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始皇帝 > 第293章 攻占代郡,擒赵嘉

始皇帝 第293章 攻占代郡,擒赵嘉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11:23:48 来源:88小说

第294章 攻占代郡,擒赵嘉(求订阅)

扶苏问道:“为何?”

芈倩说道:“何为道理,何为道德,何为对错?强者就是道理,强者就是道德,强者就是对错。可刨除这些光环,你父王,与赵王偃、齐王建、楚王完等没有什么区别。秦国与赵国,楚国等,没有什么区别!”

“这个世界,本质上是丑恶的,是令人恶心的。你要学会适应这一切。”

扶苏说道:“孩儿,还是不解!”

芈倩说道:“大秦有文字狱,可齐国也有文字狱,各国也有文字狱。杨朱家的很多典籍,因为被君王忌惮,直接被焚毁了。那有什么言论自由,只要你说到了某些人的痛点,立刻有很多人前去焚烧伱的书籍,毁灭你的身躯。”

“扶苏呀,你还是小孩子,还是不懂得这些。可等你长大后,你就会明白这一切了。商君焚烧圣人的典籍,还不是向齐人,晋人学习而来的。”

扶苏告辞离去。

心情抑郁着,闷闷不乐,三观遭遇毁灭性打击。

陷入心灵的崩溃当中。

赵政得知消息后,只是沉默着,并没有去安排什么。

这是扶苏必然要经历的。

何为君王?

很多人以为君王,是高高在上,掌控一切,大权在握,想要杀谁,就是杀谁。

可赵政当了秦王很多年,却只有一个感觉。

君王,是一个恶心的职业。

君王,浑身都是脏的。

就连青楼的妓女,也比君王要干净很多。

若是不能克服心理的洁癖,也不要想着当太子了,不要想着当秦王了。

这是对扶苏的考验。

若是扶苏不合格,那就选他的弟弟。

大号失败了,小号继续练,终究能找到一个适合的太子。

……

关中的北部,为渭北高原。

这里是漫长的黄土高原地形。

在这里,表面覆盖着厚厚的黄土层,黄土层的厚度达到数十米,有些地区甚至能够达到上百米的厚度。

形成了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最早的起源之一。

在禹贡当中,直接把黄土当成了上等的土壤。

因为黄土稀疏,容易耕种。

当然了,黄土也容易遭受于是侵蚀,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貌,沟谷众多,地面破碎,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峁等彼此交杂在一起。

黄土地貌的主要类型,这实际上是当地群众对于黄土高原上桌状黄土高地、梁状和圆丘状黄土丘陵的俗称,是由于外力作用侵蚀时间和强度的差异而造成的。

这里复杂的地形,不利于行军。

因为山谷地形,容易遭遇敌人的拦截,或是伏击,根本来不及提前预警。

此刻,却是有一只秦军在黄土高原上前进,在山谷沟壑当中行走。

李信率领五万的秦军,向着黄土高原北部前进着,所幸秦人向导熟悉这里的地形,又是在秦国境内,相对安全一些。可即便是如此,大范围的行军也是出现各种问题。

很多小的问题集中在一起,形成了了大的问题。

为了避开赵人的侯谍,秦军行走速度很快,日行军为百里。

这样的行军速度,其实很是危险。

因为体力消耗巨大,一旦遭遇敌人的袭击,可能秦军士兵因为体力不足,陷入灭亡当中。

不过在秦国境内,却可以不在乎体力的损耗,快速前进。

下午的时刻,军队停息下来,开始安营扎寨,四周的步兵分散开来,进行警戒。

士兵们从马匹上,开始取出干粮,开始吃起来。

干粮,是肉罐头,高糖、高盐、高油脂。

在初期,战争不频繁,动员军队数量少的情况下,还能供应军队所需;可随着军队数量增加,军队出动时间增加,战场持续时间增加,罐头也是成为特供产品,用来奖励少数将士。

只是这次远征,为了节省口粮,全部用肉罐头。

铁罐头分为两层,外层放着生石灰,放入铁罐头,倒入清水,盖好等一会。

食物就变得热乎了,可以食用了。

这也节省了打柴火。

毕竟五万军队,每天生火做饭,需要消耗的木柴是众多的,花费的时间也是众多。

而生火做饭,可能暴露军队的位置,给军队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可有了生石灰热饭之后,就是方便了很多。

等到食物热的时刻,众人开吃起来。

吃完之后,就是倒头就睡。

等到醒来的时刻,就是继续前进。

行走七天后,终于走出了黄土高原,进入平草原当中。

在几千年后,这里就是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地,属于大范围的沙漠地带。

可现在,水土还保持的较好,还是一片平原地带。

确定方向,李信松了一口气。

大军继续前进,到了代郡。

到了赵国的领土。

在这里,有赵国修建的长城,用来防备匈奴,李牧在这里建设了诸多烽火台,防备匈奴袭击。可是自从李牧钓鱼成功,成功的消灭匈奴主力后,边疆的防御就是相对空虚起来。

北方广大的平原上,面积之大不逊色于六国领土,可这里降水少,草原为主,只适合长草,不适合种植庄稼,只能是放牧牛羊为主,逐水草而居住,恶劣的生存环境,落后的放牧,导致地广人稀。

人口数量,二百万不到。

在二百万人口,分散在不同的区域,化为不同部落,彼此联系很差。

交通的不变,连续的不畅,导致想要在草原上诞生大一统政权很难,想要诞生草原秦始皇嬴政也很困难。

即便是诞生了秦始皇,也是呈现分封制的形态。

很多部落的首领,对于部落有绝对的掌控权,所谓的可汗,单于等,只是部落联盟的首领。

若是处在弱势上,被其他人弑杀,取代自己。

而草原经济的不稳定性,也导致草原经济脆弱至极,可能一场雪灾,就是导致一个小部落覆灭。

在战国末期,匈奴部落初步开始完成整合,开始实现大一统。

在之前,进攻赵国边境的匈奴,就是完成了相对的统一。

匈奴部落,可能人口不到八十万,男丁也就二十万出头,这二十万人也就是二十万军队。

在李牧消灭匈奴十多万大军,这样意味着匈奴有一半的男丁,直接被李牧消灭了。

匈奴的这些男丁被消灭,导致匈奴内部的矛盾爆发。

一个匈奴部落衰落,其他匈奴部落不会上帮助,反而会出兵消灭,吞并。

此刻,北方草原当中,匈奴部落因为战败,男丁减少,无力入侵赵国;同时战败后,引发的内乱,也是让匈奴无暇南下。

李牧率领的代郡边军主力南下,与秦人交战。

此刻,守卫在代郡的赵军,只是老弱病残,兵力上不到五万,还分散在广阔的区域。

呜呜呜!

这一刻,号角在响动,李信率领骑兵开始攻击城池。

代郡的城池,与内陆的城池不一样。

在内陆地区,各国皆是善于攻击城池,故而城池高大,城墙多数为十米以上,城池当中有各种防御设备;可在代郡地区,主要敌人是匈奴人,匈奴人不善于攻城,城墙也没有必要修建的那么高,也就三五米就差不多了。

骑兵,用着钩索,就是能快速的攀爬上去。

或者是,干脆五六个士兵,直接搭着人梯,也能快速的翻越过去。

城池的烽火点燃了,很多代郡老卒就打算反抗,却是看到熟悉的面孔。

这是秦人骑兵。

秦人在高喊道:“李牧已投降秦国,秦军已经破邯郸,投降不杀!”

“李牧已投降秦国,秦军已经破邯郸,投降不杀!”

“李牧已投降秦国,秦军已经破邯郸,投降不杀!”

“李牧已投降秦国,秦军已经破邯郸,投降不杀!”

无数的秦人骑兵,在高声叫道。

本来打算抵抗的赵卒,立刻放下武器,主动打开城门投降了。

投降,一点也不丢人。

吴起说过,三晋的民众处在四战之地,人民心情温顺,皆是顺民为主。民众经常打仗,颇为疲惫,故而轻视将领的命令,没有拼死作战的决心,一旦遭遇挫折,立刻溃败投降。

代郡的民众也是如此。

若是说代郡的民众,热爱赵国,爱戴着赵王,只能说想多了。

代郡的民众不爱赵国,只是爱自己。

匈奴打来的时刻,代郡民众会为保护自己,与匈奴进行血战;可眼前的秦人,已经攻克邯郸城,还有必要打仗吗?

或者说,打仗是赵国贵族的事情,与赵国民众何干。

赵国存在,民众过着苦日子;

赵国灭亡了,民众还是过着苦日子。

既然如此,为何要反抗秦国,直接投降,直接躺平。

难道不爽吗?

秦军所到之处,很多城池在沦陷着。

民众不想战斗,纷纷打开城池投降,城池沦陷速度太快了。

李信也是惊讶不已。

可看着赵人麻木的样子,看着他们身躯骨瘦如柴的样子,又是化为沉默。

稍后,李信开始宣布着命令。

直接斩杀一些赵人贵族,然后将这些贵族的土地当中,一半分给普通的民众,用来拉拢人心。

本来还犹豫的民众,投降速度更快了。

只是短短半个月时间,秦军攻占了整个代郡。

前太子赵嘉,想要率领大军抵抗,可却是被四周的士卒捆绑,直接押到了李信面前。

赵嘉问道:“秦人,可攻克了邯郸?”

李信说:“没有!”

赵嘉又是问道:“那李牧投降,也是假的?”

李信说道:“自然是假的!”

赵嘉说道:“你们在骗人。”

李信说道:“是呀,我是在骗人。可你说代郡的民众。是愿意相信我的假话。还是愿意相信你的真话?”

赵嘉立刻哑口无言。

李信冷笑道:“军功制,率先起源于赵国,赵鞅多次给予许诺。可到了后来,赵王却是多次无信,给予将士的赏赐多数无法兑现,民众越来越不信任朝廷。若无厚利大赏,士卒绝不会死战。”

“就连李牧出征匈奴的时刻,都要提前给予士卒赏赐,士卒才肯血战。因为赵人知道,不论是战争之前,君王和将领许诺的再好,可在战争结束后,随时有反悔的可能性。只有在战争前,提前领取赏赐,这样才不亏本!”

想着这些,就是哈哈大笑起来。

感觉前所未有的舒畅。

在大军越过黄土高原,进入草原当中,迂回攻击代郡的时刻,李信心中也是颇为忐忑,颇为不安。

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做好全军覆灭的准备。

可谁曾想,仅仅是十多天,就是攻克了代郡。

这样快速的攻克代郡,李信都有做梦的感觉。

秦人士卒每到一个城池的时刻,都是宣传着,“秦人已破邯郸,李牧投降”,这样的谣言满天飞;可在同一刻,赵人官吏也在打击着谣言,不断辟谣“邯郸还没有攻破,赵军还在抵抗着”。

可在听了正反言论后,代郡的赵人民众却是率先相信秦人的言论。

赵人内部,赵人坑赵人极为严重。

当外扩无力的时刻,只能疯狂内卷。

赵王,还有诸多的赵国官吏,不断的欺骗着民众,公信力在不断下跌。

民众被欺骗的多了,也渐渐的精明起来,听到一些语言后会下意识的反着思考。很多时刻,赵国民众宁可想象秦人的言语,也不相信赵国官吏的言语。

国无信而不立。

过去的时刻,李信也是一只半解。

可现在,却是理解深刻。

“押下去!”

李信挥挥手,士卒上前提着前太子赵嘉离去。

根本懒得理会。

区区赵国前太子而已,狗都不如的东西,根本不值得他关注。

……

打开地图,李信看着地图。

在地图上,秦军一分为二,一部分秦军南线从漳河进攻着赵国南面,一部分从太行孔道出来,进攻赵国的平阳、番吾等地。

赵国勉强支持住,可动员能力达到极限。

可在现在,最北方出现一只秦军,占据了代郡。

接下来,秦军可以南下进攻邯郸,也可以进攻李牧的大军。

在三路出击下,赵军的防御口子彻底被撕裂开来。

“不知,大王的这个锦囊是什么?”

李信想着,打开了第三个锦囊。

……

pS:战国时代有文字狱吗?答案是有的?

商鞅焚烧书籍,这就不多说了。

可七国的君王,却是默契的焚烧和毁灭杨朱家的典籍。

在战国中期,杨朱家是显学,正所谓“非杨即墨”。可后人翻阅书籍的时刻,已经找不到杨朱家的文章和典籍。

有的只是断章取义的,拔一毛而利天下而不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