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一世富贵 > 第18章 内无寇,外无民

一世富贵 第18章 内无寇,外无民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3:12:14 来源:顶点小说

“臣所谓夺也,盖于势力人家手中夺天下剩余之物于朝廷。或曰,抑而后夺,朝廷于势力人家苛之甚乎臣否之。盖所夺之物,本非势力人家所应有之物也。”

“荀卿言,天下之初,人与万物皆生,混于禽兽中。克奉自卫,以禽兽为食者,必假于物焉。柳河东承其论,夫假于物者必争,争而不己,就能断曲直者而听命。智而明者所伏者众也,有告以直而终不改者,刑政生焉。近者聚而为群,群而为邦,邦而为国,国而为天下。聚者愈众,所争愈大也。柳河东一总于德,臣以为有未尽者也。”

“人之聚,其与内争,则临刑政;众与外争者,则兴刀兵。是以刑政以治内,以仁义行之者,曰文。刀兵以对外,取众愿而为义,人主不可以私行之,曰武。仁之不可行于外者,内外有别也。武不可兴于内者,内外有别也。”

“或曰,国内有为盗贼者,亦不可以兴兵欤何以安天下臣言,有盗贼,兵不可兴也。官吏之取朝廷之物者,为污;取他人之物而害朝廷与百姓者,为贪。朝廷以治贪官污吏者,刑律也,刑律之外,降黜之。治官吏如此,何对百姓临以刀兵官贵而民贱耶是故武不可用于内者。盗贼起,则以巡检差役治之。巡检差役不能制者,郡县之官先罢而后派朝臣主之,不如此,何以查其治乱之绩官逼民反者,招安之,治官吏之失。非官之责而民自乱,则为寇矣。寇者,身在中国而以外邦之民自居之,或欲反不为朝廷之民者,无聚何以为内此为外者,寇不可招安明矣。以军讨之,平其乱者自为武功。”

“或曰,有官明吏循而民乱者乎臣曰有之。淫祀也,邪魔之教也,一人犯法而举族抗朝廷之罚者也,身在中国而心在外邦者也。此等乱起,官吏有失察之失,而无失职之罪也,薄惩之。内无寇,外无民,此之谓也,以别内外也。”

“或曰,有虽为汉人,而沦落于外邦者,内耶外耶臣言,其在外,行于义,既归则行于仁义。仁只可用于内,此教化之义也,不可用于外,不计汉人胡人也。义行于外邦汉人,重于外邦胡人,念祖宗也。不可重于民之胡人,别内外也。”

“军之功,只可取于外,不可取于民也。盗贼州郡自治之,总于中书,查官之治乱之绩者也。有身在军而助民者,奖之劝之,不可以军功授之。”

“文在中书,武在枢密,一内一外,以天子之命而治天下也。”

“武用于外,起于众愿,天子以大义行之。或曰,似汉武帝时,天下苦用兵,而武帝攻匈奴不已,武帝以私兴兵耶臣曰否。盖民之怨,以一时苦也,非愿从匈奴,为其奴婢也。怜民苦而用兵不已,非失天子之职者,盖远虑重于近忧者也。遗福泽于后世,而身被当世之怨,此天子之苦也。后人被武帝遗泽,当怜之,不怨之,不亦宜乎”

“不可以外事论内,不可以内事论外,内外之别也,仁义之别也,后人当查之。”

“天子以私兴兵,或贪外邦之物者,或欲以此饰己之德者,非从于众也。此不以义兴兵,纵斩获百万,拓地千里,不为武功。民被其祸,而不得其利,人主以公器私用也。”

“人聚而为邦,为国,为天下。当邦之时,以邦别内外。当国之时,以国别内外。天下之时,以天下别内外。以小邦而心怀天下,不识时务者,失国宜也。”

“武之于外,文之于内。兵以义兴之,内政以律法绳之,以仁义行之。”

“民以争而聚,为邦,为国,为天下,柳河东一总于德,臣以为有未尽者。内外不别无以显春秋之义,此其未尽者。内之争一总于物,其物未分,无以显春秋,未尽者。”

“物可分乎臣言物必分之,不分仁义何来物何以分之臣言,有物得之则存于世间,失之则不得存活,此生存之物也。有物得之则乐,则美,悦其生也,生活之物也。有物得之可治生产,省人力,此生产之物也。别此三物,则知仁义之起也。”

“上古之时,人民少而禽兽众,生存之物苦不足。人民少,为敌禽兽之害人者,克奉自卫而为群,从于智且明之长者。生存之物尚不足,争之则死,必从于能弥民争者。筚路蓝缕,跋涉于山川湖泽间,茫然不知何处去。长者教民以耕,教民以织。治田土,勤沟洫以治洪水,尝百草以辟大泽,有德于后人,此圣人也。被圣人之德,民得以生,有田土而稼穑,无灾祸而安生。耕以有谷,织以有衣,生存之物足矣。”

“收谷而有余,织衣渐繁多。谷有余而求甘味,衣繁多则务华美。人求甘味而务华美者,悦其生也,生存之物而为生活之物也。此人欲也,亦天理也,不为害,过则为害。生活之物失之不死,得之不足,争起矣。柳河东以争起而聚群,臣以为未详之,当以求生而聚为群也。生而有余,则起争端。”

“求生之时,无争也,争则死,是故圣人之世无争。圣人出焉,天下物有余,争则起矣。庄周谓圣人不死,大道不止,盖因争起于圣人,无圣人则物无有余,不起争端,此其谓欤盖其苦争,欲人离群而散于天下也。其苦争,亦感圣人之德,圣人为圣人,而非大盗也。俗儒以此非圣人,其失庄周之意乎”

“圣人之世,天下无争也,内外之政一总于德。圣人之后,争端起矣,德不足以临天下焉。当此之时,德化仁义。以仁义治天下,盖非圣人之遗志乎”

“仁义起于生之三物,何以起臣言,有生产之物多,力不足不能尽其用者。有生产之物不足,力有余而生存、生活之物不足者。各取所需,所产生活、生存之物何以分是以生产之物重耶人力重耶以生产之物重,则有人掠奴隶而役之,如牛马。以人力重则尽取所得,斯为盗贼者。此之轻重,必有权而安天下,仁义生焉。”

“有取人之土地、牛、犁、耕耙而治生产,所得之物宜分之。分之何以平你情我愿也。彼你情我原之数,非我之你情我愿之数,不得已各取所需,分必不能平。不平则求能断其曲直也,朝廷由此而生。子曰,仁之一道,忠恕而已矣,得非你情我愿乎”

“以天下之大,朝廷为一,芸芸众生,必不能人人平之,刑政生焉。是故仁本于忠恕之道,而朝廷临于万民。临万民之仁,形于制度,著于政令,以仁义之道本其行之。”

“是故,臣曰有生存、生产、生活三物,争端必起。弥争以仁义,仁义德所化者也。”

“不行仁义,曰暴。暴则乱,乱则亡,虽有挽天之术而天下终不能救之。”

“或曰,内行仁义可存万世乎臣曰,不尽然也。盖因天下行仁义,可安内。天下之外尚有化外之邦,御外寇,弥内争之仁义之道终不能用之。”

“天道有常,不以尧存,不以舜亡,天之为天,世间万物皆在其中也。化外化内,皆天之所临也。天无偏,有德而无仁义,行仁义而求天祐之,是欲使天偏耶天必不偏,求之终无果。子曰君子求诸己,此其谓欤御外寇以刀兵,兴武事。此外事也,不可与内政混同,混则必有所失。天无偏,内事本于人,不本于天。可感可求之天,非天也。”

“或曰,子之谓天无偏,故有德而无仁义者。朝廷以仁义治国,是朝廷于民有偏耶”

“臣言,朝廷实有偏也。无偏,则法度不当立,制度不当行,使民自治可也,何必有朝廷。朝廷在,则必偏,无偏无朝廷。”

“或曰,朝廷必偏,则偏于官耶偏于民耶”

“臣言,官为朝廷之官,朝廷何偏,官何偏,官不依朝廷之偏而对民私偏之,则失仁义之道,失其职也。朝廷之偏,不在官与民,在民与民之间耳。”

“或曰,百姓皆朝廷之民也,如何偏之是偏贵者耶偏贱者耶”

“臣言,民无贵贱,以贵贱分之,朝廷之失也。天下但有为人佣作者,以其力取雇值而全活,古之力有余而生产之物不足之遗意也。以人为奴仆,别贵贱,非圣人之意也。”

“或曰,朝廷之偏不在官民之间,不在贵贱之间,偏何也”

“臣言,朝廷之偏在势力之家与平苦之家也。何为势力之家其所用生存、生活、生产之物,有不劳而获而取之于他人者。何谓平自给自用而自足,凡非自产之物用之皆贸易而来者也。何谓苦自产之物,为他人所取者。自用尚不足而奉之他人,岂不苦也”

“朝廷之偏,在抑势力之家而偏平苦之民也。平者共之,苦者助之,朝廷之仁义也。”

一世富贵章节列表

请收藏本站:sddxss。顶点小说手机版:sm.ddxss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