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青杏 > 青杏 第57节

青杏 青杏 第57节

作者:草莓西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7-14 14:56:03 来源:免费小说

  “哦?好,甚好,此事该做,甚好。”段知府连着赞了几声,又勉励他,“小范啊,你还年轻,一甲进士,翰林出身,再有政绩,只要不入歧途,不得罪人,前程不可限量!”

  长青明白,段知府既是在鼓励他,也是在敲打他,但是毕竟对方没有恶意,说的话是为他好,便很诚心的应了:“多谢大人提点,下官定当尽忠职守。”

  大约是这个人口拐卖的案子确实十分重大,段知府当天晚上见过长青之后,第二天一早就派了一队人马陪同长青回去。

  把一干人犯悉数交给来人之后,长青并没松懈,又一次把全县所有的里正村长叫来,并魏大河跟杨县丞一起,分派了两件事情。第一是吸取这起拐卖人口的大案的教训,所有的村寨、坊市加强戒备,务必不能再发生这样的事情。第二则是核查人口,重新修订人口记录。

  “这次的事情规模之大,犯人之嚣张,着实令人触目惊心,希望各位勿要轻视,加强巡防,一来避免儿童女子被拐,二来也减少偷窃财物、欺辱妇女之类事件。”长青肃然道。

  其实也有人觉得这小县令在折腾人,可是刚押走了那么一大串拐子,谁也不敢多说话,毕竟谁也不敢保证自己村里不出事,便都老实应了。

  “第二件事,各位配合杨县丞,重新核定人口、户籍并土地情况,今年九月底以前完成。”这事儿已经跟杨县丞通过气了,所以他并不意外,这些里正们倒也没有为难,反正自己村子什么情况他们都心里有数,比起头一件事,这个倒是简单。

  “此事关系朝廷赋税并日后的征兵、徭役及灾情赈济,请诸位如实上报。”长青又强调了一句。

  第106章 案首中举

  快两年的时间过去了,如今的长青既有威严也有威信,他吩咐下去的事情,就算有人不太乐意,也都得一一照办,再加上魏大河带着捕快们经常巡视抽查,一段时间以来,整个安龙县的治安状况明显好转。无论城乡,现在都有了几分路不拾遗的意思。

  “你这一阵子可是忙坏了,好容易到了中秋,你也松散几日吧。”许杏正跟同贵她们说着中秋节家宴的安排,一抬眼看见长青揉着额角进来,连忙站起来,让他坐在自己身边休息。

  长青也没逞强,顺着许杏的力道坐下来,端起茶杯就喝了一口,才说:“可有吃的吗?有些累了。”

  许杏有心提醒一句那碗茶是她喝过的,可是长青喝都喝了,她也没法再说,听了他问,连忙叫同贵去端点心过来。

  “你有口福了,我们今天刚试着做了月饼,你就赶上了,尝尝吧?”许杏把碟子放在长青面前,指着最上面一块,“这个火腿馅儿的,用的是我作坊里的火腿,你还没吃过呢。”

  长青已经拿起来咬了一口。

  他看来是真的饿了,嚼得很快,咽下去才称赞了一句:“味道鲜香,极好。”

  “你喜欢就好,晚上做火腿汤你尝尝,我留了两根,咱们慢慢吃。”许杏看他吃得香,自己也拿起一块小口吃着,吃完接着聊天,“我这一批货走完也就不忙了,火腿我还给老家留了两根,等年底的时候再凑些别的特产,让人送回去吧,毕竟出来好几年了,什么都不捎也不大合适。”

  长青把一整块火腿吃完,才说:“你说得是,到年下你别忘了提醒我。”

  “十一月吧,我叫我镖局的镖师走一趟,一来一回挺远的,得让人家早点回来过年。”许杏道。刚才话说出口,她才觉得略有些不妥,摆明了她的意思就是跟家里的来往是出于礼数,并没有什么感情,好在长青并不挑这个理,还挺赞成的。

  长青应了:“好的。说来惭愧,置办东西都从我的俸禄里出,可够?”

  打从他上任,俸禄一直都是直接拿给许杏的,因为他说养家糊口是他的责任,便是许杏有钱,他也不能再用了,许杏也不推辞,就都拿着了,真个按他说的,日常开销都从这里头走。

  许杏就笑了:“范大人这个时候知道自己的俸禄不高了?放心吧,咱家生活一向节俭,还有盈余呢,只是一份土仪罢了,尽够的。”

  这倒不是安慰他,许杏确实没打算送什么贵重物品,一来长途跋涉并不方便,二来长青在外为官,若是短短两年就出手阔绰,他的家人又不是那么可靠,说不得对长青有什么影响,还是“礼轻情义重”得好。茶叶、火腿这些东西,再配上些本地特色的花布、米酒之类的,也就行了。

  “那就好。”长青自嘲的笑笑,“我寒窗苦读靠家人供养,科举考试靠你支持,如今做了官,还是要靠你贴补家用,想想就觉得愧疚。”

  “这有什么?”许杏也没多劝解,反正他也不是自苦自伤的人,“我前些日子,光火腿一项,就净得了一百五十两,怎么样?别说你有俸禄了,就是没有,咱们生活也不愁啊。”

  “夫人能干,令人佩服。”长青笑笑。

  “大人也了不起!那些孩子失而复得的人家,这个中秋节该是真的团圆了。你听见了吗,这几日时不常就有几声爆竹响,跟过年一样,可见是人们高兴呢。”许杏正说着,远远的又听到了几声响动,两人相视一笑。

  中秋节过后不久,就有最新的邸报送到了。长青拆开一看,难得的喜形于色,立刻叫衙役来:“拿着这份喜报,去唐家报喜,若得了喜钱,你们自拿着便是。”

  今天当值的两个人又惊又喜,大声应着去了。

  “那个案首唐九渊中举了?”许杏很意外,接着就拍了拍脑袋,“还真是,今年有秋试呢。咱们大人正是六年前中的举。”

  唐九渊得到了长青的鼓励之后,更加勤奋,除了偶尔指点下村中孩童,剩下的时间就全部用来发愤苦读,这次的秋试,他也没有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而是全力以赴,总算是擦边考中了。

  “我看了,名次确实不好,倒数第七八的样子,但已经超出我的预想了。”长青比自己中举的时候还要高兴,满脸笑容。

  “恭喜范大人,教化一项总算有所突破,政绩卓著啊!”许杏连忙道喜。

  “正是如此。”当着自己人,长青也不谦虚,“世人皆知安龙贫困,出不了什么读书人,如今能考出一名举人,已是难能可贵。”

  虽然喜讯已经传来,但是唐九渊本人还在省城,所以长青还没有见到他。据同文听到的衙门里的人闲聊,唐九渊的大哥唐五这两天格外精神,在城门口那儿走路都带风,逢人就笑,很是吓到了几个外地来的客商。

  长青见到唐九渊,是十天之后的事情了。对于县令大人依惯例的召见,如今已经是举人的唐九渊却十分看重,言谈之间极是恭谨,和他从前一般。

  长青就道:“你不必多礼,如今你已有举人功名,便不再是普通百姓,在本官面前随意些便是。”

  唐九渊却拱手作礼,回道:“实不敢瞒大人,学生此次去省城,除了考试,也与其他地方的学子有过些许交流,学生心中感触颇深。”

  “说来听听。”长青很有耐心,他也很想知道这位新出炉的举人能说出什么。

  “大人,学生此次得中,颇有几分幸运,因为学生跟其他学子比过,许多方面都大大不及,只能说学生勉强算得上勤奋,功课底子扎实些。”唐九渊认真道,“但论见闻广博,君子六艺,学生远逊于人,他们高谈阔论之事,有一些学生根本就闻所未闻。”

  “所以呢?”长青看着他。

  唐九渊就像回答先生提问的小学童,神色郑重:“学生以为,追根究底,是因为学生家境贫寒,学不起那些,是因为安龙县贫弱,县学里的教学资源有限,许多东西教不了。而学生现在,想要改变这些,还请大人给学生一个机会!”

  “你想要什么机会?”长青的语气很平静,听不出什么不悦。站在他身后的同文瞪大了眼睛,心中暗想,考中了举人,确实是可以为官了,这位新举人不会就这么直通通的跑到县太爷跟前要官做吧。

  唐九渊顿了顿,像是下定决心一般,站起来一揖到底:“学生请求大人允许学生进入县学,教书育人!”

  同文动了动。长青微一侧脸,又转了回来,看着唐九渊,沉声问:“你决定了?”

  唐九渊话已出口,就坦然许多:“回大人的话,学生家中有几亩田地,因着学生的功名可免赋税,学生的母亲正要雇人再开垦几亩水田,因此家中温饱尚能保障。学生便想当个先生,帮更多学子考取功名。”

  “那你自己呢?”长青问,“明年会试你有何打算?”

  “学生不去了,去了也考不上的。”唐九渊说得很坦荡,“学生有这个自知之明。”

  “既如此,本官会考虑。”长青并没有当场做决定。

  “大人,这位唐举人说的是心里话吗?”等唐九渊走了,同文才问道。他是个本分的人,平日里跟在长青身边,听到政事从不多问,也不外传,今天倒是个例外了。

  长青摇头:“不知道。嗯,你跑一趟,悄悄的访听一下,唐举人和唐家人的为人如何。先去把魏大河叫来见我,你再出去。”

  魏大河给出的信息和同文私下查访到的情况基本一致,唐家算不上什么大户,却也不穷,称不上善人,却也门风端正。唐五身为城门官,并没有什么勒索进出百姓的行动,再加上唐九渊确实经常指点村里的孩童读书认字,因此口碑尚可。

  长青反复权衡之后,就做出了决定。

  一个月之后,他把秦远和唐九渊都找来,待二人行礼毕,他就让同文给两人递上了公文,道:“历来一县教谕,非举人以上不可,只因安龙县贫困,教化不足,才令秦教谕以生员之身暂代教谕之职。如今唐九渊已然中举,又是本县人士,由他担任教谕一职更合乎朝廷法度,知府大人也已经批准了。秦教谕,你即日就与唐教谕交接吧。”

  秦远来时毫无思想准备,听到这些,再看完手中的公文,只觉得晴天霹雳也不过如此,可长青所说确实无懈可击,唐九渊人家是正经的举人,让他让位合情合理合法。

  他这里失魂落魄,半晌没有吭声,唐九渊却是喜出望外。过去的一个月,他始终没有得到县令大人的回复,也就不敢再报什么希望了。他中了举又如何,自家只是平头百姓,大哥不过一小吏,无权无势,大人不理会自己也是正常。可没想到,大人竟是要他做一县教谕!

  第107章 寒冬又至

  唐九渊也算厚道,心中固然又惊又喜,面上却没表露出什么,还是十分恭谨的模样。

  长青将两人的反应看在眼里,目光一闪,继续道:“秦……秦先生,本官另有一事想要交给你,不知你可否考虑?”

  秦远连忙收了心思,小心的回答:“学生才疏学浅,大人若还信得过学生,学生定当肝脑涂地!”

  长青摇头:“没有这么严重,不过是之前本官曾经考虑过兴建藏书阁,只是苦于没有银子也没有主事之人,一直没能做成,如今本官筹到了一些银钱,不知你可愿意去主理此事,替本官分忧?”

  藏书阁这种东西秦远还是听说过的,只是不知道县太爷要怎么兴建,但是无论如何,这也是个管事的差事,又是与书相关。秦远当不成教谕是肯定的了,他背后的秦家早已元气大伤,除了些许财产,已经没有什么势力来保他了,现在有这么个巧宗,他自然是千肯万肯的,总比一撸到底再回县学读书强不是。

  于是丝毫不出长青所料,秦远长揖到地,大声道:“学生愿意!但请大人吩咐!”

  长青点头:“你先去找杨县丞,去看看地方,再拟个书籍单子出来,开始准备,过几日本官再找你。”

  秦远应声去了。

  长青这才转向唐九渊:“唐教谕即日就上任吧,回头本官叫人把县学跟县城书院的山长请来,你们自行沟通便是。你当日所言,本官一直记得,本官希望你能帮本县更多的学子考取功名,也能让更多幼童少年读书识字明理,行使好你这教化之责。”

  唐九渊正色肃立:“下官必定不负大人期许!”

  杨县丞现在每天都忙得跟个陀螺一般,回到家吃了饭倒头就睡。他的妻子龙氏叫他:“夫君,你已经好几日未曾沐浴了,洗洗再睡吧。”

  “唔,行,水抬进来叫我。”杨县丞答应了一声,又闭上了眼睛。

  龙氏就到门口去叫人抬水,回头看到丈夫像是睡着了,便叹口气:“都说这新县尊是个好官,可这折腾起底下人来,也是个厉害的,你当了这么多年的县丞,就这两年辛苦,也没见多挣几两银子。”

  “娘子不要乱说。”杨县丞并没睡着,听见妻子的牢骚,躺着轻斥了一句,“俸禄一文钱没少,施工那些人送的礼都是你收着的,也并不曾少了,你可要管住嘴。”

  “我这不是心疼你辛苦么!”龙氏看水送进来了,摆手让人下去,自己来扶丈夫起身,“还有大妹妹那里,我中秋节的时候过去瞧了瞧,给她送了些东西过去,也敲打了她家大娘子几句,只是我看她日子终究是不好过,也没奈何。”

  “大妹妹……是我对不住她,辛苦娘子多费心了。”杨县丞坐起来,自己去宽衣,说到妹妹,他也只能叹气自责。

  “大妹妹倒是说了,叫你莫要担心,她毕竟跟着那姓丁的也过了几年好日子,现如今虽没了家产,却也不曾受冻挨饿,只要你一日是县丞,那大娘子就一日不敢欺负她,熬上几年外甥大了,她的日子就好过了。”龙氏道。

  “当初若不是这样攀上那丁恶霸,我如何能当上这个县丞?还得帮着他们做些违心之事。”杨县丞叹息,“你说我如今辛苦,我却觉得好得很,总算办的都是正经差事了,我也心里踏实些。”

  “辉哥儿今日还同我说起,在学里听人说范大人的好话,还有人赞了你呢,那孩子高兴得什么似的。”龙氏说起儿子,便笑了起来。

  杨县丞就道:“我不得空,辉哥儿你多督促些,还是正经考个功名才好。对了,今日大人换了教谕,换成唐九渊了。秦远没了教谕的名头,成了藏书阁的管事,倒也配得上他那个书呆子。我同你讲,那藏书阁要是真的做好了,紧要的书都能在里头看或者抄了带回来,光书籍这一样,就不知能省下多少银子,能有多少学子得济,再加上原来教识字的事,瞧着是要在教化上做文章了。”

  “这……那位县太爷能在这儿干几年啊?他一走这些事儿还能管用吗?”龙氏问。

  杨县丞笑了:“县太爷是干不了几年,可是我和唐九渊不走啊,都能干一辈子。县太爷能折腾,把这摊子给弄起来了,正好他栽了树,咱们往后乘凉!那唐九渊可不是秦远,倒是个能干事的。”

  龙氏也高兴起来:“若是咱们辉哥儿得了济,别说考状元了,正正经经的考上个举人,我这辈子就知足了。”

  新上任的教谕果然跟他的前任不同,不过几日就报上了详细的条陈,从全县内的学童启蒙到县学里生员们的辅导督促,都制定了明确的章程,就连预计需要的大致投入也标了出来,让长青很难不批准。

  不过现在长青还真有些顾不上这些,因为到了深秋,随着晚稻的收割,今年的赋税也该交上去了。

  之前段知府的话已经放下了,长青多少还是有些压力的,一直提着心,直到初步清点之后,他才放了心。这一年合计征收入库的赋税是大米一万六千石,白银一千两,比不过富裕的上县,可和他赴任之时相比,已经是天壤之别了。

  长青再一次跟段知府讨价还价的结果是留下了三百两白银,用于县内建设。

  “藏书阁那边,本官给出白银二百八十两,用于购置书籍、纸笔等物。”长青跟杨县丞道,“你跟秦管事把账目对好,不得放任任何人克扣银钱。剩下的二十两,便用于修缮县城内的善堂好了,马上入冬了,总要给那些乞儿、残废们一个遮风挡雪的地方。”

  许杏跟他提过图书馆和避难所的概念,原本只是闲聊,可是长青都用心琢磨了,发现都是对百姓极有益处的事,所以一有条件,他就尽可能去促成。现在每个村子都有学堂,去年雪灾的时候就已经试过给塌了房顶的人家暂住,能保证无人冻死,今年便继续如此,只是另外多出一个县城的善堂。

  “大人心系百姓,是百姓之福。”杨县丞一一答应了,还有些感慨,“还真是‘灯下黑’,竟是忘了县城里还有乞丐了,还是大人想得周全。”

  “本官只是不希望有人冻死罢了,这些人的柴炭粮食可还要他们自己想法子。”长青摆摆手,“你也看见了,账上又没银子了。”

  “这就足够了,那些人都是受罪惯了的,只要有片瓦盖顶,他们自己都有法子活下去。”杨县丞说的话虽然有几分冷酷,却也是事实,长青就点了点头。

  段知府那边的气氛却和这里大不相同。

  “查来查去,查到了通判头上?”段知府脸色不虞,“你可有证据?”

  他对面的人长了一双极普通的眼睛,脸上则蒙着黑色面巾,让人看不出真容。那人道:“我知道您与通判于公于私都处得不错,只是他既涉嫌此案,皇上震怒,就姑息不得了。”

  段知府叹了口气:“罢了,你既然来找我,自然是有了铁证,我只是觉得意外罢了。你自办你的案子,需要我做什么,只管示下。”

  长青收到通判因故被免职、一应公务由同知暂代的通知的时候,只是短暂的意外了一下。公文里越是语焉不详,就说明其中的问题越大越复杂,只是他现在不过一个区区七品县令,且轮不到他探究这些。

  只是……他难得的用心回忆起前世的事情来。前世的这个时候,他才刚刚中举,因为名次不佳,并没敢进京会试,而是又等了一科,四年后才进京考了个同进士,所以对于现在朝廷的局势,他并没印象。至于四年之后,好像是元后嫡子二皇子身子极差,三、四两位皇子争斗得厉害,关键时刻,有个很大的案子牵连到了三皇子,让他一下子被皇帝厌弃,等他到了西北任上,就收到了二皇子和皇帝先后薨逝、四皇子登基、三皇子被圈禁的消息,直到六年后宁王谋逆,他死于叛军攻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