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清穿之种地日常 > 清穿之种地日常 第133节

清穿之种地日常 清穿之种地日常 第133节

作者:迷途未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2 12:41:24 来源:免费小说

  但随即似是突然想起什么,四公主又眼巴巴地看着康熙,道:“皇阿玛,女儿还有一事想让您帮着拿些主意。”

  康熙抬了抬手,示意她讲。

  四公主抿了抿嘴,道:“就是女儿想请科左后旗的人帮忙垦荒耕种,毕竟他们有经验,这个也能早日见到成果,同时作为报酬,女儿想从那些地里划出一些来,借给科左后旗耕种。”

  康熙听到这话也没太意外,他也明白四公主此举的用意。

  因为只有早日出成果,她在当地的声望和影响力才能起来,也是在这一基础上,他们的目的才能更进一步。

  “你想借多少,时间多久?”

  四公主回道:“皇阿玛觉得八千亩,百年如何?”

  康熙神色不由一怔,眼神中不由带了丝打量:“你这么大方?”

  八千亩已快占了清河一带的五分之一了,还有这百年借期,说是借,和划给科左后旗有什么区别。

  四公主也没慌,而是有依有据地解释道:“皇阿玛,还真不是女儿大方,而是女儿调查过,蒙古各部这些年因开垦不当毁坏的土地不知有多少,若是由着我们折腾,摸索经验,别说短期内能不能见成果了,届时被他们毁坏掉的土地只怕都得比这多。”

  “当然,女儿也是有私心的,这两年想必皇阿玛也看到了,即便有您专门派人去蒙古各部指导农耕之术,但在蒙古各部间,于垦荒耕种上,还是没有哪个部落会超过科左后旗,女儿虽未种过地,但也知想种好并不容易,若是他们的耕地就在附近,那对于此事定也会更上心。”

  说罢,她顿了下,有些意味深长道:“不怕皇阿玛笑话,女儿在蒙古听了句当地顺口溜,觉得很有道理,那话是这么说的,想叫马儿跑,就要给马儿多吃草。”

  “所以,女儿觉得此举是一举两得,不亏。”

  随着‘不亏’两个字结束了这段长篇大论,四公主便没再说什么,而是沉默地等着她皇阿玛的结论。

  康熙沉思了片刻,摆了摆手,道:“这件事容朕再想想,你先回去写折子吧。”

  四公主也很爽快,直接谢了恩后,便直接离开了,没再多做任何纠缠。

  有些话点到为止即可,多说反而无益,特别是对于他皇阿玛这种多疑的上位者。

  在四公主离开后,康熙坐在那里,静静地思索了许久。

  他突然笑了,他这个女儿啊,还真是了得呀。

  方才那句一举两得为何意呢,一是作为科左后旗协助四公主垦荒的报酬,第二嘛,也就要从康熙这边论起了。

  随着安清贡献越来越大,康熙确实也越发不知要如何赏赐她了,老五这边是轻易动不得的,科左后旗那边亦是。

  毕竟,蒙古各部那边也是需要平衡的啊。

  但四公主这法子,明面上的说法有了,旁人无从置喙,但身为当事人又很清楚这份恩惠是从何而来,可不是一举两得。

  至于莫雅里那丫头有没有私心,康熙不傻,自也看出来她是有的,毕竟那丫头是自幼长在宜妃身边,还是她姨母,她与老五的情分自是不同的。

  而且,她在出嫁之前,与安清的姑嫂关系也向来不错,所以,不管她是从哪方面考量,会有这个私心也正常。

  这么说吧,若她真能做到撇得一干二净,康熙反而会对她忌惮,毕竟,一个只顾审时度势,能如此轻易斩断过往情分的人,日后谁又能说的好呢。

  这就是帝王的矛盾之处啊,希望你不要结党营私,但又不允许你太过无情。

  “你觉得莫雅里那丫头说的对吗?”康熙突然看向梁九功,问道。

  梁九功不由一愣,忙拱手回道:“回万岁爷,您真是折煞奴才,奴才哪里懂这些啊。”

  康熙轻笑着打量他,他自然知道梁九功在给他装糊涂,旁的不说,能跟在他身边这么些年,又怎么可能听不懂那些。

  “那好,朕换个说法问你,你觉得五福晋这人如何?”

  梁九功心里忍不住叫苦,今个万岁爷这到底是怎么了,偏偏来为难他啊。

  不过,他也知这把是不能再打马虎眼了,“奴才虽然懂的不多,但奴才瞧着,五福晋不是计较的人。”

  康熙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安清确实不是计较的孩子,之前南巡一路上做的事,鬼麦、水稻黏虫以及在笼络李老等江南士大夫的事上,她均是立了功劳的。

  更别提回京后办农事学堂的事了,她真的是没有任何想讨要赏赐的意思。

  也是,安清向来是个有分寸的。

  但莫雅里说的那句话也对,想让马儿跑,就要让马儿多吃草,这也是康熙向来的用人之法。

  既然公主们都到了木兰围场,那康熙这个父亲自是要表示一下的,于是,当晚便先举办了一场家宴。

  说是家宴,那来的自然都不是旁人,除了四位公主和额驸外,剩下的也都是皇亲贵族。

  康熙此次来塞外,把太子留在了京城监国,与此同时,大阿哥和四阿哥也被留了下来,协助太子监国。

  而被他带出来的阿哥,除了胤祺外,还有三阿哥、七阿哥和八阿哥,与之前出行相比,这次带的人确实不多。

  嫔妃这边,除了之前讲的三位公主的生母外,也就带了王贵人和一个答应。

  无疑,太后自然是在出巡名单中的。

  家宴上,安清和四公主早早就过来了,两人先去给太后和荣妃请完安后,便找了不起眼的位置坐了下来。

  没多会,四公主便被郭贵人叫了过去,看样子是要同她介绍什么人。

  本来四公主也想让她一起过去的,但安清实在不喜欢与人尬聊,就没过去,一个人在这里躲起了清闲。

  安清坐在哪里,开始满场打量了起来,别说,这现场女眷中还真没几个她熟悉的。

  几个公主中,除了四公主外,其他三个也没见过,不过隐约也能猜出来一些。

  比如,陪着恭亲王庶福晋说话的应该是大公主,啧~不知是不是先入为主了,安清瞧着大公主那长相,就总觉得那是张有福气的脸,毕竟古代版锦鲤啊。

  而那个在荣妃身边的那个笑的很是明媚的女子,是二公主无疑了,据说他可是康熙最喜欢的女儿呢,当初出嫁前在宫里就很是受康熙宠爱,算公主里的独一份吧。

  她嫁的额驸是蒙古巴林部札萨克多罗郡王鄂齐尔的次子,叫乌尔衮,而这个乌尔衮的奶奶淑慧长公主就是孝庄太皇太后的亲女儿,所以说,二公主和这个乌尔衮,是孝庄太皇太后的曾孙女和曾外孙,两人这婚事就是亲上加亲。

  至于陪在布贵人兆佳氏身旁的女子,想必就是三公主了吧。

  怎么说呢,这三公主给安清的感觉,有点太内敛了,甚至说,存在感有些低。

  要知道这场家宴可是专门为了几位公主办的,她们可都是主角,其他三人,除了陪着各自的额娘外,或多或少都会在场上同人打招呼互动,只有三公主是个例外。

  她就默默地坐在那里,除了和她额娘说话外,没同任何人说过话。

  对于这个三公主,安清之前也听说过一些,说来也是不幸,她出生前三日恰逢康熙的第一任皇后赫舍里氏难产而死,康熙当时正处于丧妻之痛中,自是无暇关注这个刚出生的女儿。

  所以,三公主自是一出生就被忽略了,再加上她的额娘布贵人无宠,她在皇宫时也一直不受重视,估计她现下的性格也与此有关吧。

  安清默默看了一圈后,也觉得没什么意思,便径自在那吃起了点心。

  自打她这有孕后,饿的就很快,每日吃的比往常也要多,现下才四个月,安清都觉得自己已经胖了一圈了。

  唉~减肥什么的,暂时就别想了,还是生完娃再说吧。

  安清简单吃了几块点心,垫了垫肚子,便没再吃了。

  谁知她一抬头,突然看到面前站了一排人,大公主、二公主、三公主,还有四公主。

  “五嫂,姐姐们都说要见见你。”

  第87章 五福晋87

  安清愣了一瞬,忙起身给几人行礼,“给三位姐姐请安。”

  除了四公主外,三位公主都比胤祺要年长,她自是要唤姐姐的。

  大公主忙上前扶起了安清,笑得很是亲和:“五弟妹不用多礼,咱们姐妹老早就想见见弟妹了,只是苦于一直没有机会,这突然过来,希望五弟妹不要见怪才是。”

  安清听到这话,忙冲着几人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大姐姐说的哪里话,是我惭愧了,本是我该去拜见各位姐姐的才是,只是方才见姐姐们都有些忙,还想着待会姐姐们得闲了,再让四妹妹帮我引见呢,没想到倒是劳烦姐姐们了。”

  二公主却摆了摆手,笑着回应道:“五弟妹别这么说,都是一家人,不用这么见外的。”

  四公主也适时出来打圆场,“就是就是,大姐、二姐、三姐,五嫂,你们都别光站着说话呀,来来来,咱们坐着说话。”

  几人顺着四公主的话,也都顺势坐了下来,寒暄了一番后,气氛倒也算融洽。

  安清对这三位公主的性子也算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公主性情温和,待人接物进退有度,重点是说话时虽未有刻意奉承的意思,却很是让人舒坦,想必应该和年幼时被收养进宫有关吧,毕竟身为养女,又是以那种情况下进的宫,人多少会被打磨的圆滑些。

  而二公主的性格爽朗活泼,说话做事颇有些随性而为,但却又能不失分寸,怪不得是康熙最喜欢的女儿呢,这种性子的小辈确实讨喜的很。

  至于三公主嘛,和她之前预料的差不多,性格确实有些太内敛了,她们这也说了好一会子话了,她拢共也没说两句话,基本都是在听她们说。

  但她就这么静静地坐在那里,眼神柔和清澈,瞧着就是心地善良之人。

  说实话,安清对三公主还挺有好感的,她始终认为,不管是内向,还是外向,总归都是人的性格,并没什么好坏之分,看一个人最重要的还是看品性。

  而心地善良这一点,却是一个很难得的品性。

  与此同时,三位公主对她们这个五弟妹也有了初步印象,不得不说,这个五弟妹和她们预料中的相差很大。

  要说安清如今在草原上名气真的很大,因着擅长种田,在嫁到紫禁城后屡次立功,带着他们科左后旗也入了她们皇阿玛的眼,她阿爹不仅提了爵位,两个哥哥也入了她们皇阿玛的眼,被委以重任,日后定也是前途无量。

  如今的科左后旗在蒙古各部间,那可是草原上新起的冉冉之星啊,现下在蒙古各部之间经常流传一句话,生女就应当生科左后旗的安清格格那般才好。

  而且,今日在来到木兰围场后,她们在见到各自的额娘后,也都听说了这位五弟妹在京城的事迹,才知晓人家这是真的很有能耐啊。

  她们本还想着有本事的人都多少有些高傲,但谁知安清待人却谦和有礼,丝毫不见傲慢之色,怪不得听说皇阿玛和皇玛嬷都很喜欢她呢。

  “听我阿玛说,卓泰如今也跟着五弟妹学种地,那小子调皮的很,真是有劳五弟妹了。”大公主笑着说道。

  大公主口中的阿玛就是恭亲王常宁,康熙在收养大公主后,顾念他五哥的情分,并未让大公主其改口。

  至于卓泰,则是恭亲王常宁的第五子,和九阿哥差不多大,也是安清那农事学堂官二代的中一员,因他平日里和小九走的比较近,安清对他倒是还算熟悉。

  安清笑了笑,回道:“大姐姐客气了,都是我应该做的,不过,卓泰弟弟学的还挺不错的。”

  她这话倒不是场面话,卓泰确实是学的还可以,虽然和那些农政司官员不能比,但在官二代和皇子那群人中,倒是能名列前茅,重点是他本人却很努力好学。

  之前在皇庄上时,他就经常拉着小九一起来找她请教呢,安清对他印象很不错。

  不得不承认,这自从做了这老师后,她才终于明白,相比于那些有天分的,能遇到些天资虽不算最拔尖,但足够努力的学生,也是很让人欢喜的啊。

  大公主也听她阿玛说了,安清对卓泰很是照顾,于种地一事上更是倾囊相授,没有任何隐瞒私心,他们家人都很是感念她这份恩情。

  而且,据说她皇阿玛也很看好卓泰,曾私下与她阿玛透露,说是等卓泰学有所成后,定会对他重用呢。

  所以,大公主对安清一开始便很有好感,但这与她相处了一会后,心里则是更加喜欢她了。

  几人说说笑笑,关系也越发熟络了起来。

  就在这时,突然有一个穿着蒙古服饰的五六岁的小姑娘从不远处朝着这边跑了过来,然后直直冲进了三公主怀中。

  “阿娘,你去哪里了呀,巴雅尔都找不到了你了。”小姑娘声音软糯糯的,还夹杂着几分委屈,听着好不可怜。

  三公主轻拍了拍她的脑袋,安抚了几句后,才不好意思地看向众人:“让你们见笑了,她胆子比较小,方才过来前,我把她交给我额娘看顾着的,没想到她竟自己个找了过来。”

  几人笑着摆了摆手,这哪里算得上什么大事啊,无非就是小孩子太黏人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