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允军团没有直接北上,用步兵去巩固铜仁府城和思南府城,光复周边州县,而是消灭了绿营兵主力,顺带搂草打兔子,将伪知府知州知县等连人带家眷,资产掳掠一空以后,放弃了。
现在,要集中精力消灭汉奸的主力军团,而不是贪图小便宜,如果进一步北上,威胁长沙侧翼,也可能导致满清军主力西进,和自己决战,或者满清骑兵被彻底激怒,全面进攻,李允担心南岭防线顶不住。
既然和满清有了谈判和协议,那就先收拾西南的贵州和四川汉奸叛军吧。
看起来,清廷也非常乐意汉奸部队当耗材,希望吴三桂等军队,和李允军团死拼到底。
李允对待汉奸的残酷报复态度,更是满清愿意看到的。那将促使汉奸集团,必须彻底捆绑在他们的战车之上。
还别说,这也是李允愿意看到的。
如果汉奸们都反戈一击,投降了,自己怎么能痛快淋漓地报复?为几百万无辜的大明百姓报仇雪恨?怎么能激发大明军队的仇恨和斗志?
西进都匀府。
沿途发生了不小规模的战斗,清军依托城池和山峦障碍,节节抵抗,明军每前进一步都要战斗。
不过,这些战斗,对于明军来说,恰好!
只有小烈度,小规模频繁的实战,才能真正磨合好明军的全面军事素养!
都匀府,是现代贵州省的都匀城,在明清时代,是贵阳城的东大门,位置非常重要。
此时,云贵川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洪承畴还是老奸巨猾,号称西南七省经略,统筹全局,调派四十多万绿营兵,正面强攻,侧翼收买,挑拨离间,加上火器制造供应充足,特别是大西军秦王孙可望的叛逃,将四川贵州大西军的虚实全部暴露,由孙可望出面,不断收买调拨,同时,洪承畴还又打又拉,将四川一带的土司们先后收服,其中,反抗最激烈的石柱总兵,土司,对明朝最为忠诚的女英雄秦良玉,在五年前病逝,后代被迫投降满清。
李允军团进入云南昆明,迎接永历帝和朝廷的时候,云南局势已经岌岌可危,李定国等人在昆明东北一百五十多里的曲靖府,西北的会川卫等,和清军激战,现在,李定国败退昆明,巩昌王大将白文选兵败投降吴三桂,被封为承恩公,汉阳王马进忠病逝,儿子马自德投降洪承畴,庆阳王冯双礼,就是李允在广南府碰见的明军大将,因为部下叛变,将他俘虏送给清军,无奈之下,他投降清军,被封为郡王。
也就是说,西南战争,明军大败,只剩下李定国一根独苗败退昆明了!
这个跟真实历史是有差别的,因为李允的原因,火箭弹等的普及,让明军在西南的失败,提前了十年!
来得好!
这正是李允最愿意看到的场面。
大浪淘沙,长江滚滚,是金子还是沙子,都可以淘洗出来!
否则,之前的派系众多,人际关系复杂,他贸然参战,恐怕会被可怕的内耗消磨掉!
李定国虽然惨败,但是据斥候说还有一万多兵力,加上黔国公沐天波,加上杨畏知,加上吴兆元等人,再加上李允派驻的军队,保卫昆明应该没有问题!
现在,能够和清军决一雌雄于西南贵州四川云南北部,包括重庆在内的,只有李允一个人了!
他也可以随意指挥征伐,不受任何其他人的掣肘,将来的战功,也是他李允的,别人拿不走。
想到可以由他来亲手打爆所有汉奸集团,铲除这些没有骨气,丧尽天良的坏蛋,他就欣喜若狂。
李允马上派人修书一封,八百里加急,给云南李定国和沐天波等人送去,要求他们坚守城池,绝对要保护好昆明。
李允也单独给镇守晋宁的自己亲信将领们,包括军工厂阿香等人,告诉他们,加强戒备,同时加强生产。
可以给李定**提供一部分黄磷弹,帮助他们提升战斗力,但是绝对不要提供制造秘密。
李允还给广州的永历帝和朝廷发出书信,提出西南危急,自己要以身犯险,为朝廷和国家民族奋斗去了!
恰好,永历帝派人四个朝臣,将安化公主送到了军营中,圣旨到,正式册封李允为驸马都尉,赐婚安化公主,同时,任命李允为征西大将军,兼云贵川三省总督,讨平叛逆。
李允毕恭毕敬接受了圣旨,也接受了新婚妻子安化公主。
别说,安化公主长得还相当俏丽,到底皇室和王族,历代王妃们积累的基因不错。
李允从黎平和靖州府通过社会变革,征集动员了两万新兵,又动用一万五千刘良佐的俘虏作为军奴苦力,加上七万正规军,继续西进。
都匀城外,明军和清军主力相遇,这一次,正是清军悍将李国翰。
李国翰,标准的大明人,又是标准的汉奸。
从他爹开始,由一个依附大明经略杨镐(就是打败萨尔浒战役的那个废柴)的战地商人转型,成了满清的贴身侍卫,跟随皇太极混日子,成了满清的忠实走狗。
他和吴三桂一起,从入关,到进攻山西,陕西,汉中等地,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屠杀明朝宗室的抗清义军,攻击李自成军余部和张献忠残部,现在,李国翰已经高升定西将军,麾下有满蒙军八旗兵八百,绿营兵六万,刚接手的明军降将冯双礼部队两万人。
现在,李国翰是独当一面的大将。
他还负责对吴三桂军队的监督和压制。在满清那边,比吴三桂还受信任。
他的总部驻扎在贵阳城,现在,都匀府城驻扎的是他的儿子海尔图和桑额。
这家伙,真是彻头彻尾的汉奸,连老祖宗的姓氏都改了!变成全面满化的名字。
清军屯于鸡冠山,挡住去路。
上阵还是父子兵,总兵官海尔图驻守鸡冠山的山脚,在山上构筑炮兵阵地,山下是军营和木栅,总兵桑额在鸡冠山南边立营,互为犄角。
明军降将狄三品带领部分明军,在镶蓝旗汉军八旗兵的监督下,组成了步骑兵队伍,拦截李允军团去路。
一场大战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