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始皇帝 > 第220章 洛阳学宫

始皇帝 第220章 洛阳学宫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11:23:48 来源:88小说

第221章 洛阳学宫(求订阅)

从商君变法开始,秦国就是处在暴政当中,民众就是处在水深火热当中,就是在处在苦逼当中,各种徭役赋税沉重,民众苦不堪言。

可为何这一百多年,大秦能维持下去。

可稍后的十几年,大秦却是维持不住,到了秦二世的时刻直接崩溃。

仅仅是秦二世无能吗?

是也不是!

很大程度上,是秦国统一六国后,天下底层的士人在不断膨胀,膨胀到了几十倍。这些士人无法分为秦吏,若是成为游侠,盗贼,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秦国的官吏数量有限,不可能给这些人就业岗位,这些人无法成为官吏,只能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就好似外泄的石油一般。一旦局势有变动,就会彻底被点燃,直接化为大火,焚烧一切,断送大秦。

“寡人明白了……”

赵政思索道:“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他们是不是尊贤而重士,其实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们喜好招揽门客的名声,客观上把国之五蠹吸引到府邸当中。府邸当中五蠹多了,国之五蠹就是少了。”

“商君说过,国家经历一段时间后,内部会诞生诸多的毒素,必须要用战争,将毒素输出到外界去,这样国内的毒素少了,国家就安定了。可招揽门客,也是稳定国家局势的一种办法!”

很多道理,只要仔细想想,还是很快能明白的。

若是不被招揽在封君门下,必然到了地方祸害一方。

表面看来,信陵君招收三千门客,多数为吃白食,在利益角度上,信陵君有些吃亏;可从魏国的角度上,却是地方上相对稳定了。

吕不韦说道:“大王,若是用考试之法,取代门客之法。到了那时,六国的士人会大量挤占秦国本地官员的为主,那时秦国境内,六国官员增加,本土官员减少,对于大秦极为不利!”

赵政说道:“不对呀。自从秦孝公以来,秦国就是颁布招贤令,很多六国士人进入大秦,商鞅、张仪、魏冉、范雎、仲父、李斯等人,进入秦国为官,还是居于高位。海纳百川,秦国才强大!”

吕不韦笑道:“商鞅等人入秦,似乎六国士人在秦国好当官的感觉,可这是错觉。试问一下,从亭长以上算起来,在大秦有多少六国人士为官,又是有多少本地老秦人为官?”

赵政哑然无语。

吕不韦笑着。

这位大王,很难说话的,因为太聪明了。

可这位大王又是很好说话,只要说的有道理,还是能听进去的。

这位大王厌恶纵横家虚妄之言,喜欢数据,喜欢听一些实在话。

吕不韦说道:“秦国百年来,左右丞相大约是三十多位,可多数为公族之人,或是老秦人,或是外戚,至于六国的士人仅仅是六位。至于九卿级别的官员也更少,不足二百人。至于下面的官员也不多!”

“六国入秦的士人当中,在秦国仅仅是三千多人而已,可剩下的五万多官员多数为老秦人!若是用大王的考试之法,那时六国的士人会大量进入秦国为官,会从三千变为五千,变为一万多,大王能承受这样的变故吗?”

很多人只看到商鞅,张仪等成功的案例,却是没有看到那些失败者的案例。越看成功学,越是复制某人的模式,却越是失败。因为这些人的成功,有巨大的偶然性。不仅要看成功的案例,还要看失败的案例。

就说科举制。

科举制,本来是打压世家,给予底层寒门士子的机会。

可在唐朝中后期,很多世家却是借助科举,再度变得兴旺起来。毕竟,世家弟子有各种典籍,有各种名师指点,还有各种培训,可寒门士子却是逊色很多,真的玩科举考试,寒门斗不过世家。

比如,元朝在中期也实行过一段科举制,可后期废除了,因为在短暂的科举制期间,很多汉人借助科举,大量的当官,而蒙古人却是被排挤下去。

毕竟考试上,蒙古人不如汉人。

若是继续科举,汉人官员越来越多,到了那时还是蒙古人的元朝吗?

只能是废掉。

明朝初期科举考试,考中进士的五十一个人尽数是南方人,北方无一人中进士。朱元璋调查卷子后,发现考官没有舞弊,主要是南北教育差距太大。若是继续按照公平的科举考试,会造成朝堂尽数是南方人,形成最大的不公平。

朱元璋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南北榜。

清朝也是开科举,却是有满汉二榜,满人一个科举榜单,汉人一个科举榜单。后来废除,可满人还是有各种手段当官。在六部当中,一个满人尚书,一个汉人尚书。

满人尚书是正职,汉人尚书是副职。

科举有三个目的,一个是为了打破阶级固化,有利于君王掌控权力,一个是为了笼络读书人,给他们一个机会,一个是为了思想控制。

至于培养人才,很不重要。

至于公平,也是不重要。

在穿越者记忆中,有着科举。

赵政也在尝试,想要用考试代替门客制度,可在吕不韦的提醒下,才发现根本不走不通。

若是他真的实行考试制度,可能不久后会有大祸。

到了那时,大量的六国士人会在秦国上下,占据大量的官位,而老秦人却是被排挤开来,会从根本上动摇老秦人,动摇他的根基。

他能成为秦王,基本盘就是老秦人,而不是六国的士人。

赵政说道:“仲父言之有理,可门客制度必须要废除。天下归一,不只是领土归一,更是人心归一。天下只能有一个主上,只能有一个君王!”

吕不韦说道:“大王,当徐徐图之!”

赵政点头道:“仲父,当如何?”

吕不韦说道:“大王,但在秦国设立稷下学宫,在那里招揽士人,对于其秀才的人才,给予爵位和食邑,正所谓不治而议论,不任职而论国事,可笼络士人。稷下学宫,就是大王招揽门客之地!”

赵政点头道:“寡人明白了,罪犯应有监狱,底层士人应有……”

监牢,是用来关押罪犯。

那稷下学宫,就是用来关押士人的囚牢。

牢狱更为两种,一种牢狱,就是用锁链捆着手脚,困在某一个地方;可还有一种牢狱,就是设置某种诱惑,用来吸引某些人。

封君们开设府邸,直接招揽门客。

可他是君王,自然不能如此。

而是建立学宫,借助学宫的名义,招揽门客。

里面的博士,夫子等,就是他的门客,也是他的顾问。

什么叫顾问?

有顾才问,不顾不问。

吕不韦说道:“第二,大王可颁布法令,限制大夫,卿,封君的门客数量。大夫的门客,不得超过五十人人;卿的门客,不得超过百人;封君的门客,不得超过五百人!”

只要爵位到了大夫层次,就可招收门客。

至于门客的数量,随意。

只要有钱,可以招收几百,乃至是上千人;若是没有钱,可招收一两个。

直接禁止招收门客,不现实。

那就折中一步,限制门客的数量。

接着,吕不韦又是说着具体的策略,赵政点着头,很是满意。

仲父,还是很厉害的。

吕不韦说道:“大王,当在咸阳建立咸阳学宫……”

赵政说道:“不不,不是在咸阳,而是在洛阳,建立洛阳学宫……咸阳的社会氛围,大秦的氛围,也不适合建立学宫。若是在咸阳修建学宫,寡人迟早有一天会拆掉学宫。还是在洛阳修建学宫吧,给底层士人发泄的舞台,也给他们一个争论的舞台。”

“若是有一天,那些学宫士人给让寡人禅让王位给仲父,你说我答应,还是不答应。”

吕不韦说道:“大王,这不适合吧!”

赵政笑道:“没有不适合的,学宫就是士人的监狱。监狱,我不想要建立在咸阳,而是建立在洛阳……只要他们不折腾的厉害,我就任由他们折腾!”

吕不韦说道:“大王……”

赵政说道:“仲父勉之!”

稍后,侍卫抬着吕不韦离去。

赵政微微皱眉,感觉一丝头疼。

终于,还是走到这一步了。

昔日的时刻,荀子来到秦国,见到秦昭王说,秦国缺少儒生,若是王霸结合,那就更好了。

荀子说的很对,可却是不适合秦国的。

到了现在,他不仅要考虑武力统一天下,更是要考虑民心。

民心分为两种,一种是庶民之心,一种是士人之心。

庶民之心,就是减低赋税,减免地租,口赋,算赋,减少徭役,让底层民众减少负担,过上好日子。

士人之心,就是给予其向上爬的机会,给予其登天梯。

后世有军功制、举孝廉,科举制等,皆是给士人向上爬的机会。

可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会出现诸多的问题。

举孝廉不可能,科举走不通,只能建设洛阳学宫,

在这一点上,是抄齐国的作业。

秦人可能很会打仗,可论及耍心眼,却是不如齐国很多。

齐国是阶级固化的国家,在那里的官职世袭为主,想要当官必须姓氏为田,外来姓或是外来人才很难出头的。可开设稷下学宫后,招收很多的士人之后,齐国却是安定起来,因为毒素汇聚在这里。

阶级固化,却是有稷下学宫缓冲,齐国安稳很多

洛阳学宫,就是为了笼络读书人,为了笼络底层士人,他们汇聚在学宫当中瞎比比,也胜过在乡野当中游荡,蛊惑人心,造成地方不安定。

他也要借助稷下学宫,吸收六国的毒素,汇聚在洛阳。

洛阳学宫的毒素越多,天下的毒素越少,秦国的社稷越发的安定。

士人诽谤,议论朝政之类的,只要不涉及人身攻击,都是忍忍他们。读书人发泄了,心情也是平静了,正所谓端起饭碗吃饭,放下饭碗骂人。

至于洛阳学宫膨胀之后,会不会威胁君权,架空君权。

赵政一点也不担心。

因为君权,注定是要被架空的。

除了少数的君王,厉害的君王,可以掌控朝堂局势之外。

多数的君王,皆是被君王架空当中。

这样也很好。

有能力的,可以掌控大权,独揽大权;没有能力的,被臣子架空,在后宫安心生孩子。

……

回到丞相府邸,吕不韦松了一口气。

终于放心了。

不用喝毒药了。

秦王政,没有杀他之心。

大王任命他,筹建洛阳学宫。

他还是右丞相,还是掌控朝廷大权,可却是一步步的让渡给隗状、王绾、李斯等人,然后筹建洛阳学宫。

过上几年后,他会成从丞相的位置退下来,成为洛阳学宫的祭酒。

“大王,贤明!”

吕不韦松了一口气。

稍后颁布政令,下达了门客限令,限制门客数量。

首先动手解散部分的门客,三千多的门客陆续解散,只剩下三百人不到。

其他的封君,也是陆续驱散门客

接着,又是在洛阳城,花费大量的钱财,修建洛阳学宫。

在计划当中,洛阳学宫的规模、人数、师资力量等,皆是在稷下学宫之上,在这里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兵家,农家,阴阳家,轻重家等,皆是可以畅所欲言。只要不是诽谤君王,皆是可以言论。

在这里,可以随意讲学,招收学生。

在这里,秦王会时常询问,想询问一些意见。

在这里,针对一些时事热点,会给予热烈的讨论。

在这里,还有极为庞大的书库,在里面有书卷十万册之多。

诸多的士人听到后,纷纷欢喜起来,感激着秦王政和吕不韦。

吕不韦听着,淡淡冷笑。

很多时刻,人比猴子聪明不了多少。猴子很是生气;

早上给猴子三个栗子,晚上给猴子四个栗子,猴子很是生气;可早上给猴子四个栗子,晚上给猴子三个栗子,猴子很高兴。

恩威并施,也讲究策略。

先是给予恩惠,在给予威严,世人会怨恨;可先是给予威严,然后给予恩惠,世人会感激。

……

pS:第二更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