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一世富贵 > 第64章 金光顶

一世富贵 第64章 金光顶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3:12:14 来源:顶点小说

石灰岩地质多地下河多溶洞,这些神奇的地方往往形成绚丽多姿的风景。

离太平寨不远,有一座山,将近山的地方就有一处巨大的溶洞,能够容纳数万人之多,当地土人称为万人洞。相传唐时蛮人起兵反叛,曾在洞里藏兵,现在依然有人居住的痕迹。

万人洞里地势干燥而平坦,也没有常见的钟乳,非常适于居住。而在山脚下,又有一条地下河从山里钻出来,水势浩大,直汇入不远处的左江。这座山拥有一洞一水两大胜景,禀赋在群山中也是罕见。可惜这里地处偏远,太平寨人口也稀少,养在深闺人未识,并不出名。

直到一个多月前,一位从钦州来的智云法师宣称夜见山佛光显现,这里与佛家有缘,立誓要在山上建庙修行。消息传开,附近男女都到这里来看佛光,给山下结庐而居的智云法师捐钱捐物,助他在这里修庙。

自智云法师在这里结庐,这座不知名的山有了名字,称为金光,万人洞也改成了金光洞,不时有人到这里来游玩,迅速成了太平寨一处胜景。

徐平初听到这消息并没在意,只要是有度牒的和尚,有信众愿意捐钱,建庙修行只要不违法度他也懒得去理。

自太宗时候起,宋朝对佛教还是比较宽容的,也正是从宋朝起,佛教深入民间,彻底成了中国社会的一部分。宋朝皇帝大多都认为佛教导人向善,能够教化风俗,持鼓励态度。以真宗皇帝,他任上正式确立了儒家在政治上的地位,出那句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的名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但另一方面,真宗又崇尚道教,东封西祀,广建宫殿。与此同时,真宗又写了崇释论,谓佛教与儒教“迹异而道同”,三教实际上一个不拉。

在社会上,光头显然比牛鼻子道士和穷酸读书人更受欢迎,受了你的钱财,便许你来世富贵。今生做牛做马,下辈子住大屋,穿绫罗,更加能够蛊惑人心。尤其是刘太后,一是继承丈夫遗志,再者女人更亲近和尚,对什么来世报更加,.热心,佛教在她任上飞速发展起来。

和尚们的风光最终引起士大夫的反弹,以欧阳修为代表激烈排佛。奈何光头们有皇帝护住,宋朝排佛除了给文人添了几篇锦绣文章,并没有闹出什么大动静,反而最终影响到了儒家转型。

这些都是后话,欧阳修现在刚刚中进士不久,还在苦苦熬资历,没这个闲心思。天圣后期,实在是佛教的黄金时光,和尚们日子过得滋润得很。

徐平在官场上一向信奉平安是福,万事莫出头,虽然自己对哪种教都不感冒,但也只是顺其自然,并不会去故意难为他们。

直到高大全回来智云法师要在金光下建放生池,徐平就再不能装聋作哑了,必须站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放生池是专门用来放生的地方,宋人很信这套,达官贵人,甚至皇帝太后每到重要节日和自己的生辰都会大规模放生。当然动物也分三六九等,陆上跑的,无论豺狼虎豹,还是獐鹿狍兔,显然都没法在人群密集处大规模放生,于是就便宜了水生的鱼鳖虾蟹。

由于皇帝太后信这一套,放生便不仅仅是民间自发的行为,而带上了一官方色彩。发达地区,比如江淮地方,前两年专门有诏旨,凡是近江河的州城县城,上下游五里之内都不许捕鱼,专门做为放生之用。

正是因为这样的背景,有人提出设立放生池,作为地方长官的徐平不得不出面发话。还好这位智云法师识时务,提议放生池的地在金光下,不然要是依江淮旧例,左江在太平寨七拐八弯,上下游五里禁渔就把提举司坑惨了。

这一天雨后初晴,徐平带了高大全来到金光观察地势,做放生池选址的最后决定。在太平寨憋得慌的秀秀拉着刘妹和段云洁混在人群里,一起到这新兴起的游览胜地散心。

山路崎岖难行,又是雨后路滑,一行人出了市镇不远,便舍了车马,一路步行,日头高高升起,才来到山脚下。

秀秀对身边的段云洁道:“路这么难走,累死个人,路上也只是寻常山景,不晓得有什么好看”

段云洁轻声笑道:“或许要到了山脚下才有风景呢,你就是性急。”

“这不到了,不过就是一个水潭,和一条大溪,哪里好看”

段云洁看前面不远,果然就是金光山脚下,地下河从一个洞穴出来,形成一个瀑布,在山下冲出一个方圆数十丈的水潭来,潭水下流,便就形成了左江的一条支流。瀑布虽,显得不那么壮观,但水流清澈,衬着周边郁郁葱葱的树木,也别有一分雅趣。

自夜现佛光的消息传出,来这里游览的人不绝,短短功夫在水潭边就开起了几家店做这些游人的生意。一家茶铺,供人闲坐,两家酒铺,外面挑着招子卖人酒食。邕州这里是万户酒制,店家可以自酿自卖,卖酒的到处都是。

这三家铺子旁边,还有一些地摊,卖些香烛之类,杂着几个卖新鲜蔬果的,都是产自附近。

秀秀道:“走得累了,我们到那边茶铺歇一歇,顺便买几斤荔枝吃。我看那边摆着的都水灵,应该是刚从树上摘下来。”

段云洁道:“我们随着官人过来,怎么好自己作主”

“姐姐,我们是来游玩的,怎么会跟着官人去跑腿官人要看放生池,要看寺庙选址,难不成我们还跟着满山跑”

段云洁摇摇头,只好顺着秀秀的意思。

徐平带着高大全和谭虎来到水潭边,看潭水清澈,深不见底,里面不时有游鱼冒出头来。水潭的另一边有一株大榕树,枝叶扫在水面上,树冠里面聚了不少各色飞鸟,蹦来跳去,叽叽喳喳。

抬头看看金光,山并不高,不过三四十丈的样子,林木掩映间倒是看不到金光洞。不过这山有些陡,并不好上下的样子。

看罢了,徐平回头对高大全道:“那和尚选的好地方,把这处水潭选作放生池,放生的人到了这里,还能不上去到他庙里上炷香香火必然差不了。”

高大全头:“我也这样想,那什么夜现佛光只怕是和尚编出来的,只是看中了这里风水罢了。官人,你怎么看”

“管他真假,只要不作奸犯科,尽管由他。”

徐平对神神道道的事情没兴趣,今天来只是例行公事。自古以来,朝廷都有山川之禁,除非一些比较乱的特殊时期,山川湖泊都不允许私自开发,主观上这是为了维护帝王威严,客观上却保护了自然环境不被破坏。直到清朝中叶,清政府开山禁,短短一百多年间,除边远山区,天然森林被毁坏殆尽。徐平有着前世记忆,虽然不知道历史上环境是怎么破坏的,却很清楚保护山地植被的重要性,对山川之禁看得还是比较重的。

和尚要在山上建庙,山下建放生池,必须要有官府核准。真起来,他现在私自在山下结庐也不合法,只是徐平不跟出家人计较罢了。

大致看过,在山上建庙,除了偏远些,对周围并没有什么影响,徐平心里便同意下来。佛教导人向善就是一句废话,儒家、道教哪一家不导人向善不过是那两家都没佛家那一套转世理论迷惑人心,蛊惑力强大。尤其是儒家,为善是应该的,作恶的要受惩罚,信了这一家除了读书做官,不管今生来世,那是一好处都没有。对于不识字的下层民众,会选信哪个简直是秃子头上的虱子,从基本教理上就摆明了的。

白了,管人、吓人、讲道理都是让人厌烦的,惟有骗人才能让别人心甘情愿掏钱还对你千恩万谢。有前世的教育,徐平自然明白宗教就是社会下层民众的麻醉剂,其他高大上理由都是瞎扯,国家法律还要求人行善不做恶呢,哪个会信不过对统治者来,麻醉剂的成本更低,才大力提倡罢了。

诸般看罢,徐平对谭虎道:“一路走得累了,我们去那边茶铺歇一歇,要杯茶润润口。”

带着几人和随行军士离开水潭,徐平几个在茶铺的棚子底下坐了下来。这些铺子凉棚都是用竹竿和茅草搭起来,建造时间短,成本低,算是沾了邕州这里地理气候的光。

上来茶,徐平喝了一口,四面看看,问谭虎:“秀秀她们几个呢不是随着我们一起出来的吗,怎么不见了人影”

谭虎道:“刚才还在这里茶摊喝茶,喝罢茶好像是进旁边酒铺了。”

徐平嗯了一声,也懒得管几个人女人在忙什么。

一杯茶还没喝完,旁边的酒铺里忽然传出来吵闹声,还有东西从里面扔出来,在这山野之间显得尤其刺耳。

徐平把茶放下,对高大全和谭虎道:“随我过去看看,什么人吵闹”

话一完,脸色已沉了下来。作为地方最高长官,他难得出来一趟,出来就有人在这里闹事,明摆着不给自己面子吗。

到了酒铺门口,里面的人已经纷纷出来,三个汉子推推搡搡缠在一起。

秀秀三人站在围观的人群里,手里还拿着一大串荔枝,吃得有滋有味,看得也是有滋有味。

徐平招招手,把秀秀唤到自己面前,问她:“店里怎么回事是不是你们几个进去不守规矩惹出来”

秀秀摇头:“官人怎么一有事就赖我我们进店里要酒食吃,话都是和和气气的,怎么会惹事是那两个大汉,进了人家铺子,没来由地不许店家在这里做生意,还把碗碟锅灶扔出店来。”

徐平皱皱眉头:“就没什么由头”

“有的,”秀秀把口里的荔枝核吐出来,“那两个人自己是随着法师的居士,店家在这里卖鱼亵渎佛法,所以争吵。”

正在这时,围观的人发现了徐平一行,有人喊道:“好了提举司的官人在这里,正好评理,你们几个还打什么”

一世富贵章节列表

请收藏本站:sddxss。顶点小说手机版:sm.ddxss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