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一世富贵 > 第42章 旬估

一世富贵 第42章 旬估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3:12:14 来源:顶点小说

十月初十,休沐的日子,又称旬假,在京各衙署全体放假。真宗晚期之前,旬假仅是务休,即朝中各衙门放假,朝中并不放假,皇上依旧坐便殿,与宰执大臣商量国事。真宗晚期身体不行,朝中也如外面衙门一般,一起放假,至此时相沿成习。

徐平却没有假休,他管着商税案,今天正是旬估的日子。

若在以前,旬估只让税案下面的公吏去忙,徐平自己还是正常休假,他也没有那么勤于公事的觉悟。不过现在从皇上那里领了比较献俘大典前后物价的差事,上奏章又被王随羞辱了一番,徐平心里也憋了一股气。越是这样,他越是要把这差事做好,到时看物价波动,那些现在笑自己的人还有没有脸。

旬估早已有之,至真宗天禧年间立下制度。

每到旬日,三司和开封府聚齐,召集各行行头和行户,依货色分为上中下三等,分别定价格,这个价格就是后十天京城货物的指导价。

价格定好之后,报三司和开封府备案。这也是宋朝设立行会的目的之一,通过这种方式掌握民间的物价波动,及时采取措施。实际交易中,可以根据情况在指导价的基础上略有浮动,只要双方认可立券,官府即承认交易合法。

关键时候,官府可以利用旬估强行规定价格,在保证商家本钱的基础上,硬性规定一个官府认可的利润,用行政手段平息物价波动。有时候这种规定极其严厉,违犯者可以被判死刑。这是行会的又一个作用,充当官府干预市场的工具。

参与旬估的吏员,因为可以利用定价权与商家勾结渔利,法律如有违法上从严从重处罚。如果估价失当,则以赃论,受贿则以盗论,或流或斩,判刑比一般的罪要重。

平常时候,这些都是下属的公吏做的事情,官府里的官员就那么几个,这些日常事务很难一一亲自过问。不过现在非常时期,徐平不但亲自参与,还让开封府派了人来。

来的人是开封府里的一个小官王恪,父亲是王雍,爷爷是王旦,叔叔是王素。

三槐堂王家自王祜在堂中手植三槐,到第二代王旦发扬光大,到了王素这一代已经根深叶茂,到王恪这一代则开始分化了。

什么是根深叶茂就是徐平官也当到了一定程度,认识的人不少,跟王家现在的中流砥柱王素还是同年好友,也说不清王家到底与朝中多少大臣联姻。明面上的,有跟着徐平干了几年的韩综所属的韩亿家,还有王旦的弟弟王旭的长子王端的岳父是现在的首相李迪,王旦的兄长王懿的长子王睦与李迪也是姻亲,王旦的长子,王恪的父亲王雍,岳父则是吕夷简。就连徐平关系最好的一个官员石延年,也是王旭的女婿。这错综复杂的关系网,让人叹为观止,除了王家自己人,肯怕没哪个外人能够清楚知道这张网绵延到哪里。

分化则从王旦去世就开始了。王旦在的时候,他们三兄弟不分家,王旦本人也崇尚节俭,王家那时还算不上多么显眼的大家族。王旦离世,三枝便分开过,各人际遇不同,或贫或富就显出来了。王旦离世的时候王素年纪还小,等到长大性子便与王旦不同,生活讲排场,崇尚奢靡。而王旭一枝的日子就不好过,长子王质在外为官,几年吃不上肉。

见识过三槐堂王家,徐平才知道什么是世家大族,那可不是有田有屋就行,而是利用联姻把家族的触角伸到了帝国的每个边边角角。这个家族落魄的分枝,比如王旭,女婿石延年辗转流离,实在也没沾上什么光。而风光的分枝,比如王素,皇帝也要高看一眼。

王恪的父亲王雍是王素的长兄,不过是庶出,性格沉默寡言。年轻时父亲当宰相,虽然也恩荫了官职,但一直没有出外为官。与叔叔王旭一样,因为王旦的关系,所谓不欲与寒门争仕进之路,依惯例在王旦在世的时候,都没有参加科举,也没有出仕。直到王旦离世之后,才辗转在外面为官,仕途并不顺畅。

父亲都是如此,王恪的官路也不会多么出彩,靠着恩荫出仕,在开封府下当值。

说起来他的外祖父是当今贵为次相的吕夷简,但父亲王雍就是那么个闷脾气,也不怎么走动,没什么飞黄腾达的机会。至于首相李迪的那门亲戚,就更加远一层了。

一早出来,徐平和王恪先去汴河边召集诸行会,议定了下个十日的京城价格,一直忙到下午,才有时间转到北城来。

汴梁城的热闹去处,向称南河北市。

南河自然是指汴河,那里靠着漕路,各种行会众多,诸如果子行、纸行、菜行、米面行等等与民生有关的行会都在那里。想当年李用和落魄时就是在那里的纸铺做事,赶出来后才被在那一带贩酒的徐正所救。

北市指的皇城东华门外的热闹去处,那里靠近皇宫,仅宫里的采购就足够养活许多商户。此时兴和买,不像唐时的“宫市”,商铺有利润可赚,越聚越多。再加上大臣们上朝是从东华门入,歇在这里的仆役每天也是可观的客源。马行街尤其是潘楼街一段,是此时天下商业最繁盛的地方,再没一个地方可比。

除这些酒楼商铺外,附近还有京城里的牛马行,这也是徐平的王恪的目的地。

牛马多是从北边贩来,由北城门入,所以行市在这里。

进了冬天天就一下子短了起来,到了牛马行,太阳已经偏西。牛马行的行头和主要的行户早已等在这里,见徐平和王恪带着吏人来,急忙起来行礼问候。

见天色不早,徐平也不多寒喧,让众人议定了十日价格,看与以前所报相差无几,与王恪商量一下,便定了下来。写了书状,行头和各行户画押,徐平和王恪也押过了,两人各自收起,带回衙门备案,今天的差事便完成了。

议定价格,当值的行头人称“牛马李大官人”的李田心里松了一口气,对徐平和王恪道:“两位官人,天色已经不早,今日得闲,不如出去闲饮一杯。”

徐平本待拒绝,却见手下忙了一天的吏人都色动,就连王恪也有依允的意思,便点点头道:“也好,手下吏人也都累了。家常便饭就好,不要去大酒楼上。”

李田连连点头:“明白,明白。”一副大家都懂的样子。

带着这么多手下,去大酒楼太过碍眼,东华门外又是官员士子聚集的地方,不定就被谁瞧在眼里,留下把柄。

王旦后代联姻情况极为复杂,书里所列只是冰山一角。但当时回避制度严格,官员对于自己的亲戚大多都不宣扬,能遮掩起来就遮掩起来。比如文彦博与包拯的友情,很长时间依靠出土的墓志才知道两家有联姻,则文彦博荐包拯是违反回避制度的。再一个这种联姻大多是为子孙后代谋划,政治联姻并不多。一方面朝廷大员子孙结亲,另一方面并不妨碍他们在朝堂上争得你死我活,比如李迪和吕夷简。所以书中后面就不专门扒这些官员的亲戚关系了,因为与政治立场关系不大,只是利于他们后代的相互扶持。

一世富贵章节列表

请收藏本站:sddxss。顶点小说手机版:sm.ddxss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