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早晨,七时四十分,李华龙正在餐厅吃早餐,佣人来到餐厅,告诉李华龙,李华文给他打来了电话。
李华龙放下筷子,来到客厅,接起电话,笑着问道:“大哥,早餐吃了吗?”
“还没有呢。昨天,陈曾熙已经同意认赔4亿港元了。”李华文笑呵呵道,“高不高兴呢?”
“这没什么可高兴的。”李华龙淡淡说道,“虽然这个项目长远利润不低,但现在楼市低迷,投资购买二手房的利润说不定比做这个项目的利润高。”
“小几十亿资金,能买多少二手房呢,这根本没有可比性。”
“我能够找到更好的投资项目,这一点,你不否认吧?”
“不否认,我知道你的投资眼光好。”李华文笑了笑,“我让陈曾熙今天就联系呢?”
“呃……”李华龙沉吟片刻,说道,“大哥,那再麻烦你一下,你帮我联系一下陈曾熙,让他派人到新华龙大厦,找华龙投资公司的经理。”
“你不准备与陈曾熙见一面啊?”
“就不见了。见到他,我也不知道说什么。”
“随便你了。”
“那我挂了。”
李华龙挂断电话,接着他又拿起电话,拨通华龙投资公司总经理文孝正家的电话。
李华龙将恒隆公司准备转让金钟二段项目的事情见到地说了一遍,之后聊了几句,他就关电话,回餐厅吃早餐了。
李华龙旗下有多家独自企业了,他为了更好的掌控旗下产企业,将各个企业的大型投资项目都交给华龙投资公司运作。
在金钟二段上盖建物业,李华龙交给金钟置业公司发展,但金钟置业公司的管理层不参与这个项目的投资开发,由华龙投资公司出面运作协调,项目完成后。挂在金钟置业公司名下。
恒隆公司向港府建议降低金钟二段的地价,但不获接纳,香港港府申请延期补地价不遂后,只能找下家。李华龙愿意接受金钟二段这个项目,港府也乐于有人接盘。
绿地建筑事务所的设计师现场看过金钟地块后,觉得之前设计好的一个方案,稍稍修改之后,就可以使用。如果采用这个设计方案,建筑面积将达到120万平方英尺。
李华龙对总建筑面积120万平方英尺的设计方案建筑方案挺满意的,为此,他派代表和政府谈判,政府接受了绿地建筑设计事务所给出的的设计方案,和金钟置业公司补签了协议,按照每平方英尺1200港元的价格补地价,增加15.7万平方英尺的建筑面积,增加了1.884亿港元。
恒隆公司将金钟二段项目转让给李华龙,白白损失了4亿港元。所遭受的打击不轻,因楼市低迷,很多香港人不看好香港的前景,恒隆公司决定将其余地铁站上盖建工程押后进行,暂时没舍得折价转让,看好这些项目长远前景。
……
12月底,李华龙来到《明报》总部,将自己写的稿子递给了金庸。
“我要这份稿子元旦见报。”李华龙语气肯定的说道。
查良镛接过稿子,自顾看了起来,看了一会儿。就看完了。
李华龙写的稿子很简短,内容如下:
去年(1981年),无线电视台推出一部名叫《前路》的香港电视连续剧里,主题歌是甄妮小姐演唱的歌曲《东方之珠》。这首歌的作词人是郑国江先生,作曲人是顾嘉辉先生,歌曲洋溢着一种非常朴素的城市励志精神,也很快受到当时许多香港市民的喜爱。
最近,我重新听了很多遍甄妮小姐演唱《东方之珠》,觉得在当下。这首歌还不过时。
我想说,港人无需绝望,后年以后,选择移民海外的人会发现自己做出了愚蠢的决定。
不要过多的抱怨,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努力生活,明年会变得更美好。
我于1982年12月30日创作了同名为《东方之珠》的华语歌曲,歌词如下: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
月儿弯弯的海港,夜色深深灯火闪亮,东方之珠整夜未眠
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船儿弯弯入海港,回头望望沧海茫茫
东方之珠拥抱着我,让我温暖,你那沧凉的胸膛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
看完稿子后,查良镛含笑望着李华龙,问道:“老板,你看好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祖国?”
“你不这么看吗?”李华龙发问道。
二人相视一笑,查良镛点头道:“有了你这篇稿子,肯定可以鼓舞香港人对香港前景的信心。”
“希望如此!”
“你写的这首《东方之珠》,感觉很有味道。”
“希望将来能够找到一位作曲大师为这首歌作曲。”李华龙微笑道。
“你不是会作曲吗?怎么不自己谱曲啊?”查良镛问道,他知道李华龙算得上谱曲高手,李华龙之前创作了很多经典歌曲的词和曲。
“暂时没有灵感。”
“灵感这东西很奇妙的。”查良镛笑了笑,“你估计华英谈判会持续多久?”
“这个不好说。英国是大国,是不会轻易认输的,而华夏……必将赢得最后的胜利。”李华龙淡淡的笑了笑,“也谈不上胜利。满清政府割让香港,丧权辱国……过去的事情,就不提了。我相信祖国会越来越强盛的,香港回归祖国之后,肯定会更加繁荣的。”
“老板,能不能把你这些言论刊登在《明报》上?”查良镛笑着问道。
“还是算了吧。”李华龙摇头道,“有些话,不用说的太明白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