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始皇帝 > 第151章 帝王书

始皇帝 第151章 帝王书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11:23:48 来源:88小说

第152章 帝王书(求订阅)

大殿当中,诸多的臣子皆是在忙碌。

后世有九九七,零零七,一个个忙成死狗的样子。

可在大秦当秦吏,也是不轻松。

尤其是秦国崇尚精细化管理,每亩该撒多少种子,该如何照料牛犊,如何在地面行走,交税多少等等,很多该管理的事情,要进行管理,不该管理的事情,也要进行管理。管理的事情多了,大家也颇为忙碌。

很快到中午时刻,庖厨送上食物。

食物,四菜一汤。

谈不上多精致,可粟米却是精米为主,去壳完整;肉食鲜美味道出色;尤其是馒头,松软细腻,吃起来味道颇为可口。

自从赵政创造出馒头之后,馒头就成为很多贵族的主食。

过去的时刻,小麦蒸煮开来,不仅难以消化,可能吃进去什么样子,拉出来还是什么样子。

可制作成馒头之后,却是松软可口很多。

就连普通的百姓,也开始吃着馒头。

当然了,权贵吃的馒头,里面有各种干果,还有白砂糖在其中,可谓味道鲜美。

众人在品尝,开始休息。

赵政也在吃着食物,询问道:“仲父,今年秦国打算种植什么?”

对于大秦,乃至是很多国家而言,种田最为重要,田地里面种植什么,播撒多少种子,用多少牛耕,用多少农具等等,尤为重要。

在上面有丞相,还有各种官员在统筹计划,在下面有底层的秦吏,在组织播种,在进行耕作。

现在已是一月份,距离春耕已经不远了。

吕不韦思索道:“大王,先说一下关中地区,河东,河内、三川郡,这里人口密集,人多地少。多数地区人均耕地不足十亩,甚至是更少。”

“按照亩产七十斤,十亩地就是七百斤,去掉各种口赋,算赋等,只有三百五十斤。每亩地又是两斤当种子,只剩下三百二十斤。每年要吃掉大量粟米,民众结余的粮食不多,甚至是没有。若是遇到灾年的时刻,会出现大的灾荒。”

赵政思索道:“国家没有储备粮食,国家会陷入危机当中;民众没有储备粮食,会陷入饥荒当中。局势有些危机。”

吕不韦说道:“而在南郡,南阳郡、巴蜀,汉中等地,却是地多人少,可百姓却是缺乏耕牛,农具有所不足。大王改进炼铁之法,提升生铁的数量,锻造大量的农具,农具低价卖给农民,很多地区皆是有铁制农具,可还是不够。”

“因为地多人少,很多民众将田地用来种植桑树,或是用来养牛马,他们的生活倒是颇为宽裕。只是每年上交的粮食有限。”

赵政问道:“仲父,打算如何?”

吕不韦说道:“臣有三个法子,一个是大量修建水渠,加强水源灌溉;一个是大量制造龙骨水车,加大水源灌溉;一个是提高粮食收购价,鼓励民众多种粮食。”

赵政说道:“还是不够,仲父当建立司农,专门进行粮种培育。”

说着,又是有把优化种子,精耕细作,多施肥的概念说出来。

吕不韦说道:“可!”

赵政说道:“仲父,大秦今年种植什么?”

吕不韦说道:“农作物当不断更替种植,今年种植麦子,下一年就是种植糜子,再过一年就是种植豆子,再过一年就是种植粟米。各种作物要不断更替,这样土地的肥力不会下降的厉害,田地的产量才能稳定!”

开始详细的说着农耕技术,各地的耕地状况。

在秦国的统治区域当中,各地农业发展情况处在不平衡当中。

在关中地区,农业最为发达。黄土为主,土质疏松,有利于农作物种植,在这里已经有了轮更技术,一年一熟的黍-粟-豆,或者是两年三熟的粟-麦-豆。作物不断的更替种植,用来保持土壤肥力,减少庄稼的病虫害。

已有陇耕法,并形成了“上田弃亩,下田弃畎”的耕作法。就是说,在高田里将作物种在畎(沟)内,而不种在亩上,有利抗旱保墒;在低田里将作物种在亩上,而不种畎内,有利于排水防涝。

已开始把动物粪便,散到田地当中,用来提升粮食产量。

只是关中地区,这里牛马众多,粪便众多,可以在这里进行施肥;可河东,河内等地区,缺乏牛马粪便,仅仅靠一户五口人,每年的粪便想要给上百亩耕地施肥,却是不可能。

还有南阳郡,南郡等地,耕牛欠缺,又是田亩众多,往往有不轮更,种植一年水稻修养一年;有时候,也不修建田陇等,不是不知道,而是耕地太多,上百亩之多,根本没有时间精耕细作,只能是粗放的种植。

这种粗放的种植,亩产数量较低,可架不住耕地众多,每年的粮食产量反而多;反而是关中,河东,河内等地区,看似精耕细作,看似粮食亩产众多,可人均耕地较少,人均粮食反而稀少。

在某种程度上,精耕细作,都是人多地少直接逼出来的。

若是耕地众多,可以一边养牛羊,一边种植桑树,一边种植粟米稻谷,看似亩产少,可耕地却是多,也相对轻松一些,每年的粮食产量也多。

昔日的时刻,老秦人也是过着这样的生活。

只是经历百年的开发,人口增加之后,人均耕地变少,被逼的精耕细作,反而陷入苦逼当中。

同样,老秦人的生活质量在下降。

这些年,不断前移人口出关中,缓慢一部分压力,可还是压力巨大。

此外,还有大量没有耕地的雇农,或是奴隶等,他们占据秦国三层的人口,只能为那些权贵,那些公士干活,赚取微薄的收入。

很多人会说,雇农没有土地,为何不到野外开荒,开荒之后,土地变为自己的,也是变为自耕农。

有着这种想法的人,只能说想法极为可笑。

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图,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在秦国境内,所有的土地都是属于秦王的,你以为辛苦开耕后的耕地,就是你的,只能说想多了……依旧属于秦王的。

唯有从军大战,成为公士,才能获得一百亩耕地。

准确来说,只是获得一百亩耕地的开荒权而已。

当然,若是你有人脉,有关系,可直接获得开垦好的耕地,还是上好的田地,那就不多说了。

同样,伱辛辛苦苦开耕土地,以为这些耕地,可以传给儿子,可以传给孙子,世代相传,只能说想多了。

若是违背秦法,可能丢了爵位,可能丢了耕地,可能沦为雇农,或是奴隶。

即便遵纪守法,三代后失去公士的爵位,后代可能沦为雇农,或是奴隶。

也有例外,若是你这一代勤奋努力,爵位不断升级,还是有可能更进一步的。

每次翻阅秦国的律法,赵政就是有幸运之感,幸运他投胎好,生而为王子王孙,现在更是成为秦王;若是出生在普通的秦人公士之家,纵然有诸多的才能,最高成为不更,就是人生巅峰了。

至于成为大夫,概率很低。

更大的可能,死在某次攻城战当中。

又是交谈片刻,赵政离去了。

……

到了下午的时刻,吕不韦离去。

至于其他的秦吏,依旧在忙碌,忙碌的好似死狗。

只有累死的员工,没有累死的老板。

作为大王的赵政,作为丞相的吕不韦可随时旷工而去,可迟到早退,这是他们的特权。至于其他的中高级秦吏,还是在这里继续加班加点吧。若是完不成,那就继续熬夜吧!

回到丞相府邸,立刻有侍女上前,开始为他捶背。

吕不韦端坐在那里,略微疲惫。

经历半年的忙碌后,开始进入节奏当中,对着朝堂的掌控在加强,也开始松懈下来。

开始将部分的权力,让渡给一些臣子。

工作时间,也从九九九(工作九天休息一天,早上九点到晚上九点),变为九九七(工作七天休息三天,早上九点到晚上九点),偶尔还会有迟到早退。

端坐在那里,吕不韦在翻阅竹简,在思索着。

他有才能吗?

还真的有才能!

辅助秦异人成为秦王,如今更是成为文信侯,秦王的仲父。

只是这些才能,担任秦国的丞相,却是能力有所不足。

想着这些,又是想着大王的提问,就是微微头疼。

秦王是严格的人,对自己严格,对其他秦吏也是严格至极,询问好几个问题,他好几个回答不出来,只能左右而言他。

秦王也并未难为他这位仲父。

只是偶尔一两次回答不出来,问题不大,可长久回答不出来,却是有些不好意思……

“召,司空马!”

吕不韦说道。

顷刻之后,一个中年男子出现,拱手拜见道:“司空马,拜见主上!”

吕不韦站起身开,挥手之下侍女退去。

吕不韦上前道:“求先生教我!”

司空马说道:“主上受到秦王信任,成为右丞相,执掌秦国大权,又是被秦王尊为仲父,纵观古今,唯有姜子牙,管仲可比,主上又是有什么担忧的!”

吕不韦叹息道:“去年的时刻,先王去世,我辅助大王。大王还年幼,只能将政务托付于我,我兢兢业业不敢有一丝松懈,可还是担忧不已。我听闻,名声不能大于才华。人的名声,不可大于自己的实力。名声大于实力,就是名不副实,就是欺世盗名,就会有灾难。

财富不能大于德行,一旦拥有的财富大于自己的功德,就是在投机取巧,就是不劳而获,投机取巧必招灾。陶朱公,白圭等,皆是在晚年散去家财,就是因为功德不够,害怕自己的德行不足以承载财富。

地位不能大于贡献,地位很高,但贡献却无法与之相匹配的时候,必然引起周围人的不服,妒忌,甚至被算计,会有灾难。职位不能大于能力,职位过高,而能力还不够的,行使出能力之外的权力,必然坍塌。”

说到这里,吕不韦沉默片刻,开口说道:“如今,文信侯的名声,名扬六国,已经名声大于才华,我时刻感觉自己能力不足;十万户的食邑,带来的财富何其巨大,可我的德行却是匹配不上;我为秦国有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我对秦国的贡献,却匹配不上地位;我为仲父之尊,地位尊贵,却是超越我的能力。”

“如今,我名声不及才华,财富不及德行,地位不及贡献,职位不及能力,此为四大祸患,心中担忧不已,求先生教我!”

司空马沉默了,说道:“名声不及才华,那就提升才华;财富不及德行,那就提升德行;地位不及贡献,那就提升贡献;职位不及能力,那就提升能力。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可一群人的能力强大。”

“主上可招揽门客,去掉那些奢华不实之人,选择有才华,有德行的门客,他们可化为主上的臂膀,为主上出力,提升主上的才华、德行、贡献、能力!”

“东方六国,有孟尝君田文,有信陵君魏无忌,有春申君黄歇,有平原君赵胜,主上可以学习他们,招揽门客,为主上所用。”

“主上为秦王仲父之尊,就应当承担父亲的责任,教导秦王。昔日姜太公遇到周文王,献上兵法六韬;孙子见吴王,献上兵法十三篇;商君见到秦孝公,献上治国之策若干。主上又是有什么献给大王!”

吕不韦点头道:“古有三不朽,我当立言。昔日商君见秦孝公,献上商君书,历代秦王皆是把商君书,当成君王必读书籍;我当为大王写一本书籍,献给大王,成为大王必读书籍。”

司空马笑道:“主上英明!”

吕不韦却是微微尴尬,他能力尚可,可想要编写书籍,却是能力不足。

司空马说道:“主上可召集门客,门客为大王编写书籍。门客写的,还不是主上的!”

吕不韦点头道:“只能如此了!”

能力不足怎么办,直接找枪手。

吕不韦算是第一个名正言顺,直接招募门客,雇佣枪手进行写作,建立某某工作室,集体众筹写文。

……

pS:争取在十二点前,更新。历史要查资料,写得时而快,时而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