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回到河东后,第一件事就是建征北将军府,他将征北将军府放在河东而不是并州,也就意味着他仍是将河东郡作为核心,事实也正是如此,河东连接着并州和关中,更是东进冀州、南下中原的要地,岂能放弃!
至于朝廷会不会派新的河东太守来,他却是不理会了,王允当初派的河东太守杨瓒,就是在中条山口被一只猛虎追了回去,这只猛虎自然就是虎牙。?
张辽的征北将军府建在司盐城北面,也就是他曾经和郭嘉规划建立盐运之城的地方,那一片原本是沼泽,但自永丰渠修建后,边上又建了几个大水库,将附近山上的水流疏导,那一片地便干了下来,加上永丰渠的淡水源流过,已经具备了建城的条件,毕竟已经开工了。
城池当初由荀彧在河东时规划,如今城墙已经初见轮廓,张辽便先在其中建了征北将军府。
府邸建设还需要一段时间,张辽先征辟僚属开府。
将军开府,下有长史、司马、主簿、各曹掾、军师、参军等属吏,而张辽同时还是并州牧,州牧下属有别驾、治中、各部从事、主簿等。
张辽以荀彧为长史,长史总揽各曹政事,官秩一千石,看似不如太守,但张辽统领数郡,长史的权力却随着他大了许多,各郡太守最终的政务也要汇到荀彧这里。所以荀彧此后便是张辽的政事大管家了。
他以张既为别驾,张既这个人很有能力,而且在他担任司隶校尉时曾任别驾,此时自然不成问题。
他以田仪为主簿,田仪曾做过董卓的相国主簿,做一个将军主簿自然还是不成问题的。
又以荀攸为中军师,郭嘉为左军师,沮授为右军师,李儒为前军师,参谋军机,并协助各将领出战,汝李儒,如今就被派在左冯翊协助徐荣、张燕等人作战。
又以徐庶、石韬、司马懿、法正为参军。
说起收法正,对张辽可谓是个大大的意外之喜,法正是扶风郿县人,张辽初时并没有想其他,不想在长安之战中,解救朝臣家眷,竟然救出了个法正,张辽也是直到回左冯翊时才知道的。
法正的父亲法衍如今在朝中任廷尉左监,法正随父亲在长安,也不足为怪。
既然鱼已到了网里,张辽岂能再放走,当即就邀法正去河东书院,法正也不是个安分恬淡的人,虽然年少,不过十七岁,却心怀大志,他早听说张辽的名声,堂堂征北将军、并州牧邀请,他岂会拒绝,便这样被张辽拐到了河东郡。
到了河东郡,张辽便不客气了,直接将法正、徐庶、司马懿、石韬几人任命为参军,参军的职位并不高,但却可以参谋军事,这几个人都是大才,但他们如今却都还年轻,没有成长起来,张辽让他们一边在书院继续学习,一边担任参军或其他职务,也是想给他们充分的历练机会,让他们成长的更好一些,作为人才储备。
当然,他储备的这几个人才可都是顶尖之属的。
除此之外,他将贾逵、王粲等人也在各曹掾之中做了任命,给他们历练成长的机会。
除了谋臣和属吏外,张辽对麾下几个大将也做了任命,他被拜为征北将军后,便向朝廷表奏了几个中郎将,朝廷同意了。
于是张辽以高顺、张郺、赵云、典韦、徐荣、张燕、毌丘毅七人为中郎将,其中徐荣和张燕本就是中郎将,又以徐晃、高览、牵招、韩却、郭成、牧寒、蒋奇等旧部为校尉,随着他的兵马扩张,这些将领的职务必须要提升了,如今他为将军,自然有了名正言顺的权力和机会。
两套班底建立起来后,一切都行动起来,先是军事,命典韦、赵云、张郺、毌丘毅率兵合力猛攻白波垒,荀攸和郭嘉作为参谋,将河东北部的白波军彻底拿下!
说来他曾为河东太守,但实际上一直没有全部掌控河东郡,汾河以北的六县,一直被白波卡在那里,难以北进,如此正好拿下。张辽甚至都没有亲自出动,他相信这般顶尖的配置,拿下个白波垒几乎是轻而易举。
而后,张辽又派徐晃东向进击河内郡,河内郡原本有张杨在,但张辽不久前却得知了个消息,南匈奴单于於夫罗劫持张杨,背叛袁绍,被袁绍手下大将麴义败于邺城,向东退走,进入冀州魏郡黎阳县内,攻破度辽将军耿祉的兵马,留在了那里。
这一段时期内,河内的情况可谓极为混乱,黑山军纵横其中,而今虽然东进东郡,但境内仍然有很多匪寇。
不过河内并没有太大的势力,加上河内无险可守,所以徐晃取河内还是不成问题的,除了取河内,张辽还要打探一下张杨如今的情况,看被於夫罗劫持后有没有危险。
历史上张杨被於夫罗劫持后该吃吃该喝喝,最后还做了河内太守,如今却不知情况如何,若是危险,总要救他。
夺取了河内郡后,以徐晃的稳重,守卫还是不成问题的,何况河内北部上党郡也属于他的,若是徐晃遇到其他势力进攻,上党的兵马随时可以从天井关南下,互为犄角,夹击来犯之敌。
至于河内太守的人选,张辽派手下人并不合适,但他却有个合适的人员,原东郡太守桥瑁,桥瑁当初被刘岱与黑山于毒夹击,退出东郡,留在原武一带,去年底曹操担任了东郡太守,桥瑁便没了官职。
如今正好表奏桥瑁为河内太守,他的兵马直接北上渡河,就能到河内郡,以桥瑁的能力,治理河内不成问题,他更与曹操、袁绍等诸侯有隙,与张辽也亲近,是最合适的人选。
反倒是张杨,虽然同是并州人,与张辽关系也不错,但张杨能力不足,坐镇河内,迟早出问题。
除了军事,张辽在其他方面也开始了大动作,先还是人才,他借助河东书院名声越来越响的契机,布了唯才是举令,广招学子令,扩大效果,如此召来的人才未必都是大才,但却是对基层人才的最好补充。
在农业上,张辽也做了一些调整,屯田自然继续开展,除此之外,他鼓励百姓种植棉花、油类等作物,尤其是棉花,此时并未推广,很多百姓冬天冻得都不敢出门。
棉花种植后,自然还需要有相应的纺织,张辽令马钧等机械营研制了纺车等物件,没想到马钧还就最擅长这方面的,无论是纺车还是织机,他都极为精通。
除了种植外,张辽鼓励百姓开蓄养家禽,开鱼塘,尤其是鱼塘,塘泥还能作为肥料,算是个农业小生态循环,眼下人并没有这种理念,但张辽有。
他知道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天灾仍然很多,而对农业伤害最大的除了旱灾,就是蝗灾了。因此张辽也让荀彧提前做了一些蝗灾的防范,比如家禽,蝗灾之时就可用上,虽然不解大用,但也有小用。
除此之外,张辽还让人尝试蘑菇等菌类的培植,农业遭害之时,菌类却是最好的补充,至于如何培养,张辽也不懂,但他知道培菌类最主要的是适合的环境,他只是点了下关节,至于能不能培植出来,他心中也没底,若是成功,自是大好,不成,也总算有个方向。
这就是明的根本,方向才是最重要的,有了方向,凭借人的智慧,总能搞出来。
最后就是盐池,如今张辽没有掣肘,直接强行接管了盐池,他如今动作太大,耗费钱财太多,盐池将是支持他开渠、建城、纳民等政令实行的重要资源。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