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紫蕙和胡小可听完牛牯大叔的情况说明,心里总是觉得,他们十个八个人坐下,喝几瓶酒就把小学校舍出租的事情搞定,多少有点不合情理。
牛牯大叔觉得徐紫蕙和胡小可也不是外人,便把村干部在村里不受村民信任的事说了,所以大凡村里的大事,只要理事会和村委会两班人马讨论通过,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大家都会认可。
虽则如此,但徐紫蕙想到以后小可要在南丰开展这么多工作,还是想为她把道路铺得更加平整一些。于是,徐紫蕙教牛牯大叔怎么去完善一些程序和手续方面的事。
听说要完善手续,牛牯大叔脖子粗脸红起来,他有点不高兴:“姑娘,你是不是不相信大叔,这么一点事,我还能骗你们吗?”
见牛牯大叔的性子这么急,徐紫蕙笑着对他说:“大叔,不是我们不相信你和大家,反而,就是因为相信你们,而且要保护你们,才要做足工作。”
“那你觉得我们还要怎么做呢?”
“你别急,我们会引导你们把这些事情都理顺,然后公明正大地公榜,还留下档案。这样的话,就算以后有人提出质疑,你也能拿出证据。”
“证据?”
“对!比如过来五年,有人看到你做茶叶厂的厂长发财,在城里买房,还买了小轿车。大家就说你在租小学校舍这件事上贪污了,要不你怎么有那么多钱来买房买车。”
“哪个短命鬼敢说我,我绝对不会放过他。而且,我们是集体讨论决定才出租小学的。”
“可谁为你作证呢?当年一起开会的人,有的也许跟着子女去了外地,有的也许离开了这个世界,还有的可能年老,说记不得事。这样,你就是有一百张口,也难以说清楚。”
牛牯大叔细细一想,似乎还真是那么一回事。在农村,大家做什么事情大都靠口口相传,如果真有人眼红自己,看到自己发财,说自己贪污,恐怕自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经徐紫蕙这么一指点,这事还真的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一大把年纪的牛牯大叔也知道,人心隔肚皮,别人心里怎么想,自己可能永远也无法猜得到。
在村里,很多人为了一点小事,反目成仇。有的甚至是亲兄弟,也因为一点利益上的事情,断了来往,兄弟间的情分,还不如一般村民之间走得近。
特别是一些心态不好的村民,他们憎人富贵嫌人贫,你穷的时候,他们嫌弃你,你富裕时,却又觉得你是因为什么歪门邪道致富的。
最明显的,就是前一两年,村里有个外出打工的小伙子回到村子里。回来后,他天天呆在家里。村里很多人都以为那个小伙子肯定是打工没赚到钱,不好意思出来聊天,不少村民都很鄙视这个小伙子。既然不去打工,那就应该在家好好干农活,为什么要天天躲在村子里呢?
很多村民甚至指责小伙子的父母,说他们纵容孩子。