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清穿之种地日常 > 清穿之种地日常 第161节

清穿之种地日常 清穿之种地日常 第161节

作者:迷途未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2 12:41:24 来源:免费小说

  安清笑着摸了摸他的小光头,随即让人把弘昇带了过来,“小十五,这是弘昇,你五哥的儿子,也是你侄子,你帮五嫂带着他好不好?”

  小十五这会已经七岁了,弘昇四岁,叔侄两人虽只悬殊三岁,但辈分却是实打实差着呢。

  十五阿哥点了点头,一想到自己是长辈,就很兴奋,“好,五嫂你交给我吧,我肯定照顾好弘昇。”

  安清转身给弘昇介绍道:“弘昇,这是你十五叔,他对这里很熟,你不懂的就问他。”

  弘昇点了点头,然后乖巧地喊了句:“十五叔。”

  十五阿哥拍了拍他的肩膀,奶声奶气又铿锵有力地回道:“乖。”

  安清直接被他这句‘乖’逗喷了,不是,这孩子跟谁学的啊。

  第105章 五福晋105

  风吹麦田千层浪,又是一年丰收时。

  金黄的小麦在微风中起舞,宛如大地流金一般,闪烁着农人们辛勤的光芒。

  安清并未着急让众人去收割他们各自试验田中的麦子,而是带着他们来到了庄子上大片麦田的区域。

  “李大人,吴大人,你们来判断一下,这些麦子是否可以收割了?”她转身看向旁边的两位农政司官员。

  这两人是安清这届农事学堂中最优秀的学生,李茂盛和吴达明。

  当然,这也与他们本就是农政司的官员有很大关系,因着自身本就有些农学知识的基础,再加上安清这一年来有意的重点培养,两人如今已然能独当一面了。

  之前听康熙那意思,接下来在北方地区推广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的事,便准备交于两人负责。

  大家似是早已习惯了安清这种随机抽查提问的教学方式,只见被点名的两人不慌不忙地走到麦田边查看了起来。

  “回五福晋,微臣瞧着这地里的麦子才九成熟,按理说,还应再等几日才好收成。”李茂盛拱手回道。

  吴达明也随后回道:“下官和李大人看法一致。”

  只是,两人说完都有些不解,瞧着不远处地头前忙活的农人,这些人力有庄子上的家丁,也有管事雇佣来帮忙收麦子的短工,他们那架势好像是准备好下地收麦子了。

  五福晋这地里的麦子难道这会就要收?

  可这才九成熟,还未全熟啊。

  安清轻点了点头,没错,她庄子上的麦子都是九成熟就要收的,年年都是。

  “今日我便教给大家几句麦收农谚吧。”她出声道。

  众人一听这话,顿时来了精神,来农事学堂一年了,农谚这个词对他们来说早已不再陌生,安清经常随口便能抛出好几个农谚,这一年下来,他们那专门记载农谚的小册子已经不知记了多少。

  二十四个节气都有,很实用,又很好记,还有七十二气候,这些可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也是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依据。

  不过,这麦收农谚他们之前还真没听过,这会都不由竖起了耳朵,准备好好记下来。

  安清开口道:“关于麦收的农谚,只需记住一句很重要的即可,叫‘麦收九成熟,不收十成落’,或者也可以记住另一句,‘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

  这两句其实都是一个意思,说小麦九成熟的时候去收割,则能够得到十成的小麦,而若小麦十成熟的时候去收割,那就只能得到九成的小麦,浪费了一成小麦。

  大家听完不由一愣,这和过往的认知有很大的区别,可即便如此,仍然没有任何人质疑安清的这话的真伪性,下意识便觉得她是对的。

  这就是当在某一领域取得绝对的权威后,很多事情就好办多了,就比如现在,她每每提出一个农学观点,已经不需要像最初那般,要经过反复证明才能人相信并接受。

  这不仅是对于农事学堂的众人而言,对于康熙以及朝堂上的百官亦是如此。

  前些日子,山东、河北等地因为突遭暴风雨天气,小麦出现了大面积倒伏的情况,往年出现这种情况,衙门都是鼓励百姓们去试着把小麦扶起来,但这种做法却是大错特错的。

  小麦发生倒伏之后,如果人工强行扶起的话会再次导致茎秆和根部断,不但起不来任何作用,还会造成二次伤害。

  当时康熙着人来问她时,安清第一个强调的便是不要扶,顺其自然,让小麦慢慢恢复生长,然后又给了一系列的补救措施,比如要用10%比例的草木灰水溶液去促进生长和灌浆,尽量减轻因倒伏而造成的减产的情况。

  再比如,为了避免倒伏的麦田,容易让小麦染上条锈病、赤霉病等小麦常见病虫害,所以,在此期间还要加强对这些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定期进行喷洒相关的土农药等等。

  她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本以为康熙和朝廷百官怎么也会让她去佐证一下,谁知人家直接让采纳并实施了。

  当然,结果也证明她这些做法都是非常有效的,成功挽回了不少地方的小麦,避免了严重减产甚至绝产的情况。

  也就是那时,安清才突然意识到,经过她之前几年的努力,她如今在农事这一块的权威性,已然是得到了康熙及百官们的认可。

  虽说这种一人权威性的认可,在科研学术发展上并不是什么好事,但对此时的安清而言,确实件好事。

  她急于在整个大清境内推广后世科学种田的技术,有了这种权威性认可,会替她省去许多麻烦。

  至于之后农学科研发展这一块,说直白些,对目前大清的而言,那都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现下关于种地的很多事情上,缺少一个统一的标准。

  就比如这‘麦收九成熟,不收十成落’这事,其实这会不少种了多年地有经验的人农人,也发现了这个现象,他们虽然可能

  不会说这么个谚语,但却知道小麦九成熟的就要收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他们祖辈留下来的常识。

  但这种常识具有很大的地域局限性,所以,这些基本型的农学知识事关天下万万千千的农人,必须在全大清统一了才行。

  安清一直都知晓,这农事课堂上有几位农政司的官员,一直在有意识地整理她说过的那些农谚,似是准备汇集成册传遍开来,她觉得这样就很好。

  不过,即便众人轻易接受安清这一农谚,但她教学过程中尽量讲究知之甚解,还是为众人解释了一番小麦九成熟就要收割的缘由。

  若是等到小麦完全成熟后再去收获,那就很容易出现“掉穗”现象。

  这种“掉穗”现象分为两种,一种是小麦在完全成熟后,茎杆变黄,比较脆弱,而穗部又会比较重,便会出现“头重脚轻”而掉穗的情况,另一种,是指镰刀手工收割过程中,人为因素也会导致“掉穗”。

  而这个“掉穗”,便是该过程中的那一成损失。

  其实,若是从小麦生育期来分析也能解释,小麦成熟期共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

  在一般情况下,蜡熟期内收获则是为最佳时期,也救和“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这句话对应上了。

  安清带着众人在麦田里绕了一大圈,等把该讲的都讲清楚后,她这才又领着众人回到了他们各自的试验田。

  和之前收玉米时一样,各自负责各自的试验田,不仅要抢收小麦,还要为下一茬玉米抢播,至于‘抢’的什么,自然是农时了。

  大家干的热火朝天,安清虽然没亲自下地割麦子,但倒也没闲着,她忙着给那果园的果树搞嫁接呢。

  这会是夏季,正是砧穗容易离皮时,她先给一批葡萄嫩枝进行了嫁接,随即又捯饬了一波核桃芽接,这两年安清一有空就会来折腾这片果园,所以,她这果园里的果子结的也就比别的地方好吃的多。

  天一热人就不乐意动弹,安清尤其严重,但干农活时除外。

  这不,她午间歇响起来后,便带着帽子去了果园,忙活了两个多时辰才干完,不过她回来的还算早,众人这会还都在田地里忙活呢。

  安清洗了澡出来,头发擦的半干不干,披散着躺在了竹椅上,傍晚的风吹来,带来了丝丝凉意。

  春晓又开始带着一众厨娘忙活做晚饭了,和去年一样,农忙季她那些农事学堂的学生基本都是住在庄子上的,吃和住也都是庄子上负责。

  安清远远地看着院子外的她们抬着一筐一筐的食材经过,突然反应过来一件事,住就罢了,庄子上本就有地方,他们一直住在前院,倒也费不了什么事,但他们吃食上的一概开销,好像都是这庄子上负责的吧。

  虽说这皇庄康熙赏她的,但那也是她立了功得来的,自然也就是她的了,那不就是花她的银子嘛!

  这农事学堂是给老康培养人才的,凭什么她花银子啊,天下哪有这么个道理。

  安清突然感觉自己有点像冤大头,还真是又出钱又出力啊。

  不行,她高低得想个法子从康熙那里拨点款才行,就当是农事学堂的专项基金了。

  至于想什么法子呢,就在安清琢磨怎么把这笔钱搞过来时,一辆马车突然停在了院子门口。

  咦,这是哪里来的马车,怎么还进庄子里面啊。

  安清不由起身过去查看,谁知她刚走到门口,就看到胤祺从马车上下来了。

  他什么时候回来了?!

  哎,不对,他怎么坐马车来的,没骑马啊。

  胤祺自也看到安清了,但他没着急过来,而是又转身掀开了马车的帘子,然后从里面抱出来了个孩子。

  是小宝!

  安清懵了下,快步走了过来,“你怎么把他给带来了?”

  小宝这会还在睡着,她说话声音不敢太大,怕吵醒他。

  胤祺脸上闪过丝无奈,抬了抬下巴,道:“你瞧瞧他那眼睛。”

  安清不明所以,他眼睛怎么了?

  吼~怎么肿成核桃了,这、这不会是被什么虫子咬的吧。

  胤祺解释道:“不是虫子咬的,是这小子自己哭的。”

  安清“啊”了一声,第一反应就是,怎么可能啊。

  这孩子都四个多月了,她就没见她哭过几回,怎么可能把眼睛都哭肿了。

  恰好这会喜珠也从马车上下来了,她是奉宜妃之命,陪着五贝勒把孩子送过来的。

  “五福晋,您是不知道,您离开那天小阿哥白天还好好的,但到晚上都还没见到您,他就不愿意了,哭的那叫一个伤心,谁哄都不行,当天晚上连奶嬷嬷的奶都不吃了……”

  当时给宜妃急的啊,抱着哄了大半宿,可能是哭累了,好不容易才睡着了,但谁知等第二日一醒又不行了。

  好在胤祺今日回来了,宜妃本想着让他这个阿玛哄哄,看能不能好些,谁知还是不行,最后只能赶紧送过来。

  “娘娘知道您有正事要忙,想着小阿哥可能就是没和您分开过不适应,缓两天就好,谁知这都三日了,还是不见好,每日除了睡觉吃奶,其他时候都在哭闹,娘娘也实在是怕小阿哥哭个好歹出来啊。”

  安清自然知道喜珠不可能说谎,但她还是觉得有点难以置信。

  她低头看着胤祺怀中睡的并不踏实的小宝,这孩子这么黏她吗!

  这还真不怪安清意外,自打小宝出生后,就特别乖,白天她有时间就带带她,晚上基本都是跟着奶嬷嬷睡的。

  上次去瓜尔佳氏家时,把他送到太后宫里一天也没什么事啊,她去接他的时候,乌兰嬷嬷还说就没见过这么乖的孩子,不哭不闹,谁抱都行,特别好哄呢。

  没想到这小子这次却给她憋了个大的,把自己给哭成这德行。

  胤祺抱着他睡的并不安稳,小家伙的眉头还微皱着呢,安清看他这眼睛也是心疼的不行,她抬手想试着给他把额头抚平。

  谁知小家伙下一秒竟然就醒了。

  只见他迷迷糊糊睁开了眼,然后看到抱着他的人是他阿玛后,小嘴一撇,又准备要哭了。

  安清忙出声安抚道:“小宝乖,不哭,不哭,额娘在呢。”

  说罢,她便从胤祺手上把孩子抱了过来,轻声哄了起来。

  小家伙听到熟悉的声音后,直接扭头看了过来,待看到安清后,先是有些没反应过来,待被她抱到怀里后,突然‘哇’的一声就哭了出来。

  像是要把这几天的委屈都哭了出来,又像是在控诉安清这个额娘丢下他似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