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清穿之种地日常 > 清穿之种地日常 第10节

清穿之种地日常 清穿之种地日常 第10节

作者:迷途未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2 12:41:24 来源:免费小说

  而康熙三十六年,恰好正是一重要的转折点,也就是所谓的多事之秋,不管是前朝还是后宫,皆是如此。

  枪打出头鸟的道理,自古皆是如此,在这人均八百个心眼子的后宫,她是没什么大的志向,只想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

  至于其他的,也只能且走且看了。

  忙活了一上午,也终于到了用早膳的时辰。

  清代宫廷和京城的人家,奉行的是两餐制,即早餐和晚餐,但这两餐的用餐时间和现代的三餐时间则不同。

  按照制度上规定,早膳在早上六点半,晚膳则在中午十二点半,但在事实上,一般早膳都是在中午十二点左右,晚膳一般在晚上六点左右。

  当然,除了‘餐’之外,这中间还有各种‘点’进行搭配,中午之前有早点,中午前后有午点,傍晚前后有晚点,夜里还有夜宵。

  像安清和胤祺早上就是用了早点才进宫的,否则根本撑不到这会。

  不过,这些要是全要了的话,一天得吃个六七顿,宫里的主子鲜少有要这么多的,午点晚点和两餐时辰靠的太近,一般都会择其一。

  胤祺方才让人过来传话,说是有事不来她院里用膳,安清这会只要管好她自己就行。

  阿哥所有统一的御茶膳坊,所有阿哥院的人都要依照各自份例从这里提膳,若是想要另外吃些什么,也可拿着银子去点菜。

  安清虽在吃上有些讲究,但这第一日也不好太张扬,也就没点菜,只让人按着分例去传膳。

  满洲菜肴以蒸煮炖烩为主,安清福晋的份例很是丰盛,有整盘羊肉猪肉,鸡鸭鱼也各一整只,还有各种时令蔬菜,各种饽饽乳茶等等,整整摆满了一大桌。

  但这些明显都不太对她的胃口,总觉得有点食之无味,安清简单用了些,便把剩下的菜赏给了院里的人。

  春晓看安清实在是没吃什么,便说道:“福晋,这些点心留着吧,等您歇响起来吃,奴婢在小茶房给您热一热。”

  除了统一的御茶膳房外,各院里都设有一处小茶房,在那里煮些茶水,热些糕点之类的,安清院里的小茶房她方才也去瞧瞧,还不错的样子。

  “好,你看着办吧。”

  春晓应了下来,似是想到什么,又说道:“主子,我想在小茶房外面的那个窗户边搭一个大地窑,就像咱们在科尔沁的一样,您看成吗?”

  说罢,她又补充了一句,“奴婢已经打听清楚了,这在规制内,不出格。”

  安清自是没有不应的道理,这个大地窑,也就是面包土窑,简易版的烤箱。

  之前在科尔沁的时候,她折腾了好久才搞了一个出来,平时春晓用那个大地窑可是给她复刻了不少现代的美食。

  用完午膳后,安清让翠柳去把小喜子叫进来,说是有事要问他。

  小喜子跟在翠柳身后:“好姐姐,我是个没见识的,福晋找我什么事,您给我透个底呗。”

  翠柳自然知道是什么事,却故意没给他透漏:“什么事你待会就知道了,机灵点,福晋交代的事办好,自然少不了你的好处。”

  小喜子连忙道:“为福晋办事,是奴才的荣幸,可不敢讨好处。”

  反正不管是什么事,这种在福晋跟前露脸的机会,他自是不会错过的,刚刚过来时其他人那羡慕的眼神他可都是瞧见了的。

  翠柳赞赏地瞥了他一眼,算这小子会说话。

  进了屋后,小喜子利索地打了个千,“给福晋请安。”

  安清抬了抬手,让其起身回话:“你可知,在这宫里哪里能找到些趁手的农具?”

  小喜子愣了一下,在这宫里福晋要做什么?

  但他却没多嘴,只回:“回禀福晋,您想要些什么样式儿的农具,奴才可以让采办处的人帮着宫外捎进来。”

  安清若有所思,找采办处从宫外捎进来,这会总归是有些引人注目了,还是过些日子再说吧。

  “铁铲和小锄头宫里能不能找到?”她问。

  小喜子思索了片刻:“奴才有一个在奉宸苑花鸟房当差的熟识,铁铲和小锄头的话他们那应该有,待会奴才就去找找。”

  安清轻点了点头,“你顺便从奉宸苑的花鸟房再拿些带土的花盆过来。”

  说罢,她转身看向翠柳,“去拿些银子给他。”

  在这宫中行事,银子开道的道理她还是懂的。

  小喜子拿着银子从屋子里走出来,心里愈发坚定了以后要好好当差的决心。

  他虽嘴上说那个奉宸苑花鸟房当差的是个熟识,其实只是为了在福晋面前表现一下,已经做好了私下拿银子求人办事的准备了。

  在这宫里,这底下比上面更讲究人情世故,也更现实,用银子的地方自然也就更多。

  没想到福晋才进宫却能想到他们下面当差的难处。

  有这样的主子,他定要好好表现,他们这院目前还没有个管事的太监,以后努力争当这管事太监才好。

  这折腾了一上午了,安清总算可以歇晌了。

  紫苏帮她拆了旗头,服侍她换上里衣,待躺到软和的大床上,没过多久寝房内就传来了安清均匀呼吸声的。

  她这一觉睡得舒坦,却不知满宫上下都在讨论她这位新上任的五福晋。

  之前关于‘黑福晋’的流言传的这么沸沸扬扬,所以,安清今早一出现在宫里,这流言虽不攻自破了,但仍掀起了好一波热度。

  除此之外呢,关于康熙赏了安清一柄玉如意之事,则是这宫里另一大谈资。

  有的人当个闲话听听,但有的人却为此辗转反侧。

  太子的毓庆宫后院,太子妃处。

  “皇阿玛真赏了她玉如意?”太子妃神色中闪过一丝诧异,盯着地上跪着的小太监问。

  小太监回道:“千真万确,宫里上下都传遍了,皇上很是满意这个儿媳妇。”

  皇上满意老五福晋?太子妃顿时有些慌了。

  要问太子妃在这宫里最怕什么,不是怕在太子这失宠,而是失去在康熙心中儿媳第一人的位置。

  宫里最不缺的就是见风使舵和看笑话的人。

  太子从一开始就不喜她,反而更偏宠后院的侧福晋和格格们,想当初毓庆宫上下见她不得太子的宠,那些子小人可没给她使绊子。

  但自从她在皇阿玛那里得了几次夸赞,给太子给毓庆宫长了几次脸,太子待她才好上了几分。

  自那之后,太子妃便明白了,她只有做一个对太子有用的人,才能在这毓庆宫里站住脚。

  可如何才算有用呢,她阿玛去世了,弟弟们在官场上还不得用,在朝堂上于太子而言怕是没什么助力,那目前能抓住的也只有拼命地在皇宫中立住贤惠的名声,以及在皇阿玛心中的地位。

  太子妃身边伺候的宫女见自家主子样子,连忙摆手让回话的小太监下去。

  “太子妃,您别担心,皇上这般看重五福晋,只是因为她的家世,在皇上心里,她越不过您去的。”

  太子妃深吸了口气,缓了好一会才说道:“没错,皇上一向礼重蒙古,之所以这么抬举她,定是因为她身后科尔沁的缘故。”

  话虽这么说,但太子妃心里仍然有些隐隐的不安。

  不行,她不能坐以待毙,得想想接下来对策才好。

  *

  比起太子妃被一柄玉如意引发的不安,另一头,五阿哥后院的刘侧福晋处,则是因为‘黑福晋’这传言被打破而恼怒不已。

  在安清这个福晋嫁来之前,这五阿哥后院第一人当属刘侧福晋莫属,她可是生了五阿哥的长子,也是这院子目前唯一的孩子。

  就凭着这独一份的存在,她在这后院里也是要横着走的。

  “真是便宜她了。”刘侧福晋绞着手中的帕子,恨恨地同身边的大宫女瑞娟抱怨。

  之前关于那‘黑福晋’的传言,她可没少在背后推波助澜,没想到这会一看倒像是给对方造势了。

  她又怎么可能不恨。

  听她提起这事,瑞娟给刘侧福晋捶着肩的手一顿,神色有些迟疑。

  之前的那事她就不太赞同刘侧福晋去做,这宫里没有不透风的墙,后来主子爷彻查后院时,好在没把她们给牵扯出来。

  “主子,福晋她出身贵重,您之后还是避着些比较好。”瑞娟苦口婆心地劝道。

  避着?刘侧福晋轻扯了下嘴角,眼底闪过一丝轻蔑。

  出身好又有什么用,在家里时,她娘虽是个妾,却能在府里管家,备受她爹偏爱,事事都压出身高贵的嫡母一头。

  而她虽身为庶出之女,这么多年在家里却把那些嫡出姐妹压的死死的,可见在这后宅之中出身也没这么重要。

  瑞娟在刘侧福晋身边伺候了这么久,自是清楚她的心思,只是有些话她身为奴婢的却不好说。

  刘侧福晋进宫前也只是一个地方县令之女,怎么好和这紫禁城里相比,更别提皇家最是讲究出身尊卑的地方。

  五福晋出身科尔沁,只要她不犯什么大错,不管是皇上,还是后宫的太后,定是都不会允许这院里的女人越过福晋去的。

  再说了,这世上如她嫡母那般无用的又能有几人。

  瑞娟默默叹了口气,她是侧福晋身边的人,只有她好了,自个才能好。

  她本想着再劝劝,但里间的小阿哥突然醒了,没法子,也只能日后寻着机会再劝了。

  第8章 五福晋08

  安清这一觉睡的好,醒来后整个人都神清气爽了不少。

  她向来随性惯了,屋子里这会也没旁人,便没着急梳头更衣,继续窝在耳房的软榻上望着窗外发愣。

  耳房的窗外是一小片竹林,因为向阳,长势很是喜人。

  一阵微风吹来,深绿色的竹叶沙沙作响。

  她脑子里不由盘算起种西瓜的事,这会种虽稍晚了些,但总归还是来得及的。

  方才她已经让麦冬把那些西瓜种子拿到太阳下晒了晒,待小喜子把花盆和工具找回来,便可以先着手育苗的事。

  趁着安清歇晌的功夫,春晓已经热好了几样寻常的点心,见她起身了,便连着刚煮好的茶一并给端了进来。

  她就着茶吃了几块绿豆糕和桂花糕,可能是刚睡醒的缘故,也没什么胃口。

  “福晋,刘侧福晋和两个格格过来给您请安了。”麦冬从外面匆匆进来,回禀道。

  安清没有意外,“把她们请去正殿,紫苏,帮我梳洗更衣。”

  说起来,胤祺这后院的情况确实也不算复杂,现有一个侧福晋,两个格格,都是之前选秀时进来的,本来还有一个格格,但刚进这后院没多久便染疾去了。

  侧福晋刘佳氏,汉军旗出身,父亲在岭南做县令,现膝下有一子,也是胤祺的长子弘昇,刚满一周岁。

  另外两个格格,一个是出身满洲大姓的瓜尔佳氏,但父亲官职不高,家里也没有得力的直属亲戚,另一个也是出身汉军旗,白佳氏,父亲也是个地方县令。

  三人中最得宠的是刘佳氏,据说刚生了孩子不久,胤祺就忙着上折子给她请封了侧福晋,一时也说不好是母凭子贵,还是独得恩宠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