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彤家的家境不好。
小时候,在颜彤的印象中,听颜华平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彤彤啊,是爸没本事,让你小小年纪就受苦了。”
每当听到他这么说的时候,颜彤就抬头认真的、一字一句的对他说:
“爸,我不苦。您是天底下最好的爸爸。您放心,以后我会赚很多钱,也给您起一幢小洋房,比他们的更豪华、更漂亮。”
颜彤的家在乡下,住的是几十年的老宅子,一座破旧的砖头平房,在周围的邻居的一幢幢装修华丽的小洋房的陪衬下显得格格不入,颜华平经常坐在堂屋羡慕地看着对面的房子,一坐就是好半天。
隔壁小洋房的何琴抱着几件旧衣服来敲门,说这几件衣服她穿不上了,都送给她。
颜彤笑着接过并真心感谢她,除了何琴的旧衣服,也有一些亲戚会送些来,不过,他们的眼神可就没有何琴的清澈。
她们会用睥睨的眼神看着她,然后将衣服递过来。如果她接了,就会冷哼一声,傲娇地扭头走了。
如果她推辞不要,她们就会说:“怎么?这是有钱了?看不上旧衣服了?不要拉倒。”
那神情,像太后赏赐似的。
何琴却不会这样,她总是笑咪咪地扬着每一件衣服,说这件袖子她穿短了,那件圆领适合她。
何琴比颜彤大一岁,却和她同一年级,是她小时候为数不多的玩伴。她的父母在城里打工,赚了些钱起了新房,给她买了很多漂亮的衣服,只是他们很少回家,一年也就春节回来几天,等年一过,又都出门打工去了。
“彤彤,你说我爸妈是不是嫌弃我学习差,所以才常年不在家?”
她小心的坐在一张缺缺胳膊少腿的椅子上,椅子下面垫了块砖头,有些伤心地问颜彤。
“不要这么想,你爸妈怎么会嫌弃你?他们只是想让你能过好更好的生活,赚多点钱,他们在城里打工也不容易。”
“唉,我宁愿他们赚少点钱。如果我的成绩像你这么好就好了,我爸妈肯定会经常回来看我的。”
后来颜彤上了初中去了省城,就只有过年时才能见到她了,只是她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再后来,听说她嫁到了外省就再也没有见过。
颜彤经常穿着洗得发白衣服和破旧的鞋子回学校,班上的小胖墩杨典指着她鞋子上的破洞大声笑着:
“快看,颜彤的鞋子上有个洞,哈哈哈……不会是老鼠咬的吧?”
颜彤缩缩脚指,用鼻孔哼出一个字,“嗯?”
杨典立马禁声,其实,他不是怕颜彤,是怕他的妈妈。
颜彤回家的路经过他家门口,杨婶子知道她成绩好,时时用她作为他的榜样来鞭策他,只要颜彤在杨婶子面前说上一句不好的话,就会给他来一顿猪肉炖粉条。
当然,一般情况下,颜彤是不会开这个口的,但是,如果小胖墩不记教训,那就另当别论了。
颜彤的远房大姑来家里坐客,她家里也不富裕,一双略刻薄的小眼睛在颜彤家上上下下搜寻着,似乎在看有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能顺走,不过,满屋子走下来,除了几张洗得发白的被子很是干净,以及刷得闪闪发亮的大锅盖之外,也没别的能吸引她的注意了。
大姑最终叹了口气,从兜里掏出20元钱塞到颜彤手里,略有些浑浊的眼神带着些许怜悯:
“彤彤,这是大姑给你的零花钱,去买点东西吃吧,半大的孩子可不经饿。”
颜彤连忙谢过。
颜彤家除了自家种的青菜,也没有其他好菜好肉好招待她,就将大姑带来的排骨斩了,拿出奶奶手里传下来的,据说用了有二十年的老铁锅,煲了浓浓一锅汤,大姑喝了大半锅才心满意足的回家去了。
颜彤家别的不多,奖状还蛮多的,堂屋那一面墙都不够贴,那是颜华平最骄傲的地方,逢人就夸自家闺女,搞得颜彤出门都有些不好意思。
在村里,颜彤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自高中后,颜彤的奖状就不贴墙上了,太张场了,还是低调点好。
说了这么多,有人一定会问,颜彤妈妈呢?
听颜华平说颜彤三岁时就过世了,是颜华平和颜奶奶一起将她拉扯长大,奶奶在她读三年级时就走了,从此只有颜彤和颜华平两父女相依为命。
果然应了一句话,人多力量大。
反之,人少力量小。
颜彤常常想,如果她妈妈在的话,她家应该就不会这么穷了吧?
是吧?
也许吧。
颜华平没读多少书,初中文凭,因奶奶身体不好,也没外出打工,只在家里找工作。他没有一技之长,只有一身蛮力,不过,这蛮力也打了点折扣,他的左脚在三、四岁时因意外受伤留下后遗症,走路有点拐。
从颜彤记忆起,颜华平就在镇里的砖厂做工,砖厂按件计费,做多得多,做少得少。
有一阵子,乡下到处起房热,砖厂的生意很好,颜华平赚得多时一个月能有个一两千块钱,等她上了初中,砖厂买了机器做砖,效率比人工高许多,颜华平拿的钱就少了,一个月只得几百块。再后来,砖厂为了节省成本,干脆直接减员,颜华平也在减员的名单中。
生活没了来源,颜彤的生活费、学杂费却一年比一年高,颜华平只能起早贪黑地到处去打零工,因为腿脚不方便,他能做的事也极少,赚的都是些辛苦钱。
颜彤上了初中后也去打零工赚生活费,一开始都是去熟人家的店里、超市帮忙,做洗碗工、服务员、派传单、帮人看摊子、挑担子做买卖,颜彤都做过,多时能有三四十元,少时一二十元也有。甚至为了多赚点钱,颜彤还去做过搬砖工。
没错,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搬砖。这个工作虽辛苦,但人工也高一些,同样是计件,跑得快些,搬得多些,一天下来也有五六十元,够她好几天的伙食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