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长安的春天正如盛夏一般炎热,街上的行人也早就换上了只有夏天才穿的凉衫。持续了半年的戒严已经在半个月以前解除,经过了半年的恢复,长安再一次焕发了他勃勃的生机,街市上摩肩接踵,挥汗如雨,各色胡商穿杂其间,仿佛从前的战乱早就远去,与他们毫无干系一般。
数骑信使在大街上疾驰而过,但并没有引起行人的注意,街上驰驱的军人都是负责巡防的神武军,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长安百姓才得以有了现在的安稳日子。所以,对于神武军的特权,百姓们非但不会反感,反而觉得这是他们应得的。
不过,这数骑信使却在长安城的中枢掀起了一场不小的波澜。
安西局势有变,原本以为步步为营的行动居然出现了纰漏!
秦晋眉头紧锁,由于距离的过于遥远,所有的消息送达长安以后都是事发两个月以后了,正因为消息的滞后性,现在的所有决策也都充满了不确定性。这也是他担心的根源所在。
“裴节度当初调了郑显礼的两万人马到朔方去,这时才显现出影响来,否则三万人俱开往安西,也不至于被突骑施人打的如此狼狈!”
第五琦说话时毫不留情,甚至不顾及同样在场的朔方节度使裴敬。
裴敬的面色倒也如常,但这件事的确因他而起,由于当时的朔方面对契丹人西侵的威胁,所以为了保险起见只能将兵力相对充裕的即将赶赴安西的人马掉一部分过去,这个建议秦晋也是首肯了的。
毕竟在当时以及此时之前的共识,安西在葱岭以东面临最严重的威胁是吐蕃,而现在吐蕃政权已经置于唐朝的控制之下,他们自然也就无力大举进军安西。而北方的回纥又已经被亲唐的磨延啜罗控制,南北两侧的威胁都弱到了历史的最低水平,因此秦晋才同意了抽调赶赴往安西的人马。
可谁又能料想得到,东方的葫芦还没按下去,西面的瓢又冒了出来。
秦晋瞪了一眼第五琦。
“现在不是划分责任的时候,先说说各自的看法,有没有合适的应对策略!”
田承嗣最先说话了,他是在座诸位阵战经验最丰富的人,曾经在河北道与契丹人打了十几年的恶仗,什么样的场面没见过。
“突骑施各部本来并无称霸安西的野心,又臣服于我大唐,而今突然反叛,以末将估计,背后必有因由,与其讨论应对突骑施的兵锋,不如追究其背后的原因!”
正所谓擒贼擒王,射人射马,田承嗣的意见是暂不出兵安西,而是应该先派使者到安西去,了解具体情况以后再行出手。
这么做固然是稳妥,但在秦晋看来,其实已经等于委婉的建议他暂时放弃对安西的掌控,等到合适的时机再出兵西域。
显然,这与秦晋谋划了许久的既定策略是相悖的,他的目光转向了一直默不作声的裴敬。虽然安西局势的起因有一部分出于他调走了本该赶赴安西的两万人马,但这也不是他所愿意见到的。
此时,裴敬见秦晋并没有责怪自己的意思,便在沉吟之后说道:
“安西绝不可放弃,仅仅派使者是不够的,兵也是要派的,派多派少则是其中的关键!”
这与秦晋的想法不谋而合,派不派兵是表明朝廷的态度,派多派少则要量力而为。
秦晋想的很是复杂,天下各地都在看着长安的一举一动,如果在安西的问题上处置适当,那么原本趋向于安稳的局面恐怕又将起了反复。
“老夫赞同裴节度的意见,朝廷派兵是宣示天威,如果不闻不问就会让西域诸羁縻军府产生疑虑,甚或是投效了我大唐的敌人!”
夏元吉在整治风潮以后便转而深沉少言,现在突然公开表态,让在场的人都惊讶不已。
第五琦失声道:
“我大唐在西域的威胁无非是吐蕃与回纥,如今南北两蕃皆定,西域诸军府去投谁?总不至于投了那莫名其妙的突骑施吧?”
夏元吉泛着三角眼,看向第五琦。当然,第五琦并没有针对他的意思,这一点他也看得出来,此人最大的毛病就在于喜欢于公事上偏向于就事论事,往往便失之于人际关系,进入政事堂半年多以来,做成了不少事,但也得罪了不少人。
“此言差矣,我大唐在西域,若要有所建树,最大的敌人不在葱岭以东,而在葱岭以西!”
“葱岭以西?”
第五琦愈发的疑惑。
他虽然强于经济政务,但对西面的边事却知之甚少。与之恰恰相反,最擅长揣摩心思的夏元吉摸准了秦晋的脉门,对西域的情形以及历史沿革做了细致的了解,因而此时便信手拈来。
“朝廷于高宗时曾在极西之地,疾陵城设置波斯都督府,归月氏大都督管辖,昭武九姓诸国一并成为我大唐的羁縻军府,彼时极西之地有白衣大食突兀崛起,波斯因此而亡,波斯都督府便由一路向东逃亡的末代波斯王所领,然则好景不长十数年后疾陵城也陷于白衣大食之手,朝廷虽然有心却奈何鞭长莫及,只得听之任之。直至武后当政,契丹、突厥的势力渐渐坐大,朝廷的注意力全部转移到了葱岭以西,自然也就无暇顾及那些羁縻军府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这些历史沿革,第五琦知之甚少,听了夏元吉娓娓道来,也想起了前几年的确听说过有一位波斯的王子病逝于长安,难道此人便是波斯王的后人?
“愿闻相公道来其祥!”
夏元吉捋了捋颌下胡须,继续说道:
“波斯在极西之地亦曾据地数千里,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国,然则生死运数自有天定,到了该灭亡的时候,便被白衣大食所取代。而今,白衣大食也气数尽矣,黑衣大食取而代之,其来势更加迅猛,几乎将手伸到了安西四镇,昭武九姓诸国叛降不定。幸甚开元天宝年间,我大唐国势兵威重振,数度越过葱岭以西,平定了昭武九姓中的叛乱诸国!”
“下吏亦曾听过,当年高仙芝在河中大破石国,便威震西域诸国!”
第五琦当然知道高仙芝、封常清时代安西军乃是极盛时期,灭国大小无数,但成于斯也败于斯,高仙芝亦因灭石国而遭到权臣的借机构陷,险些被调离安西。也正是以为如此,高仙芝急于再以军功稳固自己的地位,同时也是为了阻止黑衣大食日益向东渗透的势头,便选择了主动出击,先发制人。
盛唐之时,*充满了自信,长途奔袭,以少胜多,动辄灭国,正是基于此,高仙芝才仅率胡汉混杂的三万于众越过葱岭,孤军深入千余里。
只可惜,黑衣大食恰逢崛起之初,国势声威也都处于上升期,又站着地利之便,无论昭武九姓、葛罗禄部抑或是突骑施部,都在两强相争的夹缝间更多的倾向于了黑衣大食,情势如此,高仙芝又焉能不败呢?于是便有了怛罗斯之战的惨败,其本人也仅仅带了百余部众逃回安西。
由于高仙芝曾经入政事堂拜相,是以第五琦对他的过去还算了解。但是,也仅此而已,高仙芝虽然在怛罗斯惨败,但也不是没有翻身的机会,然则数年之后安禄山的叛乱就席卷了中原大地,其本人也被调回关内平乱,在经历了覆灭惨败之后,至今仍生死不知。
自那以后,*便只能龟缩于安西四镇,节度使梁宰并不是个有开拓之心的人,更多时候是想自保,在朝廷最乱的时候,据说还生出了效仿秦汉之际南越王赵佗的心思。只是因为朝廷旋即平乱,局势渐趋恢复稳定而未遂作罢。
秦晋派郑显礼率军到安西去,就是为了重新将安西至于朝廷的直接掌控之下,心怀异心的梁宰是万万不能留在西域的。梁宰于一个月之前抵达了长安,当然此人是以功臣身份被召回的,很快将以淮南西道节度使的身份赶赴淮南。
夏元吉道:
“威震诸国乃以兵威,一旦我大唐兵威受挫,诸国反弹亦在情理之中,不论突骑施也好,葛罗禄也罢,抑或是黑衣大食都可能参与其中了!老夫有个建议,梁宰此时尚未离京,不如调来相询安西的详细近况!”
梁宰毕竟在安西坐镇了数年,离开也不过两三月时间,对那里的复杂情况比朝廷中任何人都了解。
很快,梁宰便站在了众人面前,这是个看起来颇为厚道的老者,如果不是知道他曾起过的心思,谁能想到就是如此一个人居然也生出过自立之心。
“安西的事情梁节度也都了解了,突骑施的情况会不会有什么隐情?”
梁宰捏着颌下胡须凝眉沉思了一阵,然后才以一种异常坚定的口吻说道:
“郑节度有精兵一万,再加上安西四镇的胡兵,总数至少也在三万之数,仅凭突骑施一部绝无围困龟兹的可能!”
喜欢乱唐请大家收藏:(wuxia.one)乱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