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穿成软弱婆婆,带领极品家人逆袭 > 第235章 你们认识这罗家人?

双方说好后,就开始正式走流程,婚期定在了明年冬天。

忙活了一个月,终于找到一间不错的小宅子,小二进,真的很小的那种,二进院走上几步就逛完的那种,地段算不上多好,也不是很差,足花了两千两。

高氏心疼得直吸气。

王文林虽心疼道:“京城的宅子买了也就买了罢,总归是不会掉价,到时候若是不住了,再转手卖了也好出手。”

京城大小官员无数,那些七八品的小官在京城生活也难。

这样的小宅子,转手很快。

若不是王冬初和牙人熟了,这宅子还不一定能拿下呢。

买了宅子后,王文林将剩下的事情交给了王冬初,回家时,还带了一批货。

看着自家大哥忙碌的身影,说实话,她有些心疼。

王阳自从说亲后,越发努力读书,让罗立升都感觉到了压力。

王冬初瞧着,问他:“要不也给你说一门亲事?”

罗立升立刻拒绝:“我比表哥小呢,不急。”

......

躲过凛冽的冬,踏过温柔的春,捱过酷热难耐的夏,终于来到了丰收的秋。

五六月小麦成熟,王冬初买的那一片地的小麦全部收割晒干入库,许是种子的问题,亦或者是头一年地里的肥料不足,粮食的产量说不上多好,一亩不到两石。

家中不缺银子,王冬初便没有把粮食卖了,除去税粮,其余的全部放入仓库。

这些年,气候总是不稳定,家里有粮心不慌,若是明年老天爷赏饭吃,再把这些陈粮卖出去,留下新粮来吃。

到了九月份,水稻也成熟了,金灿灿沉甸甸地,看着喜人。

长工们挂着喜悦的笑脸穿梭在田间地头,大声讨论着水稻种植成功,又看着边上深沟里游头摆尾的稻花鱼笑意更甚。

“咱们家少爷这稻田养鱼算是成了吧?”

“这几亩地不如东边那几亩的粮食产量强,鱼长得也没有那么大。”

“我之前还疑惑少爷们为什么弄这么多的什么试验地呢,现在我算是明白了,多弄地,就能发现问题,明年就可以少走弯路,直接用那最好的一个方法。”

还有人道:“读书人就是不一样,脑子里的想法一个又一个,不似咱们,只知道按着老祖宗的法子种地。”

“那可不,我估摸着这一亩水稻能有两百多斤,再加上这些稻花鱼,卖出去一亩也能多个几百文呢。”

议论声四起,干活也真的卖力。

水稻成熟,田里的水都放干了,稻田里的鱼全部赶到田边缘的深沟里,一点也不影响割水稻。

王冬初身后跟着几个管事,还有几个试验田的记录工,一边汇报着试验田的情况。

王冬初又问:“范家和沈家的田里情况如何?”

李花和沈若楠非常支持罗立升两个人的稻田养鱼试验,罗家怎么种,她们的田也跟着怎么种,美其名曰给二人提供免费的试验田。

张管事答:“和咱们这边的情况大差不差。”

王冬初点了点头,“京城的天气凉的早,你分一部分的人出来捞鱼,往各家送一点,再拿一部分去西市卖,剩下的全部送入府中。”

京城冬日里冷,有时候河里还结冰,冬日里想要吃上一口新鲜鱼非权贵人家不可得,王冬初是没本事去买那冬日里的高价鱼,有那鲜鱼人家也是优先送到酒楼或者直接去权贵街卖的。

她记得府里有一个厨娘是从赣州来的,赣州府府有一味非常好吃的腌鱼,到时候让厨娘做出来,冬日里吃咸鱼困难,吃这腌鱼腊鱼也成啊。

稻花鱼身形不大,大多是巴掌长,一斤多,两斤都算是大鱼。

吃着水稻里的杂草、虫子以及稻花等长大的,带着淡淡的稻香,鱼肉质鲜嫩,除了鱼骨头多一点没什么毛病。

交待完了庄子上的秋收事宜,王冬初就回了城里。

当天傍晚,庄子上就送来了两大木桶的鱼。

王冬初做主往各家送一点,剩下得让厨子做了来吃。

厨子也是好手艺,煎煮炒烧炖,每一道鱼的味道都不同,却也不会让人吃鱼吃烦。

然后,又过了一个月,罗家的库房里多了腊鱼干、酒糟鱼和坛子酸鱼。

而罗家田里的水稻也全部晒干入库,稻花鱼也在这京城小有名气,在秋闱的热点里也小有余温。

因为,罗家又被圣上赐菜了,这次的菜是宫里的御厨做的一道鱼,原材料鱼就是稻花鱼。

王冬初估摸着,应该是沈家那边送去的稻花鱼,然后自家跟着沾光了。

饭桌上,王冬初照常先教育一番:“如今,咱家在圣上那里算是真的记名了,这菜都赏了好多次了,听说也只有那朝廷重臣才有这荣幸在节日里的时候得圣上赏菜。

咱家这是跟着沈相沾了光,最重要的一点是,我猜测,咱们家的稻田养鱼圣上应该是非常满意的,所以才有了这道菜。

从今往后,你们要更加努力学习,在外行事要更加注意,现在多少人盯着咱们家呢,别被人抓到了什么把柄到时候对你们的名声有碍,辜负了圣恩。”

“是,娘\/小姑。”

罗立升和王阳两个非常郑重。

自从上次圣上赐菜,他们已经受过了一波来自各方的注目了,这次圣上再赐菜,某一方面来说,他们家还是很得圣宠的。

虽然没有金银珠宝,但是这份殊荣,也是许多人可望不可及。

自从皇宫里又赏了菜后,罗家的门槛快被媒婆踏破了。

王阳已经定了亲就不说了,罗立升整个上升为香饽饽,经常上学下课的时候,在路上还能偶遇一二位某某府的千金,就连已经定亲的王阳都没有被放过。

李姑娘得知了此事后,又气又急,竟然开始了每日上下学接送。

就......很无语。

李夫人也气,恨不得立即就让两个人成亲。

李夫人:“还说什么家教极好的大官家,我呸......就我们这‘粗莽’的将府都知道要脸面,看到个男人就贴上去,别笑死人了。”

一边又叮嘱王冬初:“立升这孩子学问好,人品好,长得也好,你可得看紧了,千万别让那些个没脸没皮的得逞,不然这一辈子都毁了。”

王冬初自是应下。

能舍下脸面靠这种方式要一个婚事的,在闺训严格的时代,这样的人,人品确实堪忧。

于是,王冬初千挑万选,从自家的小厮里又多选出了几个接送二人上下学,罗立升和王阳就过上了类似大家闺秀出门时丫鬟婆子一大堆的日子,坚决不让任何一个危险人物靠近算计了。

罗家严防死守,让有各种小心思的人不得不歇菜,终于让罗立升二人松了口气。

北方的秋来得快去得也快。

秋衣才穿上没几日,寒风骤袭,又不得不披上冬衣。

秋闱过后,京城的考生们陆陆续续离开,也有一批学生们要进京参加明年的春闱。

京城的热闹依旧不减。

罗立升收到金晋来信,信中言,他今年不负所望考上了举人,和连芝、贺韫、姜毓留三个进京,说家中在京城找了更好的先生,准备来京读书。

另外,贺韫、连芝和姜毓留准备参加明年的春闱。

罗立升看了信后,和王阳感慨了一番,“贺兄的学问是极好的,他既然决定明年下场考试,想来是有把握了。”

王阳表示赞同。

金晋几个赶在年前入京。

京城的人口多,年味儿十足,一进入腊月,街上采购、做生意的人将京城各条街市挤得水泄不通。

秋日里丰收的木薯,全部被加工成了木薯粉,然后做出各种各样的甜品,王冬初的甜品铺子少了限购,生意更好了。

而自家用稻花鱼做的腊月之类的,一摆上街市就被哄抢。

王冬初留下自家吃的,和需要送礼的部分,其余的全部卖成钱。

虽然自家各个铺子的营收不错,不过王冬初想着明年或者后年让罗立强来京城开个店,到时候自家的银钱估计不大够,能多赚一点是一点,她一点不嫌弃蚊子腿肉少。

王冬初想,自家的鱼干卖的这么好,皇帝居头功。

若是可以,她真想送点鱼干进宫给皇帝老爷尝尝,可惜啊......

进入腊月,各家各户明显忙了。

王冬初倒是清闲,不过过年嘛,就是得自己动手才有年味儿。

京城人口多,汇聚全国各地的人。

街上摆摊子的人们,将家乡过年必吃的小食做好了摆摊子上,王冬初和李花逛街的时候各样买上一点。

“咱们也没有去过那些个地方,尝尝那些地方的小吃食也不错。”

对于出门游历大夏,王冬初是有心无力,想想自己那严重的晕船晕车,想一下都要头晕,更遑论付出行动。

王冬初觉得,就这样吧, 她吃点各地的美食,也算是去游过了。

·

腊月十二这日,金晋等人快天黑了才进京,金家的下人们早已等候在城门外,一接到人就往府中赶。

一行人舟车劳顿,先和长辈见了礼又前往各院洗漱一番,这才准备赴宴。

宴会上,金家大爷先是问了几个小辈路上的事,又问了家中长辈的身体情况,再是夸奖了金晋总算长进了,考上了举人。

金家大爷:“如今你也是举人了,离成功就只剩一步,再不可向以前一样胡乱度日。”

金晋受教,他这个大伯父最是严肃,他有点怕怕。

又与几人道:“这次给你们找的这个先生曾在四门学任助教,学问自不必说,我也是历经千难,才讨来几个名额,你们需得认真上进,不得对先生不敬。”

“是,伯父。”

金家大爷又是训导又是关怀,这一家宴也算是和谐,直到离席前,金晋和自家伯父报备,让家中小厮给罗家送东西,宴席上忽然就安静下来。

金晋吓得缩起脖子,目光在桌上流转,然后看向姜毓留等人。

姜毓留微摇了摇头,他也不懂是怎么回事啊。

金家二爷惊诧了一瞬,问金晋:“你说的罗家,可是那邵安县来的罗家?”

末了又加了一句:“就是那个开甜品店的罗家?”

金晋点了点头:“应该是吧,王伯母是有开甜品店。”

金大爷和金二爷、金四爷互视一眼,金四爷喝了口茶慢悠悠问道:“你们认识这罗家人?”

金晋也不知道几个人为何突然这么严肃,自家几个堂哥堂弟又为何有那么复杂的目光,想了想,弱弱道:“认识啊。”

“怎么认识的?”这是金家大公子。

金晋就将自己如何认识了罗家人一字不落的说了。

奇怪的是,金晋说的十分啰嗦,金家大爷罕见地没有叫停。

怪哉!

事出反常必有妖,连芝几个人更是安静如鸡,默默地坐得更加笔挺。

金二爷咳了两声,示意自家大哥注意现场的氛围。

金大爷沉吟了片刻道:“既然你们与罗家交好,礼不可失,等明儿夫人你准备一份厚礼送与罗家。”

金大爷说着将目光投到自家夫人身上,金夫人自是知道丈夫的打算,“夫君放心。”

自家老爷想与罗家交好,奈何没有名目,现在几个小辈递上来了,自然得拿住了。

又道:“既然难得有你能交上的朋友,你与人好好相处,这罗家子的学问不错,你们可多与其探讨。”

事后,金晋几个人从堂兄口中探听,这才知道了缘故,只羡慕二字不能言表他们心中的酸呐!

腊月十五这日,罗家一早就醒来,前日金晋进京,先是把罗家和王家准备的东西让小厮送来,又递了拜帖,说是今日上门拜访。

两相见面,自然是亲热的很。

四人先与王冬初请安,说了好一番吉祥话。

王冬初先恭喜金晋得中举人。

金晋谦虚道:“这次也是走了大运。”

他没说假话,他可是吊车尾上来的。

王冬初:“运气也是科举的一部分,说明就该你中,这一路上京辛苦了吧?住处可找好了?家中房屋多,不若住在家中,也能和立升两个探讨探讨学问。”

王冬初是真心的,这学问嘛,可不是探讨出来的么。

一个人闷头苦读,不能开阔自己的见解。

【收到了大家的祝福,谢谢大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