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拜托,反派怎么可能傻白甜 > 拜托,反派怎么可能傻白甜 第336节

  他看过摘抄,对朝廷最近悬而待决的那些事统统有数了,因此一开口便令众臣心下一沉。

  “今冬豫州雪灾的事处理得怎么样?”

  “豫州几县雪灾严重,按照从前的旧例,待来年开春,积雪融化,可能会形成春汛,这豫州该修的堤坝修了吗?”

  “闵州卫指挥使上奏近来倭寇上岸,掳掠百姓,请求驰援,魏源你打算调多少兵?”

  “……”

  顾非池对着群臣发出了一连串的质问,把嫌弃**裸地写在了脸上。

  “朝廷的俸禄养了这么多人,你们每天都只是点个卯不做事吗?”

  他也没说什么粗话,却已经把在场众臣说得一个个哑口无言,没一个敢回嘴。

  众臣暗暗地咽着唾沫,都感受到了那种泰山压顶般的窒息感。

  殿内一片沉寂。

  顾非池又道:“三天内,孤要一个结果。”

  “是,殿下。”几个尚书干巴巴地应道。

  他们也有一百个难处,可方才亲眼目睹了李鹤声和方愈等人的下场,所有人都看出来了,他们这位太子爷根本不想听任何的借口和推搪的言辞。

  他只想听结果,听解决的方案。

  “徐首辅。”

  随即,顾非池清冷的目光落在了徐首辅的身上。

  徐首辅毕恭毕敬地迎上顾非池的目光。

  顾非池:“北境诸城免三年赋税,若有商贾愿意在北境开作坊、商铺,经世济民,助北境休养生息,重归繁荣,居功者予以其子弟进国子监读书的名额。”

  现在的北境诸城几乎是空城,百姓陆续地回去了,北境也能一点点地恢复生机,可这样还远远不够……

  太子这是要开“例监”吗?下方以徐首辅为首的众臣不由面面相觑。

  在大景,国子监的监生分为贡监,荫监,举监与俊秀生这四类,但是在前朝还有例监,所谓“例监”,便是生员以捐纳入监。

  顾非池看着若有所思的徐首辅,气定神闲地笑了。

  北境现在百废待兴,通常来说,一场屠城至少要十年才能恢复过来。

  但是,顾非池不想等十年。

  他在乌寰城时,和谢无端商量过如何才能最快让北境恢复从前的生机。

  百姓回归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必须设法吸引各地大的商贾去北境开各种大小作坊、商铺等等,有了商贾入驻,就等于有了银子,百姓才能有活干,北境才有税收。

  北境这处死地便能注入新的生机。

  士农工商。

  商贾是下九流,多为世人所轻慢,对于商贾来说,有了钱,就想要地位。

  他们想要脱离商籍,唯有入仕一途。

  可是仕林往往轻视商贾,不愿与之为伍,很多知名的大儒生怕沾染上了铜臭味,都不愿收商贾子弟为学生,那些商贾子弟可谓求学无门。

  现在,顾非池等于将一把登天梯放在那些商贾的眼前,就看他们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

  徐首辅只略一思量,就明白了顾非池的意图。

  若是朝廷肯放出十个国子监的名额作为诱饵,那绝对可以让商贾们上钩,别说是去北境开作坊、铺子,怕是巴不得主动捧着银子送给朝廷。

  等这些作坊开起来,就意味着北境百姓有了饭吃,有了盼头,北境才能尽快复苏。

  徐首辅越觉得这是个好主意,拈须笑道:“就是那些学子们,甚至是监生们怕是要闹。”

  国子监的监生有八成都是贡监,这些贡监都是每年从各州举荐送上来的优秀生员,必须是秀才以上的学子,名额可谓千里难求一。

  在大景万千学子们中,这监生的名额那也是会让人眼红的存在,别说给那些个商贾了。

  “王祭酒。”顾非池的目光穿过众臣,落在后方某个头发花白的官员身上。

  此人正是国子监的祭酒王睿。

  王睿也完全没想到太子的这把火莫名其妙地就烧到了他们国子监,连忙作揖道:“殿下放心,老臣会安抚好监生的。”

  谁都看得出来,太子已经打定了主意,他们为人臣的还是听话些得好。

  顾非池微微一笑:“国子监监生乃朝廷未来之栋梁,他们若连朝廷的目的也看不清,一味只知道瞎闹的话,将来入了仕途,也是废物。”

  “朝廷不需要废物。”

  说这番话时,他一直在笑,眼角眉梢却透出几分凛冽,语调犀利冷硬,众臣皆是心里咯噔一下。

  他这话就是在说,若是有学子瞎闹腾,那就革了学籍,甚至于禁止科考。

  徐首辅想起刚刚路上那个举着请命书的举子。

  的确,连朝廷的意图都握不清,读书读傻了的人,要了也没用,将来就是考中了进士,也只会给朝廷瞎添乱。

  要是来年春闱不小心录取了这种学子,自己多半真得去闽州反省。徐首辅觉得自己的前途简直危机重重,第一个响应道:“殿下说得是,科举取士是为取才。”

  王睿也跟着:“是是是。”

  他连连点头,觉得自己简直要犯心悸了。

  等今天回去后,他得好好警告那些监生们一番,绝对不能让他们犯傻,否则太子爷肯定要找他!

  顾非池对首辅与王祭酒的识时务还算满意,随手又抓了个壮丁:“唐越泽。”

  唐越泽:“……”

  他本来觉得自己被传唤来文华殿就是凑凑数的,方才看着他们被训,他还暗自庆幸自己只是个闲散皇子。

  这会儿冷不防地被点名,他吓了一跳,讪讪道:“太子?”

  “你去盯着这件事,十天内,必须有个章程出来,公告天下。”顾非池现在也只是提出了一个大致的想法,具体怎么实施,还得由内阁拟出章程来。

  这件事说穿了,就是告诉商贾们朝廷会为了重建北境,会论功行赏,但这“功”具体要怎么论,可不是一句话这么简单的。

  唐越泽心里算了算时间,这是要在封笔前拟出章程公告天下吗?

  这时间也太紧张了!

  想归想,他半句推搪也不敢说,连忙应道:“是,太子。”

  “王尚书,”顾非池跟着又跟着点了户部尚书王寅的名,“国库现在有多少银子?”

  “五百两万。”王寅立刻报了个数,又暗暗地擦了把冷汗,庆幸自己背过。

  大景朝每年国库收入除了现银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以纳粮的形式征收。

  顾非池皱了皱眉:“这都快过年了,连各州的秋税都好没收齐,这是打算赖过年吗?”

  “……”王寅头大如斗。

  往年啊,南方那几州的秋税拖到年后也是常有的事。

  不过他也猜到了太子回来要过问这件事,忙不迭道:“殿下,十天内……十天内,秋税就能收齐。”

  下一刻,顾非池的目光又扫向了锦衣卫指挥使龚磊。

  “抄了宁王府,有多少?”

  龚磊当即禀道:“回殿下,各种现银、田地、宅子、商铺、金银珠宝以及古董字画加起来,臣估算着至少价值两千万两白银。”

  龚磊说着,也是心惊,没想到宁王府竟然出乎他意料的富庶。很显然,宁王过去这十来年奉皇明四处监军,暗中收受了不少好处。

  “这些银子全都归入国库。”顾非池又道。

  这前一句令王寅一喜,而下一句又让他心里咯噔一下:“一个月内,需要有五百车粮草送去北境。”

  五百车?!王寅瞬间打了个激灵,差点脱口想说不可能。

  顾非池微微挑了下剑眉:“办不到?”

  “办得到!”王寅肃然起敬,三个字说得是掷地有声。

  他内心在哭,可脸上却义无反顾,一副信心十足的样子。

  一会儿散了,他就去殷家,抱紧殷家老哥的大腿,求求他再介绍几个粮商。

  第181章

  “霍尚书。”顾非池又望向了吏部尚书霍晨,“扬州知府上个月告老,新知府的人选‘还’没定?”

  顾非池的这个“还”字很是意味深长。

  扬州知府是个肥缺,朝中各党都盯着这个位置,举荐了各自的人选,这吵来吵去,就吵到了现在。

  霍晨本来是谁也不想得罪的,可现在太子都问到他这里了,他哪里敢打马虎眼,当下道:“殿下,臣以为扬州同知梁远志堪为大用。”

  这梁远志是个人才,只是苦于寒门出身,在朝中没有助力,困在这正五品同知上也有十几年了。

  “梁远志确是个能吏,孤记得他曾在凉州任过通判。”顾非池随口道。

  “正是。”霍晨心里如释重负,知道这回自己做对了。

  顾非池轻描淡写地下了决断:“就他了。”

  萧燕飞记录的那些摘抄,让他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对现在的朝事了如指掌,此刻应对起来驾轻就熟。

  短短时间内,这一桩桩一件件。

  他一一下令,要么做出了指示,要么就给出了期限。

  徐首辅全神贯注地听着,默默记着,真恨不得去拿了纸笔来记。

  这段时间的共事,徐首辅清楚地知道,他们这位新君不但强势,而且,他和大行皇帝,先帝都不同。

  他只说他要的结果,至于,需要怎么处理,全得看臣子们能力和悟性。

  可想而知,他们这些为人臣者一个个日后都别想躲懒了。

  徐首辅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周围严阵以待的官员,心头五味交杂:他们这些人寒窗苦读十几载,入朝为官,为的也不仅仅只是荣华富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