不得上去使劲捶两人几拳,这功劳给她有什么用呀,上次青风病那功劳也不小啊,还不是不了了之了。

  哼!老康对自己后宫抠门就算,他怎么好意思对她这个儿媳妇抠门的啊,安清幽怨地想。

  当然,她也很快就会意识到自己冤枉人了,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第55章 五福晋55

  方才在安清过来之前,康熙已经盘问过胤祺一通了,因着提前和安清商量好了,他也没瞒着,把他知道的安清那块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所以,康熙这会看到安清后,突然就有些不知道要问什么了,楞了好一会,才问道:“老五福晋,你来同大家说说吧,这压麦背后的缘由是什么?”

  为何要压抑住小麦的长势呢?

  安清愣了下,她本以为康熙上来就要问那小麦收成的事呢,没想到竟是先问的是这压麦之事?

  但她也没慌,不疾不徐地解释道:“回皇阿玛,儿媳之前在庄子上做过测试,冬季之前小麦地面上长势越好,实则地底下的小麦根系反而没有得到很好的生长,土地的肥力是有限的,这压麦便是为了先控制地面小麦的生长,让所有的肥力都优先供给给根系部分,好好把根部扎实了,根深则叶茂,大概也是因为如此那些被压的麦子才更能抵抗冬季的寒冷吧。”

  安清这番话简单易懂,并未涉及到农学的专业知识,只是以‘根深则叶茂’为切入点引入,有理有据。

  在场众人一听这话,立马就明白了。

  但事关重大,马齐还是忍不住再次确认道:“五福晋,您能确定这压麦能防御冻害,不会影响后续小麦的长势?”

  毕竟,这可是推翻以往所有人对种地的普遍认知啊,虽然已有结果证明,一时之间无法接受也实属正常。

  安清自然是确认的,且还有理有据,但无奈她的理和据却无法说出口。

  “各位大人不妨仔细想想,这些年来,是不是哪一年越冬前麦苗长势越好,那一年的冻害反而越严重呢?”

  众人听到这话不由一愣,纷纷开始回想往年的情况。

  半晌后,马齐不由喃喃道:“好像还真是如此,去年就不说,康熙三十五年,陕西年前雨水好,那年小麦越冬前长势非常好,却遭遇了多年未遇的严重冻害,康熙三十三年,山东亦是如此,还有康熙三十二年,安徽……”

  他身在户部多年,这些情况没人比他更了解的了,随着他倒豆子般一一细数,众人这下不信都没办法了。

  安清轻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其实,种庄稼很多时候就像是读书一般,若是基础没有打牢,只能盲目地追求读书的数量,读的云里雾里,那到最后就会发现都是徒劳无功罢了。”

  所以,种庄稼亦是如此,初期的时候要倾向于把根基打牢了,比如小麦越冬之前,要注重施基肥,压麦等等,都是为了这点。

  说罢,她顿了下,道:“而且我觉得,种地也不能不求甚解。”

  所以,大多数人说的,并不一定是真理。

  身为科研人员,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质疑的精神,质疑后想法子去举证,这才是正道。

  众人不由一愣,他们哪个不是寒窗苦读多年,怕是没人比他们更懂这个‘读书’的比喻了。

  同时,他们也又不由有些汗颜,对于安清最后‘种地也不能不求甚解’那句,可谓是直接让那些农政司的官员羞愧不已。

  这么简单的道理,他们之前竟从未想过这些,种地也大抵是遵循前人的经验,不求甚解,怪不得他们比不上五福晋呢。

  安清看着众人的反应不禁愣了下,这不是她的本意啊,她之所以说那句话,并不是为了给众人说教,而是要立住她‘喜欢钻研种地’的人设。

  没法子啊,只有这样才能让很多事情合理化,也是为了让康熙这个向来敏感多疑的君王不要对她有任何疑虑。

  这是她现阶段最重要的事。

  然而,安清不知道的是,经过上次青风病的事件后,康熙这会对她‘种地天才’的人设早已深信不疑。

  “你那小麦种植的册子可有带来?”康熙方才全程没说话,待众人问完后,才悠悠道。

  安清懵了下,不过随即反应过来,应该是胤祺说的。

  她摇了摇头,道:“儿媳不知皇阿玛要看,要不儿媳这就让人回去拿?”

  康熙轻点了点头。

  安清立马出去让守在外面的紫苏回去拿,紫苏也不敢耽搁,没多久便气喘吁吁地回来了。

  梁九功接过册子后,忙上前递给了康熙。

  康熙看到封面上那《小麦种植实验指导》的字样后,不由会心一样,真是熟悉的感觉啊。

  他抬起头颇为赞赏地看了眼安清,安清先是愣了下,随即从那一眼中读到了农学人惺惺相惜之感。

  额……她突然有些不知道说什么了,但也知道自己这‘种地天才’的人设算是立住了。

  好吧,以后也能轻松一些,不用总想着这事了。

  安清这本《小麦种植实验指导》是她后来专门整理的,重点突出,简单明了,就是为了给康熙看的,所以他这会看起来也很轻松,没多久便把这薄薄一册翻完了。

  然后,他又让梁九功把那册子递给了马齐等人。

  “你们回去好好研究研究,拟个章程递出来,今年在各地选出几个县出来试试这些法子。”康熙一锤定音道。

  安清:“???”

  不是,她很懵啊,真的不问问她什么吗?

  她都已经做好了要被盘问一番的准备了啊,康熙都对她这么信任了吗,突然有点受宠若惊怎么办?

  康熙见安清这反应,忍不住笑了笑。

  安清总算是回过神来,不行,有些话康熙不问,但她自己不能不说啊,否则日后不能达到他的预期,那倒霉的可还是她。

  “皇阿玛,我那块地的产量是个意外,您就算是照着我那法子做,也不能……”

  安清话还没说完,却被康熙直接打断了,“放心吧,朕都知道了,老五方才都讲了,是你那种子比较特殊。”

  安清愣了下,下意识看向胤祺,只见对方轻点了点头,她瞬间就放心下来了。

  胤祺办事向来稳妥,她之前同他讲过那种子暂时不能推广种植。

  原理就和康熙那御稻米一个道理,一是种子数量有限,二是培育种子本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她那小麦种子这会显然还只是起步阶段。

  当然,她也同胤祺讲过就算不用种子,只采取她那些法子,虽达不到她这块地的产量,但也是能提高亩产的,而且仅预防小麦冻害这一点,便至少能保证不减产。

  看样子康熙也是知道了这点,要不然不会这么干脆利索。

  “你这次立了大功,可有什么想要的?“康熙道。

  安清愣了下,忙说道:“皇阿玛明鉴,儿媳不敢贪功,想必您也能发现,不管是种小麦,还是旁的,这些都不是一朝一日能有结果的,都是之前儿媳和哥哥们在科尔沁庄子上试了好多年,不知浪费我阿爹多少银钱,才有了如今的成果,所以,这并非儿媳一人功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