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始皇帝 > 第314章 巡游赵地

始皇帝 第314章 巡游赵地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11:23:48 来源:88小说

第315章 巡游赵地(12)

站在平原君的坟墓前,赵政想到了昔日的事情。

昔日,父亲只是来自秦国的一个人质,地位卑微。

在长平之战时刻,父亲逃亡而去,回到秦国。

那时,母亲和他留在邯郸城,那时他仅仅是两岁,只是一个孩子。

赵人想要杀死他们母子,用来泄愤。

平原君出手了,保全他们母子。

平原君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个是罪不加妇孺,打不过秦人,为何要拿妇人和孩子出气;一个就是为适当的投资。

在邯郸城的那段岁月,赵政过得很是不错,皆是因为平原君庇护。

到了后来,平原君更是让自己的女儿阿房与自己定亲,彼此有了姻亲。

只是岁月恍惚,平原君已经去世。

阿房,也是死在意外当中。

就连平原君的几个儿子,也是陆续参军,与秦人大战,然后死在前线当中。

赵戈,是平原君最后的儿子,也在不久前被杀死了。

平原君一生贤明,可最后却是绝嗣,这是何等的残忍。

“君上呀……”

赵政叹息着,开始取出诸多的瓜果,诸多的点心,还有粟米等,整整齐齐放在平原君的坟墓前,恭敬的跪拜下去。

君王至高无上,多数情况是不会跪拜的。

唯有在祭祀祖宗,才进行跪拜。

可这位前辈,值得他跪拜!

跪拜之后,赵政又是对坟墓四周,进行了维修,规整了一番;又是下令,在平原君坟墓,方圆十里的范围,不得砍柴;又是让十五户人家,为平原君守灵,负责一些祭祀活动,清扫坟墓的活动。

处理完毕后,赵政离去。

只是一个插曲而已,继续巡游赵国,观察着赵国的种种。

很多观念也在改变着。

连续的战乱,赵国民众陷入极端穷困当中,家中没有粮食,就连吃草也是困难。

赵国的经济,陷入崩溃当中。

很多民众缺少粮食,陷入饥饿当中,就是吃糠皮,吃着野菜,也是困难的事情。

按照秦国过去的规矩,应该是以工代赈,修建道路,修建城墙等等,为民众创造就业岗位,然后发钱发粮食给民众,这样可谓是一举数得。

朝廷可以修建工程,这是一得;

民众得到粮食,得到钱币,这是二得;

可以避免民众不劳而获,这是三得。

赵政也打算,以工代赈。

可在这时,赵国的一个官员,却是直接劝谏道,以工代赈不可取,在赵国实行不通。

并提出了诸多的理由。

关键的一个理由是,流程多了,官员会贪墨。

减少流程,可减少官员贪墨的机会。

思索许久后,选择直接赈灾,直接给予民众粮食。

直到三个月后,到了夏季收割的时刻,才停止赈灾。

随着赵国的崩溃,地方政权也是塌陷,盗贼横行。

这些盗贼,有的是在赵国时代的黑户,因为苛政猛于虎,若是安心的当着赵国民众,每年要缴纳大量的税收,辛苦一年还吃不饱肚子。要去前线打仗,可能丢了生命。

很多赵人为了逃避赋税、徭役、兵役等,陆续逃亡到了大山当中。

在山区开耕耕地,建立房屋,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还有一些盗贼,属于秦灭赵之后,流窜的赵卒,他们逃亡到大山当中,落草为寇;

还有一些盗贼,乃是赵国的权贵,在赵国灭亡后,不甘心当着平民,而是逃亡到了大山当中,当着伯夷叔齐。

只是这些伯夷叔齐,不仅有粮食、钱币,还有武器等等,战斗力极为凶悍。

这些人汇聚在一起,形成了赵国的盗贼.。

秦国占据赵地之后,要歼灭这些盗贼。

这无关对错,只是立场而已。

然后,秦卒出动,剿灭着盗贼,进行治安战。

双方不断的交战。

盗贼开始了游击战,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双方交锋不断。

而治安战,可要比正规战困难了很多。

很多盗贼盘踞在山岭当中,拒绝成为秦民,时常攻击秦军。秦军若是人数少了,打不过,属于送人头;可若是人数多了,这些盗贼又是会流窜跑路。这些盗贼与秦军在不断游击战。

激战半年之久,秦军出击了多次,结果战果寥寥,反而是折损钱财无数。

这些盗贼,好似苍蝇一般到处嗡嗡嗡响动。

到了最后,很多秦军士卒在歼灭一些大的盗贼团伙后,也是躺平了,放弃消灭盗贼,而是改变着手段。

于是,这些气势如虹,强大无敌的秦军,不畏惧任何强敌,第一次畏惧了,选择和解。

当然了,这也是下面的县令们选择和解。

汇报到秦王这里,却是说着已经消灭了盗贼。

境内安全无忧,没有任何的隐患,没有任何的盗贼。

借助黑冰台,赵政得知了这些县令,谎报军情,欺骗君王。然后,赵政也选择了沉默,选择视而不见,默认了县令剿匪的战绩。

在这些问题之外,还有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

所幸的是,在经历经济崩溃,粮食匮乏,治安混乱,剿匪失败,官员贪墨,恶霸横行等等问题后,大约是半年多的时间梳理,在逐步的的治理下,逐渐从重病患者变为轻病患者。

此刻,说着赵国人民多么幸福,多么生活过得好,只是扯淡而已。

此刻赵国,也只是从极坏的局面,变为相对坏一点。

从饥荒状态,变为半饥荒状态。

在半年前,很多的赵国民众,因为粮食不足,饿死无数;可到了现在,却是变为半饥饿状态,多数民众依旧吃不饱,依旧还是粟米,野菜,糠皮,树叶等杂合在一起,作为主要食物。

可至少好了一点。

民众不怕生活环境差,就怕活着没有希望。

只要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很多民众都是会欢快的笑起来。

经历半年多的巡游,秦王政行走在赵国各地,巡视一圈后,再次回到邯郸城。

在王宫当中,以卫缭、李斯等人为主的秦朝官吏,正在辛苦忙碌在,在不断处理着诸多的账目,算筹在不断的计算着,算盘在响动着,进行数据统计。

赵政进入的时刻,他们正在忙碌。

似乎太忙碌,根本没有看到这位秦王。

赵政也没有打扰他们,脚步变得轻微起来。

到了一个座位上,坐下来,翻阅着账本,

在账本上,记录赵国的诸多数据,从户口数量,人口数量,男丁数量,孩童数量,耕地数量,地租数量,府库财政,各地夏收情况,农具数量,耕牛数量,粮食损耗,钱财补贴等等。

从方方方面面,都是进行统计。

很多东西,可不进行管理,可却不能不知道。

君王对国家治理的第一步,就是要足够的了解,只有了解的时刻,才能实现相应的政策。

许久之后,卫缭放下账目,松了一口气。

这时,才发现秦王来了。

卫缭上前,拜见道:“臣,见过大王!”

赵政问道:“情况如何了?”

卫缭说道:“情况不好,应该是极端的不好,各种问题众多。大秦最大的错误,就是灭亡了赵国。灭了赵国之后,不仅无法收取赋税,还要不断为赵国输血,输送各类粮食,耕牛。”

“而赵地状态不好,三年内不要想征税了,第一年让民众换过一口气,从饥荒状态,变为半温饱当中,勉强苟活着;第二年,让民众可以吃一顿饱肚饭了,家中结余一点粮食;第三年,从半温饱当中,变为七层的温饱。”

“第四年,第五年,可以让民众家中有一些存粮,可依旧是赤贫当中。”

“只有第六年,才可以尝试着向赵国征税,可徭役,口赋,算赋等等也药减半,不能增加太多。民众过得很苦,经受不住太多的折腾。”

卫缭一边说着,一边在抱怨着。

同时说着一些数据情况。

秦国灭亡赵国,从秦王政五年开始准备,到了秦王政十一年结束,持续了六年时间。

在这个过程当中,损耗了无数的钱财,损耗了无数秦卒的生命。

尤其是最后一年,出动七十万秦卒,又是动员百万民众运输粮草,对秦国造成的损耗死巨大的。

在灭亡赵国后,面临的是一个烂摊子,赵国民生凋敝,禁忌崩溃,民众在饥荒当中,贪墨横行,各种问题众多,为了维持赵国的统治,秦国不仅不能征税,反而要从秦国运来大量的粮食,用来赈灾。

还有抽调大量的官吏,用来维护秩序,建立稳固的统治。

大战的损耗,战后重建的损耗,两者叠加在一起,几乎掏空了秦国的国库。

到了现在,秦国国库空虚,已经可以让老鼠大哭一场了。

灭亡赵国,不仅没有让赵国的人口,财力,物力等,转化为秦国的国力,反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增加财政负债。

这也导致,秦国在五年内,不要想着征伐其他国家了,因为没钱了。

只有五年多的休养生息,秦国才彻底消化赵国,让赵国从负资产,变为正资产,才能从容的前去灭其他的国家。

当然了,秦国也可以不管不顾,不管赵国的民生,直接在第二年进攻其他国家,加快灭国速度,可这样只管杀不管埋,长期下来,问题很大很多。

最后的结果就是,根基不稳,地动山摇。

赵政笑道:“这不很好吗?心急吃不了热乎的食物,做事情不能急躁,越是急躁,越是容易出问题。当年的时刻,秦昭王让白起进攻邯郸,可白起就是不出兵。”

“理由是,邯郸打不下,就是我出兵也是打不下邯郸。”

“寡人不佩服白起百战百胜,而是佩服他百战百胜,却丝毫不骄傲,没有一丝傲慢。敢于说自己不行。

寡人时刻用武安君的例子告诫自身,秦军纵然是百战百胜,可士卒可以变得骄傲,可以变得傲慢,可寡人不能傲慢,反而越发傲谨慎,越发要胆怯。”

“灭亡六国之战,寡人不会追求快,反而会追求慢。灭亡赵国之后,修养生息五年,然后再伐韩国魏国。花费一年多时间,灭亡韩国,魏国,然后花费三年时间,将其吞并消灭。”

“然后花费三年时间灭楚,一年时间灭燕国,三年时间灭齐国!”

“今年是秦王政十一年,接下来,寡人打算花费十六年,灭亡剩下的五个国家。到了那时,也不过是秦王政二十七年,那时寡人也仅仅是四十岁。四十而立,寡人,还等得起!”

年轻就是最大的本钱,他不是垂垂老矣的君王,只是二十四岁的年轻小伙子。

年纪轻,有足够的时间等待。

有足够的时间,吞并并消化六国。

卫缭说道:“大王,完全不必如此。赵国为天下第二强国,灭亡赵国,秦国较为吃力,需要六年攻赵,灭亡赵国;还需要五年时间,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可接下来的韩国,魏国皆是弱国,一年就可灭亡,一年修养就可以。”

“灭亡燕国,一年就可以,不需要休养生息;至于灭楚国,只需要两年,不需要休养生息;灭亡齐国最多一年,也不需要修养生息。”

“今年为秦王政十一年,最多十年,就可以平定天下。那时为秦王政二十七年,大王不再是秦国的王,而是天下的王。”

这时,吕不韦开口道:“大王,十年太长了。至于五年休养生息,恢复秦国国力,还是太漫长了。修养三年足以,三年后就可以攻伐韩魏了!以秦国现在的国力,最多六年就可以了。”

说道这里,言语有些激动。

赵政没有回应,而是看向其他的臣子。

杨瑞和说道:“最多六年。”

王翦说道:“不会超过十年。”

蒙武说道:“六年适合!”

其他臣子,也是纷纷开口。

都是觉得秦王政,十六年时间灭亡剩下的五国,速度上太慢了,还需要加速,变为十年,乃至是六年较为适合。

灭亡六国,秦王不急,可臣子们急躁。

秦王不急,是因为秦王很年轻,仅仅是二十四岁,还能继续熬下去;

可很多臣子却是不年轻了,吕不韦已经五十三岁,算是半截身躯入土了;卫缭也是四十三岁了,也是老年人了。蒙武也是四十五岁了,至于王翦五十二岁,杨瑞和六十二岁等,更是老年人为主。

看着秦国的臣子,很多臣子年龄不轻了。

多数在四十岁以上,很多还是五十岁的老人。

就连最为年轻的李斯,也是三十五岁了。

他们年纪大了,不想要熬下去了,至少要在入土前,看到大秦灭六国,这样才能含笑九泉。

到了他们这个年纪,对于权力的追求**不大了,反而对身后名追求很大。

若是能在史书上,留下灭一国的威名,也不愧一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