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一世富贵 > 第7章 学以致用

一世富贵 第7章 学以致用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3:12:14 来源:顶点小说

见契嵩和尚发窘,徐平笑道:“法师有道高僧,这些口舌之争不必向心里去。法师不远万里而来,路上必然辛苦,来呀,带法师前去歇息。”

契嵩口宣佛号,谢过徐平,随着驿卒到别院里消息。他是有道高僧,跟张载谈话哪怕一时有些困窘,也不会放在心上。只是乍闻一向佛法昌盛的西域之地释家衰落,有些神伤而已。其实张载就是欺契嵩是个南方和尚,对于西北的事情不清楚,故意锉他锐气。

口中诵着观音菩萨法号,契嵩有些黯然地离开。他到哪里都背着一尊菩萨像,每天口诵菩萨法号十万声,这日常功课看着容易,实际上一天到晚有了空闲就要念。

契嵩离去,徐平让张载坐了下来,上了茶,问他:“秀才平日读些什么书?”

张载拱手:“回经略相公,凡先贤之书,学生平日无不苦读。近日有管勾国子监李祭酒的《潜书》、《平土书》二书,传到西府,学生借自友人,正在研读。”

“哦,李觏的这两篇章就是这一两年写出来的,你也有读过?说来听听。”

张载端正了坐姿,侃侃而谈:“李祭酒这几篇章,言天下不富,生民流离,皆因耕者无田土,有田土之人而又不耕。欲要天下大富,就当让耕者有其田,不耕之人不能多占田土。正是因为如此,李祭酒倡言天下应重行周时井田之制。李祭酒言,此时学者言井田之利的人多有,但只言井田可以均贫富,使耕者自足。此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古时井田之制,不独欲使耕者有其田,使地无遗利,亦要使人无遗力。一手一足无不耕,一步一亩无不稼,如此则地利用尽,人尽其力,则田饶五谷,谷多则民富,民富则国强。”

徐平听着不由微笑,李觏的这几篇章不是他授意的,但却经过徐平指导修改。徐平当然不会跟这几位儒学大家一样,一心要恢复古制,重划井田,他只是托古改制而已。井田制抛开具体内容不谈,实际上是一种农业的集体劳作制度。至于怎么操作,当然是按孟子说的以意逆志,以我之意逆圣人之志,圣人怎么说不重要,我要怎么做才重要。

井田制的宣传是徐平为营田务的进一步扩大造舆论。经过包装的井田制,实际上就是现在营田务的制度,也是徐平要在西北屯田的制度。西北各族杂处,土地条件又不好,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很难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下去,必须借助集体的力量。而井田制恰恰就是一种农业集体经济,至于要不要跟经典里说的制度一样,那当然不需要。

张载说完,徐平道:“李觏《平土书》对井田之制剖析得很深刻,确实比别人看得更远一些。不过,中原腹地人户密集,地方富庶,骤行井田之制多有不便。西北地广人稀,又杂以蕃羌,倒是可以施行。行井田制,其实还有一个好处,秀才能不能说得上来?”

低头想了一会,张载道:“学生只是读李祭酒的书,才觉得井田之制对现今之世大有用处,至于精微处,还没有深思过。事情总要做了才能有体悟,学生准备这几年在乡里买上些闲地,雇些客户,真正用井田之制耕过试一试。”

“你有这份志气也是难得了。井田制还有一个好处,即寓军令于内政之中,平时耕作编伍指挥一如战时,拿起锄头种田,放下锄头拿起刀枪便是朝廷之兵。西北边鄙之地,只有如此才能把闲田开为荒地,若有蕃羌来犯,御敌于国门之外。”

徐平前世的时候并不觉得周围农村的组织有什么特别,乡、镇到村,村到队,队再到组,只是觉得是正常的行政结构。到了这个世界真正经历过民事与军事,才醒悟过来,那种乡、村、队、组的组织形式,本来是半军事化的。如果是备战时期,可以很容易在这种组织结构中组织民兵,一旦战事爆发,又可以抽调民兵补入正规军中。甚至非常时期,行政组织可以快速地转变为军事组织,实现全民皆兵。

那种组织,是为了世界大战而准备的政治结构。当然世界大战打不起来,就慢慢地开始废弃了。但在边远或者特别不稳定的地区,依然不可替代。

恢复井田制徐平没有兴趣,但用军队的组织体系屯田,寓兵于民,开拓蕃汉杂处的河湟地区,却是徐平想做的。只有如此,才能够抵挡住周围的游牧民族,甚至形成优势。小农小户的生产方式,还是必须依赖官方的军事力量才能生存,并不合徐平的要求。

张载低头沉思,才发现一个井田制度,实际上蕴含了不少的学问,深究下去道理无穷。

抬起头来,张载对徐平道:“经略,此次来秦凤路,是要在本路用井田制屯田吗?”

徐平笑着道:“正有这个想法。秀才,你要不要到军中来帮忙?古人言,行万里路强过读万卷书。学以致用,一件事情真正做过,比读多少书都强。”

张载站起身来,拱手道:“学生敢不从命!”

徐平与梁蒨相视而笑,对张载道:“从京城来的路上,我行得急了一些,尚有十天才到秦州与曹知州交接的时限。这些日子你可以在家里安排一下,有什么难处,只管跟梁通判讲,他自会帮你。五天之后,随我一起去秦州,在极边之地做出一番事业来。”

张载争忙道谢,答应到时一定随徐平前去。作为一路边帅,徐平账下用的人很多,也有自己征辟低级官员的资格,不管是在帅司还是在州衙,都能安排人。

张载今年二十岁,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又自小心怀大志,又为朝廷为天下做出一些事情来。有这次机会,自然不会放过。

重新落座,徐平详细问了张载平时读的书籍。郿县处于交通要道,特别是出川的人大多经过这里,蜀地化发达,带着这里也人兴盛。不过科举却有些寒酸,凤翔府的进士很少,名师也少,张载的心思多是用于学术上,对于科举章却不怎么在意。

徐平吩咐谭虎,取了一套这些年国子监和三司刻的书的集子,送给张载。此次来到西北,徐平带的书籍不少,除了圣贤之书,更有这几年新政推行的书籍。除此之外,甚至还带了大量佛经和技术类书籍,佛经给蕃羌,用宗教拉拢他们,技术书籍则是给地方的。

凤翔府是徐平预备的秦凤路的大基地大后方,要在这里建工商业中心,同时也要建学术技术的中心。带来的书籍很多都要留在这里,捐给州学县学,实际上就是当作一个图书馆,培养起合格的人才来。

此时西北的中心,自然是永兴军,也就是京兆府,后世的西安。因为特殊的地位和历史渊源,一般京兆尹之类的虚职才用府名,而朝官知府事,一般用知永兴军,即军额。永兴军是陕西路的首府,化经济比其他地方都要发达,但对秦凤路来说,有些远了。

(备注:历史上李觏的《平土书》写于景祐年间,张载的井田思想受其影响很深。)

一世富贵章节列表

请收藏本站:sddxss。顶点小说手机版:sm.ddxss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