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一世富贵 > 第122章 甩锅

一世富贵 第122章 甩锅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3:12:14 来源:顶点小说

徐平跟着,见吕夷简站住,便从袖子里递了书状过去,口中道:“今日开封城内燃灯放烟花,为防意外,下官命属下兵士到各坊场防火烛。结果在榷货务发现有交引铺勾结务内公吏违命以茶引换茶,判官韩综写得有书状在此。”

吕夷简从徐平袖子里接过书状,直接收到了自己袖子里,也不展开观看,只是随口问道:“那家交引铺牵涉到了朝里哪位大臣”

“中书张相公,宣徽院杨太尉。”

吕夷简听了徐平的话,愣了一下,脸上神情不变,问道:“牵涉得可深”

徐平叹了口气:“铺里有两位主管是他们两家的干人,这本来没什么,可交引铺的东家直接就有他们两家,只怕”

吕夷简点点头,示意徐平不用再说下去。

执掌朝政多少年,吕夷简怎么可能不知道朝里权贵大臣们敛财的路数,就是他自己的家里,也有好多位干人在外面经营生意。这种事情此时的人们早已经习以为常,出去做生意聚财总比直接贪污受贿好,最少面子上好看,当然前提是别被人抓住把柄。

别说是大臣家里,就是普通百姓都知道钱放在家里容易贬值,家里有点闲钱的都放出去借贷生息,或者是投资各种商业。这是此时的社会风俗,开封府这里尤为严重,就是外面上街道上开的店铺,也有很多都有几家股本在里面。

但官员到底不是百姓,只要职务相关,参与的生意几乎离不开以权谋私,只是程度轻重不同罢了。为了避嫌,他们都是借干人的名义参与,自己只是与干人分利。像张士逊和杨崇勋这两家竟然直接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参与进去,牵连到了只能怪他们自己不谨慎。

杨崇勋是武臣,一向以贪钱著称。尤其是在真宗皇帝病危的时候,告发了寇准和周怀政密谋以太子监国,奉真宗为太上皇。此事确立了刘太后垂帘听政的地位,帮她渡过了最大的危机。刘太后当政的时候深受赏识,做事也没有顾忌,做出这种事来还想得通。

张士逊一向做事还算谨慎,也出来这种事情就真不知道让人说什么了。

说来说去,还是可能与张士逊的个人经历有关。他家在京城里面根基太浅,既没有理财的经验,也没有太多的路子,家里面的人跟着杨崇勋家里行事,出了这种致命破绽。

张士逊的父母早亡,由姑姑抚养长大,长大了后事姑如母。早年家境贫寒,读书于武当山下,受教于嵩阳张恕,二十八岁时中淳化三年一甲进士,与丁谓和王钦若同年。

不过那一年的一甲进士空前绝后的水,及第的有三百一十三人,一甲竟然高达三百零二人,其他十几个人全为二甲,能把其他届进士气死。

张士逊实际排名二百六十,早年的官路并不顺,五十多岁当了二十多年官才到著作佐郎,邵武知县。与徐平一中进士授的官比,本官比徐平的将作监丞只高一阶,差遣还不如徐平的大州通判,这二十多年官简直就是白当了。

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张士逊遇到了自己的贵人,任满回朝述职的时候,拜访翰林学士杨亿,得到访识,举荐为监察御史。从此之后一飞冲天,仅用十年时间位列宰执。

张士逊的经历充分说明了这个年代,哪怕是进士出身,也一样朝里有人好做官,不然的话可能就一辈子在州县官员的任上调来调去,六七品官做一辈子。张士逊能够有今天的地位,首先当然是能力不差,然后就是有福气,活得够久。不是每个人都能熬到五十多岁还有足够的寿命去改变自己命运的,哪怕是官员,很多人也活不到这个岁数。

也正是因为如此坎坷的经历,张士逊尽管已经有几次位至宰执,家里在京城还是没有什么根基,以至于闹出这种笑话来。

吕夷简收了徐平的书状,本待要回去,临走前突然起意,回头问徐平:“大臣家里牵连到了这种不法情事,朝廷总不能视而不见,你以为该如何处置”

徐平恭声道:“下官何等身份哪里敢谈论此等事情不过,在下官看来,张相公和杨太尉两家虽然事相同,情却不同,还是应当分别对待。”

吕夷简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回到自己位子上去了。

徐平出了口气,这个烫手山芋可算是扔了出去,吕夷简怎么决定已经跟自己和三司都没有关系了。三司只是尽自己的职责,最少从表面上看,没有想着去整谁。

再者说,这次具体去做事的韩综也不是一般身份,朝廷处理起来,可以不顾忌寇瑊这个三司使,却不能不顾忌他。

韩综的父亲韩亿此时任御史中丞,执掌台宪,不是寻常大臣可比。更重要的是韩综的母亲是前朝宰相王旦的长女,王家此时虽然比不上吕夷简的吕家,却也相差不远。

韩亿跟张士逊一样,中进士之前是个穷光蛋,跟李若谷一起到京城考进士,两人的财产加起来只有一张铺的席子,一张盖的毡,割开一人一半,晚上勉强过夜。白天出去拜访亲友,去韩亿认识的人那里,李若谷扮成仆人,去李若谷认识的人那里,则就反过来。

中了进士之后,王旦赏识韩亿,不顾家人的反对,把因为择偶标准太严一直没出嫁的长女嫁给他。韩亿是丧偶再娶,前妻已经有了一个儿子,所以韩综虽然不是韩亿长子,却是王旦的第一个外孙,身份不比一般人。

官场里面都是亲戚连亲戚,有的时候没什么用,有的时候却非常有用。

见吕夷简离去,徐平看看此时会宴的群臣秩序已经乱了,便准备回自己位子上去。

正在这个时候,最前列主位上的八大王赵元俨看见徐平,高声喊道:“永宁侯,你近前来,我有话对你说”

赵元俨此时地位尊贵,恩宠无以复加,就连赞拜不名、剑覆上殿这两个前朝权臣最标准的配备都带在身上。不过他只有礼仪名眷,不参与政事罢了。

这种场合众目睽睽,徐平本不愿生事,如今被点了名字却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上前。到了位子前,深施一礼:“下官徐平见过荆王。”

赵元俨道:“听说你家里藏得有好酒,外面人等闲不卖给他们,是也不是”

徐平道:“都是外人乱嚼舌头,我家里多年都开酒坊,好酒是有一些的。不过那也就是陈得年数长一些罢了,与店里卖的酒并没有多少区别。”

赵元俨瞪起眼睛道:“你这话说得真真假假,可是不那么实诚。我小孩儿常去你家里作客,每次回来都说请他的酒甘醇无比,年节的时候带回家里几瓶来,果然味道非比寻常。我把那几瓶喝光了,着人出去买,却再也买不到那么醇厚的。问起来才知道,原来你家里藏得有好酒不拿出卖,专门自己享用的。”

徐平能说什么开酒坊的,要是没点非卖品,格调就上不去。所谓外面买不到的好酒,无非是这么多年一点一点存下来陈着的,再加上最近勾兑技术越发成熟,口感和香气越来越出众罢了。不过这种事不能明着承认,不然都来自己家里要酒怎么办

赵元俨早已人老成精,哪里会不知道这种道理不过酒他还是要喝,对徐平道:“不管你家里藏了什么好酒,就是年前我孩儿带回家去的那种,明天卖我几十瓶”

徐平道:“既然大王喜爱,明天我便回家查点,如果存的数量够,着人送到府上就是了。不过这酒是多年陈下来,数量着实不多。”

“你家父子又不爱喝酒,存着有什么用招待客人哪里用得着那等好酒你只管拿来给我喝,我府上又少不了你家的价钱”

徐平只能含含糊糊地应承。

在前世,徐平听多了以这位八大王为原型的八贤王的故事,但真接触起来,就发现真实的八大王远没有八贤王那么可爱。

赵元俨名望地位自然是没得说,就连在契丹都能止小儿夜哭。但与戏文里的八贤王动不动就手持金锏上打昏君下打奸臣不同,赵元俨基本不操心政事,也正是因为不操心政事才有现在的名望地位。如果真地像戏文里的八贤王那样什么都管,他现在估计已经被撸了王爵,发配到哪个边远小州编管了。

宋朝对皇帝的位子可是看得极紧,越是跟君主亲近,越是不能管事,一不小心犯了这个忌讳,可能会把小命都搭进去。

赵元俨为人很精明,最明显的就是刘太后当政的时候,他知道太后不是皇上的亲生母亲,装疯卖傻不上殿,故意疏远关系。刘太后一故去,赵元俨立即入宫告诉皇上赵祯,他的亲生母亲是谁,死的不明不白,差点导致刘家让赵祯一锅端了。

儿子赵允初跟徐平的父亲徐正走得近,赵元俨不但不阻止,还特意促进这种关系。一是利用这个机会与李用和家走近,再一个也是看好徐平的前程。

今天把徐平叫过来说话自然也是存了这种小心思,显示两家关系不一般。当然,他也真是想喝徐家藏着不卖的酒。作为亲王,他的才华不能用在国事上,吃喝玩乐便就是惟一的选择了,有好酒喝不到哪里能够忍受,皇宫里的好酒还得由着他喝呢。

荆王府上每年的花费惊人,巨额的俸禄和公使钱都不敷开支,还年年向朝廷府库借贷,借了还不还,都是攒几年数额大了让皇上直接免了。为了荆王府的借贷,三司不知跟赵元俨扯了多少皮,最终还是皇上从内库掏钱代他还了。

这样的八大王,徐平也只能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未完待续。

一世富贵章节列表

请收藏本站:sddxss。顶点小说手机版:sm.ddxss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