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始皇帝 > 第412章 疏不间亲,卑不谋尊

始皇帝 第412章 疏不间亲,卑不谋尊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11:23:48 来源:88小说

第413章 疏不间亲,卑不谋尊(12)

燕国,蓟城!

扶苏正在忙碌着,经常行走在山野当中,检查着移民工作。

燕国人口,也仅仅是一百五十多万。

可在今年的时刻,却是从齐国迁移二百万的民众到了燕国。

随着人口的增加,顿时给燕国带来巨大的压力,房子不够住,粮食不够吃,各种物资配备速度不够快,还有官员的贪污问题。

还有燕人与齐人之间的仇恨,彼此打架冲突等等。

各种繁杂的问题,叠加在一起,无数的小问题渐渐变为大问题,可谓是烦不胜烦。

诸多政务,也是让扶苏烦躁起来。

即便有赵高、李信等协助处理,可还是每天忙碌的脚不离地。

在烦躁的同时,扶苏心中憋着一股气,想要处理好种种事。

这是父王在考验他,他岂能让父亲失望,他要做的更好。

因为憋着一股气,扶苏做事情也更加的勤快,对美人不感兴趣,对高大奢华的房屋不感兴趣,对华美的衣服不感兴趣,经常骑着马,带领卫队行走在各个村落当中,进行着突击检查。

曾经在讲述尚书的时刻,老师说了,只要君王会发现贤才,任用贤明的人才,就可以垂拱而治。

曾经,扶苏也是如此认为。

可到了燕国一段时间后,却发现根本不靠谱。

他发现了很多人才,任用了很多贤明的臣子,可在突击检查的时刻,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做事情不及格。还有一些贤明的臣子,更是大肆贪污,贪污钱财丝毫不要脸面。

在事后被发现的时刻,还振振有词的找出理由进和借口。

扶苏愤怒之下,直接砍了这些官吏。

他只是心地善良而已,可这些贤明的臣子,却总是把他当成傻子。

杀了一些贤明的臣子后,很多秦吏在战战兢兢当中,做事情也是勤勉起来。

扶苏也发现,他识人能力很差,小人和君子不分,贤臣与贪官不分。

可既然分辩不出来,那就不要分辩了,多多检查,多多监督,官吏有问题那就解决官吏。

检查的频繁了,又是检查到底层,在田间地头行走着,经常询问着底层的民众。

在与农民交谈的时刻,不坐在板凳上,而是直接坐在草地上,或是坐在农具上;到了农民家里面,也不嫌弃农民家的碗破旧,污垢多,直接喝下去。也经常在农民家吃饭着询问着当地情况。

流利的燕语,更是让当地的农民亲近着。

而到了移民的村落,就是说着一口流利的齐语。

行走的多了,检查的多了,发现的问题也多了,做的好给予奖励,做的不好给予养成。

渐渐的,能者上,能者下。

燕国也开始稳定起来。

其他高大上的东西,暂且谈不上,可也让民众吃饱饭了,不用饿肚子了。

暂时稳定下来。

此刻,扶苏正在翻阅着奏折,此刻燕国仅仅是四百万不到,可每天还是有大量的奏折,赵高处理一部分,他处理一部分,可依旧是问题很多。

就在这时,章邯走进来,上前道:“拜见太子!”

扶苏微微点头,说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章邯说道:“就在不久前,大王更改称号,秦王消失而去,用着始皇帝代替。以后,只有皇帝,没有秦王。

不久后,又是有齐儒邹露劝说着大王,大王事后决定实行分封制。

不对,应该是郡国分封制,在郡县制为主导的基础上,又是添加分封制为辅助。

册封十三个封国,还有五十多个诸侯采邑,涉及的人口有一千二百万之多,堪比二十年年前的大秦!”

想着如此多的人口,尽数分封出去,章邯就是心神颤抖,大王也太大方了。

扶苏微微点头道:“昔日,父王就是想要分封天下,只是因为时机不成熟,暂时放弃了。到了后来,攻克东郡的时刻,开始军功变革,开始底层士卒的食邑册封,这算是最早的分封吧!”

“随着赵国灭亡,大量的底层士卒,中层将领,获得了食邑和耕地。虽然食邑的规模不大,仅仅是三户,五户,十户等,可却是大王怜爱底层士卒,恩惠底层士卒。”

“那时,大秦因为财政不足,土地不足,对于诸多的列侯只是给予承诺,并未真正的兑现食邑,可现在只剩下楚国了,灭亡楚国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很多臣子等不下去了,想要提前开饭!”

章邯说道:“不只是如此。大王册封的十四个封国当中,只有仲父吕不韦的平原国,还有长安君的封国未定。至于剩下的封国,因为诸多的皇子尚且年幼,不能就藩。可随着这些皇子的长大,他们会成为一方藩王,称孤道寡,权力赫赫!”

扶苏说道:“这样也好。大户人家在分家的时刻,嫡长子继承多数的家产,多数的田地,奴仆等等。至于其他的嫡子,庶子等,也要按照礼仪,给予部分的家产。家产可能不会太大,也可能不会太少。”

“总不能让弟弟们净身出户,尽数的饿着!我为太子,要继承秦王之位,享受至高荣耀;那些弟弟们,难道不该称孤道寡吗!”

章邯说道:“太子仁慈。大王有十二个儿子,却是拿出九块封地,给予九个王爵!根本不够分。”

扶苏说道:“是呀,不够分。难道父亲要增加封地吗?”

章邯说道:“大秦的领土是有限的,不可能拿出无限的耕地,赐予诸多的皇子;大王又是规定了,秦国旧地,韩赵魏等为不封之地,任何君王不得以任何的名义,册封给他了么,若是违背此言,天诛地灭,万民讨伐。”

“分封的土地,只能是燕齐楚,会是靠北,或是更加靠南。”

扶苏说道:“这次分封是最大的一次分封,至于后面的分封诸侯,不论是国土面积和和食邑,皆是要谨慎很多。”

章邯说道:“不只是如此。以后的诸侯册封,可能更加的靠南方,或是靠北方。只是将亲近的臣子,亲近的兄弟等,册封到蛮荒之地,人口稀少之地。试问一下,这是赏赐,还是惩罚!”

扶苏哑然无语。

如今,册封的郡县,主要是肥沃之地。

册封食邑,册封诸侯国,这是君王的赏赐。

只是北方很多地区,都是草原地带,都是沙漠之地,都是不毛之地,难以长出庄稼,气候又是寒冷,只能放牧牛羊。这样的环境之下,不适合人繁衍生息;

同样南方的很多地区,皆是崇山峻岭,皆是潮湿闷热,还有瘴气,也是不适合人类生存。

把有功的臣子,册封到那些地区,这是赏赐,还是流放。

很多的臣子,也不愿意前往这些地区。

章邯说道:“某些封地发展潜力巨大,君王若是仔细经营,可能变得富裕而强大。那还是有藩王威胁大秦,威胁着秦王。太子呀,你要早点做打算。不然曲沃代冀,小宗夺取大宗,不久后便会发生!”

扶苏喝道:“住口,他们是我弟弟!疏不间亲,卑不谋尊!而今,你却是挑拨我,对兄弟动手,世人会如何看我。

世人只会嘲笑道,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

“父王说过,兄弟都是不相信,难道相信外人吗?难道觉得,外人比兄弟更为可靠吗?”

“父王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国家叫汉国,有一个君王叫汉文王,几个弟弟皆是因为意外死亡,只有一个弟弟活着。然而汉文王不仅没有体恤关怀弟弟的心思,反而对弟弟心存忌惮,寻找了一些理由,以弟弟刘长不遵守法度,不叫国君而叫哥哥而有罪,网罗造反罪名,把弟弟活活饿死了。”

“哈哈,真是无耻小人!当年的时刻,我经常叫父亲,而不叫父王,父王也没有治我的罪名。”

“有臣子诬告弟弟,汉文王更是假惺惺的推让三次,似乎要假装兄弟亲近,又是要扮演大义灭亲,似乎觉得不够,还在史书上不断的丑化弟弟,把弟弟写的跋扈而愚蠢。”

“只可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早就看破了汉文王的假惺惺,直接化为民歌讽刺。君王虽然厉害,可堵不住悠悠众生的嘴巴。”

说着,扶苏不由的想到父亲的告诫。

为君王,要以德治国。

君王有德有才,可为英明君王;君王有德无才,还能当傀儡;可君王无德无才,必然死于非命。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汉文王想要杀弟弟,总是能找到理由,送上的贡品不好,不遵守礼仪,不遵守法度,不孝敬。

小羊不论是在上游喝水,还是在下游河水,还是不喝水,在狼的眼中皆是有罪。

刘长,为何而死,不是无德无才,而是有德有才,爱惜民众,治国有方。

汉文王容不下,一个有德有才的弟弟,容不下一个受到封地民众爱戴的弟子。

章邯说道:“太子仁慈,只是好大哥,必然不是好君王。”

扶苏说道:“兄弟尚且不能容下,又岂能容得下臣子。章邯,你也不想我成为无情无义无德之辈吧。!”

章邯哑口无言。

扶苏说道:“孔子言: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焉。君子的道德就是风,小人的道德就是草,草往哪一个方向倒,不是草的责任,是风的责任。

君王尚且坑蒙拐骗,岂能要求民众们诚实守信;君尚且做不到爱惜弟弟,岂能要求民间行孝道;君王尚且是奢华铺张,却是要求官员节俭,不贪污,这可能吗?”

“昔日,秦国君王多数不守信义。蔺相如曾言,秦自缪公以来二十馀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君王尚且德行低下,秦吏的品德又能高了多少,故而秦吏多贪污,多违法不轨。父王多次杀戮,可贪官却是越杀多,杀不胜杀。”

“故而父亲告诉我,为君王要以德治国。君王艰苦节约,才有资格要求秦吏不贪污;君王爱惜民众,才有资格要求秦吏爱惜民众;君王勤政做事情,才能要求秦吏做事情勤快。君王的德行,影响着臣子的品德。”

“我宁可事后率领大军平叛,也不愿用莫须有之名,杀害弟弟!”

章邯说道:“太子仁慈!咸阳才是天下中心,而燕国太过偏僻,远离咸阳城,远离君王。若是有奸臣,向君王劝谏,说着太子的坏话,太子可能出现意外。”

扶苏却是沉默了,说道:“稍后,我会给父王书信!”

章邯告辞离去。

扶苏深吸一口气,似乎想到什么。

有一丝丝不安。

章邯是小人,品德上有问题,可还是要留下。

……

咸阳城,秦王政正在批阅着奏折,奏折很多很多。

虽然多,可还是有条不紊,还是秩序井然。

奏折一个接着一个批阅着。

忽然看到一个奏折,这是太子扶苏的奏折。

在奏折当中,扶苏介绍了燕国的移民情况,介绍燕国的治理情况,还说想念父亲,想要归来,请求父亲批准。

“疏不间亲,卑不谋尊!只可惜扶苏还是有不安之心!”

秦王政微微叹息。

“不相信兄弟,而是相信外人,这是何等的愚蠢!”

合上书信,秦王政行走莫名的悲哀。

感觉扶苏一点也不可爱了,没有少年的时刻可爱。

少年的时刻,扶苏是一个心地善良,做事情毛躁,可心中有理想,有着民众,可长大了私心却是在增加。

担心臣子向他说着谗言,太子之位不稳定。

想着这些,秦王政开始写起书信。

很多时刻,儿子不懂事,开始急躁。

“自古欲为大事,静而无躁,安强有调。道、术、法、形、势、权,帝王六要。春秋战国之家,皆售于诸侯,王者之术也。其性则法、儒、兵、墨、道、商、阴阳、杂家、农家、等是也,皆有政行之道。而理其宜者,法、墨、儒三家。”

“帝王之学,短则为平衡均势,长则为社稷久远!”

接着,又是讲述起早年当秦王的经历。

先罚后赏,民众敬畏;先赏后罚,民众怨恨。

这是最为浅显的帝王术,只可惜当时仅仅是十三岁的他也不懂,做事情也没有做好。

所幸的是,不懂也不要紧,问题也不大。

秦法的苛刻,给了民众敬畏之感。

很多民众即便是怨恨社会,仇恨社会,他们敢于报复社会吗?

不敢,只能是忍受着!

同样,臣子和民众受到君王的责罚后,即便是怨恨不已,可也不敢表露,反而要做出恭顺的样子,做出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的样子,不敢将自身丝毫的怨恨外泄出去。

很多臣皆是说,太子为社稷之祭器,不可轻动。

太子若是长期远离都城,会造成社稷不稳,天下不稳。

可秦王政却以为,太子需要历练。

太子生在王宫,长在妇人之手,可能会很多的典籍,可就是不知民间疾苦;可能知道儒家的仁,却是不知仁政爱民;可能知道很多的权术,可唯独不知底层民众的生活。这样的太子,成为君王后,是极度危险的。

可能社稷不稳,江山崩塌。

作为太子,在年幼的时刻,应该在民间多走动一下,多体会底层民众的生活,多增加一些社会认识,了解一些五谷的价格,民众吃什么,底层民众过着什么样的日子。这样的君王,才是合格的君王。

君王与太子应该分工,君王坐镇中央,威慑群臣;太子巡游地方,威慑地方豪强;

或是太子坐镇中央,君王巡游四方,威慑豪强。

若是太子长期生长在宫中,不知底层民众的生活,缺乏对军队的有效掌控,每天看一些奏折,这些奏折只是臣子想要让君王看到的奏折,长期下去,绝对是地方混乱,朝堂混乱。

地方官吏贪污,豪强兼并土地,底层民众水深火热,可君王却不知,以为国家在盛世当中,如此国必亡。

想要成为合格的君王,要做到几点。

第一,要掌控兵权,有兵就有权,若是君王打仗取胜,更是有威严。

楚国言,君王三年不出兵,死不从礼。

意思是说,楚国的君王连续三年都没有打过一场漂亮的战争,死了之后尸体就不能进入宗庙,也就是说不能得到祖先的尊敬和祭祀。

同样很多问题,皆是可以用战争解决。

臣子们轻视君王,觉得君王无能,那就打一场胜仗。

国内豪强众多,土地兼并厉害,那就对外打一场胜利。

变法遇到瓶颈期,诸多的旧臣反对,可以用对外战争,打一场胜仗解决。

贪官众多,民众被压榨,直接对外开战,打一场胜仗可以解决。

君王在治理朝堂的时刻,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当难以搞定的时刻,群臣反对的时刻,直接强硬的推行,这是最傻最无用的手段。而是用对外开战,用着浩大的胜利,解决一切。

任何的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朝堂问题,社稷难题等等,皆是可以用对外战争解决。

当然,如果没有打了胜战,反而是败战,可能王位不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