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清穿之种地日常 > 清穿之种地日常 第168节

清穿之种地日常 清穿之种地日常 第168节

作者:迷途未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2 12:41:24 来源:免费小说

  康熙一愣,似是明白了什么:“他头上的伤可有处理?”

  梁九功如实回道:“回万岁爷,未曾处理。”

  康熙突然就气笑了,“这混账,都多大的人了,还和小时候一样,动不动就去找他皇玛嬷告状!”

  以前刚去上书房那会,每次康熙训斥了他一番,他必然要跑去宁寿宫,也不能说是告状吧,但他每次都摆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太后本就疼他,哪里看得了这个。

  所以,太后紧接着必然会派人请他去宁寿宫喝茶。

  这一转眼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随着胤祺越来越年长,这种情况便没在发生过了。

  谁知这次他竟然故技重施,康熙冷哼了一声,这次他还真是打错了算盘。

  旁的事倒还好说,但这事,太后定不会帮他。

  就在康熙十分笃定之际,突然一小太监急匆匆地跑了进来,“启禀皇上,宁寿宫的乌兰嬷嬷来了,说太后想请您过去喝茶。”

  康熙一愣,太后怎么可能……但他随即想到什么,突然又放下心来了。

  “朕确实好久没去宁寿宫陪皇额娘喝茶了,走吧。”

  宁寿宫中。

  康熙过来时,胤祺显然已经离开,太后让人换好茶水,母子两人相对而坐,喝起了茶。

  “皇额娘,您近来身子可还好,前两日儿子听太医说,您有些咳嗽,可有好些?”康熙出声道。

  太后摆了摆手,回道:“哀家无事,就是感染了些小风寒,吃了几副药就好了,这点小事倒是累的皇帝跟着担心了。”

  康熙笑道:“瞧皇额娘说的,关心您本就是儿子应该做的,说起来也是儿子惭愧,该早些过来看看您的。”

  太后笑着回道:“皇帝日理万机,还是朝事要紧,哀家这边你不用担心,贵妃她们都有经常过来陪哀家说说话。”

  母子两人寒暄了一番后,太后也没再兜圈子,径直切入了正题。

  “老五来哀家这里了,他额头上的伤哀家也已经让太医处理好了,皇帝放心吧。”

  康熙回道:“是儿子的不是,让皇额娘担心了。”

  太后摆了摆手,道:“这事不怪皇帝,确实是老五那孩子莽撞了。”

  说罢,她轻抿了一口茶水,放下手中的茶盏,抬头看向康熙:“皇帝,哀家也不同你兜圈子了,今日喊你过来,就是想替老五求个情,希望你能成全了那孩子的心意。”

  康熙端着茶盏的手不由一顿,似是完全没料到太后会说出这番话,一脸不可思议地看着太后,“皇额娘,您怎么……”

  太后知道康熙为何会有这种反应,他自幼是由太皇太后抚养长大,深受其影响,打小就被灌输爱新觉罗子孙不可沉迷情爱,是懦夫所为,为君者更是不可用情过深,除了伤己也伤人等话。

  康熙信任太后太后这个祖母,对她的话也一直都坚定地执行着,这些年,太后都看在眼里。

  都说最是无情帝王家,但也有人说,爱新觉罗家盛产情种,从太宗皇太极到先帝,两人皆因一女子,闹得前朝后宫不宁。

  皇太极和海兰珠那会,太后还没进宫,但她从小就听家里的长辈讲起这位帝王,据说他是位极其冷酷的人,曾为了皇位休掉了青梅竹马的妻子,也为了巩固其帝位,让自己的另一个妃改嫁于他人,而就是这么一位无情的帝王,却在遇到海兰珠后,一切都变了,他对海兰珠的那些宠爱事迹,在草原上早已都传遍了。

  草原上不知多少女子都梦想着能成为海兰珠,太后当时亦是如此,但当她进宫后,才发现先帝可能是皇太极,但海兰珠却不是她,而是董鄂妃。

  而这两对痴情之人的结局又何曾相似,皇太极和先帝都曾将海兰珠和董鄂妃的儿子立为太子,两人的孩子却偏偏都没立住,这两个女子也都在此后没多久年纪轻轻便烟消玉损了,而皇太极和先帝也都因痛失挚爱,没多久便撒手人寰。

  太后身为先帝的继后,曾亲眼见过先帝和董鄂妃之间的感情,特别是先帝看董鄂妃的眼神,是她从未见过的,她也曾心有不甘过,但最终还是屈服于了现实。

  若是这世上谁最恨‘爱新觉罗家盛产情种’这话,怕是无人能比得上太皇太后了吧,她曾亲眼看着自己的夫婿对别的女子极尽宠爱,而后自己的儿子也步了后尘,她又怎么可能不恨不怨。

  所以,太皇太后为了避免孙子再走上这一条不归路,自幼没少对康熙各种教育,大到帝王的职责,小到讲海兰珠和董鄂妃各种恃宠而骄的事迹,就是为了避免他步两人后尘。

  康熙从小就知道祖母对海兰珠和董鄂妃的恨意,也一直以为太后对董鄂妃也是恨的,毕竟,当年他皇阿玛曾一度要废除太后的后位,而另立董鄂妃为后。

  太后自然也知道康熙这个的想法,但其实,她并不恨董鄂妃,只是因为太皇太后恨这个夺走儿子的女人,她才不曾为这事辩解,让人都误以为她也是恨董鄂妃的。

  海兰珠是否有一些恃宠而骄的事迹,太后不曾得知,但董鄂氏她却是知晓的,那个女子温良贤淑,待人宽厚,即便先帝那般宠爱,也从未因此对她这个皇后有任何不敬之举。

  当年先帝在太后各种施压下,仍坚持要废了她这个皇后,另立董鄂氏为后,是董鄂氏以性命相要挟,才最终打消了先帝废后的念头,不管董鄂氏是因何做出此番举动,这事太后都是念她人情的。

  “皇额娘,祖训……”康熙试图再劝说道。

  太后抬了抬手,打断了他的话:“哀家知道祖训,皇家子嗣昌盛,才象征着大清国祚绵长。”

  大清是少数民族入关,统治人口这般庞大的汉人,本就是不占优势,所以,才有这一所谓的祖训。

  “皇帝,这一点你做的已经很好了。”太后道,“也正是因此,哀家今日才有机会向你开这个口。”

  后宫现下有十五位皇子,这数量已经是极好的了,所以,这延绵大清子嗣一事,少老五一个也碍不得什么。

  康熙突然不知道要说什么好了,沉吟了好一会,才低声开口道:“皇额娘,儿子知道您疼爱老五,但您可听说过‘自古情深多不寿’这句话。”

  不管是太宗,还是他皇阿玛,若不是用情太深,最后又何故如此,他怕老五最终也……

  太后闻言,有些诧异地抬头看向康熙,但随即似是想通了什么,默默叹了口气。

  自古情深多不寿,看来在康熙看来,不管是太宗皇太极,还是先帝,两人的不幸都源于情深二字,两人若不是用情太深,自然不会在海兰珠和董鄂妃离世后,便经不住悲痛而英年早逝。

  但他却未曾想过,海兰珠和董鄂妃又是因何这么离世的呢,海兰珠她不知晓具体的,但董鄂妃是如何烟消玉损的,她心里还是有些数的。

  当年董鄂妃正是因为先帝的独宠,让她成为了整个后宫之敌,太后太后更是看她极不顺眼,后来先帝又折腾废后另立之事,可谓是将董鄂氏架在了火上烤,那些日子,董鄂氏在后宫之中可谓是如履薄冰。

  最后,在经历了丧子之痛、皇帝废后、婆媳关系紧张等一系列风波之后,董鄂妃终究是耗尽了心神,没支撑住,很快便离开了人世。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有太皇太后的手笔。

  而海兰珠当时在后宫的处境,怕是也不遑多让吧,皇太极当时的皇后是太后太后的亲姑姑,姑侄两人在后宫眼瞧着海兰珠威胁了她们的地位,又怎么可能不反击呢。

  但这些话,太后都不能说,不论如何,太皇太后于她都有恩。

  再者说,康熙的想法也不是轻易能改变的,而她今日的目的,也不是来改变康熙的想法,她是要为老五达成心愿。

  老五的心思,这几年太后也是有所察觉的,特别是安清生产那日,她眼瞧着老五那般慌乱的样子,当年董鄂妃生产时,她在先帝身上也曾见到过。

  但在太后看来,老五和先帝还是不同的,安清和董鄂妃也不一样,而老五不想要后宅再进人,何尝不是一种对两人的保护呢。

  之前刘佳氏和白佳氏不就是明晃晃的例子嘛,多亏了安清那丫头机敏,这才没让两人得手。

  就像老五说的那般,没有旁人不就好了,届时自然不用再有这些顾虑。

  太后沉默了一会,突然开口道:“皇帝,当年你体恤哀家膝下空虚,将老五送来了宁寿宫,哀家知道,你那时便放弃了他,是吧。”

  康熙猛地抬头,一脸诧异地看向太后,似是想看她这话是否是他想的那般。

  太后笑了笑,继续说道:“咱们满洲没有立太子的传统,那些都是汉人的习俗,虽说这些年下来,太子表现的也确实很争气,但当年皇帝你立太子那会,想必也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吧。”

  康熙怔了下,但太后这话他却也反驳不了什么。

  凭心而论,当年立太子,确实是实属形势所迫,当时正处于三藩之乱危机之际,吴三桂已席卷了半个大清,为了凝聚人心,争取汉人群体的支持,康熙这才决定依照中原汉人的政治传统,立胤礽这个嫡长子为太子。

  虽说当时对太子能不能继承大统尚不能定,但那会康熙可以确定的是,为了摆脱蒙古各部对清廷的辖制,定是不能再出一位和蒙古有关系的皇子继承大统。

  所以,当时他把老五送到宁寿宫时,也就直接断掉了他未来的可能。

  这些年,康熙隐约也能猜出些,太后是明白他意思的,但出于母子二人之间的默契,便都不曾说破,谁知太后今日却此时给挑破了。

  太后叹了口气,道:“皇帝,这些年,哀家虽从未说过什么,但哀家知道你的不得已,也明白江山社稷之重,你做的并没有错,但哀家对老五这孩子还是心里有愧,要不是因为我这个老婆子,他也不会……”

  康熙忙出声打断了太后的话,“皇额娘,您千万不要这么想,老五能在你膝下长大,是他的幸运,您放心,儿子日后也定不会亏待于他。”

  太后轻点了点头,“皇帝哀家自是信得过的,也从未担心过此事,所以,皇帝啊,既然如此,何不如了老五的心愿呢,总归也碍不了大清的社稷。”

  既然一开始便注定无缘那个位置,随心所欲些又何妨。

  “哀家也知晓,你是一片慈父之心,害怕他走上先帝的老路,但安清那孩子哀家瞧着,身子骨硬朗的很,一看就是有福长寿的人,再从另一个方面想,以那孩子的才能,若是将她缠在后宅那些琐碎之事中,对大清也未尝是件好事吧……”

  康熙在宁寿宫待了许久才离开,太后早已屏退了左右之人,母子两人所说之话,并未有第三人知道。

  待康熙一离开,乌兰嬷嬷才匆匆走了进来,她一脸关切地问道:“主子,皇上那里可松口了?”

  太后手持着念珠,好半晌才听到她轻‘嗯’了一声。

  “派个人去阿哥所老五那里,告诉他成了,让他以后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吧。”

  乌兰嬷嬷一听这话,也忍不住跟着松了口气。

  方才五贝勒那般样子来到宁寿宫,一进门便跪在了太后面前,说想求她一件事。

  乌兰嬷嬷当时便心疼的不行,五贝勒自幼在太后身边长大,自也是她看着长大的,她也是打心里希望他能过的好。

  “好好好,老奴这就让人去办,想必五贝勒这会也是在着急等消息吧。”

  宁寿宫来人时,胤祺正一个人在书房里坐着,确实像乌兰嬷嬷所说那般,他在等消息。

  当听到那小太监的话后,他紧绷着的肩膀瞬间松了下来,脸上更是溢出一抹发自内心的笑意。

  无疑,他这一步是走对了。

  第110章 五福晋110

  胤祺一直都知道他皇阿玛的想法是很难改变的,他常年身居高位,也早已习惯了所有人的服从顺从,他自己倒是没什么,但这事拖太久了,怕是早晚会把安清给牵扯进来。

  旁的先不说,若是他皇阿玛直接挑好了人,然后再去找安清,让她把人领回去,她届时也只有遵命的份。

  所以,这件事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速战速决,既然事情已经捅破了,那便趁热打铁好了。

  其实,在此之前,胤祺一直都在想着若是真到了这一日要如何处理,他额娘虽然知晓他对安清的心意,但她却无法说服皇阿玛,在这件事上,能说服得了他皇阿玛的,怕是唯有他皇玛嬷一人。

  他皇阿玛敬重他皇玛嬷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他皇玛嬷足够了解他皇阿玛。

  但这事让胤祺一直有所顾忌的是,他皇玛嬷是否会站在他这一边。

  宫里人都知道,当年先帝因独宠董鄂妃,曾一度要废了他皇玛嬷这个皇后,所以,众人都说他皇玛嬷恨极了董鄂妃,也厌恶那些为情乱智之人。

  就连他额娘在知晓他的心意后都叮嘱他,此事万万不可在他皇玛嬷跟前袒露半分,否则对他对安清都没什么好处。

  但自小在皇玛嬷膝下长大,胤祺却能敏锐地感觉到他皇玛嬷并不像宫中传言那般,他尤记得小时候,他皇玛嬷还曾在他跟前提过先帝和董鄂妃,她当时的反应很平淡,并未说两人任何不好的话,语气中还隐约有些……向往和眷恋。

  所以,胤祺承认,走这一步他有赌的成分,除了赌他皇玛嬷能说服得了他皇阿玛,也在赌他皇玛嬷会支持他。

  再者说,从私心上来讲,皇玛嬷是他在这世上最重要的人之一,他并不想对她有所欺瞒,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一步他是迟早都要走的。

  思绪不由飘回到之前在宁寿宫的场景。

  胤祺从乾清宫一路来到宁寿宫,太后见他过来,本来还挺开心,但待人一走近,她便第一时间发现了他他额头上的伤口。

  “老五,你这伤是怎么回事?”她急切地问道。

  胤祺扑通一声跪在了太后身前,神色戚戚道:“皇玛嬷,孙儿有一事相求。”

  太后不由一愣,她还从未见他这样过,不用猜都知道,这定是遇到什么事了,“不管你想求什么,都得先把额头上的伤处理了再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