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皇帝昏庸无道,朝廷**不堪,官员相互勾结,欺压良善,横征暴敛,草菅人命。当时的境况可以用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一句诗概括“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又岂是一个惨字了得。于是,在公元1351年,活不下去的人们纷纷揭竿而起,中原大地顿时遍地烽火。经过十五年艰苦卓绝的战斗之后,一支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脱颖而出,他汇集了南方各地的起义军,于公元1366年自称吴王,与北元政府隔江而立。次年,朱元璋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开始北伐。武林各派纷纷响应,朱元璋就将这股力量交给了他手下的第一谋士——刘基。由徐达、常遇春等人率领的北伐军在武林人士的帮助下于山东、汴梁、潼关等地连战连捷,大胜北元。公元1368年七月,徐达会诸将于临清,连下德州、通州等城,元顺帝率后妃、太子和一部分蒙古大臣从大都北逃。八月,北伐军进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这一年,朱元璋建立了政权,是为明朝,年号洪武。
建国伊始,朱元璋大封功臣,就连江湖门派也未曾忘记,天下武林无不感恩戴德。可是这天下却有一人绝顶聪明,早早看清了朱元璋残酷的本性,他就是刘基。于是刘基冒着生命危险,私下劝诫几位掌门家主,要谨小慎微,以防不测。果然,待帝位一稳,朱元璋就命帝国之匕——锦衣卫大肆捕杀功臣。刘基也未曾幸免,而杀刘基的理由就是,笼络江湖人,意图不轨,顿时使得整个武林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更有黑手趁机推波助澜,令整个武林的局势变得风云诡谲。朱元璋也察觉到了不妥,他便想出用“江湖人对付江湖人的办法”,那就是笼络那些无门无派的武林高手,为他们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教派,并以国号赐名,是为明教。起初,他是想用成立后的明教制衡天下武林,但是,精明如朱元璋也错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低估了明教的实力。当时的明教,汇集了天下几乎所有无门派的武林高手,声势一时无两,就算比起武林中的泰山北斗少林武当来,也是强了不止一筹,俨然已经成了武林中的庞然大物。朱元璋对这个自己亲手创建出来的庞然大物也是忌惮不已,于是他想出了一个釜底抽薪的计策。那就是不直接任命明教的教主,让他们自己选举,想达到从内部分化他们的目的。与此同时又命锦衣卫假借明教之名,四处招惹是非,本来明教就鱼龙混杂,身份更是无从考证。如此双管齐下,使得明教与其他武林门派之间摩擦不断,越演越烈。
明教经过一段时间的选举,分为了两派,一派以武功最高的严为烈为首,一派以野心最大的高天野为首。前者人数稀少,但各个都是教中高手,都是醉武成痴;后者人数最多,一心想着称霸武林,笑傲江湖。两派争执不下,决定各退一步,那就是由两人共同管理。可是,高派人多,在处理事宜上对严派加以制肘,无可奈何之下,严派愤而隐退,不再过问明教事宜,自称圣宗。严为烈在位的时候,对手下还会约束一二,可自从高天野大权独揽之后,明教行事越发的肆无忌惮,甚至于上门踢馆。本来江湖武林,踢馆时有发生,输者承认技不如人便是。可明教踢馆,输的却是要为明教马首是瞻,泥人尚有三分土性,他们自是不从,于是就从踢馆演变成了混战,可那些小门小派又岂是明教的对手。嚣张霸道的高天野为了达到威震武林的目的,就下达了灭门的残忍命令。刚平静下来的江湖就因为高天野的野心又掀起了一场血雨腥风。就在整个江湖被高天野的血腥恐怖笼罩的时候,少林、武当、峨眉、丐帮四大帮派挺身而出,称明教残害武林同门,实为魔教,约天下武林同仁共同讨伐,以弘扬武林正气。明教教主高天野强势回应,于华山召集人马,与之决战。
经过极为惨烈的输死搏杀,正道在少林、武当、峨眉、丐帮四大门派的带领下步步紧逼,明教已然出现颓势。就在这时,圣宗宗主严为烈却带领高手来袭,打了正道一个措手不及,严为烈甚至一人与四大掌门激战而不落下风。眼看就要抵挡不住的时候,皇甫世家携七大武道世家强势来援,皇甫世家家主皇甫冲更是持三尺青锋以家传绝学凌云十一剑独撼圣宗宗主严为烈二百一十七招不败,将其逼退,惊为神人。随着七大世家的加入,正派很快就止住了颓势,重新组织起攻势,终于大胜明教。正所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武林正道为了赢得这场战争自身的损失也不小,所以在大战结束之后四大门派纷纷封山以休养生息。没有了正邪纠纷的江湖骤然变得宁静了起来。但是谁都知道,江湖哪一天是宁静的呢?虽然四大门派封山,魔教也大势已去,但是在大战中仅仅只是呐喊助威的华山、崆峒、点苍、青城等都未曾伤筋动骨,而且诸如八卦门、金刀堂、形意派、七星宫等新兴门派也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都想在这看似宁静的江湖中夺的更大的利益。不仅如此,还有在大战中最后现身力挽狂澜的七大武林世家,皇甫,欧阳,慕容,东方,南宫,西门,北堂也因为自身的实力和功劳而名扬四海。随着四大门派的封山,整个武林遍隐隐以皇甫冲所在的皇甫世家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