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始皇帝 > 第112章 秦国财政困境

始皇帝 第112章 秦国财政困境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11:23:48 来源:88小说

第113章 秦国财政困境(求订阅)

秦国的土地制度,颇为特殊。

可以说是土地国有,因为土地所有权是君王的。

也可以说是土地私有,土地使用权在那些平民,公士等人身上,至于买卖权,交易权等,不存在的。

秦王将土地分给平民后,再也无法回收过来。

尽管秦国还有各种手段,收回土地,比如封君的食邑,军功爵位三世而收,若是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等若是犯罪后,可能收回去耕地。秦国的律法严酷,很容易触犯法令。

可收回的耕地必然有限。

最后入不敷出,官府手中可支配的耕地在减少,分给平民的耕地在减少。

赵政说道:“父亲,秦国不断对外开战,不断掠夺六国土地,难道不足以给平民功和将士赐予耕地吗?”

秦异人说道:“政呀,不够,完全不够。昔日,秦惠文王的时刻,张仪主张进攻韩国,司马错主张进攻巴蜀。到了最后,司马错灭巴蜀,秦国得到巴蜀之地。为何要进攻巴蜀,就是因为秦地耕地不足,需要将巴蜀之地的耕地分给平民,分给有功的将士。”

“巴蜀之地,四面环山,易守难攻,又是土壤肥沃,老秦人入巴蜀,获得足额的土地;后来,又是南下占据汉中,占据楚国的旧郢,也获得足够的土地。只是后来在进攻韩国,赵国,魏国的时刻,看似取胜,可获得耕地有限!”

“有些土地颇为贫瘠,偏远,难道还能将有功的将士,册封到偏远之地,贫瘠之地!”

赵政愕然。

秦异人继续道:“天下耕地,分为上田,中田,下田。不同的耕地层次,代表每年粮食收成不同。关中地区多数为上田,可其他区域,却是中田,下田为主。授予百亩,授予百亩上田与授予百亩下田,差距可谓是巨大无比。”

“秦国攻占一些区域后,往往是迁移当地平民离开耕地,同时迁移老秦人进入这里,从而稳固统治。这没有大错,只是关中有一百亩上田,可到了南阳却是一百亩中田,乃至是一百亩下田。”

“这是给予功臣奖励,还是给予功臣惩罚。”

赵政点头道,果然有些坑。

秦异人继续道:“政呀,仅仅是老秦人不满,也只是小事情而已。我老秦人善于忍耐,只能再苦一苦老秦人。只是秦昭王在世的时刻,多方对六国征伐,每次大战,皆是要损耗大量的粟米。若是持久战,损耗更大;若是打了败仗,损耗更是惊人。”

战争,需要损耗大量的金钱。

秦国全民皆兵,士兵需要自备铠甲,武器,自备部分衣裳,钱币等;官府只要负责粮草,负责部分的弓弩,战车,辎重车,马匹等武器。可每次大军动员起来,乃至是出征,都要损耗大量的金钱。

若是在短期当中,速战速决,还能节省战争成本,还能有所收获。

可若是如长平那样,陷入对峙当中,损耗的金钱极为庞大;若是邯郸之战那样,秦军败绩损耗的金钱更多。

历代秦王皆是不当人,对待民众更是如牛马。

可再为苛待牛马,也不会让牛马累死。

牛马死掉了,地主损失巨大;秦国百姓大量死亡,秦王也是损失巨大。

长平之战,邯郸之战当中,那些战死的秦军士兵,秦军不会发抚恤钱,却是要减免部分的地租,减免部分的口赋,算赋,这也减少了赋税。

成为秦王后,秦异人发现国库空空,没钱了。

他成为秦王了,却是最大的负翁。

赵政思索着,说道:“父亲,我也是没有办法。吕不韦是大商人,善于理财,曾为治栗内吏,政绩出色,父亲可向其救助!”

秦异人点头道:“宣,治栗内吏!”

寺人离去了。

片刻之后,走进来一个英武的男子,上前拜见道:“臣吕不韦,拜见大王!”

秦异人上前,直接握着吕不韦的手,直接说道:“没有吕卿,就没有我秦异人。我能有今天,皆是靠卿家!”

吕不韦却是谦让道:“大王,英明神武,天授王位予大王,与不韦何干?”

很谦卑的样子。

有功劳,这不是骄横的本钱。

反而是谦逊的本钱。

昔日的时刻,他投资秦异人,也只是抱着三分希望而已,还有七分失败的可能。

毕竟人生无常,任何失败皆是存在。

成为华阳夫人的嗣子,未必能得到安国君的认可;得到安国君的认可,未必能成为秦太子;成为秦太子,未必能成为秦王。只是没有想到,秦王稷很快去世了,秦王柱也是去世了,然后秦异人成为秦王了。

一切好似梦幻一般!

回想现在一切,吕不韦好似做梦一般。

秦异人上前道:“我打算册封你为文信君,食邑为一万户!”

吕不韦立刻拒绝道:“大秦也只有二百万户,却是赐予臣一万户,臣何德何能,享受大秦二百分之一的赋税!”

秦异人说道:“昔日在邯郸,我曾经与先生说,若是为秦王的时刻,愿与先生平分天下。只是成为秦王后。发现要失言了,只能赐予先生万户食邑,先生莫要推辞!”

吕不韦立刻跪倒在地上,说道:“臣惶恐!”

秦异人上前,再次扶起他说道:“我愿为周文王,先生当为姜太公,我们一起平定天下,灭六国,先生莫要推辞!”

吕不韦站起身来,立刻哽咽道:“大王待不韦如此厚待,不韦必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曾经,投资秦异人的时刻,有太多的算计。

可与秦异人相处的时间长了,却是被秦异人的人格魅力吸引,秦异人待人诚恳,尊敬贤士,是他的明君。

秦异人说道:“这是地图,卿打算何处为封地!”

这位秦王很是大气,直接取出地图,在地图上,有一个个城池。

吕不韦看着地图,眼中闪过激动之色。

父亲,我的路走对了。

种地,最多十倍的利润;贩卖珍珠宝玉,最多百倍的利润;可立一国之君,却是无法计算的利润。

万户的食邑,在秦国的历史上,除掉公族封君之外,只有商君,张仪,魏冉,范雎等,而他是第五个。至于他的结局,会不会如商君那样下场凄凉,他根本不去想象,也懒得去想象。

士兵去打仗,可能死在战场上;将军领兵征战,可能被敌人杀死;就连商人运输货物,也可能被盗贼杀死;就连隐士隐居在山野当中,也可能被老虎吃掉。天下,没有绝对安全的地方。

吕不韦思索道:“臣喜好钱财,愿以这里为封地!”

指点向一个位置。

秦异人点头答应。

秦异人又是说道:“卿家,我大秦的局势不好,府库亏空,少府不足,粟米不足,钱帛不足,你可有办法,缓解秦国财政不足!”

说着秦国的财政状况。

连年的大战,秦国上下皆是疲惫至极,国库没有钱,平民们也是没有钱,大家都缺钱。

急需要吕不韦增加秦国之财政。

吕不韦听着,却是沉默起来。

成为治栗内吏,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了,熟悉秦国的户口数量、粟米数量,耕地数量,山川矿脉等等,也越发的了解秦国的财政状况。

秦国的财政状况很不好。

之所以财政不好,连年大战这是原因之一,可另外一个原因是秦国重农抑商,不善于理财。

吕不韦思索道:“我大秦财用不足,并非是秦国贫穷,而是因为秦国重农抑商,商业发展被压制,货物缺乏流通,财富难以流转,各种财务供给不足。大秦当重视商业发展。”

秦异人闪过一丝犹豫道:“商君之法,重农而抑商。只因为商人获利,胜过农夫。农夫一年所耕不过百亩,收获粟米不过二百石头而已,兑换为钱币,也只是三十钱。辛苦一年,也不过收入六千钱。”

“若是缴纳田租,口赋,算赋等,所剩更少。可商人买低卖高,少则是一年获利十几金,多为几千金。天下之民有限,若是经商的平民多了,耕地的民众必然稀少,无人从事耕战,秦国何以强大。”

吕不韦点头道:“大王之言有理,若是百姓皆是经商,谁人还会耕战,只会沦为宋国,卫国。只是大王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于平民经商,自然要禁止,更是要缴纳高税,徭役。可若是官府进行经商,却是可以补贴大秦财政之不足!”

“大秦之国策,当减少秦国百姓经商,却是鼓励少府经商,鼓励大商人经商。秦国丹招揽六国商人入秦,以六国之物产,补秦国之不足!”

“崤山以西盛产木材、竹子、楮木、野麻、旄牛尾、玉石;崤山以东多有鱼、盐、漆、丝、美女;江南出产楠木、梓树、生姜、桂花、金、锡、铅、朱砂、犀牛、玳瑁、珠子、象牙兽皮;龙门、碣石山以北地区盛产马、牛、羊、毡裘、兽筋兽角;铜和铁则分布在周围千里远近,山中到处都是,有如棋子满布。这是关于各地物产分布的大致情况。这些都是中国人民所喜好的,习用的穿着、饮食、养生、送死之物。人们要靠农民耕种,取得食物,要虞人进山开采、渔夫下水捕捉,获得物品,要靠工匠制造,取得器具,要靠商人贸易,流通货物。这难道还需要官府发布政令,征发百姓,限期会集吗?人们都凭自己的才能,竭尽自己的力量,来满足自己的**。所以,低价的货物能够高价出售,高价的货物能够低价购进。人们各自努力经营自己的本业,乐于从事自己的工作,就像水从高处流向低处那样,日日夜夜没有休止的时候,不用招唤便会自动前来,不用请求便会生产出来。这难道不是符合规律而得以自然发展的证明吗?”

“《周书》里说:“农民不种田,粮食就会缺乏;工匠不做工生产,器具就会缺少;商人不做买卖,吃的、用的和钱财这三种宝物就会隔绝不通;虞人不开发山泽,资源就会短缺,资源匮乏了,山泽就不能进一步开发了。”农、工、商、虞这四个方面,是人民衣食的来源。来源大则富裕,来源小则贫困;来源广大,对上可以使国家富强,对下可以使家庭富足。或贫或富,没有谁能剥夺或施予,但机敏的人总是财富有余,而愚笨的人却往往衣食不足。所以,姜太公被封在营丘时,那里本来多是盐碱地,人烟稀少,于是姜太公便鼓励妇女致力于纺织刺绣,极力提倡工艺技巧,又让人们把鱼类、海盐返运到其他地区去,结果别国的人和财物纷纷流归于齐国,就像绳索相接,络绎不绝,就像车辐集聚在车毂似的,从四面八方汇拢到那里。所以,齐国因能制造冠带衣履供应天下所用,东海、泰山之间的诸侯们便都端正衣服前往齐国朝拜。后来,齐国中途衰落,管仲重新修治姜太公的事业,设立管理财政的九个官府,使齐桓公得以称霸,多次以霸主身份会合诸侯,使天下政治得到匡正;而管仲本人也有了三归台,官位虽只是陪臣,却比各国的君主还要富有。从此,齐国富强,一直延续到威王、宣王的时代。”

“所以说:“仓廪充实从而知道礼节,衣食丰足从而知晓荣辱。”礼产生于富有,而废弃于贫穷。因此,君子富有了,就喜好去做仁德之事;平民百姓富有了,就会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江河深,鱼就会生活其中;山林深,野兽就在那里藏身;人富有了,仁义就会附益于他。富有者得了势越发显赫,失了势,依附于他的宾客也便无处容身,因此心情不快。夷狄那里,这种情况更为突出。谚语说:“家有千金的人,不会犯法受刑死于闹市。”这不是空话。所以说:“天下之人,熙熙攘攘,都是为利而来,为利而往。”那些拥有千辆兵车的君王,享有万户封地的诸侯,占有百室封邑的大夫。尚且担心自己会贫穷,何况编入户籍的普通百姓呢!”

“从前,越王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上,于是任用范蠡、计然。计然说:“知道要打仗,就要做好准备;了解货物何时为人需求购用,才算懂得商品货物。善于将时与用二者相对照,那么各种货物的供需行情就能看得很清楚。所以,岁在金时,就丰收;岁在水时,就歉收;岁在木时,就饥馑;岁在火时,就干旱。旱时,就要备船以待涝;涝时,就要备车以待旱,这样做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一般说来,六年一丰收,六年一干旱,十二年有一次大饥荒。出售粮食,每斗价格二十钱,农民会受损害;每斗价格九十钱,商人要受损失。商人受损失,钱财就不能流通到社会;农民受损害,田地就要荒芜。粮价每斗价格最高不超过八十钱,最低不少于三十钱,那么农民和商人都能得利。粮食平价出售,并平抑调整其他物价,关卡税收和市场供应都不缺乏,这是治国之道。至于积贮货物,应当务求完好牢靠,没有滞留的货币资金。买卖货物,凡属容易**和腐蚀的物品不要久藏,切忌冒险囤居以求高价。研究商品过剩或短缺的情况,就会懂得物价涨跌的道理。物价贵到极点,就会返归于靠;物价靠到极点,就要返归于贵。当货物贵到极点时,要及时卖出,视同粪土;当货物靠到极点时,要及时购进,视同珠宝。货物钱币的流通周转要如同流水那样。”勾践照计然策略治国十年,越国富有了,能用重金去收买兵士,使兵士们冲锋陷阵,不顾箭射石击,就像口渴时求得饮水那样,终于报仇雪耻,灭掉吴国,继而耀武扬威于中原,号称“五霸”之一。”

吕不韦开口道,直接说着重视商业的好处,说着重伤弥补府库的不知。

当然,这种重商,不是鼓励秦人经商,而是侧重官商,靠着少府垄断,获得大量的利益。

……

pS:十二点钱,第二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