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始皇帝 > 第216章 燕丹逃离

始皇帝 第216章 燕丹逃离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11:23:48 来源:88小说

第217章 燕丹逃离(求订阅)

魏王增说出担忧。

龙阳君也叹息道:“顿弱的言语,很有蛊惑力。他能言善辩,可秦军太强了。魏国打不过,很多士人民众等,一厢情愿的相信秦国的言论。”

战场上打不赢,再多的言论也是无用。

可若是战场上打赢,哪怕只是放一个屁,世人也会说好香。

秦军太强大,有覆灭魏国的可能,魏国的民众皆是畏惧秦国。

此刻,秦国只是释放一些善意,只是释放一些仁政的可能,很多民众就会下意识的相信。

不是秦国信用好,而是他们除了相信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选择。

龙阳君说道:“大王,当驱除顿弱!”

魏王增担忧道:“可这样会惹怒秦国。”

龙阳君说道:“会,一定会!可我们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能选择血战到底。”

魏王增点头道:“只能期望,六国合纵了!”

侍卫前去,直接驱赶顿弱。

顿弱无奈的离开大梁城,回到秦国。

稍后,魏国派遣使者,前往韩国,赵国,齐国、楚国、燕国等等,纷纷在求援。

五国皆是畏惧秦国,根本不敢派兵救援。

实力不如人,再多的计谋,再多的算计也是多余而无用。

秦国太强大,强大的足以用一国之力对抗五国攻杀,没有那个国家有单挑秦国的勇气。即便联手之下,胜算也是不足五层。

为了救援魏国,引火烧身,将魏国的灾难转移到自己身上。

五国没有那样傻。

时间在流逝,其他各国在观望。

八月份。

咸阳城,赵政站立城门口,远远的看着秦军在出发。

三十万大军汇聚而来,好似涌动的长龙一般,向远方而去。

咸阳有水道,在出兵打仗的时刻,大军也沿渭水前进,进入黄河,然后一路杀到大梁城。顺水而下,水路运输极为便利。

望着出征的大军,赵政问道:“太子丹,秦军可雄壮吗?”

燕丹说道:“雄壮!”

赵政说道:“如此强大的军队,何敌不灭,何敌不克?”

燕丹说道:“如此大军,天下无人可挡!”

赵政听着,满意的点头。

燕丹问道:“大王,可有灭六国之心?”

赵政说道:“正是如此!”

燕丹问道:“大王,可是有灭燕国之心!”

赵政沉默着。

在这里,他可以矢口否认。

对政客而言,说谎不算什么。

骗人才是经常的节奏。

可他是君王,君子一诺千金,况且是君王。

君王若是无信用,如何能取信民众。

赵政说道:“是,未来的时刻秦军必灭燕国!”

燕丹说道:“秦国与燕国是盟友,昔日的时刻秦昭王娶了秦国公主为妻子,燕国侍奉秦国,好似儿子侍奉父亲,为何要灭我燕国?燕国,可有罪过?”

赵政说道:“燕国无罪,可难道燕国民众就有罪吗?就该填沟壑,死于战场吗?只要没有战争,民众就不用打仗了,天下就可和平,民众就可安心的种地,我也可以安心在后宫享受美人了!”

燕丹说道:“大王这是狡辩,大王岂能无信!”

赵政说道:“丹呀,你还小,心中应该有民众,仁政爱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不久前,燕国已经答应楚王,参加合纵,参加围攻我秦国之战。你若是不高兴,可以离开秦国,回燕国去吧!”

燕丹说道:“秦国在西方,燕国在北方,彼此风马牛不相及,为何要灭燕国。燕国是苦寒之地,那里的栗米也只能亩产七八斗而已,不及秦国的土地富饶。大王为何,不坐自己华丽的马车,而想要邻居的老牛破车,不穿自己的锦绣衣裳,而想去穿邻居的破衣烂衫;不吃自己的佳肴美食,而是去吃邻居的残羹剩菜。”

赵政听着笑了起来:“我不是楚惠王,你也不是墨翟。燕国不是破牛车,不是破衣裳,不是残羹剩菜,而是天下之险要,那里的土地极为肥沃,可养育民众几百万户。只是燕国缺乏开发,导致荒地众多。”

“燕丹呀,伱想要劝说我,停止讨伐燕国,这是不可能的。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天下很大,可却容不下七个国家,只能血战到最后,剩下一个国家,剩下一个王,天下也就安定了!”

“即便我也无法阻止这一切……”

历史大势之下,国家的数量在减少,春秋初期有几百个国家,可战国初期只剩下二十多个,到了现在只剩下七个,未来会剩下一个国家。

秦灭六国,这是秦国历代君王制定的策略,已经是巨大的惯性,没有谁可以抵挡一切。

不想要东出的君王,只会被秦人的怒火焚烧,直接撕裂为碎片,然后换上一个识时务的君王,继续东出打六国。

秦国的决策,战争的推进序幕,并非是第七代君王是谁上位,就能随意改变的。

赵政时常想着,他若是明天兵变被杀,或是病逝而去,或是被刺客刺杀,弟弟成娇成为秦王后,也会继续东出,继续灭六国。

始皇帝可以是赵政,可以是成娇,可以是吕不韦,可以是扶苏,可以是某个秦国公族之人,可以是很多人,可不论谁上台,都不能改变秦国战争的车轮。

燕丹愤怒之下,转身离去。

“可惜了,刚才是你最好的机会!”

赵政微微叹息。

就在刚才,燕丹与他会面的时刻,腰部佩戴宝剑,若是拔剑而出,刺杀而来。

还有可能,直接将他杀死。

大秦换一个大王。

只可惜,燕丹没有拔剑刺杀的勇气。

赵政忽然问道:“若是燕丹突然拔剑,刺杀向寡人,尔等将如何?”

问向四周的侍卫。

侍卫说道:“我等誓死保卫陛下!”

蒙毅说道:“我将上前,为陛下抵挡刀剑!”

赵高笑道:“在我面前,没有任何人可以拔剑!”

蒙毅的武艺差一点,可忠心可嘉,遇到刺客的时刻,会随时用身体抵挡敌人的刺杀;

赵高武艺高强,手明眼快,反应速度快,想要在他面前拔剑,很难困难。至于身边的侍卫,皆是武艺高强,随时可以抵挡刺杀。

豫让,他漆身吞炭,多次刺杀赵襄子,甚至还曾躲在茅坑里伏击,不过最后也失败自杀。

专诸在鱼腹中藏匕首,成功刺杀了吴王僚,他自己则被侍卫乱刀砍死。

战国的聂政杀死了韩烈侯的叔父韩傀,因为担心连累家人,他用剑毁容挖眼自杀。

那时各国诸侯,防范也不太严密,刺杀有一定的成功率,可稍后各国君王加强戒备后,被刺杀的概率几乎为零。

至于秦王身边,更是有诸多忠心的护卫,各个武艺高强,各个不畏惧死亡。

若是保护秦王而死,家人会受到抚恤,乃至是重用;若是秦王被刺杀,作为护卫会陪葬,甚至是诛灭三族。

同样,他在出行的时刻,在接见臣子,接见使者的时刻,也会有诸多的安保措施,想要刺杀他很是困难,甚至是没有一丝可能。

至于晋国,齐国等那些被刺杀的,或是毒死的君王,多数是权力被架空,成为傀儡,手中无权。

这种情况下被刺杀,已经是合情合理,最为正常不过了。

……

呼呼!

燕丹眼睛血红,就在刚才,他就要拔剑而出,刺杀赵政。

可还是放弃了。

在他刺杀赵政的时刻,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必死无疑。

他是燕国太子,生命尊贵,岂能轻易舍弃。

脚步走动,燕丹回到院落当中。

召唤侍卫,侍卫们纷纷守护在四周。

鞠武上前道:“太子,发生了什么?”

燕丹说道:“秦王要灭六国,我燕国也是灭亡国家之一。秦王政,亲口对我说的。此刻秦国大军已经出动,前去攻击魏国。未来秦**队,将会进攻我燕国,灭我燕国社稷!”

鞠武却是平淡道:“秦王灭六国之心,路人皆知!”

燕丹说道:“可在去年的时刻,秦国还派遣张唐,成为燕国丞相,我也成为人质来到秦国,彼此相互取信,彼此相互盟约。可这不到一年……”

鞠武说道:“朝秦暮楚,莫过于此。秦国的心思,大王明白,可大王还是要与秦国结盟,至于秦燕开战,那是在十年后,在二十年的后的问题,何必想太多。说不定,明天秦王政病逝,那时又是推迟灭国的时间!”

燕丹冷笑道:“先生,这样的玩笑,一点不好笑。”

鞠武说道:“太子,可有破秦之计!”

燕丹说道:“没有,我打算逃离秦国!求先生为我掩护一二!”

鞠武说道:“好!”

几天后,太子燕丹生病了。

病情在加重,再也不能见人了。

等到几天后,秦国侍卫却是发现燕丹消失了,鞠武说道:“太子燕丹已经返燕,我愿承受斧钺之刑!”

稍后,侍卫将消息传递给秦王政。

赵政听后,微微皱眉,说道:“想要离去,那就离去,只要给寡人打一个招呼便可,何必逃离而去。罢了!让鞠武,还有燕丹的诸多门客,离开秦国!”

稍后,又是继续批阅奏折。

至于燕丹的事情,一点也没有放在心上。

国君都是不放在心上,区区一个太子储君算什么。

对于太子燕丹的监控,几乎为零。

这也是太子燕丹能够安全离去,最大的理由。

……

秦军在出动,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行军在,走出函谷关,杀到了洛阳,到了成皋,敖仓。

此刻,敖仓已经初步修建成功。

大量的粟米,麦子,豆子等,皆是堆积在一起,粮草堆积如山。

接下来攻打魏国的时刻,运输粮草,不再是从咸阳到前线,而是从荥阳的敖仓到了前线。

荥阳的敖仓,距离魏国的大梁城约为二百里。

荥阳的敖仓,距离韩国的新郑约为一百五十里。

荥阳的敖仓,距离赵国的邯郸城为五百里。

荥阳的敖仓,距离齐国的临淄为一千一百五十里。

荥阳的敖仓,距离楚国的陈邺为五百里。

控制荥阳的秦军,借助敖仓的粮食,秦军攻击六国变得容易起来,难度在直线下降。

同样,秦国与六国对决的战场,也从函谷关转移到荥阳,成皋附近。

随着粮草的运输,蒙骜一声令下,秦军在出动,率先进攻向大梁城。

杀杀!

大军在冲杀,投石机、阙张弩、云梯、撞城锤等等武器开始出现,进攻魏国的大梁城。

秦军杀气冲天,在不断向上冲锋。

城墙上的魏军在畏惧,可还是努力在反击,金汁倾斜而下,弩箭射杀而下,巨大的石头倾斜而下。

双方激战起来,拼杀很是惨烈。

攻城也好,守城也好,没有什么技巧可言,就看谁的战斗意志更是坚定。

就看谁舍得死人。

在连续进攻了三波之后,秦军伤亡达到上千人。

蒙骜一声令下,放弃攻击大梁城,而是围困为主。

在开战前,他制定了诸多的计划。

这一战的目的,是趁火打劫,趁机夺取魏国的土地城池,不打算一战灭亡魏国。当然,若是魏国不堪一击,他也会趁机出手,直接灭掉魏国。

可就在刚才的试探当中,蒙骜确定了大梁城不好打。

只能选择围而不攻。

当然了,若是舍得死亡秦军士卒,只要死掉三万秦军,还是能攻克大梁城的。

只是得不偿失!

秦军讲究盈论,若是伤亡过大,即便是取胜也是无功反而有罪。

普通的士卒,要斩首一个甲士的首级,才能成为公士。

这里要注意两点,一个是斩首的士卒,必须是披甲的士卒才算数。而披甲的士卒,往往是军中的精锐,或是军官。

至于那些不披甲的二线部队,或是民夫等,往往是不算数的。

其次,秦军讲究集体作战,反对匹夫之勇,作战的时刻,五人一队,或是十人一队,进行小组作战。

如果脑袋一热冲杀上去,破坏了阵型,斩杀个首级归来,不仅无功,反而有罪。

可能被执行战场纪律。

在战场上,五人为一个战斗小队,杀死敌人一个,自己折损一个,没有功劳。若是自己折损两个,斩首一个,不仅无功反而有罪。

只有斩首两个,折损一个,剩下的一个才算是战功。

这一个战功,平分给五人,会让某人成为公士。

至于剩下四人,只能等待下一次立功了。

到了百将级别,需要斩首三十三记,才能升爵,这需要减去战斗损失。

到了将军级别,往往是斩首八千以上,野战斩首二千,也需要减去战斗损失。

蒙骜已经是十五级少上造,在大秦的爵位当中排名第二,排名第一是仲父吕不韦。

除掉吕不韦外,蒙骜的爵位最高,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只是想要继续升级,成为第十六级大上造很难,可这次伐魏国,却是一次机会,还要控制战损数量。

若是秦军战损太多了,可能不仅无功,反而有罪,不仅不会升爵,反而会降爵。

尤其是吕不韦改革军功制,实现义兵制度。

虽然没有废除斩首记功,可却是尽量减少斩首,多接受俘虏。

若是在过去的时刻,他拼着损失三万秦军后,可攻克大梁城,然后搜杀平民,妇人,老人等,斩首二十万记也是轻而易举,爵位提升到十七级驷车庶长也容易。

可那时,大梁城成为一片鬼蜮。

那时,会引得仲父吕不韦厌恶,不仅无功,反而有罪。

昔日,鹿公攻击卷地,斩首两万多。

卷地,只是一个小城池,守城的士兵只有五千人,可事后却是斩首两万多。

在杀死城内壮丁的时刻,还是盈论不足,面临降爵的危机。于是鹿公一声令下,搜杀老人,妇人,孩童等。

最后凑齐两万的首级。

事后,鹿公巨爵位提升了,可这辈子也退休了,不要再想上战场了。

至于他的后代们,也是受到冷藏,几乎退出秦**方。

只要吕不韦在一天,就不要想要出人头地。

政治高于军事。

将领要听着君王和丞相的指挥。

只要听着吕不韦的命令,即便是失败了,还有出头的机会;可若是不听吕不韦的话,即便是战场取胜了,也永远没有出头的机会。

在大王和吕不韦的计划当中,这次秦军出动三十万大军,十万大军出动,夺取魏国北部的一些城池,建立东郡。又是十万大军出动,围困大梁城;还有十万大军,分别在黄河边,鸿沟一侧,用来防备赵国和楚国的救援。

这是大致的计划。

他要按照计划行事,而不是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秦军在行走着,开始在大梁城附近,挖掘壕沟,开设设置着鹿角,防备着魏军出城攻击。同时防备着魏国的援军,救援大梁。

昔日的时刻,邯郸之战,秦军就是只想着取胜,可城外的营寨扎的很是松散,导致秦军邯郸不胜,最后大溃败。

这次,蒙鹫汲取教训,营寨扎的高高的,壕沟深深的,好似一个巨大的乌龟壳,出现在大梁城外。

想要啃下这股秦军,很难很难。

……

pS:更新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