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始皇帝 > 第130章 墨炉的瓶颈

始皇帝 第130章 墨炉的瓶颈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11:23:48 来源:88小说

第131章 墨炉的瓶颈(求订阅)

开始摆动放大镜,开始演示。

几个楚女看着,感觉有趣。

尤其是看着树叶点燃的样子,开始询问。

赵政开始讲述一些道理,说着其中的道理,几个楚女半懂不懂,却是很快乐的样子。

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放大镜只有一个,几个楚女玩起来有些不过瘾。

赵政笑着说道:“这是第一个,再过几天,我一人赠送一个!”

芈倩道:“多谢政弟弟,这个……”

赵政微微头疼,可还是道:“这个还是留给倩姐姐吧!”

芈倩接过放大镜,颇为欢喜的样子。

芈蝉和芈文却是颇为失落。

赵政头疼之余,只能假装没有看到的样子,转移话题问道:“各位姐姐,从楚国来到秦国,可适应吗?”

在交谈之余,也是套着这几位楚国姐姐的话,也终于套出他们的身份,两位公主,一位公女。那位楚王倒是大方,那位阳泉君倒是热心,至于那位祖母华阳夫人更是没的说了。

芈倩说道:“钜阳城颇为温暖,即便到了冬天,也不是太寒冷,只是穿厚一点的衣裳,就可以保温。可咸阳城的冬天特别冷,穿上皮衣,又是烤着炭火,还是觉得发冷。”

芈蝉说道:“是呀,在楚国的时刻,城里面的街道颇为热闹,人群川流不息,我们可以到城外去游玩,看着大白鹅在淮水当中游荡。可到了秦国却是冷清很多,在这里街道上没有叫卖的人群,很多平民皆是低头走路,城外也颇为冷清,没有什么好玩的。”

芈文说道:“是呀,这里皆是秦人,我再也见不到父亲,再也吃不到楚国的美食……我有些想妈妈,想父亲…”

说着,少女呜呜的哭起来。

其他几个楚女,没有哭着,可心情也不好起来。

赵政看着这一幕,神情颇为尴尬。

在楚国她们皆是贵女,地位颇为高贵,可现在却入秦而来。未来的某一天,还要嫁给他,然后被他啪啪。

想着这些,就是略微尴尬。

可在尴尬后,赵政上前,拍打着芈文的后背,又是用袖子擦着她的眼泪说道:“文姐姐不要哭了,在这里还有外祖母,还有我!”

芈文收敛泪水,问道:“真的吗?”

赵政点头道:“真的,无法再真!”

可心中却是在嘀咕,大猪蹄子的话不要当真,当真就吃亏了。

赵政说道:“等到闲暇的时刻,我再来看你们!”

说着,就是打算告辞离去。

计算时间,先是拜见祖母,又是在花园当中与各位姐姐玩耍,花费一个小时多,也该离去了。

他是太子,每天的功课很忙碌的。

……

在床榻之上,华阳太后端坐在那里,在倾听寺人的描述。

华阳太后点头道:“不错,不错,希望他们的感情继续下来!”

秦国太强大了,未来可能灭六国,楚国也是被灭的国家当中。作为楚人,想要拯救母国,唯一的办法就是楚国的公主嫁给赵政为妻,彼此培养下深厚的感情,又是为赵政生下嫡长子。

看着妻子的面子上,看着儿子的血脉上,可能会给楚国一线生机。

这是他唯一能为楚国做的事情了。

片刻后,芈倩、芈蝉、芈文等三个楚女到来,上前道:“拜见姑祖母!”

华阳太后点头道:“你们觉得政儿如何?”

三女皆是沉默着,思索着。

芈倩思索片刻后说道:“太子政,为人和善,颇有贤王之能!”

华阳太后不置可否,又是看向剩下两人。

芈蝉思索道:“太子政,算是不错的夫君。”

芈文说道:“太子政,看似和善,却是胸有沟壑,我看不透!”

华阳太后说道:“我已经年纪大了,母国的未来就要靠你们了。我们这些楚女,嫁入秦国,最大的梦想就是秦国与母国一直和善,再也不发生战争。若是秦国与母国发生战争,我们是帮还是不帮?”

看向芈倩。

芈倩思索道:“帮,会受到指责!不帮,心里难受!”

芈蝉说道:“帮助,母国生我养我,岂能不帮!”

芈文却道:“我也不知。”

华阳太后看着众人,没有评价她们的行为,而是说道:“记住,在秦宫当中,伱们首先是秦太子的夫人,其次才是楚人。”

……

告辞离去后,赵政脚步轻快,似乎颇为高兴的样子。

到了大殿当中,上前道:“拜见父亲!”

秦异人说道:“政呀,你最近颇为高兴!”

赵政笑道:“父亲,孩儿自然高兴了。在不久前,工匠不断对沙子进行焚烧,对其进行加工,终于制造出透明的玻璃,可以用玻璃替代水晶,这样可节省大量的钱财。不只是如此,还能增加秦国的财富!”

想着最近透明玻璃突破,赵政就是颇为欢喜。

如何制造玻璃,赵政也不知道。

在穿越者的时代,如何制造玻璃,如何制造水泥,如何制造钢铁,如何制造核弹等等,皆是在百度上可以随时查找到了;也可以进入图书馆,在书库当中寻找到相应的资料。

只是,除了专业人士之外,很多普通人还真的不知道。

毕竟,玻璃分很多的种类。

除了传统的平板玻璃之外,还有钢化玻璃、磨砂玻璃、喷砂玻璃、压花玻璃、夹丝玻璃、中空玻璃、夹层玻璃、防弹玻璃、玻璃砖等等。

仅仅是玻璃的配方,就是有几百种之多,制造工艺更是数量众多。

赵政也不知道,玻璃的配方是什么,那个适合这个时代。

只是知道,玻璃要烧沙子,至于具体如何,下面的人前去试验吧!

结果,秦人试验很多次,失败很多次后,终于成功了。

赵政打开盒子,说道:“父亲,你看这是玻璃镜子,可以取代青铜镜,清晰可见。”

秦异人接过镜子,在镜子当中看到清晰的自己。

秦异人说道:“价格如何,产量如何?”

赵政说道:“价格,比青铜镜更为便宜,相当于青铜镜的一半。若是技术成熟后,价格会更低。毕竟玻璃,本质上就是烧沙子而已,最后在上面镀银而已……”

秦国工匠的技术高超,镀银上没有技术门槛。

至于将玻璃制造成大鼎、筷子、盘子、碗、水壶等器皿也没有技术难度。

接下来,秦国将大量的贩卖玻璃为主的产品,一方面出售银镜,一尺多高,三寸长的镜子,价格较低,主要是针对平民阶层,普通士人为主,价格极为便宜;可制造的半身镜,全身镜等价格却是极为昂贵;

一方面,又是可以将透明的镜子,直接帖在窗户上,不论是采光,还是优美,皆是比传统的白帛要出色很多。

最后,就是各种精美的器皿,食具等,皆是可以卖给六国贵族。

至于在成本上,算是很低。

赵政估算成本,说道:“假设,全天下为七百万户,在这里面平民大约是六百七十万户,贵族为三十万户。假设六百七十万户,一户需要一个玻璃银镜,就是六百七十万。即便减去那些平民,雇农,流民等,数据折半,也是三百三十五万户。”

“一口铜镜价格为二百钱,玻璃镜子成本价只是五十钱,第一年可收入三十三万金。后续收入不大,毕竟平民没钱,一个玻璃镜子就可能用十几年。”

“三十万户贵族,占据全天下百分之八十的财富,购买力极为惊人。价格为一金的半身镜,价格为十金的全身镜,玻璃器皿,还有在窗户上铁的玻璃等等。假如一户消费一金,也是年收入三十万金。即便减半,也是十五万金!”

“玻璃器皿容易破损,每年还要重新购买,也是较大的花费!”

大致估算,仅仅是贩卖玻璃产品,每年至少可增加十万金。

从人口数据,从财富分配,可推算出大致的消费市场和主体,就可推算出每年获得相应的收入

秦异人看着这个数据,也是惊讶不已,赚钱能力太强了。

秦国财政上,每年收入一百二十万金,这不是说真的收入如此多的货币,更多是粟米折算为钱,稻米、小麦、刍稿、牛羊,蚕丝、布匹等,折算为钱。

官府收取赋税,也主要是稻米、粟米等食物为主。

至于钱币等,收入朝廷的可能仅仅是三十万金,甚至更少。

仅仅是卖玻璃的钱,就是堪比一国收取的钱币。

可仔细想一下,还真的问题不大。

三十万户贵族皆是富裕至极,家中颇有钱财,人均每年消费一金,也就是五百钱,没有多大的难度;就是消费两金,问题也不大。

每年贵族在穿衣上的花费,也不只是两金。

赵政说道:“不能这样算,距离影响玻璃的贩卖,而且六国货币各不相同,价格也是不相同;还需要疏通一些关卡,还要转让一些利润,颇为艰难。”

秦异人说道:“那也来不错了!诏丞相!”

顷刻之后,吕不韦来了。

秦异人笑着,开始说玻璃产品,说着未来的发展方向。

吕不韦拿起银镜子,又是拿着玻璃酒壶,又是玻璃酒杯等,眼睛亮起来,似乎看到玻璃的广大前景;接着又是询问玻璃的成本价,追回也是放心下来,说道:“大王,玻璃大有可期,投入少,可赚钱颇多,大有可图!”

秦异人笑道:“玻璃产品,可投放在洛阳城大量贩卖,所得金钱,秦国占据九层,丞相占据一层。”

吕不韦道:“多谢大王!”

看似一层利润,其实也不少了。

接着,吕不韦又是说着具体的细节,说着一些关键的事情。

……

片刻后,赵政离去。

马车在前进,三千宫卫护卫之下,向城西而去。

高炉大量的产铁,墨炉制造的成功,让昔日不起眼的地方,渐渐的在扩大,四周修建城墙,有严密防御设施,还有五千多秦军守护在这里。前方是压实的路面,有小车在进进出出,运输煤矿,运输铁矿石,还有石灰等。

这里也变成三万多人的大作坊。

进入这里后,上下在忙碌。

若是按照传统的工序,要不断锻生铁,直接驱除里面的杂质,然后进行渗碳,损耗力气和时间。

可现在有了高炉,直接炼出生铁,熟铁,然后用墨炉加工为墨炉钢,然后倒入模子当中,武器的粗坯就是成型了,不需要反复的敲打,只需要对其进行打磨,淬火,就可成为合格的武器。

武器制造的效率和速度,快了不知多少。

进入这里后,铁官兴奋说道:“太子,现在高炉有五十个,每个高炉一天产铁三千斤,五十个高炉,一天产铁十五吨,中间要休息,还要对高炉维修等,也能产铁四千多吨。花费人力,也只是五千人不到。”

“墨炉每次只能产出十五斤墨炉钢,一天最多生产三至四次,每年只能十吨墨炉钢。这里有五个墨炉,每年只能产出五十吨。尤其是石墨,还有耐火石等,耗费颇为巨大!”

说着这里的铁与钢巅峰产量,铁官脸上有自豪之色。

高炉的铁,可用来锻造农具,农具的价格大量降低;

墨炉的钢,可用来锻造兵器。

一把长刀花费两斤墨炉钢,一个长矛的矛头重量为三斤墨炉钢,一把大戟头部重量为三斤,一把锤子重量为五斤,一个破甲箭重量为仅仅是半两(二十五克),一个铁甲重量为二十斤到四十斤之间。

大秦的士卒穿的战甲,多数在十斤到二十斤之间。

战甲重量在二十斤以上,那需要军中的精锐,属于秦锐士。

那些凶猛的将领,战甲最多为四十斤,再重一点就是吃不消了。

战场上,厮杀的时刻,往往需要激战好几个小时,若是战甲太重了,根本吃不消。

假设一个秦卒,穿二十斤的战甲,拿三斤重为长刀,还有十斤重的长矛,还有十斤重的弓箭,又是携带六十只破甲箭重量为十斤重,还带十斤重的干粮,至少要背负六十斤的重物。

身上的武器装备,需要花费三十斤墨炉铁。

百万秦军,需要花费一万五千吨墨炉钢。

每年产出五十吨墨炉钢,大约需要三百年。

……

pS:晚上还有更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