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始皇帝 > 第127章 灭秦之计

始皇帝 第127章 灭秦之计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11:23:48 来源:88小说

第128章 灭秦之计(求订阅)

有的人生在罗马,有的人生而为骡马。

前者是韩非,后者是李斯。

看着这位离去的同学,李斯心情在起伏,压下心中的浮躁,回到学宫当中,继续向荀况学习。

他打算前往秦国,求取富贵。

只是秦国的路子也不好走,秦国看似唯才是举。

只要有才能,哪怕是低级士人也能成为高高在在上的卿,乃至是列侯。

前往秦国求富贵,这是最没有门槛的。

可没有门槛,往往就是最大的门槛。

前往秦国求富贵,好似在悬崖边缘攀援,极为危险,一个不慎就是粉身碎骨。没有足够的才学,没有强大的背景,六国人士想要身居高位,其实很难的。

世人只是看到,商君、张仪、范雎、吕不韦身居高位,却是忽略很多六国人士到了秦国,最后却是凄惨的离去,甚至是死亡。

李斯知道,他的才学有限,不足以入秦,入秦也无法身居高位,最好在老师身边学习三年,从而提升自身底蕴,才能有所富贵。

荀况问道:“李斯呀,你在想什么?”

李斯叹息道:“韩非已经可以出师,我却是差了很多。”

荀况说道:“韩非的优点是才思敏捷,思维极快,可缺点不是口吃,而是太过自傲,又是太过自卑。自傲,让他变得傲慢,容易轻视别人,视他人为无物,却不知天下不缺乏聪明人,最后会因为聪明而亡;同样因为自卑,往往容易走极端,说话做事情极端,不仅是危害自身,还是危害其他人。”

“你的缺点,就是做事情能力强大,处理政务才能出色,只是格局却是不够,往往是看到脚下的东西,却是看不到远方,很多东西容易忽略。你为少府,处理一国之财政尚可,成为丞相却是差了!”

李斯点头道:“老师,我知之!”

荀况叹息着,却没有说什么。

隐约为他担心着。

……

马车在前进,韩非登上马车,已经在回国的路上。

几个月后,马车回到新郑。

王宫当中,韩非直接跪下,拜见道:“孩儿,拜见父王!”

韩王上前,搀扶起儿子说道:“非呀,伱长大了!”

韩非说道:“父亲辛苦了!”

韩王说道:“国势艰难,韩国想要抵抗秦国颇为艰难,不知何时就要亡国了。非呀,你不该回来,你回来又是有何用,难道当秦人俘虏不成。还是留在兰陵,那里远离秦国,还能安稳一段时间!”

韩非说道:“母国遭遇危难,我为韩国公子,岂能苟且偷生。”

韩王叹息道:“那又如何,秦国强大,韩国弱小,韩国岂能对抗秦国。几年前,我进入秦国拜见秦昭王,好似臣子侍奉君王;等到他去世的时刻,更是直接到秦国,为他守灵,好似儿子侍奉父亲。”

“就是指望,秦国看在韩国恭顺的面子上,给予韩国一条活路,不再进攻韩国。结果倒是好,秦国进攻韩国依旧,直接夺取我成皋、荥阳。”

“韩国的路在何方,寡人是看不到了。打是打不过,投降又是不甘心,只能每日饮酒作乐,沉迷在美色当中,过一天是一天,说不得那一天就是会沦为秦人俘虏。”

言语当中,满是绝望之色。

醉生梦死,这就是韩王的现状。

不只是韩国君王,其他几个国家的君王也是如此。

他们是昏君吗,还真的不是,皆是中上资质,有的才能还出众,可就是打不过秦国,可又是不甘心投降,屈辱的前去秦国太庙下跪。可若是以身殉国,又是不甘心,只能是醉生梦死。

正所谓,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能过一天是一天,

至于未来,还是不要想了,越是想着越是忧愁。

越是想着,越是绝望,越是想着越是烦心。

不如不去想。

韩王说道:“非呀,不如我将太子之位,传给你!”

韩非立刻拒绝道:“不可,韩非只是老七,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如何成为太子!”

韩王说道:“我韩国不讲究这个。若是在过去,韩国太子算是香饽饽,未来可成为韩国的大王,大权在握。可现在吗?韩国太子却是一个糟糕的位置。我若是薨亡,你成为韩王,说不得要向秦国投降!”

“到了那时,脱下上衣,赤果着上身,嘴里面咬着玉佩,跪在秦将面前投降,谦卑的要求宽恕。至于你的妻妾,可能要去秦王宫中,前去侍奉秦王……哈哈,这是何等的耻辱。非呀,你要当这样的韩王吗?”

为成君王,很多人不择手段。

可亡国君,是例外。

这样的君王,很多人避之不及。

韩非说道:“父亲,莫要绝望,韩国还是有希望的!”

韩王笑道:“希望何在?是靠变法强大,击败秦国,还是靠着合纵击败秦国?还是其他办法,可以救下韩国。”

各种方法皆是想了,皆是无用。

韩非思索道:“孩儿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可以疲弱秦国;第二个办法,可以灭秦国。”

韩王好奇不已,点头道:“说一下!”

韩非说道:“秦国以耕战为主,打仗就需要粮食,没有粮食,军队无法出征。想要增加粮食产量,最好的修建水渠。可派遣水利工程师,进入秦国,在关中泾水与渭水之间,这里当修建一条水渠,可增加秦国粮食产量。”

说着取出一张地图,地图上图画很是简略,很是模糊,却是有大概的方向。

“修建这样的水渠,需要动用秦人上百万男丁,花费几年时间。秦人忙着修建水渠,灭韩的时间可延缓几年。”

韩王皱眉道:“秦国若是修建这样的水渠,必然会日益强大,对我韩国极为不利。”

韩非说道:“没有这道水渠,秦国难道无法灭韩国吗?”

韩王哑然。

这是阳谋。

阳谋,就是明知道是坑,也会掉进去。

秦人明知道,修建水渠化损耗国力,可也要修建;韩国明知道,修建水渠后,会对韩国不利,可依旧要鼓动前去。

韩王点头道:“稍后,我会前去寻找出色的水工?”

韩非说道:“这是第一个计策,第二个计策……我打算入秦!父亲,看我这些竹简如何?”

召唤奴仆,奴仆在行动。

很快,搬运一些竹简,直接送上来。

韩王开始翻阅竹简,《爱臣》《主道》《八奸》《十过》等等。

大致看了一些,韩王皱眉道:“这些文章太过片面,只是说如何防备,驾驭臣子,却没有说如何用臣子;只是说如何治臣,却没有说如何治民。重术而轻道,若是君王学之,会成为精明的君王,却也会成为一个暴君,会有亡国之危。”

韩国重术,对于其中的陷阱和不足,韩王很快看出来。

就好似在韩国,张平为丞相,大权在握,掌控韩国很多权力。

可韩王怕张平造反吗?

还真的不怕!

张平是丞相,看似大权在握,可没有掌控军权,又是其他臣子制约。

顶多是成为权臣,为自己家族谋取一些好处,至于弑君篡位,或是让张氏代韩,夺走社稷,几乎不可能。

三家分晋,那是经历二百年多年经营;田氏代齐,也是田家经历上百年的努力。

他们的案例,不可复制。

在韩王眼中,君王防备臣子,这是应该的;可过度防备臣子,搞得自己疑神疑鬼,搞得众叛亲离,搞得成为独夫,那就是过了。

韩非笑道:“可秦王会信,秦王为虎狼,本性上刻薄寡恩。重用商鞅,却是车裂商鞅;重用魏冉,却是让魏冉病逝;重用应侯,却是让应侯半路病亡;至于白起战功众多,却是被赐死。”

“父亲猜一下,吕不韦何时会被秦王车裂。”

“在东方六国为相国,纵然被罢免,也可在封地当中安享晚年;可在秦国为相国,若是罢相的时刻,就是死亡的时刻。在秦国为相,可有一个安享晚年的!”

性格决定命运。

对于那些性格宽厚的君王,看了他的这些文章,只是笑一笑,只是防备臣子而已,并不会太过分;可对于刻薄寡恶的君王,看了他的这些文章,却是会奉为圭臬,然后尽数被坑死。

韩非说道:“老师荀况说过,秦国做事情太过冷酷,好似一块冰;现在,需要儒家这一团火,进行中和。可秦昭王,却是拒绝了儒家这一团火。而今,我却是要让冰块变得更加寒冷。”

“秦之强大,无人可破秦,能破秦者唯有秦人。我之学说,会让秦王走向极端,走向更为偏激的一面。到了那时,就是秦国灭亡的时刻。”

韩王叹息道:“你可打算入秦?”

韩非说道:“是!”

韩王说道:“纵然你的学说被秦王采纳,可你也会遭遇不测,秦人如虎狼。虎狼会吃人的!”

韩非说道:“秦人灭我社稷,我岂能让秦人好看。”

韩王问道:“你打算何时入秦?”

韩非子说道:“若是姜太公,直接前去拜见周文王,周文王只会将其当成普通的士人,只是给予小官,然后默默无闻;可姜太公在河水垂钓,贤明的名声流传的时刻,那时周文王却是亲自前去拜见,亲自为其驾马车!”

“这说明一个道理,君王皆是贱货,需要吊住君王。”

“我若是直接入秦,秦人未必会重视,秦王未必会认识。最好是让秦王,亲自邀请我入秦!”

韩王点头道:“寡人,知之!”

聪明的贤士不会直接前去拜见君王,直接前去求官;而是直接隐居在某些角落,然后贤明的名声流传开来。君王得知有贤士后,直接前去邀请,然后给予重任。

这样的套路,他很熟悉。

很多君王,皆是吃这一套。

……

次日,公子韩非向韩王献出《强韩十二计》,却是被昏庸的韩王拒绝了。

公子韩非很是失落,直接退去。

最后,隐居在桃林当中,饮酒弹琴为乐。

似乎郁郁不得志,于是写下了《孤愤》。

在这篇文章当中,写出自己的愤怒和不满。

同时,某些文章也是随之流传开来。

在新郑城当中,街市皆是在议论公子韩非,说着他才华如何出众,说着他如何贤明,说着他如何被昏庸的韩王不重用;又是说着,韩王若是用韩非的《强韩十二计》,早就变得强大,灭掉秦国了。

真真假假的谣言,开始传播开来。

韩非的名声,在某些人故意包装之下,名气越来越大,渐渐的走出国门,在六国也是流传开来。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韩国太子是谁,却是知道韩国有一个贤明的公子,名为韩非。

韩非居住在桃林当中,隐居起来。

耐心的等待着。

钓鱼,需要耐心。

况且是钓秦王,更是需要耐心。

在闲暇之余,又是写下一篇文章,名为《五蠹》。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有人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

在这篇文章当中,把学者(儒家),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游侠,没落士人,豪强),患御者(门客),工商之民等,皆是当成国家的五大蛀虫,必须要给予消灭,国家才能强大。

似乎很是有道理。

可若是秦王真的的把这五类人,当成蛀虫给予消灭。

那大秦,距离灭亡也不远了。

因为,这五类人恰好是国家统治基础,国家的根基所在。

消灭五大类人,就是挖掉房子的根基,会让房子摇摇欲坠,最后倒塌。

……

pS:更新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