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恐怖之时,忽听得赵桓对燕王说道:“朕已经说过了,太上皇的事你就不用操心了,你是自己上路还是撕破脸皮到刑场上去死?赶紧决定,没有第三条路。”
太上皇如释重负,指着燕王说道:“你还是赶紧自己上路吧,不要再连累老拙,否则连你的家人都不会得到安生,你真的要搞的天怒人怨,所有人都陪你去死吗?”
燕王突然脸上露出怨毒的神色说道:“没错,我就是要让所有人都陪我死,我不会自行了断的,把我打入大狱,升堂问案都可以,我会在大堂上说出这一切了。
太上皇,这都是你的主意,我不过是你的傀儡,帮着你做事,可现在却把所有罪名都推到我身上,我不服,我要当众说出来,我要让天下人都知道什么叫手足相残。”
他刚说到这,赵桓突然一抬手,从杨沂中腰间抽出长剑,随即上前,一剑刺入燕王的胸口,剑尖从后背透出,鲜血嗒嗒的滴落。
赵桓盯着他说道:“给脸不要脸,那朕就废掉你燕王爵位,并宣布你畏罪自杀,这下你满意了吧?”
说着抽出长剑又一剑从他咽喉直接刺穿了。
长剑再次拔出时,燕王捂着喉咙,鲜血不停的飞溅。
他很后悔,早知道如此,刚才乖乖的喝了毒酒上吊,还能保个体面,现在不仅被杀了,还要被剥夺王爷爵位,还要认定为畏罪自杀,这下会殃及家人。
他心有不甘的,整个人沉重的摔在了地上,鲜血不停的从胸口和咽喉冒出来,他的眼睛死死的盯着太上皇,最终头一歪死去了。
赵桓这才把剑递还给杨沂中,转头挥了挥手,便有几个宦官进来将尸体抬了出去,几个宫女进来把地上的鲜血擦得干干净净。
赵桓随即对目瞪口呆看着这一切的紧跟在他身边的李清照说道:“明天你发一条告示,就说燕王赵俣在江南坚壁清野不力案中畏罪自杀。”
他又扭头对中书舍人胡安国说道:“传朕旨意,废除燕王赵允俣王爷爵位,贬为庶民。”
太上皇舒了一口气。
赵桓没有赶尽杀绝,只杀了燕王赵俣,废掉他的爵位,对他家人没有诛连。
他擦了一把冷汗,对赵桓说道:“陛下,老拙真的没有。”
赵桓盯着他说道:“朕只问一句,这件事真的与你无关吗?想清楚了再回答朕,这个回答将会决定朕如何处置你。”
这几句话把太上皇吓得几乎魂飞魄散,他从赵桓眼中展现出来的杀意,能确定自己如果进一步激怒他,他真会宰了自己的。
他想得一点没错,因为赵桓是穿越而来,而他从来就不喜欢这个花花皇帝赵佶,正是他断送了整个大宋的江山,他搞的各种神操作把大宋推向了深渊,害了多少人家破人亡。
而赵桓虽然承接了宋钦宗的所有记忆,却没有承接对太上皇宋徽宗的任何情感,所以把他惹怒了,把对方宰了没有半点心理负担。
赵桓也的确是这么想的,如果太上皇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自己,自己却没有能够做出强烈反应的话,那么这件事将来还可能会重演。
太上皇艰难的吞了一口唾沫,说道:“老拙知道错了,这件事是老拙默许的。”
说完这句话,他伸手擦了擦汗。
太上皇还想往下说,赵桓已经摆了摆手,说道:“你不用再说下去了,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太上皇,如果还有下一次,那别怪朕翻脸无情。”
赵桓这一次使用了皇帝的称呼“朕”,就是要告诉太上皇,现在他当家,如果太上皇还给他拆台,那就没有父子情分了,因为他是大宋的皇帝,要为大宋江山和黎民百姓着想。
如果太上皇的行动危及到江山和百姓,赵桓不会客气,这不是威胁。
太上皇长揖一礼,哆嗦着回答:“老拙再不会了,多谢陛下。”
他是真的害怕了,他第一次从儿子的眼中看到了杀机,儿子这话绝对不是开玩笑的,所以他在心中提醒自己好好的过日子,别去整那些幺蛾子了,没有什么比活着好。
很快赵明诚他们就得到了消息,燕王赵俣畏罪自杀,他们立刻启程赶赴江南,整个江南掀起了一片血雨腥风。
按照赵桓的圣旨,牛皋、杨再兴带领特战队和中军的人马,迅速控制了江南所有大小官员,并逐一甄别筛查,只要有真凭实据参与了这件事的,一律就地正法,直接在街头处死,人头悬挂城门楼。
所有参与这件事的乡绅名流权贵富商也被一网打尽,并顺藤摸瓜找出其他参与者,这一场雷霆风暴,先后被街头处死的达到上千人,另有数千人被处以流放,杖责等刑罚。
这是赵明诚担任御史中丞以来第一次执行职务,这一次的行动也使得赵明诚和孟忠厚威名大振,提起皇城司和御史台,都能让小孩止哭。
整个江南大换血,所有涉案官员要么处死,要么撤职查办,没有参与这件事的不到十分之一,毕竟官官相护,这趟浑水几乎所有官员都淌过。
吏部从其他的州县调任官员到江南任职,而参与这件事的富商更是抄家法办人头滚滚,他们赖以对抗朝廷的万贯家产也全被抄了,这次抄家所得达到了上千万贯。
很多权贵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了太上皇,希望太上皇能够阻止皇帝的滥杀无辜和抢夺百姓财产。
可是如石沉大海,太上皇没有任何反应,直接登门拜访的一律吃了闭门羹,知情人终于得知,太上皇已经被皇帝狠狠训斥,哪还敢插手?
这些江南的名流乡绅权贵才知道皇帝陛下这次是动真格的,他们的大后台太上皇都没办法庇护他们了。
整个雷霆风暴持续了两三个月,这之后江南敢于对抗朝廷的势力为之一空,很多存在百年以上的富商之家转眼沦为贫民,只因为参与了这件事。
雷霆行动也使得赵桓的反腐行动进入了**,这件事也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在大宋日报上连番刊登介绍,使得朝野震动。
刚开始还有些官员在朝堂上劝诫不可多杀,尤其是不能杀文人士大夫。
但是到后来也没有人再敢劝谏,因为赵桓根本不理睬,该杀就杀,其中还有不少是所谓名流雅士,当地颇有名气的鸿儒,都做了刀下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