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清穿之种地日常 > 清穿之种地日常 第31节

清穿之种地日常 清穿之种地日常 第31节

作者:迷途未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2 12:41:24 来源:免费小说

  说罢,她也没给翠柳任何申诉的机会,直接转身就回了屋,只留个她一个冷酷无情的背影。

  直到听到身后传来翠柳痛苦的哀嚎声后,安清心情总算美丽了几分。

  哼!

  来呀,互相伤害啊,谁怕谁!

  小喜子等人在一旁看着自家福晋和身边打小伺候的丫鬟这般亲近,心里不免也有些羡慕。

  但除了羡慕之外,却没有任何其他不该有的嫉妒和怨怼的念头。

  上次漫儿的事情出来后,也算是给安清提了醒。

  古话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在人员管理上也是如此,在她身边,紫苏她们几个注定是旁人比不了的,若是有人再因此心生不忿就不好了。

  于是,安清特地让紫苏把院子里的人全召在一起,拿漫儿之事做了由头,更是直接言明若有人想走,她也绝不拦着,还会帮其在内务府那边圆上一二,但仅限于今日。

  若是此时他们不主动言明,日后再敢因此而生事,那下场只会比漫儿更惨。

  众人连忙纷纷道不敢,漫儿可是被退回内务府受了宫规处罚后,被发配到了辛者库做苦工去了。

  辛者库是什么地方啊,那了可是掌管着宫里所有脏活累活的地方,去了那里这辈子算是完了。

  当然,在这宫里,像漫儿那般不知所谓的倒是少数,众人心里也明白,所有的情分都是处出来的,哪有平白无故就着想主子对自己好的啊。

  相比于宫里其他地方,在福晋待他们这些奴才已经很宽厚了,体贴他们这些当奴才的不易,除了平日里俸禄外,各种打赏补贴不断,就拿前些日子发的那什么‘高温补贴’的银子,在这宫里可都是闻所未闻的啊。

  而且,从翠柳她们几个的身上也恰好能看出来,福晋是个重情义之人,只要他们好好当差,忠心不二,日子久了,主仆之间的情分自然越发深厚的。

  待日后五阿哥出宫分府另住了,他们自也是有机会跟着去王府当差的,在这宫里也不失为一条很好的出路了。

  想到这里,众人心里也不由欢喜了起来,日子也越发有了盼头。

  相比于安清院里的有人欢喜有人愁,此时乾清宫中,众人却因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纷纷陷入到狂喜之中。

  就在一刻钟前,康熙才领着一众阿哥和朝臣冒雨从京郊赶回来,众人身上都或多或少被雨水沾湿了,但这会谁也没有因淋雨而不喜,各个都面露喜色。

  最高兴的还属是康熙本人了。

  前有出现意味着祥瑞的国花牡丹,后有他前脚刚亲诣方泽祭地便突降甘露,这两者很难不让人多加联想。

  要知道数月来,京城、直隶等地可是已经久旱无雨,滴雨未下啊。

  第23章 五福晋23

  康熙在众大臣及一众皇子的劝说下,总算是同意先去把淋了雨的朝服换下来。

  等他这边一走,乾清宫太监们在梁九功的授意下,纷纷端着拭巾和帕子进来,伺候殿里这些暂时还离不开的大臣和皇子们擦擦身上的湿意,顺便还着人端了些姜茶进来,虽说着天气并不冷,但总归是淋了雨的,还是喝上些比较好。

  把这边一切安排妥当后,梁九功端着一盅刚煮好的姜茶来到了乾清宫的东暖阁,这是康熙日常起居的地方。

  他进来时,康熙正在贴身太监的服侍下换衣裳,只见他眼尾眉梢皆是喜色,那紧绷着嘴角似是下一秒就要破功了,可见其主人是在多努力的强忍着笑意。

  梁九功心中不免微微震惊了一下,要知道对于一向喜怒不行于色的帝王来说,这种情况到底是有难得一见。

  他是自幼伺候在康熙身侧的,在揣测圣意这方面自是旁人没法子比的,上次见康熙这个样子都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但回头想想今日发生的一切,梁九功也就能理解康熙为何会有如此反应了。

  地坛祭祀向来是神秘而庄重的,今日一大早康熙带着众大臣出现在地坛祭地,起初一切流程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的,说来不知是巧合还是天意所为,当祭祀的祭品被摆上祭台之时,恰好一缕阳光洒到祭台之上,这时那株牡丹就突然在一众祭品中显现了出来。

  在阳光的照射下,它每个花瓣边缘的那层金边像是突然金光乍现般耀眼。

  这种情况若是在平时还好,但在当时那个环境下,可以想象会带来多大的震撼了。

  地坛祭地本就是为了祈求农作物的丰收,如今出现了这样一株祥瑞的植物,其意义便不言而喻了。

  梁九功所站的位置离祭台尚且有一些距离,但离一众官员和身后远远围观的百姓都不远,他当时便清晰地听到了四周传来一阵阵抽气声。

  紧接着便是众人跪地叩头,高呼‘万岁万万岁’的声音,那会梁九功整个人都是懵的,只能本能地随着大家一切跪地叩头,可想而知当时的盛况了。

  不过,梁九功整日形影不离地在康熙身侧伺候,关于这株牡丹之事的前因后果自是知晓的,他隐约也猜到了,这般结果怕就是康熙的目的之一。

  借着祥瑞之兆,来稳定朝廷,安抚民心。

  但若说这些可能还在康熙的预料之内,但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则是完全超乎了这位帝王的预料。

  当祭祀完成后,康熙领着众人离开地坛时,本来晴空高照的天突然乌云密布,没过多久天上便开始滴起了雨滴。

  梁九功到现在都还清晰记得当时康熙脸上的错愕和震惊之色。

  之后雨开始越下越大,京郊干旱已久的良田终于迎来了甘露,百姓们喜极而泣,在暴雨中相拥欢呼,纷纷对着皇帝的銮驾的方向磕头相送。

  后来,当祭祀的队伍进了京城,满城百姓更是冒雨之中夹道相送,想起他们口中还高呼中“皇上万岁万万岁!”的场景,梁九功一个身外之人都被震撼到满腔热血涌于胸口,恨不得当场便欢呼而出。

  这可是民心所向啊,试问哪个希望有所作为的皇帝面对此情此景能不被触动。

  只能说梁九功不愧是康熙身边第一人,他确实把这位一向以心思深沉著称的帝王揣测出了十之六七。

  自古以来,历代帝王都会通过繁琐复杂的祭祀这一手段,将皇帝的权威昭告天下,将‘天父地母’‘皇权天授’的思想通过与天地对话的形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也会通过搜集各种祥瑞之物,塑造一种瑞应跌出、祥瑞纷至的盛况,向万民展示国家的繁荣与强盛,用来维护帝王的权威。

  这是为帝王者的统治之术,康熙自幼便学这些,自是深谙其道。

  所以,今日那株牡丹所谓的祥瑞之兆便也是他有意为之的,或者说当初第一眼见到那株泛着一圈金边的牡丹时便有了此念头。

  只要计算好了角度和时间,想要达到那种效果并不难。

  包括周边那些被允许围观的百姓,也是让人提前安排部署的,就是为了让更多人见证到祭祀时牡丹金光乍现的盛况而已。

  只是康熙万万没料到之后竟会下这么一场暴雨。

  要知道为了达到想要的效果,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确定夏至祭祀这日有太阳,所以,之前几日他反复找钦天监确认过当天的天气。

  见康熙这般重视,钦天监自是不敢有丝毫怠慢,一群官员日夜观测天象,反复确认后,才确定当天无雨有日头,且近些日子都没有任何要下雨的迹象。

  所以,下午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确实是出乎了康熙的意料。

  和历代帝王不同,康熙是个很难得对西学自然科学感兴趣的人,他自小便跟着宫里的传教士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包括数学、几何、天文、地理和西方医学等等。

  他不仅自己学,还让儿子们一起学,学完之后还会一起去实践。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康熙也远远没有之前历朝历代的皇帝那般迷信。

  就比如被历代帝王视为不详之兆的日食月食,康熙对此却有着科学的理解,有时候赶上了日食或月食,他还会带着儿子们观测,让他们理解日食月食形成的这个原理。

  像今年的闰三月那会,也出现了日食,当时康熙正在亲征准噶尔的途中,就命令太子在京城观测,再把这个观测的结果也报告给自己,然后和自己所观测的情况做对比。

  由此可见,康熙还算是个比较倡导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的人。

  但今日之事,却给了他一次很大的冲击,特别是在刚进行完那般冗长繁琐、庄重肃穆的祭祀仪式之后,这一切事情结合起来,很难不让人会多想。

  这难道真是列神对他这个帝王功绩的认可?

  在如今这般民心不稳的时候,以这种方式向众人昭示,他这个帝王是得天庇佑的!

  康熙越想越觉得有这个可能,毕竟,这个世上也有很多科学和理性解释不了的事,就如比像现下这般。

  若是安清知道康熙此时的想法,定会很精准地评价一句,他真的是一个合格的封建帝王!

  他所信奉的一切都是为了统治需要,不管是科学,还是迷信,这些都是他统治的工具,但他终究也只是一个凡人,有着‘真命天子’的自傲心理,这个心理也需要被认可。

  而这份‘认可’可以来在于天下百姓,也可以来自于列神!

  这边伺候的小太监刚服侍康熙换好衣裳,梁九功忙端着热姜汤上前伺候,“皇上,先喝些热姜茶吧,龙体要紧,这夏季的雨也马虎不得。”

  康熙这会心情好,自是答应的干脆,接过热姜茶便一口闷了。

  当然,他这份干脆也是有着旁的考量,今日这场雨可谓是下的妙啊,但这般‘妙’的一场雨若是将他淋生病了,那自然也就会大打折扣。

  “其他人可有送去姜汤?”康熙问道。

  梁九功回:“回禀皇上,方才老奴已让人给各位阿哥和大臣们送了姜汤和帕子,您就放心吧。”

  那些大臣都是老狐狸,阿哥们也不用说了,这种节骨眼上可没人敢病,就算真生病了,怕是也只会想方设法瞒着吧。

  康熙微微颔首,显然对梁九功办事能力很满意。

  不过,他喝完姜汤也没着急出去,而是屏退了左右之人,独自一人待在屋内开始平复心绪。

  为帝王者要喜怒不行色,岂可轻易袒露真实情绪于人前。

  乾清宫正殿内,康熙迟迟未出现,众大臣还算能沉得住气,喝完姜茶后便开始闭目养神,但相比较来说,皇子们这边就躁动的多了。

  太子站在众阿哥之首,大阿哥和三阿哥位于其后,三人的目光都不由落在了胤祺身上。

  说起来这老五的运气也太好了吧,之前他们还在暗暗嘲笑老四老五这次可得了个苦差事,整日里在京郊外来回奔波,去寻那什么类似的祥瑞牡丹。

  这简直就是白费力气嘛,想当初那株金边的鸳鸯蝴蝶牡丹刚被进贡上来时,他们兄弟几人也都是见过的,不得不说,确实是十分罕见,至少他们之前从未见过,别说是他们了,怕是皇阿玛都没有吧。

  所以说啊,这哪里是在京郊那些花圃找找就能找到的,就算是掘地三尺,该没有还是没有呀。

  可谁能想到啊,最后竟还真就老五给找到了!

  当然,他们也并未觉得胤祺多有本事,不就是找东西吗,地方就那些地方,若是换成他们肯定也能办成。

  毕竟,论能力,老五打小就不是兄弟几个的对手。

  归根到底,不过就是运气罢了,恰好这份差事落在了他身上而已,要是早知如此,他们当时也定会竭力揽下这差事的。

  毕竟,今日之事着实让人震惊,先是牡丹金光乍现的祥瑞之兆,后有骤降甘霖,这很难让人不把两者联系起来,考虑个因果关系。

  若是皇阿玛也认为这一切都是先是由牡丹带来的祥瑞,那老五这次可算是立了大功了。

  但就在三人在懊恼之际,又不由纷纷同情地看向四阿哥胤禛,想必他才是更懊恼的那个吧,明明两人领了同一份差事,但最后却被老五拔得了头筹。

  这换做是谁,怕是都得气吐血来吧。

  然而,此时的胤禛却十分淡然,因为他很清楚,那株牡丹根本就不是在什么京郊找的,分明就是五弟妹救回来的。

  只是事关祭祀大事,不好公然把曾病过的牡丹当做祭品使用,所以他皇阿玛也也特地交到了所有知情的人保密,只对外言称是在京郊花圃找到的。

  五弟还是特地请示了皇阿玛,才把此事告知于他的,毕竟,这份差事算起来是两人一起接下来的。

  等康熙重新出现在乾清宫大殿上时,已经是半个时辰之后的事了。

  恰好之前派出去查探情况的人也都回来了,梁九功见过众人后,便匆匆进来禀报。

  “启禀皇上,据前去探查的几个侍卫汇报,这场雨不仅覆盖了京城周边,还包括部分直隶地区。”

  康熙眼底闪过一丝喜色,这场雨可真算是救了大急了,近些日子来京城及直隶地区久旱无雨之事,可谓是让整个朝堂都头疼不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