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望门娇媳 > 望门娇媳 第9节

望门娇媳 望门娇媳 第9节

作者:希昀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29 18:22:10 来源:免费小说

  熙王怕儿子生出妄念,劝道,“你才华出众,深受皇帝器重,不管是太子还是秦王,都想拉拢你,将来你必是一代干臣……”

  裴沐珩听了这话,面色没有半分反应,“时辰不早,父王回去歇着吧。”

  他亲自将父亲送出院门,又折回书房,立在廊庑下久久没有进屋。

  寒风穿过树林,发出飕飕的啸声,仿佛是暗沉天际下的一丝孤鸣。

  黄维提着一盏琉璃风灯,躬身立在他身侧,劝道,“主儿,风大,您进去吧……”

  裴沐珩一动不动立在廊柱侧,揽了揽宽袖,露出一截干净有力的手臂,伸出来去接那大片大片的雪花,雪朵触手即化,寒意慢慢沁入掌心,他自岿然不动。

  黄维眼睁睁看着他手臂慢慢冻得发白,急道,“大雪漫天而落,您屈屈一臂,如何横臂挡车?”

  裴沐珩一手负后,反而将手臂抬得更高,眼底的锐芒似要划破头顶那片阴霾。

  他偏要扭转乾坤。

  *

  大雪连着下了三日,直到腊月初一方放晴。

  每月初一十五当去锦和堂请安,徐云栖也不例外,裴沐珩上回既然替她张目,她也得有个态度,不管熙王妃见不见她,今日她得去一趟锦和堂,以尽礼数。

  这一次倒是出乎徐云栖意外,王妃身边的郝嬷嬷笑盈盈将她请了进去,跨入东次间时,大嫂谢氏与二嫂李氏也在,徐云栖来的晚了一些,便在末端为熙王妃请安。

  熙王妃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只浅浅嗯了一声,后来见徐云栖站着不动,又道,“坐吧。”

  徐云栖坐在李氏下方。

  谢氏拿着一手账目正在讨熙王妃示下,李氏便回过眸来与徐云栖说悄悄话,

  “我真是羡慕三弟妹,三弟在王妃跟前为你说话的事都传开了,瞧,咱们出府一趟不容易,你却是来去自由,说到底,还得是男人能干。”

  徐云栖自然听出李氏话里话外的酸气,她无意于跟任何人结怨,也不屑于与她们逞口舌之快,她语气和软,

  “实在是我娘亲前段时日身子不适,我十分担忧,遂出了几次门,往后也会注意,当然,若二嫂平日有需要捎带的,可以告诉我,我顺路时便可帮你捎回来。”

  李氏神色一亮,方才那点妒忌化为喜色,“果真?”

  熙王妃将老大老二压的死死的,连着她们这些做媳妇的也讨不到好。

  徐云栖笑着点头。

  李氏再一次打量徐云栖,徐云栖面上总是笑吟吟的,很好欺负的模样,

  还真是个傻子,她在酸她她都不知道。

  李氏有一种打在棉花上的感觉,反而没了兴致,索性亲昵地挽着徐云栖的胳膊,“成,那下回你出门,知会我一声。”

  关系无形就拉近了。

  李氏心里想,那谢氏端着架子,嫌她是庶子媳妇,平日不爱与她来往,她便跟徐云栖交好,这么一想,看着徐云栖便有了几分真心实意的笑。

  徐云栖其实不惯与人这般亲近,“二嫂,你箍得我有点疼。”

  李氏看着徐云栖软软的模样,不疑有他,连忙松开她,“我是高兴坏了。”

  谢氏将这个月开支预算交给熙王妃,淡淡瞥了一眼李氏和徐云栖,没有吱声。

  恰在这时,珠帘外传来一道敞亮的脆声,紧接着一道轻盈的俏影闪了进来,

  “娘,娘,外头有大热闹看呢。”

  众人的目光被她吸引去。

  徐云栖认出来人,一袭海棠红的粉裙,外罩一件茜色绣金凤凰的鹿皮短袄,模样玉雪可爱,端的是天真烂漫,正是裴沐珩同母妹妹裴沐珊,裴沐珊蹦蹦跳跳进来,冲到上方罗汉床边,一把抱住熙王妃的胳膊,“娘,我要出府看热闹。”

  熙王妃被女儿一摇,手中账册险些晃落,谢氏不着痕迹接过,默默退去一边。

  熙王妃头疼看着女儿,“什么热闹?”

  裴沐珊神采奕奕,“有人敲登闻鼓啦,皇祖父治下清明,这登闻鼓已多年未响,今日却是闹哄哄的,隔壁韩姐姐都去看热闹了,您也许我去。”

  敲登闻鼓可是大事,可见朝中又要起风波了。

  熙王妃虽然不问世事,却也晓得轻重,叱女儿一声,

  “你不许去,在家里好生待着。”

  裴沐珊又央求了几回,熙王妃无动于衷,继续与谢氏看账,裴沐珊只得气恹恹地退下来,忽的抬眸一眼看到徐云栖,脸色蹭蹭亮了起来,

  “三嫂!”

  徐云栖看着旋风般刮过来的少女,茫然站起身。

  她胳膊再一次被人紧紧搂住,身侧少女满脸乖巧又好奇地歪在她肩口,

  “上回敬茶礼,我一眼就喜欢上三嫂了,当日便要寻你说话,可惜母亲不许,将我送去了外祖家,呐,我终于回来啦。”

  徐云栖尚在愣神中,裴沐珊复又站直身子,仔仔细细端详她,

  “怎么会有这么漂亮的人呢,过去我还以为荀姐姐够漂亮了,不成想新来的嫂嫂比她还美,嗯,嫂嫂脸蛋真好,又滑又嫩,气色就更好了,一看便不谙世事,心无旁骛,哎呀,嫂嫂身量也高,比我还高半个头呢,这么标致的人儿,难怪被皇祖父选中给我哥哥做媳妇……”

  上头熙王妃听不下去了,重重咳了一声。

  裴沐珊沉迷于徐云栖的美色,置若罔闻。

  李氏见徐云栖被弄得满头雾水,悄悄覆在她耳边解释道,“五妹妹瞧见漂亮的人,便走不动路……”

  徐云栖明白了。

  裴沐珊看脸说话。

  裴沐珩不苟言笑,不成想妹妹这般闹腾。

  徐云栖遂也大方道,

  “五妹妹若不嫌弃,随时可来寻我玩。”

  裴沐珊就更高兴了,硬生生插在徐云栖和李氏当中,把李氏挤去一边。

  徐云栖被裴沐珊缠着,午膳就在锦和堂用的,倒是午后,熙王妃把女儿拘束在身边,徐云栖终于得以脱身,回到了清晖园,银杏便兴致勃勃与她解释,

  “奴婢方才打听了一遭,府上五小姐也是名声在外,听闻有一回她在西市逛铺子,瞧见一西域人生得碧发蓝眸,便被绊住了脚,非要将人请来府上做客,无奈那人不懂中原话,只当五小姐要抢劫,吓得嚷嚷乱跑,后来是咱们三爷闻讯赶到,方把五小姐收拾一顿回了府。”

  “坊间传言,幸在全京城最俊美的男子生在熙王府,五小姐平日有哥哥养眼,不至于看得上旁人,如若不然,怕是难以着家咯……”

  徐云栖只当趣闻听听,过耳便忘了。

  绕去东次间,歪在罗汉床上小憩片刻,恍惚间有人将她摇醒,

  “姑娘,姑娘,快看这是什么?”

  徐云栖迷迷糊糊睁开眼,明晃晃的天光下,一片华丽炫目的色彩如水波一般在眼前浮动,徐云栖一下看愣神了,

  “这是什么?”

  银杏惊喜道,“这是三爷方才遣人送回来的皮子呀,奴婢再三问了,是给您的!”

  徐云栖怔住了,这才在罗汉床上坐起身,打量面前这块皮子。

  这是一块流光溢彩的孔雀翎,针织细密,尾羽晃动,栩栩如生,一看便价值不菲。

  陈嬷嬷随同银杏一块进来的,笑着解释道,

  “少奶奶,这是三爷特意在市面上替您寻的,他吩咐老奴交给您,说是冬日天冷,您可以做一件厚厚的皮袄,平日出门也不冻着了。”

  事实上,裴沐珩只交待底下人给徐云栖买一件最好的皮子,其余的话都是陈嬷嬷私下杜撰,为得便是增进两位主子的感情。

  徐云栖有些摸不着头脑,不太相信是裴沐珩所为,陈嬷嬷见她不信,甚至还把库房出账的凭证给她瞧了,“是从三爷私账走的,这上头还有三爷印信呢。”

  银杏瞥了一眼,足足三千两,倒吸一口凉气。

  这么大手笔,越发叫徐云栖心里犯嘀咕。

  左思右想,想不明白裴沐珩为何这么做,最后归结于他定是被长辈敲打了。

  华灯落幕,徐云栖早早裹进棉褥中歇着,银杏看着徐云栖独自睡在偌大的拔步床上,心中叹息,轻轻推了推托腮假寐的主子,

  “我的姑娘诶,来而不往非礼也,姑爷花重金买皮子给您,您是不是也得有所表示?”

  徐云栖其实也在思量这桩事,先前无动于衷是因着,裴沐珩在洞房之夜约法三章,她只当裴沐珩心里有人,如今他愿意放下身段,她也不必端着,夫妻俩总不能一直这么冷下去。

  “可是,我有什么拿得出手的?”

  她一无银钱挥霍,二不会针线活,唯有的一技之长……嗯,总不能盼着裴沐珩生病吧。

  银杏眼珠子幽幽一转,很快想到一个主意,“五年前,咱们老爷子做寿时,您不是做了一道九九朝阳的药糕?那药糕可增强体魄,延年益寿,送给姑爷最好。”

  徐云栖听到“九九朝阳”四字,面色浮起一阵尴尬。

  此药糕最适宜男子服用,老人家可祛病延年,年轻男人嘛,便有壮阳之嫌。

  徐云栖还做不到面不改色给裴沐珩送这种药膳,她改良了方子,翌日便亲手做了一道健脾养生糕,交给陈管家,陈管家吩咐暗卫马不停蹄送去皇宫。

  第8章

  徐云栖这道药膳一共用了十八种药材,诸如茯苓山药芡实,念着裴沐珩朝务多思,又添了酸枣仁,百合以助眠,附加莲子山楂调适口感,小火慢炖两个时辰,熬出来的药糕如同脂粉般细腻,最后又切了些梅花丁撒在其上,落梅点点,颇有意境,是道色香味俱全的药膳。

  药膳被通传的内监送到黄维手里,黄维早些年净过身,可行走内廷,平日便是他跟着裴沐珩入宫伺候。

  时值正午,檐角的积雪犹未化,衬得金碧辉煌的殿宇在阳光下泛着锋刃般的银芒。

  御膳厨的掌事太监已来问过几次了,文昭殿内依然没有传膳的动静。

  登闻鼓一响,整个官署区为之震动,登闻鼓由都察院和禁卫司共管,禁卫司直属皇帝,都察院想将事情压下去却不能,又牵扯到通州粮仓一案并知府陈明山,兵部尚书闻讯,气汹汹跑去皇帝跟前闹,最后皇帝召集内阁大臣并各部堂官在文昭殿议事。

  殿内正中,一身明黄储君服的太子,躬身立在蟠龙座前,与皇帝缓声道,

  “父皇,大晋律法有言,诉讼不可越级上报,越一级笞五十,若不行管束,恐日后司法乱套,此案应交予直隶按察使司来审理。”

  凡军民诉讼,须自下而上陈告,依州县,府,按察司,两京直隶等层级上述,通州粮庄这个案子显然是逾矩的,事实上,每每来敲登闻鼓的,十有**皆越讼,全看朝廷怎么处置。

  年过六十的皇帝额发稀疏,双眼却依然矍铄,他斜倚在软软的明黄靠枕上,淡淡瞅了太子一眼,目光移至台阶下垂首漠立的秦王。

  “秦王,你说呢?”

  秦王闻得皇父垂询,先抬眼望了望皇帝,又觑了一眼太子,随后越出躬身而答,

  “自魏以来,历朝历代皆设登闻鼓,《魏书》亦载‘人有穷冤则挝鼓,公车上表其奏’,有宋一代,许平民百姓敲登闻鼓诉冤,以示诉讼清明,我朝因父皇严正明达,各级司法全备,登闻鼓已鲜少奏闻,”

  “正因为此,此番鼓响,非同小可,诚然粮庄掌柜有越讼之嫌,可他要告的正是本地父母官,来京城登闻鼓亦是情理当中,登闻鼓多年未响,此一响,天下皆闻,还请陛下严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