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始皇帝 > 第244章 秦王的试探

始皇帝 第244章 秦王的试探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11:23:48 来源:88小说

第245章 秦王的试探(求订阅)

随着令旗的挥动,大军在变化着阵型。

在旁边的沙漏,也在计算着时间。

蒙恬在讲述道:“大王,行军打仗最重视阵型。第一是阵型,第二是阵型,第三也是阵型。在交战的时刻,谁能快速的凝聚出阵型,谁能开始的变阵,谁能在敌人的冲击下保持阵型完整,谁就是胜利者。”

“人数越少,凝聚阵法时间越短;越是人数多,凝聚阵法时间越多。”

“比如探马在十里外发现敌人,敌人的骑兵会率先冲击而来,要在半个时辰当中,从行军大阵变为防御阵型。

若是敌人骑兵冲击而来的时刻,大军还未凝聚才阵型,或是阵型配合不好,有疏漏的地方,或是阵法不好,都会带来致命大打击!”

“在平原之上,还能靠着骑兵提前发现敌人。可到了群山当中,行走在山谷当中,却是来不及整顿阵型,若是敌人给予拦腰一击,全军可能崩溃而去。行走在山林当中,敌人隐藏在树林当中,也可躲避开斥侯的侦查,那时也容易遭遇伏击!”

“故而在行军当中,遇到山岭,山谷等地要快速的通过。或派遣一部分军队快速的通过山谷,或是占据山峰两侧一些想要的地形,防备敌人袭击……”

在讲述当中,两万多大军在变化阵型。

变化速度极快,阵型极为整齐。

大军在演练着,大约是两个时辰后,才宣告结束。

赵政看着点头。

这一切还要到战场上,前去检验。

再好的训练,再好的装备,若是不到战场上拼杀,也会变成废物。

赵政问道:“率领军队深入敌国境内,敌人从四面合围我军,切断我军的退路,断绝我军的粮道。而敌军数量众多,粮食也非常充足。并占领了有利地形,守守十分牢固。这种情况下我军想要突围出去,应该怎么办?”

蒙恬说道:“若是真的遇到这样的危险处境,我会快速组织军队,快速的的突围,战车冲杀在前面,步兵在后面跟进着,骑兵在最后!敌人虽然众多,可只要在口袋阵,没有扎紧之前,还是有可能突围成功的!”

赵政又是问道:“如果前面有大河、宽堑、深坑阻碍,我军要逾越而过,但是事先又没有准备好船桨。敌人屯兵筑垒,前方有敌军阻止我军前进,后方有敌军堵截我军退路,其斥候又戒备森严,险要地形全被敌人占据,敌人的战车、骑兵又在前面阻截,步兵又在后面袭击,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蒙恬说道:“我会直接焚烧辎重,烧掉粮草,明确告诉全军将士,奋勇前进就能生存,畏缩怯战就是死亡。然后冲击,冲击,冲击!”

赵政问道:“率军深人敌国境内,遇到深溪大谷和难以通过的河流,我军人马还没有完全渡过,这事天忽然降下暴雨,洪水涌来,水位大涨,后面的军队被水隔断,既没有船只、桥梁,又没有堵水用的草料物资。这时大军可能被掐断为两半,是已经渡河的军队回来,还是继续渡河,还是选择其他?”

蒙恬说道:“大凡领军作战,战前都要做周密部署。若是遇到这种情况,臣会警戒四周,防备敌人突袭,然后快速的渡河。若是河水涨起来,无法渡河,那就快速离开这里,迅速的隐藏起来。”

“或者是,到其他水浅的地方,强行渡河。停留在原地,这是最危险的。”

赵政问道:“我军与敌人在国境线上相互对峙。敌人可以打过来,我也可以打过去,双方的阵势都很坚固,谁也不敢轻举妄动,该如何?”

蒙恬说道:“臣会不断挑衅敌人,不断示弱,引蛇出洞,引诱敌人攻击。”

赵政问道:“如果敌军已经掌握我军情况,洞察我军企图,我军一有行动,敌人就知道要做什么,因而派出他的精锐部队埋伏在草木茂盛的地方,在我必经的隘路上实施截击,占据有利的地形攻打我军,又该怎么办呢?”

蒙恬说道:“我军在原地不动,安营扎寨,壁垒高建,不断与敌人对峙!”

赵政问道:“率领军队深入敌国境内,敌我双方兵力相当,正好碰上严寒或酷暑,或是大雨下了十日还未停止,造成沟堑营垒全部毁坏,山险要隘不能守备,侦察哨兵懒散松懈,士兵疏于戒备。这时,敌人乘天黑前来袭击,全军上下都没有准备,官兵疑惑混乱,对此应该怎么办?”

蒙恬说道:“若是遇到这种情况,臣会率领精锐,突围跑路!”

赵政问道:“如果敌人查探到我军踪迹,将追击而来,并埋伏下精锐部队。当我军进入敌伏击圈时,有的攻打我前部,有的袭击我后部,有的逼近我营垒,让我军上下大为恐慌,自相惊扰,行列混乱,士兵们纷纷擅离职守。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蒙恬说道:“遇到这种情况,臣只能拔剑自刎!”

赵政问道:“率领军队深人敌国境内,与敌军对峙抗衡,这时敌人截断了我军运输粮食的通道,并迂回到我军后方,从前后两方面夹击我军。我军想要进攻又不能胜利,要防守又不能长久。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呢?”

蒙恬说道:“臣,只能拔剑自刎了!”

赵政问道:“我方军队通过高大的山林、宽阔的沼泽地及平坦的地形时,约定到达的友军误时未至,突然又遭遇敌军,想要进攻又害怕不能胜利,想要防守又担心不能巩固,这时敌人又从两旁包抄过来,将我军围困住,又迂回到我军深远后方实施夹击,于是我军大为恐惧。遇上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蒙恬说道:“臣会尽量避免这些,若是做不到,只能拔剑自刎!”

赵政说道:“若是你为将当如何?”

蒙恬说道:“陛下刚才问了臣九个问题,主要是陷入敌人包围,陷入绝境该如何!可臣愚笨,不会逆境翻盘,不会绝地求生,不会在必死的绝境当中,带着秦军杀出来。臣只是用兵谨慎,只是尽量避免秦军陷入危机当中!”

“时刻避开这个危险,让秦军处在有利的局势当中,时刻立于不败之地。唯有不败,才有求胜的资格!”

赵政点头道:“不错,不错,蒙恬呀,你已经有独领一军的资格!”

比如:长平之战,被秦军围困的赵括。

垓下战败,仓惶跑路的项羽。

大渡河前,陷入困境的石达开。

长平对峙,陷入困境的廉颇;、

淮海战役,陷入困境的杜垏明,

赤壁之战,大败而逃的曹操。

马陵之战,陷入绝境的庞涓。

蓝田之战,陷入绝境的楚军。

滑铁卢之战,援军未到的拿破仑。

面对这些情况,那些聪明的将领会说,我会如何如何破解危局,如何绝境求生,如何逆境翻盘;而愚蠢的将领会说,我会谨慎为主,尽量避免陷入危机当中。

可在大战的时刻,最好任用愚蠢的将领。

很多说的天花乱坠,可到了战场上,一点用处也没有。

战场,不是聪明人该呆的地方。

事实上,多数聪明人也打好仗,反而是一些笨蛋,一些不聪明的人,最后成为名将。

或者说,想要真正成为名将,必须要让自己变得不聪明。

为何明朝的时刻,很多文人谈论兵法头头是道,精通本兵法,精通那个计策,似乎说的很厉害,可到了战场上却是经常战败,就是因为他们太聪明了。

太聪明了的人,指挥军队必死无疑。

聪明人会很多的兵法,战策,可唯独不知道士卒会流血,士卒要吃饭,行军要靠着双脚走路。

同样后世,对诸葛亮的兵法也是褒贬不一,有的人说诸葛亮兵法水平一般般,可有的人说诸葛亮兵法很厉害。

而说诸葛亮一般的,往往是外行为主,是那些不会打仗的文人,打仗水平差的文人;反而是那些内行,那些打仗出色的将领,名将等,往往是说诸葛亮厉害。

外行打仗看热闹,在他们看某次战役,往往是看到某个将领使用着某个计策,击败了敌人,在他们看来击败敌人的关键在于计谋;

可内行看门道,在他们看某次战役,看的是安营扎寨水平,士卒训练情况,武器战备,进退是否有序,只要做好这些就可以是名将,就可以击败敌人。

至于所谓的计谋,很不重要。

很多战役,也不是靠着计谋取胜的。

……

在军营当中吃饭之后,赵政离去了。

回到王宫当中,赵政传下旨意。

很快,蒙鹫出现。

赵政说道:“老将军,我打算让蒙恬为大将,统率军队进攻赵国?”

蒙鹫微微吃惊,说道:“大王不可,大王不可,蒙恬仅仅是十八岁!”

赵政笑道:“寡人也是十八岁!在大秦十八岁,就可以版籍当兵了,蒙恬已经十八岁了,已经可以出兵打仗了!”

蒙鹫说道:“大王呀,蒙恬还是年纪太年幼了!他能力不足,才能有限,若是出兵为将,可能将士不服气?”

赵政淡淡道:“他是你的孙子,也是我委任的将军,谁敢不服气!”

蒙鹫说道:“大王,可是忘记赵括了。赵括太过年轻,用兵不知灵活应变,又是冒进,导致赵军大败。臣不愿蒙恬成为下一个赵括,若是大王执意要蒙恬出征,大秦恐有败仗!”

赵政霸气道:“寡人就是选择蒙恬了。说他行他就是行,不行也行;说他不行,他就是不行,行也不行。蒙骜将军呀,伱说寡人行还是不行?”

蒙骜沉默着,哑口无语。

大王长大了,就连丞相也是退让了。

他难道要说大王不行吗?

蒙恬出征,这是必然了。

谁也劝阻不住!

赵政笑道:“蒙恬用兵谨慎,只要结硬寨,打呆仗,飞龙骑脸……怎么会输掉!”

在大秦有很多的能打的将领,杨端和、桓齮、王翦、李信、蒙武等,皆是三十到四十多岁适,适合带兵大战,适合千古出征赵国。

此刻,赵政应该从这些人当中,选择一人出征赵国。

可赵政却是一反常态,任命仅仅是十八岁的蒙恬出征。

有诸多的目的所在。

第一,蒙恬是他的发小,是他的伴读,自然是亲近为主,重用为主。有战功的地方,自然要给他刷战功,提升威望的机会。

作为君王,就要任人唯亲,至于听着某些人任人为贤……反而是脑袋不正常了。

刘邦的丰沛集团,刘秀的南阳集团,朱元璋的淮西集团等,难道不是任人唯亲的结果吗,真以为他们的老乡都是人中龙凤,都是顶级人才吗?他们是人才,可谈不上顶级,很多时刻站好队,比努力和才能更为重要。

第二,就是试探在场的群臣态度,看他们是不是对他心存轻视,是不是不听话。

赵高用着指鹿为马,试探着群臣的态度和立场。

赵政也是借助这次任人唯亲,试探群臣的态度。

第三,就是要适当昏庸一下,作为大秦的君王更是要学会昏庸。

大秦的政治形态,就是奸民治国为主,“以良民治,必乱至削;以奸民治,必治至强”。

如果国家用善良的百姓治理奸民,那么国家必乱,因为他们太过于梦想,只知道道德;如果是用奸民来治理良民,那么国家必强。奸民眼里只有法律,才不管道德,法律说对的就是对的,

在大秦什么是法律?

大王说的话就是法律!

这也注定了,在秦吏多数为德行不好,坏人为主。

秦王如何管理这群秦吏?

那就是比他们更为残暴,更为狠辣。

赵政成为秦王后,每年要定期清理,乃至是砍死一群秦吏,治贪是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震慑秦吏,让秦吏畏惧他这个秦王。

这样可减低统治成本。

众人不怕好人,还经常大骂好人,因为好人无法拿着刀子砍人;可众人皆是畏惧坏人,要和声细气,恭恭敬敬。

因为坏人,会杀人砍人。

丞相吕不韦告诉他,作为君王要当好人,做贤明的君王。

可赵政却发现,作为君王不能当好人,而是要适当残暴一下,昏庸一下。

好人不要当君王,君王也注定不是好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